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真宗赵恒御笔作过一篇名传千年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此篇的主要作用是激励天下士子追求功名,现在看来具有极强的功利色彩。不妨称之为“功名之甜”吧。以愚见,在当今社会,书中亦有“信仰之甜”“感知之甜”“穿越之甜”“收获之甜”。
陈望道是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1920年农历春节前,陈望道回到故乡分水塘村,在自家西厢房西面的柴房里首译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一天,母亲给他送完红糖蘸粽后,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正忙着翻译的陈望道应声答道:“够甜,够甜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陈望道的嘴角满是墨汁,红糖一点儿没动。原来,只顾埋头翻译的陈望道错把墨汁当成红糖吃了。面对如此情景,母子二人相视大笑。这发自内心之笑,不正是爱我所爱的“信仰之甜”吗?
人之初生,不感天高地厚,不知礼义廉耻,不懂善恶真伪。若要成长进步,必须感知酸甜苦辣,认识世界萬物,懂得为人处世。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懂事时,母亲就会做出三个“必选动作”:第一步,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第二步,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第三步,母亲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通过这样的做法,让孩子对书产生甜蜜的第一印象。这种 “让孩子感知知识之甜蜜”的教育之道,不正是世人所需要的吗?
书中穿越亦可带来甜蜜之感。在书中,可以穿越时间,薄薄一卷书,上下五千年;可以穿越空间,短短翻页间,舟过万重山;可以穿越历史,此刻新时代,转身唐宋元;可以穿越角色,时而小市民,时而公务员……既能带来异于现实生活的冲击力,又能释放自我个体的征服欲,还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着实因妙生甜!
在书中有所收获,是人生一大乐趣。有一次杨绛的父亲问女儿:“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父亲笑了,说:“我也这样。”真正爱读书的人,书就是生活的必需,就是日常的三餐,就是人生的伴侣,不需要强调其意义,不需要卖弄,因为那都是自我的收获、自我的乐趣。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莎士比亚把书籍比作全世界的营养品,如果有人问这种营养品的滋味如何,我斗胆附庸风雅,借赵皇帝的名篇续上一句作答:人活一世劳碌苦,书中自有甜如蜜。
此篇的主要作用是激励天下士子追求功名,现在看来具有极强的功利色彩。不妨称之为“功名之甜”吧。以愚见,在当今社会,书中亦有“信仰之甜”“感知之甜”“穿越之甜”“收获之甜”。
陈望道是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1920年农历春节前,陈望道回到故乡分水塘村,在自家西厢房西面的柴房里首译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一天,母亲给他送完红糖蘸粽后,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正忙着翻译的陈望道应声答道:“够甜,够甜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陈望道的嘴角满是墨汁,红糖一点儿没动。原来,只顾埋头翻译的陈望道错把墨汁当成红糖吃了。面对如此情景,母子二人相视大笑。这发自内心之笑,不正是爱我所爱的“信仰之甜”吗?
人之初生,不感天高地厚,不知礼义廉耻,不懂善恶真伪。若要成长进步,必须感知酸甜苦辣,认识世界萬物,懂得为人处世。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懂事时,母亲就会做出三个“必选动作”:第一步,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第二步,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第三步,母亲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通过这样的做法,让孩子对书产生甜蜜的第一印象。这种 “让孩子感知知识之甜蜜”的教育之道,不正是世人所需要的吗?
书中穿越亦可带来甜蜜之感。在书中,可以穿越时间,薄薄一卷书,上下五千年;可以穿越空间,短短翻页间,舟过万重山;可以穿越历史,此刻新时代,转身唐宋元;可以穿越角色,时而小市民,时而公务员……既能带来异于现实生活的冲击力,又能释放自我个体的征服欲,还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着实因妙生甜!
在书中有所收获,是人生一大乐趣。有一次杨绛的父亲问女儿:“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父亲笑了,说:“我也这样。”真正爱读书的人,书就是生活的必需,就是日常的三餐,就是人生的伴侣,不需要强调其意义,不需要卖弄,因为那都是自我的收获、自我的乐趣。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莎士比亚把书籍比作全世界的营养品,如果有人问这种营养品的滋味如何,我斗胆附庸风雅,借赵皇帝的名篇续上一句作答:人活一世劳碌苦,书中自有甜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