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声乐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认为,教师是声乐教学活动的先导,学生是声乐教学活动的主体,声乐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传授演唱艺术的技能技巧实现教化育人。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授课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出发,积极合拢地运用心理互动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提高实际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声乐 教学 心理互动
  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與。声乐教学既具有教学活动的共性,也具有各自的特性。作为艺术教育、美学教育的重要分支,声乐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共通调动课堂气氛,增进学生的演唱技巧。一直以来,笔者都认为声乐演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分别是“外在表现”和“内在表现”。外在表现是指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演唱者身体各部分肌肉、肢体的协调运作;内在表现是指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的心理活动,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与原作者的感情交流。本文在立足实践教学经验和分析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声乐教学中心理活动的互动效应进行了分析,积极探究促进互动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般来说,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主要可以分为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以及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等。在下文中,笔者对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以及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这三种声乐教学活动可能出现的心理互动效应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为广大声乐教师提供了指导建议。
  一、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
  顾名思义,所谓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是指声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所产生的心理互动效应。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以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行为配合为基础,团队内部的认识目标和行为目标相同或接近。从某种程度上看,声乐教学可以看做一种情感教学,教师在教授声乐作品,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都应该灌注自身的思想感情,且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对同一部作品能够表现出相同或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师进行声乐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启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体会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作为学生,应该及时的将思想感情反馈给教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也应该从学生反馈的思想情感中,不断总结现有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声乐课堂的教育教学方法。本文的建议是,声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正确看待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展开声乐教学,用亲切、动人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与学生的心灵相通,由此产生良性的、和谐的课堂心理互动。
  二、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
  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有助于声乐教师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或减少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的消极心理所带来的对抗性心理互动,减少对声乐教学的不良影响。在课堂上,声乐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引导。课堂互动不能仅仅局限在小组讨论、师生互换等局限性,更主要的是让所有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声乐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该发现学生的歌唱欲望,并积极地加以利用,这是产生心理互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歌唱欲望或表现欲望,教师能够准确发现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够有效地活跃气氛,使学生们从被动听讲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心理互动,由此展开师生共建、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
  三、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
  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也是声乐课堂中心理互动效应的常见类型。受到教师数量、开班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是一位声乐老师同时给两个,甚至是更多的学生上课。由于学生的数量大于声乐教师的数量,这就增加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此外,教师在对某一位学生的演唱水平做出评价时,也会激发不同学生间的竞争性心理效应。作为声乐教师来说,这种竞争性心理效应并不需要特殊关注,但也一定要采取间接的方法对学生的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进行正确引导,防止误入歧途。本文认为,适当估计学生们的这种竞争性心理效应,能够促进学生们勤奋练习,能够强化学生们之间的同窗之谊,也能够监督学生们刻苦练习,勇攀高峰。对于学生们来说,应该正确地看待竞争和名次,能够明白老师促进竞争的目的,使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产生良好的良性后果,最终服务于声乐教学。
  四、结语
  本文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三种心理互动类型进行了分析。从本质上来看,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以及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最终源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互动。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认识这三种心理互动类型产生的根源,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合理利用心理互动良性效应,促进声乐教育教学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晴.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2]徐静璇.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J].通俗歌曲,2013,(07).
  [3]杜金菊.论互动教学在声乐课堂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09年.
其他文献
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综合性、互动性、真实性等特点,本文首先对民间音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展开了探讨,然后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案。
摘要:随着我国民族艺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大中院校都开设了声乐教学。作为中国民族历史流传悠久的艺术声乐的发展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结合民族性、艺术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发扬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因此,本文笔者则结合我国大中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简单探讨我国声乐教学的特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 民族声乐 教学方法 启发  在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历史中主要表现为:形式单一
摘要: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乐器中,琵琶是表现力最强的乐器。琵琶演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已经形成一套非常丰富的演奏技法,很多优秀的琵琶曲目积累下来。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整理、总结和实践,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规律和教育模式,并且在培养琵琶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无法简化和忽略。本文主要对琵琶演奏的技法教学有效策略展开论述,希望对琵琶教师以及学习琵琶这个乐器的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琵琶演奏 技法教学
本文通过对布依族戏曲的艺术分析,论述了布依族戏曲的形态特征、戏曲分类,体现了从艺术学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意义。
摘要:音乐文化具有区域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如何看待区域性的的音乐文化和怎样传承区域性的音乐文化是值得有识之士关注的问题,笔者就是基于这些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音乐文化 区域性 传承  目前,对于区域性的音乐文化,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于这一领域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  一、 音乐文化的区域性个性特征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往今来,淳朴的中华儿
陈比纲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著名钢琴教育家。本文主要总结我跟陈比纲教授学习钢琴的实践经验.提出钢琴学习的手指和读谱问题。对高抬指、琶音、音阶、节奏等方面做深入浅出
摘要:真挚动人的情感是聲乐艺术富有感染力的关键因素,淋漓酣畅的情感抒发则是声乐表演成功的标准之一。声乐艺术表演者应当更加深刻、真挚地阐释和表现声乐作品情感,提高声乐艺术表演的能力,为推动我国声乐艺术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声乐演唱 情感抒发 作品表现  俄国音乐家评论家谢洛夫指出:“情感是演唱的灵魂”。声乐表演艺术的成功就在于歌唱者能够深化对作品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恰如其分地把歌曲所要表
摘要:传统音乐是中华音乐史上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需要寻求市场化发展,促进自身转型。  关键词:传统音乐 流行音乐 市场化  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世代相传的优秀音乐,理应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将传统音乐的精华发扬光大,不断创新,为传统音乐的发展开辟一条畅通的道路。然而传统音乐却在流行音乐充斥的市场浪潮中被席卷而下,不得不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一、传统音乐面对市场困难重重  
在音乐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艺术专业比较特殊,所以辅导员要多与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寻找合适的发展之路。
摘要:巍巍中华悠久古国,地大物博国粹赫赫;人杰地灵开物成务,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民族音乐内容丰富,类型多种多样,不仅有各种体裁形式的民歌,還有丰富多彩的乐器和器乐,另外,瑰丽多姿的歌舞和风格独特的曲艺与戏曲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大特色。因此,对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继承的一种需要,也是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民族音乐 音乐 传承与发展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