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音乐课堂的确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关系,形成了生成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认知、精神等得到一定的发挥,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望的标准答案,课堂上时常发生争论,甚至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课堂由于生成性资源的动态加盟而灵性闪烁,个性飞扬。由此看来,动态生成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关注,探究有效生成的策略刻不容缓。教师应针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生成的实效性。
一、预设开放,凸现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但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精心预设首先要做到“心中有人”,它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动态预设,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留下足够的空间。
如教学案例“电子琴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乐器吗?
生(纷纷回答):有小提琴、钢琴、二胡……
师:你们知道谁会同时拥有这么多乐器的音色吗?猜猜它是谁?
生(纷纷回答):音乐王国的国王,音乐王国的公主,青蛙王子……(老师有些手足无措,只好继续引导)
师:换一个思路!好吗?再想一想,换个思路!(终于有一位女同学揣摩出了老师的用意)
生:老师,是电子琴!
师:你真聪明!我们应该表扬她!(教室里响起了整齐的掌声)
教师如果课前能精心预设,面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那么,生成的价值取向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就能摩擦出灿烂的火花。我们可以这样引导: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乐器吗?
生(纷纷回答):有小提琴,钢琴,二胡……
师:你们知道谁会同时拥有这么多乐器的音色呢?猜猜它是谁?
生(纷纷回答):音乐王国的国王,音乐王国的公主,青蛙王子……
师:你去过音乐王国吗?想象一下,国王长什么样子?公主长什么样子?
(这些话会开启孩子天真的想象,他们会想象出一个个美妙的童话故事;会想象出国王的衣服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乐器。然后.我们再问)
师:音乐王国的国王(公主)已经来到了我们教室,它的身上挂满了各种乐器的音色,猜猜它是谁?
此刻,在探究思维落成之后,每个孩子都会知道,原来是电子琴。这样,在他们心里,电子琴不再是冷冰冰的乐器,而是一个会唱歌的多才多艺的国王,一个有生命的伙伴,童心童语生成了一个童心的世界——这样的境界是多么的美好!离孩子很近很亲。
二、适时点拨,拓展动态生成
在不断即时生成的课堂中,只有老师充满睿智的调控,引导学生用他们的智慧、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乐曲的内涵,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期间,教师的点拨和引导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也是不可预测的,当学生的问题在理解乐曲之外时,教师是置之不理还是一直帮着解答呢?如何在发生偏离时点拨和引导,我想下面这个案例是值得借鉴的。
[案例]:《走进西藏》(聆听歌曲《青藏高原》后,教师提问。)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歌唱了什么?
生:(齐声)青藏高原。
师:知道青藏高原在我国的哪里吗?
生:大概在西藏的边境吧!
师:你“大概”答对了。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西藏,去了解那里的一个美丽的民族——藏族。
(伴随着《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多媒体显示西藏的地理位置图、西藏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以及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MTV。)
师:欣赏了刚才的MTV,你了解了什么?
生:西藏那里有美丽的雪山。
生: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跳舞的时候总是甩起长长的袖子。
生:他们的歌声高亢、嘹亮。
(突然,一位男生把手举得高高的,看上去满脸兴奋。老师请他回答。)
生:老师,前几天我刚看了一篇关于介绍“藏族”的文章,知道了好多关于藏族的知识。(由于时间关系,再加上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藏族歌舞的特点,学唱藏歌。因此在灾个环节用时不能太多,于是老师灵机一转)
师:是吗?非常好!现在你别急着告诉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藏族歌曲,在感受了藏族歌曲的特点后,你再结合藏族知识给大伙简单介绍一下藏族,好吗?(多媒体播放《珠穆朗玛》MTV,学生感受藏歌高亢、嘹亮的特点以及藏舞的豪爽与优美。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那位同学结合藏歌高亢、嘹亮的特点介绍了藏族人民的憨厚朴实、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结合藏舞介绍了藏族人民的服饰、风俗礼仪等等。在他的介绍下,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藏族音乐的理解)
三、平等互动,催化动态生成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在现在开放的、自主的、合作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同时,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教师调整好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重视课堂的生成,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甘为琴师,拨动“情”弦。音乐课堂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课堂上是一幅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美丽的生成图。音乐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乐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统一”,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并用激情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科理。
生成,使平淡的课堂变得趣味无穷,使平常的课堂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更为孩子们展开了一片创新的天地。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广阔的教学空间,精心呵护课堂中不断闪现的生成资源,巧用、活用、会用,这样,学生就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会闪耀着创造的光辉。
一、预设开放,凸现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但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精心预设首先要做到“心中有人”,它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动态预设,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留下足够的空间。
如教学案例“电子琴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乐器吗?
生(纷纷回答):有小提琴、钢琴、二胡……
师:你们知道谁会同时拥有这么多乐器的音色吗?猜猜它是谁?
生(纷纷回答):音乐王国的国王,音乐王国的公主,青蛙王子……(老师有些手足无措,只好继续引导)
师:换一个思路!好吗?再想一想,换个思路!(终于有一位女同学揣摩出了老师的用意)
生:老师,是电子琴!
师:你真聪明!我们应该表扬她!(教室里响起了整齐的掌声)
教师如果课前能精心预设,面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那么,生成的价值取向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就能摩擦出灿烂的火花。我们可以这样引导: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乐器吗?
生(纷纷回答):有小提琴,钢琴,二胡……
师:你们知道谁会同时拥有这么多乐器的音色呢?猜猜它是谁?
生(纷纷回答):音乐王国的国王,音乐王国的公主,青蛙王子……
师:你去过音乐王国吗?想象一下,国王长什么样子?公主长什么样子?
(这些话会开启孩子天真的想象,他们会想象出一个个美妙的童话故事;会想象出国王的衣服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乐器。然后.我们再问)
师:音乐王国的国王(公主)已经来到了我们教室,它的身上挂满了各种乐器的音色,猜猜它是谁?
此刻,在探究思维落成之后,每个孩子都会知道,原来是电子琴。这样,在他们心里,电子琴不再是冷冰冰的乐器,而是一个会唱歌的多才多艺的国王,一个有生命的伙伴,童心童语生成了一个童心的世界——这样的境界是多么的美好!离孩子很近很亲。
二、适时点拨,拓展动态生成
在不断即时生成的课堂中,只有老师充满睿智的调控,引导学生用他们的智慧、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乐曲的内涵,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期间,教师的点拨和引导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也是不可预测的,当学生的问题在理解乐曲之外时,教师是置之不理还是一直帮着解答呢?如何在发生偏离时点拨和引导,我想下面这个案例是值得借鉴的。
[案例]:《走进西藏》(聆听歌曲《青藏高原》后,教师提问。)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歌唱了什么?
生:(齐声)青藏高原。
师:知道青藏高原在我国的哪里吗?
生:大概在西藏的边境吧!
师:你“大概”答对了。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西藏,去了解那里的一个美丽的民族——藏族。
(伴随着《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多媒体显示西藏的地理位置图、西藏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以及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MTV。)
师:欣赏了刚才的MTV,你了解了什么?
生:西藏那里有美丽的雪山。
生: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跳舞的时候总是甩起长长的袖子。
生:他们的歌声高亢、嘹亮。
(突然,一位男生把手举得高高的,看上去满脸兴奋。老师请他回答。)
生:老师,前几天我刚看了一篇关于介绍“藏族”的文章,知道了好多关于藏族的知识。(由于时间关系,再加上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藏族歌舞的特点,学唱藏歌。因此在灾个环节用时不能太多,于是老师灵机一转)
师:是吗?非常好!现在你别急着告诉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藏族歌曲,在感受了藏族歌曲的特点后,你再结合藏族知识给大伙简单介绍一下藏族,好吗?(多媒体播放《珠穆朗玛》MTV,学生感受藏歌高亢、嘹亮的特点以及藏舞的豪爽与优美。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那位同学结合藏歌高亢、嘹亮的特点介绍了藏族人民的憨厚朴实、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结合藏舞介绍了藏族人民的服饰、风俗礼仪等等。在他的介绍下,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藏族音乐的理解)
三、平等互动,催化动态生成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在现在开放的、自主的、合作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同时,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教师调整好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重视课堂的生成,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甘为琴师,拨动“情”弦。音乐课堂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课堂上是一幅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美丽的生成图。音乐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乐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统一”,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并用激情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科理。
生成,使平淡的课堂变得趣味无穷,使平常的课堂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更为孩子们展开了一片创新的天地。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广阔的教学空间,精心呵护课堂中不断闪现的生成资源,巧用、活用、会用,这样,学生就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会闪耀着创造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