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心理营养;社会环境;道德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B)—0039—01
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幼儿时期人的心理状况、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汲取心理营养
首先,幼儿最为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爱”。其主要是父母、亲人、教师之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鼓励、奖赏、赞扬、信任、支持等。幼儿如果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别人尤其是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郁闷、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性情怪异、心理扭曲等不良后果。其次,希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营养”。对未来充满希望,会使人努力奋斗,不甘失败。让幼儿充满希望,关键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成人在幼儿面前应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持有乐观的态度,以便给幼儿的个性发展以良好的影响。再次,宣泄和疏导也是重要的心理“营养”。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对亲人和好友诉说,这就是宣泄,与此同时,也希望有人帮助自己解开心理的疙瘩,这就是疏导。宣泄和疏导都是保持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而对于当今大多数幼儿来说,宣泄和疏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心理社会环境
创设心理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创设和谐的幼儿园心理社会环境。一是教师与幼儿建立宽松、真诚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无论多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教育方案,最后总是要落实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会影响到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频率及最后的活动效果。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应亲切温和,要为幼儿创设自主的活动环境,并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幼儿,要多与幼儿交谈、玩耍,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建立起宽松、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二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团结友爱、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和谐工作氛围。幼儿极为敏感,他们能够感受到环境中细微的变化,如果教师之间团结友爱、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整个幼儿园就会形成团结向上的园风。生活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宽松愉快环境中的幼儿也会充满生气、欢乐。三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进入幼儿园后,伙伴关系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时幼儿还没有评定自己行为的能力,父母或者教师的教育对他们来讲是有所帮助的,但最直接的榜样还是来自于其他幼儿。所以,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之间交流感情,不仅使其与同龄幼儿交往,还应有意识地增加与其他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接触的机会,引导他们有效地处理矛盾、化解冲突,学习社会交往的方式和准则,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四是幼儿园与家长间相互配合。家园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应重视家园合作,各项活动应争取家长的支持,并鼓励家长参与,以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使幼儿在幼儿园中同样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感受到幼儿园和家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环境,从而使自己能很快地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三、创设道德情境教育模式
一是创设解决道德冲突的情境。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创设一定的道德冲突情境,让幼儿在克服矛盾的过程中完成对周围事物是非、善恶的判断,以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二是创设信赖的情境。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应强行分配角色,切忌说什么“你平时打架,不许你参加武术馆”“你上次一个人又偷偷跑回家,因此你不能当邮递员送信”等,而应以信赖的态度对待有缺点的幼儿。三是创设监督和评价情境。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原来有“不当行为”的幼儿充当行为监督和评价者,这有利于促进他们道德认知的提高。如在“游乐场”游戏中,我让平时喜欢随地乱丢果皮纸屑的幼儿当清洁卫生监督员,让平时不注意讲文明礼貌用语的幼儿担当礼仪小姐或礼仪先生。这些正面角色起到了一定限制的作用,使幼儿在扮演角色中自觉地约束了自己的不当行为。通过这种正面引导,可以使幼儿在有效的道德教育中筑牢道德防线,使幼儿心理长期处于纯洁、健康、向上的状态,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B)—0039—01
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幼儿时期人的心理状况、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汲取心理营养
首先,幼儿最为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爱”。其主要是父母、亲人、教师之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鼓励、奖赏、赞扬、信任、支持等。幼儿如果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别人尤其是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郁闷、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性情怪异、心理扭曲等不良后果。其次,希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营养”。对未来充满希望,会使人努力奋斗,不甘失败。让幼儿充满希望,关键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成人在幼儿面前应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持有乐观的态度,以便给幼儿的个性发展以良好的影响。再次,宣泄和疏导也是重要的心理“营养”。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对亲人和好友诉说,这就是宣泄,与此同时,也希望有人帮助自己解开心理的疙瘩,这就是疏导。宣泄和疏导都是保持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而对于当今大多数幼儿来说,宣泄和疏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心理社会环境
创设心理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创设和谐的幼儿园心理社会环境。一是教师与幼儿建立宽松、真诚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无论多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教育方案,最后总是要落实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会影响到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频率及最后的活动效果。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应亲切温和,要为幼儿创设自主的活动环境,并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幼儿,要多与幼儿交谈、玩耍,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建立起宽松、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二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团结友爱、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和谐工作氛围。幼儿极为敏感,他们能够感受到环境中细微的变化,如果教师之间团结友爱、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整个幼儿园就会形成团结向上的园风。生活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宽松愉快环境中的幼儿也会充满生气、欢乐。三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进入幼儿园后,伙伴关系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时幼儿还没有评定自己行为的能力,父母或者教师的教育对他们来讲是有所帮助的,但最直接的榜样还是来自于其他幼儿。所以,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之间交流感情,不仅使其与同龄幼儿交往,还应有意识地增加与其他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接触的机会,引导他们有效地处理矛盾、化解冲突,学习社会交往的方式和准则,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四是幼儿园与家长间相互配合。家园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应重视家园合作,各项活动应争取家长的支持,并鼓励家长参与,以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使幼儿在幼儿园中同样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感受到幼儿园和家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环境,从而使自己能很快地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三、创设道德情境教育模式
一是创设解决道德冲突的情境。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创设一定的道德冲突情境,让幼儿在克服矛盾的过程中完成对周围事物是非、善恶的判断,以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二是创设信赖的情境。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应强行分配角色,切忌说什么“你平时打架,不许你参加武术馆”“你上次一个人又偷偷跑回家,因此你不能当邮递员送信”等,而应以信赖的态度对待有缺点的幼儿。三是创设监督和评价情境。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原来有“不当行为”的幼儿充当行为监督和评价者,这有利于促进他们道德认知的提高。如在“游乐场”游戏中,我让平时喜欢随地乱丢果皮纸屑的幼儿当清洁卫生监督员,让平时不注意讲文明礼貌用语的幼儿担当礼仪小姐或礼仪先生。这些正面角色起到了一定限制的作用,使幼儿在扮演角色中自觉地约束了自己的不当行为。通过这种正面引导,可以使幼儿在有效的道德教育中筑牢道德防线,使幼儿心理长期处于纯洁、健康、向上的状态,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