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我想拍皮皮鲁和鲁西西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p3965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V@时代》 首先介绍一下你最近获奖的片子《六月的西瓜》吧。
  刘沛(以下简称‘刘’) 《六月的西瓜》是2005年夏天在河南焦作拍摄的一部短片,描述的是一个高中生在高考结束以后向少年时代作别的一个状态,时间长度为26分钟43秒,由中原工学院动画专业的丁洁担任摄影,机器使用是松下180A。拍这个短片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风格统一的问题。
  《DV@时代》拍摄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刘拍摄到第二天的时候,摄影丁洁在去拍摄现场的路上丢失了自己价值3万的相机和手表,整个摄制组的气氛有点凝固,幸好丁洁是个豁达的人,事情很快就过去了,剩下的拍摄还是很顺利;还有录音上有点问题,随机话筒,很多镜头是长焦,要退到很远的地方,把焦点移上去,录音就变得很困难,所以最后声音做的很粗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天气也很不好,拍摄的那几天温度实在是太高了,本来准备3天拍完,因为我生病,耽误了一天。
  《DV@时代》180你自己以前有没有使用过?
  刘 以前在朋友家摆弄过松下180A,但是正式使用拍摄,还是第一次。
  《DV@时代》还用过一些什么别的机器?
  刘在学校最经常用的是索尼250P和150P,个人感觉如果拍纪录片,150P和190P是首选机型,不重,也不大,对被采访对象的压迫感要小很多。我自己拍过一部短片(暖冬)用的是索尼940E,感觉除了录音以外,其他的都还不错,基本完成了任务。
  《DY@时代》你觉得DV和胶片的区别是什么?
  刘 DV和胶片都是载体介质。本质上的区别主要就是技术上的。其实DV和胶片看是谁在使用,现在后期制作技术很发达,有相当多的MV和短片在后期的调制下,和胶片的效果很接近;同样也有很多胶片拍出来的片子很“堵”,色彩,光线的运用很糟糕,胶片的色彩层次和宽容度等特点没有被发挥出来。所以我觉得片子好不好,是否具备“电影感”这些和介质的关系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手中工具的特性和界限。
  《DM@时代》在大学生电影节上看到其他的获奖片子有些什么感受?
  刘 感觉类型片太少了。很多专业院校学院派的去拍艺术片讲情绪做状态,很多业余组的去拍商业片讲故事,感觉都反了。我认为专业组的技术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出来,做一些好看好玩的类型片,毕竟现在中国电影太需要好看好玩的类型片来建立起产业。有一些国内的电影节或者DV短片比赛也应该大力鼓励类型短片。
  当然,这个最主要还是自己的事情,看兴趣。
  《DV@时代》近年来很多大学生都用DV拍出了优秀的片子。
  刘 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较高的审美情趣,时间也很充裕,而且DV也不贵,有很多学校都有校园电视台,随着网络交流的增多,有大量的技术论坛和书籍会抹除掉专业和业余的界线,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片子出现。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短片,虽然题材的把握和视听语言差了一点,但是台词写得非常棒,比一些职业编剧还更有灵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当然,现存的这些片子还不能从根本上去影响现有的主流电影制作,它的空间是网络,应该有一条网络院线去播放。
  《DV@时代》很多评委也很喜欢你的另外一部入围作品《午夜的士》,介绍一下。
  刘 《午夜的士》是2006年3月制作的短片,算是一部毕业作业。之前做了一个剧本后来因为制片的原因,搁浅了,就临时又写一个,以前看过希区柯克的短篇小说,按照那个感觉来,后来制作也很仓促,一个晚上,算是8个小时左右,就拍完了。摄影是02级摄影系的吴旭,音效是胡志斌做的,同时他也是男主角,他们都很聪明,帮了很大的忙,不然不会这么快。这个片子有很多观众都很喜欢,节奏快,有动作戏、谋杀、悬念、算是一个小类型片。对于我来说。这个片子的目的就是解决音乐音效和动作之间的配合问题。
  《DV@时代》最喜欢国内的哪个导演和片子?
  刘 挺多的。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姜文《鬼子来了》、陈凯歌《荆轲刺秦王》,还有彭浩翔的《大丈夫》都挺好。
  《DV@时代》国外的呢?
  刘 基耶罗夫斯基《十诫》,阿尔默多瓦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洪尚秀《男人的未来是女人》等等。
  《DV@时代》你自己拍片子最重视的因素是什么?
  刘 都挺重要的,片子某一个环节的损失都会导致整体降档次,用很棒的摄影拍一群完全失控的演员,出来的效果肯定不好;同样,大腕去演一个根本不靠谱的故事,也不会让人看了舒服。就我个人而言,算是比较偏重视听语言和造型。打个比方,如果你要拍摄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是一见钟情那种的,男人为了女人做了很多,最终伤害到了自己这么一个事。那么如果男人第一次见到女人的时候,女人外在造型没有魅力,观众就会不信服男人对女人的爱,那么后面的牺牲,就很假,失去了一个始动力。视听语言就像写文章用文字一样,不认字,不可能写小说。
  《DV@时代》对那些正在拿DV拍片子的大学生有些什么建议?
  刘 现在盗版碟挺多的,以前很难看到的片子现在都可以看到,大家怀着对大师的崇拜之情,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就是从电影到电影。这个一开始解决技术的阶段是没问题的,但是技术解决以后,还是要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身边的事情和本真的情感,而且多拓展一下题材,这样片子会更有质感。如果是专业的院校的,还是应该多拍一些类型片,我接触过一些国外艺术院校的朋友,发现大家对艺术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把那种能让观众哭泣、大笑的作品都视为艺术品,在这种标准下,周星驰就是一个艺术家;而我们大部分做的是思索,不用哭,不用笑,最重要的是不是能让人思索,有点狭隘。技术上就是呼吁大家一定要注意声音,它和视觉一样重要。
  《DV@时代》感觉DV还有些什么不足的地方?
  刘 DV的配套镜头太少,好象只有XL2几个简单的机型可以和相机镜头互换。
  同时录音也是一个问题,相当多的片子只能保证人物中近景的台词质量。
  《DV@时代》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最想拍个什么片子?
  刘 如果钱确实是足够的话,想把《皮皮鲁和鲁西西》拍成系列电影,有一个暗室309可以通向过去和未来,然后兄妹两个就开始大冒险,解救被绑架的秦始皇啊,点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什么,每集都会和一个历史人物相遇,最后一集是去了未来世界。如果钱少的话.就把我第一部短片《暖冬》拍成长片。
  《DV@时代》以后毕业了有些什么打算?
  刘 先想办法生存下来,然后找机会拍片子,无论是否要成为一个职业导演,我肯定会拍一部电影。
  
  「六月的西瓜」导演手记
  刘 沛
  
  缘起
  16月底,从电视台辞职,坐火车去峨眉,和摄影系吴旭准备合作的短片,最终由于制片原因,搁浅,开始没日没夜喝酒。
  2从峨眉回焦作的火车上很郁闷,开始做梦,很长。
  3梦醒,按照梦境开始写剧本,觉得自己是天才,三个小时以后,剧本开始往琼瑶阿姨的方向一路狂奔,放 弃。
  4回家,看到了高考结束的表弟玩电脑游戏玩的昏天暗地,作为兄长,我建议玩点别的,他停下来,扭头问玩什么。我想了想,说没事,你继续。
  5一口气写了个剧本,不想改,想拍。打电话给摄影丁洁,说没问题。给表弟看剧本,说看不懂。
  
  筹备
  所有拍电影的都很羡慕那些作曲写书画画的,因为不用和别人一个一个解释剧本,你看,我这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什么,那点又是为了什么什么,一路解释下来,艺术的面纱已经被扯得稀烂。不过一天下来,每个剧组的人还都是明白了我的意思——就是要把片子拍的没意思。
  演员很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点主要是因为我是光头加大胡子,副导演留着半尺长发,这种外貌是很典型的“搞艺术的”造型。容易让人对最终的艺术效果保持信心。除了我妈。
  
  开机
  我妈在拍摄第一天过手紧张,听到“开机”腿就哆嗦,说错台词N条,不是忘记走路就是忘记吃西瓜,最后勉强通过,冒一身大汗总结:人家演员拍电影挣俩辛苦钱也不容易。
  
  抓狂
  拍摄的第二天,丁洁用来拍剧照的相机丢失在来拍摄场地的出租车上,价值3万左右,他面色异常苍白,拦截几辆车都不是目标,就匆匆离开。我们剩下的人站在原地象几个木头桩子面面相觑,一会儿我小心翼翼发信息过去:“找到了吗?”丁洁回信息:“没,呵呵,倒霉,10分钟以后就回来!”从此我发现“潇洒”是丁洁的一大特质。
  晚上,我妈偷偷把我叫到厨房,带点哆嗦低声问:“不是咱弄丢的吧?”
  
  改变
  在原剧本里面安排王小湖在夜晚见到小龙以后,就回家了。
  但是实际见到扮演王小湖的女孩的时候,发现她有一种比小龙扮演者更加成熟的气质,这种成熟和我原先设想的不太一样,但是我决定运用它——小湖如果是一个成熟的女孩就应该知道小龙的来意,明白小龙的想法。那么最后应该不是马上就走开。而是回到了他们相遇的地方。这个改动的最终效果感觉很自然,比较符合人物。
  这个让我明白了根据演员气质改变剧情细节是很重要的。
  
  病倒
  第三天,中暑,头晕,拉肚子,感觉自己身体透支严重,大家劝我休息一天,挣扎起来,机器没架好就吐了。休息休息,大家也休息一天。晚上吃西瓜的时候,忽然想起片子还没有起名,就叫《六月的西瓜》吧。
  
  孤独
  最后一天晚上,在一个工厂的家属院补拍一批镜头。上百名吃完晚饭,抱着孩子的大叔大婶们均匀的围在摄像机后面,饶有兴趣指点着演员的表演,发出哧哧嗡嗡的笑声。拍摄受到了影响。我和副导演剧务或哀求或威胁或怒目而视,花了近一个小时,累了一身臭汗,才算控制了秩序。突然,有一个问题抑制不住的从内心冒出来:如果片子出来,他们有几个人还能这样兴致高昂?有几个能够真正明白我要表达的是什么?
  觉得很孤独。
  
  战争
  拍摄完毕,开始进入剪辑阶段,剪辑也是副导演,天津美术学院在读生。剪辑意识很个性。有一次我忽然发现一场戏的声音渐渐变大又渐渐变小,我问为什么这么处理,他盯着屏幕回答:“为了有一种呼吸的美感,”
  电影学院和美术学院之间的战争开始!
  
  结果
  片子做出来以后,放给几个直系亲戚包括表弟看,都觉得没有《人鱼小姐》好看,我妈有点伤心:你这个孩子怎么就不好好学习!!
  以后没敢再让别人看。
  
  后来
  2006年,《六月的西瓜》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剧情短片
  爸妈发信息:我们为你感到骄傲,但是你千万不能骄傲!
  我回信息:这句话真长辈!
  
  现在
  所有和我们一起在7月战斗的同志们,都不再提起那个夏天,所有的痛苦与快乐就像秘密一样被我们心照不宣的保存着……
其他文献
没学过表演的导演不是好导演    碧 你是在成都广播学院学习表演专业的,那当时考的时候是怎样的情况?  魏 考这个学校时,我连表演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没上过高中,上的是四年的幼师。考敦煌艺术学院文化课差了两分,后来留了条后路,就来了这里。我觉得到哪里都是自己学,像华东师大,听起来名气很大,但实际上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好像有吃那种温饱饭的,反而像我们这种学校会让我们有危机感,从而促使我们去学一点东西。 
期刊
[节目与DV·圣诞节]  就在这个“圣诞购物季节”之前,索尼上市了SR1E和UX1E两款分别采用硬盘和DVD刻录光盘为记录介质的AVCHD高清摄像机;而松下也不甘示弱,也推出了两款分别采用SD卡(SDHC)和DVD刻录光盘为记录介质的高清摄像机。  每年感恩节到圣诞节之间的五个星期,在西方国家被称为“圣诞购物季节”(Christmas Shopping Season)。2006年的“圣诞购物季节”
期刊
(一)    现代的市场浪潮中,我们迎来的是视觉文化时代。对于真实产品的消费逐步被视象、表象的消费所替代。随着印刷被影视所取代,人们在视觉文化生活中消解了深度,取缔了中心。感观的娱乐享受,简单的快感愉悦取代了精神上的审美。正如哈维所提出的“形象支配着叙事”:我们日益为了形象和符号本身而消费形象和符号,却不是为了它们的“实”或者为了它们可能象征着更深层的价值而消费它们。  伴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的
期刊
美术是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在自己的内心感受美,再回到生活中通过自己掌握、积累的技能创造美的学科,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一门需要兴趣、需要教学氛围的艺术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教师调动得越快,学习的效率越高。所以我觉得如何快速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这学期在学校所教的年级是初三,在这个年龄段、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于
期刊
孙振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1997年电视片《天下第一山》获得中国电视记录片学术奖三等奖,1999年1月在全国性刊物《电视研究》上发表论文《写意的回归》,2001年电视片《非常青春》获得山东省优秀电视艺术奖一等奖。现在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在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多次担任《国视dv》等影像大赛的评委。    DV是适合群众是影像载
期刊
邂逅王小帅    不知曾几何时大家给予电影学院78级些业的新中国第五代导演们新旗帜般的拥戴这么多年看来的确这票在文革后复苏的电影人给中国电影带来新现实主义的春风而当这些年他们功成名就纷纷转型开始高举中国商业电影旗号的时候后续的第六代导演们开始浮出水面从地下文艺电影的状态走进了大众影院。这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张元、张扬、贾樟柯、王小帅。  知道王小帅其实很早的那部由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喻红和刘晓东主演《冬
期刊
2006年11月5日,第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在北京电影学院开幕。本次大赛受到多方媒体的高度关注,而《DV@时代》则成为本次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的唯一一家平面合作媒体。据了解,本次大赛还得到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北京世贸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世界电影在线以及新浪宽频的大力支持。  第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汇集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40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报名的学生作品
期刊
Adobe Premiere Pro是Adobe公司在非编领域的旗舰产品,它集捕获、编辑、字幕制作、转场过渡及特效创作子一体,为视频编缉带来全新的革命。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分别通过概念介绍和实例操作两部分来全面学习和研究Adobe Premiere Pro软件中各种不同的影片剪辑方法和剪辑工具。从而掌握它们各自的特色和适用的剪辑情况。总体上来讲,Adobe Premiere Pro最常用的影片剪辑
期刊
美国拉斯维加斯的NAB,荷兰阿姆斯特丹的IBC与中国北京的BIRTV一直是国内电视同行关注的年度三大行业盛会。鉴于日本厂商在电视行业的重要地位,日本国内的年度盛会Inter BEE 2006(国际广播设备展)同样精彩频频,为此我们特别为大家带来了本期特别报道。  Inter BEE由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主办,日本民间放送联盟(NAB-J)和日本放送协会(NHK)协办,日本电子展协
期刊
如今,活跃在网络上的因素很多,2006,这一年,DV短片在网络上也着实火热了一把。年初,《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随着影片《无极》的上映而诞生,没有包装、没有策划,没有宣传,网络无声无息地将这部短片传送出去,带来的却是惊天动地的效果。一夜之间,《一个馒头引起的麻烦》、《“馒头”版》、《〈断背山〉也遇馒头案》、《新闻调查:馒头引发的官司》等等的“系列”之作纷纷“登网”,“一个馒头”引发的并不只是一场血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