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召开以来,许多新的思想和精神,特别是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目标,为此,响应十八大新精神的号召,将十八大精神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从十八大新精神出发,认真研究当前的大学生道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促进十八大新精神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十八大新精神;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
在中共十八大会议精神中,多次提出了“关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强调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相当有利。
一、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问题与现状
1、大学生普遍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道德风范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物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传播开来,而传统的、建立在计划经济之上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由于我国长期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规范公民的道德与诚信等思想建设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以致于出现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很多方面不同程度的背离了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大学生由于思想和价值观念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考和分析选择的能力,比较容易将社会和身边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当做社会一般性的存在,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要逐步提高必要的警惕意识,避免不良的道德观念误导了大学生,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做出一些违背法律或者道德的事情。
2、 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党的命运,对政治有很高的热情。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全国大学生都在高度重视会议召开的实况,并认真学习和总结十八大相关信息和内容,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从整体来看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是有的,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在其政治意识取向上,却又呈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他们以自身利益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的进步,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将追求政治进步当做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虽然表面上表现出政治热情高涨的样子,但从实质来说其政治觉悟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表现出明显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
3、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仍需提升
人文素质是学习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方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片面强调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在专业划分上文理过于细化,相当多的理科生对于人文素质类别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不仅理工科学生如此,还有许多文科类的学生对此也兴趣平平,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临到考试这类科目的时候才会临时的看一看。但是,在社会中无论何种岗位,甚至于国家领导人都必须具备人文素养,这是大势所趋,二十一世纪的真正人才应当具有极高的人文素质。
4、 当代大学生的理论道德与具体实践和行为相脱节
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在思想上绝大部分都能认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但是在真正认识清楚自己身上的道德责任时,特别是在自己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行为选择时,普遍会出现道德理论与具体实践和行为相脱节的现象。虽然大学生在学习阶段接受了很多的道德理论知识,都知道应当怎样去做,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做到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却非常少,而且即使有意识的将所接受的道德规范与准则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二、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强调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以此可以看出社会公德特别是公民道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公德的作用在于处理在社会公共生活当中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引导社会成员自觉的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要求,以满足社会公共生活的需要。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整体中文化素质比较高的青年群体,同时社会对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大学生对于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公德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成为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1、将十八大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有机结合
从高校思想教育整体来看,应当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体系和结构,将十八大报告中的内容合理科学的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当中。要掌握哪些内容适合于提高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同时要注意详略得当、深入浅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导致教学效果弱化。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可以将十八大报告作为专题进行讲授,同时,由于课程的学时、学分所限,不可能完整的解读十八大精神,所以需要与其他课程合理分工,整体配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几门课程当中,作为大学教师应当在娴熟掌握和理解十八大新精神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2、教师要对十八大新精神有良好的理解与认识
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应当首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公民道德素养,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高校应当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党的十八大内容,并就十八大精神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与讨论中,不断的提升教师整体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这样才能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透彻、更生动的将十八大的新精神传达到学生中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加强学生对于十八大精神的接触和理解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公民道德意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而且这显然也是不够的。高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有关十八大精神思想的活动来带动学生对于十八大精神的理解与掌握,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比如高校可以举办十八大公民道德方面的论文征集活动,在学校宣传栏,对十八大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内容进行专门的宣传,在详细的解读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再如,就十八大的新精神举办辩论比赛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学校、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十八大相关精神的领会与理解。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十八大新精神有产生初步认识和兴趣,也能够调动起学生对十八大新精神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多的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和了解十八大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和公民道德的建设。
4、 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
加强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公民道德意识,并将之运用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首先要加强学习,帮助大学生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培养社会公德情感。在社会实践当中,作为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情感,正确的进行道德行为与活动的选择与判断。另外,还需要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用自省和慎独的方法抵御社会外界的不良影响,自觉主动的做出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其次,要积极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加强对社会和实际工作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养,并积极带动他人。再次,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包含了社会公共生活中非常微小的行为细节,所以社会公德意识应当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小事进行培养。
总之,党的十八大是继往开来的大会,十八大新精神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教育教学与十八大新精神的联系与融合,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公民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贾爱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的衔接[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3).
[2]刘宗泉.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反思[D].西南大学,2010.
[3]陈思敏.论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朱晓娟(1978-),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山东交通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十八大新精神;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
在中共十八大会议精神中,多次提出了“关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强调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相当有利。
一、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问题与现状
1、大学生普遍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道德风范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物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传播开来,而传统的、建立在计划经济之上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由于我国长期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规范公民的道德与诚信等思想建设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以致于出现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很多方面不同程度的背离了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大学生由于思想和价值观念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考和分析选择的能力,比较容易将社会和身边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当做社会一般性的存在,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要逐步提高必要的警惕意识,避免不良的道德观念误导了大学生,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做出一些违背法律或者道德的事情。
2、 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党的命运,对政治有很高的热情。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全国大学生都在高度重视会议召开的实况,并认真学习和总结十八大相关信息和内容,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从整体来看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是有的,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在其政治意识取向上,却又呈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他们以自身利益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的进步,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将追求政治进步当做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虽然表面上表现出政治热情高涨的样子,但从实质来说其政治觉悟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表现出明显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
3、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仍需提升
人文素质是学习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方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片面强调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在专业划分上文理过于细化,相当多的理科生对于人文素质类别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不仅理工科学生如此,还有许多文科类的学生对此也兴趣平平,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临到考试这类科目的时候才会临时的看一看。但是,在社会中无论何种岗位,甚至于国家领导人都必须具备人文素养,这是大势所趋,二十一世纪的真正人才应当具有极高的人文素质。
4、 当代大学生的理论道德与具体实践和行为相脱节
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在思想上绝大部分都能认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但是在真正认识清楚自己身上的道德责任时,特别是在自己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行为选择时,普遍会出现道德理论与具体实践和行为相脱节的现象。虽然大学生在学习阶段接受了很多的道德理论知识,都知道应当怎样去做,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做到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却非常少,而且即使有意识的将所接受的道德规范与准则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二、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强调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以此可以看出社会公德特别是公民道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公德的作用在于处理在社会公共生活当中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引导社会成员自觉的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要求,以满足社会公共生活的需要。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整体中文化素质比较高的青年群体,同时社会对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大学生对于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公德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成为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1、将十八大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有机结合
从高校思想教育整体来看,应当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体系和结构,将十八大报告中的内容合理科学的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当中。要掌握哪些内容适合于提高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同时要注意详略得当、深入浅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导致教学效果弱化。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可以将十八大报告作为专题进行讲授,同时,由于课程的学时、学分所限,不可能完整的解读十八大精神,所以需要与其他课程合理分工,整体配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几门课程当中,作为大学教师应当在娴熟掌握和理解十八大新精神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2、教师要对十八大新精神有良好的理解与认识
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应当首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公民道德素养,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高校应当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党的十八大内容,并就十八大精神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与讨论中,不断的提升教师整体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这样才能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透彻、更生动的将十八大的新精神传达到学生中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加强学生对于十八大精神的接触和理解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公民道德意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而且这显然也是不够的。高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有关十八大精神思想的活动来带动学生对于十八大精神的理解与掌握,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比如高校可以举办十八大公民道德方面的论文征集活动,在学校宣传栏,对十八大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内容进行专门的宣传,在详细的解读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再如,就十八大的新精神举办辩论比赛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学校、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十八大相关精神的领会与理解。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十八大新精神有产生初步认识和兴趣,也能够调动起学生对十八大新精神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多的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和了解十八大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和公民道德的建设。
4、 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
加强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公民道德意识,并将之运用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首先要加强学习,帮助大学生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培养社会公德情感。在社会实践当中,作为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情感,正确的进行道德行为与活动的选择与判断。另外,还需要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用自省和慎独的方法抵御社会外界的不良影响,自觉主动的做出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其次,要积极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加强对社会和实际工作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养,并积极带动他人。再次,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包含了社会公共生活中非常微小的行为细节,所以社会公德意识应当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小事进行培养。
总之,党的十八大是继往开来的大会,十八大新精神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教育教学与十八大新精神的联系与融合,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公民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贾爱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的衔接[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3).
[2]刘宗泉.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反思[D].西南大学,2010.
[3]陈思敏.论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朱晓娟(1978-),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山东交通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