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音奏法的掌握和运用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8880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传统筝曲左手颤、按、揉、滑等技法已经相当丰富了。这些技法可以控制乐曲的风格韵味,美化声音,润色旋律,达到“以韵补声”的效果,可以说左手技法是古筝演奏的灵魂。而在这些左手技法中,颤音是最为基础也是初学者接触左手技法的第一节课程,本文就如何掌握各种颤音奏法进行解析。
  [关键词]颤音的几种奏法 掌握 运用
  筝曲派生出不同特点的流派,如: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各筝曲除了乐曲结构、调式各有不同外,主要区别在于左手的颤、按、滑、揉的“作韵”技法。“韵”是音乐升华的最高形态,是音乐的精髓,左手“作韵”被视为古筝演奏的生命、灵魂。长期以来,各地区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左手技法,它给予乐曲以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使之动人心弦,赋予乐曲无比的生命力,同时是古筝这件古老乐器得以流传至今的根源所在。而古筝左手“作韵”的技法中,“颤音”奏法是最为基础、必不可少、必须掌握的演奏技法之一。
  一、如何掌握“颤音”
  颤音,是左手掌握“作韵”的第一步。一般颤音时左手食、中、名指三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态,指尖轻压在筝码的左侧10—16mm的弦段上,手腕放平,上臂起支撑作用,肘弯屈,其弯屈程度随着高低不同的弦位进行变化,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到筝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按照上述方法无限反复,使弦音产生均匀的音波,以不改变右手所弹奏之音的音高为准。“颤音”奏法,符号为“w”。
  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慢练,待方法基本掌握后再逐渐加快,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一般颤音要随乐曲节奏的快慢进行颤动,频率不可太快或太慢。
  初学者首先要使肩、臂、腕放松,这是学好颤音的关键。如果臂、腕、手紧张,就容易导致手腕僵硬哆嗦地抖动;如果肘关节僵死,就会导致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这样出来的颤音,会使弦音升高,颤弦时间不能持久,或频率不均,且生硬,使人听起来非常不舒服。如果不认真学习并掌握正确的颤音奏法,一旦养成坏毛病就很难克服。不但奏不出乐曲所要求的效果,甚至起破坏乐曲韵律的作用。
  根据不同流派的颤音特色有以下几种颤音。
  二、各流派“颤音”的特点
  (一)河南筝派
  河南古筝流派是在河南大调曲子和说唱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流传在河南的南阳、泌阳、遂平、叶县等地。受到说唱音乐和后来的河南曲剧音乐的影响,河南筝派表现力强,其乐曲风格高亢粗犷、抑扬顿挫、雄壮豪迈。在颤音演奏技法上有“小颤音”和“大颤音”两种独特风格的技法。如《叹颜回》描写孔子的弟子颜回夭亡后,孔子悲痛惋惜的心情,乐曲运用了大量的“小颤音”弹奏手法,为乐曲增添了感伤的情绪。以左手食、中、名指的指尖扶弦,利用左臂肌肉暂时的紧张形成抖动而产生的,频率快,振幅小,左手在完成“小颤音”后,要马上放松左臂肌肉,为左手随后的演奏做好准备,如果保持肌肉紧张,就会影响左手后面的乐曲演奏。一般使用“小颤音”技法来演奏的音乐,其情绪较为悲切和哀怨。
  “大颤音”多运用在旋律跌宕起伏,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情绪强烈、激动的乐曲上,使音乐表现富有戏剧性。如《闹元宵》,以左手食、中、名指的指尖扶弦,肘、腕、指间关节灵活松弛,在颤弦时加大力量,把力传达到指尖,要求颤动强,振幅宽,通常要超过小二度。
  另外还有“点颤”技法,如《天下同》:
  右手弹奏“la”音的同时,左手迅速、短促、猛烈地点压弦,借以产生骤然而激荡的效果。
  左手进行点颤时。不能生硬地打弦,而应在“点”的同时加入“颤”,动作要松弛自然。
  (二)山东筝派
  传统的山东古筝主要流传在山东鲁西南的菏泽地区,其音乐特点古朴,典雅,旋律流畅。山东筝派的代表曲目有:《高山流水》、《四段锦》、《庆丰年》、《凤翔歌》、《汉宫秋月》等等。一般来说,乐曲的快板多着重于右手的弹奏技法,慢板则着重左手的颤、揉、滑、按等技法。而山东的民间艺人为左手“作韵”技法的特点总结为:“虚点实按,揉拈摄空”。
  山东派筝曲以“揉颤”为主,它要求色调鲜明,音韵适度,根据乐曲的情绪调节揉颤的频率快慢和幅度的大小。以肘为轴心,左手食、中、名指的指肚触弦,整个手臂的自然重力通过前臂、手、指下压到弦上,往下按弦时用力,上提原位时放松。在清淡、高雅的曲调中,颤音产生的频率可以较慢;在强烈、激动的曲调中,颤音产生的频率密、颤速快。
  (三)浙江筝派
  早在唐代,白居易就写过《听夜筝有感》一诗:“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说明当时古筝在浙江地区已流行。浙江筝受江南丝竹音乐的影响,其音乐明朗、绮丽。早期的浙江派代表曲目有:《三十三板》、《灯月交辉》、《高山流水》(与河南派的《高山流水》不一样,只是曲名相同而已)、《云庆》等等,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应属《高山流水》。此曲的左手颤音演奏技法也是很有特色的。
  如:
  为了强调延长音有含蓄的节奏感,第1小节的“la”音进行有节奏的颤动,我们称为“节奏颤音”。在第2小节大撮“la”音做了“重颤”处理,这时左手演奏时加强前臂下打的力量,肌肉紧张要相对大一些,使之“la”音的韵味更浓郁,更有地方特色。
  (四)陕西筝派
  筝,又称“秦筝”,据《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谏秦始皇书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描写了当时民间筝歌的生动场面。由此可见,早在公元前两百多年,陕西秦筝就得以广泛流传。陕西秦筝受到当地的戏曲“秦腔”、“线腔”、“碗碗腔”、“眉户”和大型器乐演奏形式“西安鼓乐”、“榆林小曲”等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创作而成。其音乐既有荡气回肠、激昂慷概的悲壮气势,又有如泣如诉、委婉凄切的悲凉。“眉户”和“碗碗腔”是陕西筝派的一大特色,演奏时为了更好表现出乐曲中“凄凄切切断肠声”,“指滑音柔万重情”的意境,在按弦的同时加上大量的颤音。如《姜女泪》:   左手在“la”弦上把“la”音滑到“do”音高后,右手大指进行托劈,左手再由“do”音下滑到“si”音高上,并且在滑奏的同时左手加以大幅度的颤音。这种颤音奏法可称为“长滑颤音”。在滑音的同时加上大幅度的颤音把孟姜女悲怨、愤懑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潮州筝派
  潮州筝派流传人多,流传地区广,调式十分丰富,有“轻三六调”(简称“轻六调”)、“重三六调”(简称“重六调”)、“活三五调”(简称“活五调”)、“反线调”、“轻三重六调”等。潮筝左手技法十分丰富,非常重视左手“作韵”、“以韵补声”的演奏技法,通过不同调式和该调式的特点、乐曲的内容、情感变化的需要,左手的按、滑、揉、颤处理也不一样。如“活五调”是由
  的音阶构成的,它的“2”音比十二平均律略高,但又不到“#2”,在演奏此音时左手要带“颤”。在乐曲处理时潮州筝曲左手最为常用的手法则是以左手食、中、名指扶弦,前后横推筝弦,造成弦音摇曳的效果。这种技法要根据乐曲的不同需求,对颤动的振幅、振频、速度和力度上随时加以调整变化。例如活五调《柳青娘》: 此时“re”音的颤音幅度较宽。
  有时为了加强乐曲的韵律在高低八度两条弦上,作“八度颤音”;左手中指扶在八度的低音弦上,大指扶在八度的高音弦上,中指向里拉,大指向外推,两指进行同时
  动作,颤动时动作要缓慢、细致、轻淡。如《昭君怨》重六调:
  潮洲筝曲音程的跳动不大,左手“作韵”的起伏变化细腻微妙,乐曲文静委婉、流丽柔美。右手弹弦后,左手加以润饰,这就是潮州筝人所说的“弹按尾随”的演奏手法。
  (六)客家筝派
  客家筝,也可以称为“汉调筝”或“汉乐筝”。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原地区的人口南迁到粤东和闽西等地,同时把他们异乡的音乐与当地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古朴优美、典雅大方的古筝音乐及流派。从音韵上来讲,客家筝不及河南筝的高亢激昂,而是悠扬深长,如代表作品之一《出水莲》,乐曲基调是悲伤、哀愁的,在“4”音按音同时加上大幅度的颤音,而在“7”音按音的同时加上振幅小、振频密的颤音,把悲凉和哀怨的情绪表现出来。
  结语
  综上述,左手“作韵”是表现各流派的韵味、特色之灵魂所在。北方的山东、河南流派,曲调跳跃,起伏大,力度强,刚柔相济,颤音泼辣;南方的潮州、客家流派,曲调古朴、典雅、流畅,颤音纤巧细腻。
  各种不同的颤音技法,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变化、作品的音乐风格、民族的地方传统特点而选择不同的颤弦方法。即使在同一首乐曲中,也不要千篇一律地采用同一种颤弦技法,应在速度、力度、波频上随时加以变化、调整。老一辈演奏家为古筝事业呕心沥血,献出他们毕生精力,创造出独具风格特点的颤弦方法,这也是古筝两千多年不衰奥秘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阎俐,徐杰,周延甲,沈燕,耿耿.秦筝.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秦筝学会,1997(1)第1058号(S):P4-36;
  〔2〕李萌.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上、中、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P1-125;
  〔3〕李萌.潮州筝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1):P4-12;
  〔4〕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11):P253-290。
  作者简介:尹倩(1984--),女,三级演奏员,研究方向:古筝专业。2014年获第三届广东音乐曲艺大赛乐队一等奖。2014年获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三重奏一等奖、三等奖。2014年获评“2014年度羊城优秀音乐家”奖。现任广东音乐曲艺团有限公司古筝演奏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总结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在打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开展图书馆流动服务的成功经验,对当前如何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图书馆流动服务这个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总结经验,启迪思维,论述提高流动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流动服务 地方特点 资源共享  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的流动服务工作蓬勃发展。所谓流动服务,主要是利用某些运输工具(如汽车、船只等),以远离市区、固定场所图书馆的企业、乡
期刊
[摘要]合唱活动的组织及排练对提高合唱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需要重视对合唱活动在组织排练的工作。本文主要针对群众性合唱组织的原则与排练展开了探讨,对群众合唱队的组织原则和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系统分析了群众合唱的排练,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组织 原则 排练  群众性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是当今较为活跃、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活动,是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和培养审美能
期刊
[摘要]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是一项受到广泛认同和参与性极强的活动形式,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它是以群众为主体,群众自愿参加的一项的活动,通过舞蹈活动可让群众掌握和学习丰富的舞蹈语汇,并运用多彩的艺术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群众自身的思想感情,从而满足群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活动的需要,最终达到群众自我娱乐的目的。本文先简单分析广场舞蹈的特征、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主要论述广场舞蹈在群
期刊
[摘 要]鄂温克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驯鹿部落鄂温克族的桦树皮手工艺更是成为传承至今的文化,其为狩猎民族的生活需求提供了方便,甚至衍变为了鄂温克族艺术中的璀璨珠宝。  [关键词]驯鹿鄂温克族 桦树皮 材料特性 民族继承与创新  一、 桦树皮之材料特点  桦树皮,别名白桦,其中以东北,西北地区生长率最高。因其质地柔韧、易后期加工、防腐耐潮、携带方便等特
期刊
[摘 要]民俗文物凝聚了各个民俗的习俗和智慧结晶,是反映民众生活情趣和社会发展进步性的重要物证。目前,对于民俗文物的收藏和保护还没有得到公众乃至博物馆的充分重视。本文以在博物馆中保管民俗文物的工作实践经验,说明博物馆在收藏和管理民俗文物中应注意的重点和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 民俗文物 收藏 管理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丰富而多彩,而其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物化载体正是我们所说的“民
期刊
[摘 要]广西壮族历史文化展是广东省博物馆于2016年引进的馆际交流展览,展由广东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为期三个多月。本文结合此次馆际交流展览,以其随展特色文创产品为线索,探讨文化创意产品在目前馆际交流展览跨区域文化传播中扮演何种角色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文创产品 媒介 馆际交流展览 传播  2015年国家文物局在印发的《关于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的
期刊
[摘 要]王朝云虽为苏轼的侍妾,却始终对屡遭贬谪的苏轼不离不弃,在“乌台诗案”后,毅然跟随苏轼远赴惠州,侍奉苏轼二十三载,待其忠敬若一。来惠的第三年,朝云因病去世,苏轼悲痛之余,将其葬在孤山栖禅寺松林中。千百年来,王朝云的坚贞柔韧为世人所传颂,作为苏轼寓惠的重要古迹的朝云墓,是全国现存两处有史料考证准确位置的东坡文化遗址之一,朝云墓的保存状况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文从朝云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研究入手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播者,是一个城市独有的文化标志。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正迎合了人们对文化延伸的需求,迎来了属于文创产品大发展的黄金时代。佛山的民俗文化是佛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多角度的展示了佛山的民俗文化特色,将佛山民俗文化与文创产品融合,一方面可以激活博物馆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
期刊
“上匾”是黄埔古村特有的传统习俗,村中老人介绍,这个传统早在乾隆年间就已实行。凡是41岁以上的男性村民,不分族姓,每逢年龄尾数为“一”的,当年三月初三,都要集体到北帝庙举行朝拜仪式,并把名字一起刻于一块牌匾,悬挂到北帝庙玉虚宫墙上,每隔十年更新一次,叫做“逢十出一”,直至他们去世。如果是91岁的老人,名字就会在六块牌匾上出现。 “这其实是一种祝寿和祈福的习俗,可以凝聚同年的不同宗族村民的感情。” 
期刊
[摘 要]一部相机、一双有独特视角的眼睛及对生活的洞察力即可表现身边的或路上的美景、感动人心的东西。本文通过分举办个人影展的体会,探讨摄影艺术与自然美的关系。  [关键词]摄影 心灵 自然  以2015年5月,本人在肇庆市图书馆举办《与影同行》的摄影作品展览为例,通过拍摄民俗风情,以画意的形式表现人文历史。在这些作品中,有曾在报纸杂志刊登、有入选摄影展览、和比赛获奖的作品。此次展出的《与影同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