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青史裁作白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an415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被捕那日,湖州日光很烈,却出奇地凉。他看着父亲孤傲淡然的背影,神情倔强,没有掉一滴泪。那天,年仅七岁的苏过突然就懂了,什么叫仕宦艰险、世态炎凉。
  父亲于汴京被提审,他不敢想象后果。只是常在夜深之时,梦到乌台苍葱翠绿的柏树,及树头聒噪的昏鸦,然后突然惊醒。再闭眼,便是泪湿枕席。
  渐渐地,他开始惧怕出行,惧怕跟人亲近。平素和善可亲的邻里,不知怎的就亮出了鬼面獠牙,不加掩饰的嘲讽与鄙夷使他寸步难行。血浓于水的亲属亦是如此,那眼底暗藏的冷漠,焚尽了一个七岁孩童最后的希冀。
  可他仍固执地认为,父亲会平安归来。那一星微弱的执念,是这段凄冷岁月唯一的慰藉。
  当是上天垂怜,或是苏轼命不该绝,数月后,苏轼得了一道贬往黄州的圣旨。他为这生还喜极而泣,却在看到父亲眸底的灰青时怔然良久。黄州的条件自是艰苦的,陈旧的官邸,微薄的俸禄,一切都难比往昔。冬是极寒的,常有阵阵阴风夹杂着狂躁的雨雪,透过未雕花的格窗,继而打碎冬夜难得的美梦。衣衫亦是单薄的,粗糙的麻布上常见缝补的细密针脚。那些年的衣,他常常由藏青穿到灰白。
  印象最深的是那些雾气未散的清晨,父亲一身短褐,弓腰于田间种菜。青泥沾上了衣襟,被滴落的露水洇开来,像是精心绣上的暗花。他从来都不知道,父亲那双用来提笔和拨弦的手,在握上耕耙时,也会显得如此修长有力。每逢这时,他便在一旁吟诗,或结庐人境,或心远地偏,陶公诗中的隐逸之情,在朝阳初生的那一刻,被无限拉长成了一道剪影。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宗派斗争与文字狱使父亲备受折磨,官职亦随之调动,永无休止。纵然如此,他从不抱怨,父亲被贬到哪里,他便随行照顾,六合八荒,四海为家。
  他不是没有过富足的生活,“忆昔居大梁,共结慈明吕。晨窗惟六人,夜榻到三鼓。”他曾无数次忆起这段略显宽裕的岁月,吟诗作画,煮酒赏花,又有叔伯兄弟常伴身旁,讨论文艺。那破晓之时的晨窗,以及三鼓过后的灯烛,一度是他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他却只能在衾寒榻凉的冬夜,将那一幕幕破碎的幻影,凝成诗篇。
  绍圣四年,苏轼被贬至海南儋耳。临过海时,他便做好了一去不返的准备,打算做棺作墓,老死海南。苏过也将妻儿留在惠州白鹤新居,独自挑上书担,义无反顾地随父远行。他不知道的是,这将是父亲生命中最后一次被放逐。
  彼时的海南可谓蛮夷之地,人烟稀少,黎汉杂居,语言不通且习俗相异。初到儋州,昌化军使张中对他们很好,设法租赁官舍,让他们有一席歇脚之地。但父亲的政敌章惇却有意为难,派人过海清查,终是将他们逐出官舍,他们只得暂居于城南污池的侧林之下。幸有几名黎族青年出力,幫忙就地造得三间房舍,陋室贫寒,可到底有了容身之所。
  然而,生活的艰辛远超他的预料。农物连岁不熟,时常没有粮食,他只能与父亲采摘野外植物来充饥,肉食更是无从谈起。茅屋破旧,看得见夜空的星辰,也盛得下如麻的雨脚。炎夏湿热难耐,又找不到一弯冰凉的泉。加之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时常小病不断,他心急如焚,却连几味草药都没有。
  他日日早起晚睡,为父亲端茶添饭、披衣研墨,又在父亲的指点下读书作文,从未间断。儋地偏远,少有文人雅士,古史典籍更是稀缺,他与父亲常想尽办法借书。陶瓷灯盏在油灯的熏照下变得漆黑,隐有裂缝,他便将书移至窗边,就着清冷的银辉抄写,常常一坐到天明。先是抄完一部《唐书》,又借来《前汉》继续苦读,并有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极其细致地作了笔记。或是坐在父亲榻前,轻声诵读史书,读至意味深远之处,便稍停片刻以作探讨。
  若论谪居生活中最大的乐事,当是与父亲读陶诗。他曾潜心研读《归园田诗》,连其韵律都一清二楚。与父学陶,学的是其独立自由的人格,超脱平淡的处世情怀,认真率性的生活态度,以及“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风。后来他所作《志隐》一赋,颇得父亲赞赏,年方26岁的他,已有了不图进仕、终老山林的志向。
  偶得闲暇时,他便到近处游历,了解民间疾苦,考察风土人情。又以此为素材,写下了众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文。他在《怀惠许兄弟》一诗中,曾提及与当地百姓的友情:“椰酒醍醐白,银皮琥珀红。伧狞醉野獠,绝倒共邻翁。莳芋人人送,囷庖日日丰。瘴收黎母谷,露入菊花丛。海疍羞蚶蛤,园奴馈韭菘。槟榔代茗饮,吉贝御霜风……”那些极具异域风情的名作,承载了他此间为数不多的欢乐。
  待到终于可以遇赦北归时,父亲却再也没了感怀的力气。万里跋涉,历尽沧桑,久别后的故土人事依旧,可父亲却似乎了无牵挂了。溘然长逝时,两人归来才不过月余。那天,已近而立的男儿放声恸哭,不能自已。他明白,贫寒凄苦也好,富足宽裕也罢,侍奉父亲、共同耕读的那些日夜,再也回不去了。
  次年,他将父亲迁葬汝州。小峨眉山秀美宁静,像极了家乡风物。为了看守父亲的坟墓,他举家移至此地,意欲长住。
  可他注定成不了一名隐士,想要避世以安顿心灵,却不得不入仕来解决生计。故此,父丧期满后,他便打算再入仕。但适逢蔡京专权,元祐旧臣子弟不可在京任职,他纵有盖世才华,也不能谋得一官半职。直到年过不惑,才为朝廷所用。此生三度出仕,不论在官还是居家,都不曾改变厌仕而慕陶的情怀。
  晚年他回到颍昌,营造湖阴水竹数亩,以供玩赏。而此年恰好与陶渊明居斜川时同一甲子,他便给家居之地命名为小斜川。因受父亲《和陶诗》的影响,他十分仰慕陶渊明,故自号斜川居士,过起诗酒自娱、耕读课子的隐居生活。
  庐前丛竹日日常青,泉溪曲折,恰如其分地绕过茅屋,伶仃之音似佩玉相撞发出的脆响。他则置案窗前,铺纸研墨作山水,或抚琴于林,弦音似有若无,不成曲调,却别有一番清雅滋味。
  他的惊世才华掩盖在父辈光芒之下,后世少有提及,却不容忽视。他一生慕陶,就以隐逸作结他的余生,也算是给这场他渴求了半生的梦境最后一点留白……
其他文献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清·纳兰容若《送荪友》  读一本诗词,就如怀着敬畏之情踏入一个古朴悠长的梦。在书页里读到的那个少年,名性德,复姓纳兰,
期刊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  照得人来,真个睡不著。  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漂泊。  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在阑干角。  —周紫芝《醉落魄》  读周紫芝的这首《醉落魄》,不经意间就忆起了多年前听过的那首《寒江雪》。  “寒江雪,可怜白屋佳人春华换银蝶,这一切,是因为你的离别。”在那首歌里,一位佳人独守覆满白雪的屋子苦苦等候离人归来,只盼听见柴門轻叩的美妙声响,然后提起裙
期刊
江湖意 翻云覆雨  河山万里一局棋  举棋决断 观棋不语  一子落定四方起  正邪难辨 缘何真假  春尽樱花 不复无瑕  万里山川你一肩承下 此心安处即是家  多情应是无计 江湖狂涛起  自古成败翻覆 死生一步棋  檐下风雨 陌上新芽又戚戚  萬里阳关 不见归期  谁的王座 血色来裁夺  死生一诺 不过一笔执着  岁月婆娑 你仍燃烧的魂魄  我合掌 再说段因果  无奈刀剑交错 灿若烟火  谁又将那
期刊
看剧是小编日常消遣之一,但不知现在还有多少像我一样耿直的girl,从不跳过片头片尾,以致只要我看过的剧,其中的音乐我都能说道一二。这不,就放几首让我爱不释耳机的剧中歌给你们听听。  《典狱司》  作词:江淮沿岸  演唱:音频怪物  将军啊早卸甲  他还在廿二等你回家  昨夜梦又去  商台末子添新衣  旧曲又一局  北雪踏典狱  —电视剧《老九门》片尾曲  《江湖》  作词/演唱:许嵩  飞鸽来急 
期刊
古人言雪夜闭门读禁书,乃人生一大快事,此刻窗外雪落无声,于暖意融融的室内就着柔和灯光读一本喜爱的书,确是惬意。可长夜寂寥,难免倦怠,每当这时,我便会听一首曲子解闷,于是便听到这首暌违已久的《弈剑听雨阁》。  儿时酷爱武侠剧,十分艳羡那些行走江湖的大侠,一人一剑一马,快意恩仇,好不自在。后来穿越剧成为一时潮流,我又幻想着能穿越成一个身负绝世武艺的侠女,每日锄强扶弱,乐此不疲。  所以初次听到小曲儿的
期刊
安九,原创音乐人、作家,发行有原创音乐专辑《故事》。音乐作品风格多样,深受粉丝喜爱,小编表示能采访到安九女神真是三生有幸啊!(喂,冷静点,上干货!)  诗词骨灰粉  什么机缘促使九九走上了创作古风歌曲的道路呢?  说机缘其实谈不上,我从小就喜欢诗词,后来自己填宋词时,觉得没有谱曲不完整,就干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走心型歌手  九九的歌都是自己填词作曲,质量都很棒,我们很多读者也喜欢自己填词,
期刊
虽然少时读的《三国演义》现在全数还给老师了,但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倒是记忆深刻,尤其是诸葛亮去世时,小编还应景地淌了几滴泪,前番听了几首写丞相的歌,更引得我愁肠百结。三国多英雄,今人唯有写词谱曲敬其平生。  《出师表》—诸葛亮  作词:安九 演唱:安九&清漪  臣愿长叩于庭殿 请君听臣细陈愿  不问生死誓报先帝待臣恩重十七年  得谋太平在人间 吴魏参拜于殿前  天下归一 大汉归刘 百姓晏  小编含泪推
期刊
乍暖还寒时分,北国的雪纷纷扬扬撒落天幕。虞集忽然从梦中惊起,对着窗纸上透过的惨白不由扶额长叹,又忆起那个杏花春雨的江南。时光脉脉流过,他与江南的距离却渐行渐远。  虞集生于南宋末年的衡阳,那是雁至而北归的孤城,人迹罕至。为避战火,家人潜逃至此,原本家世显赫的虞家在奔波中走向破落。逃得太匆忙,连书册也来不及携带,于是童年的虞集只得在母亲的口述下学习儒家经学。所幸他天资聪颖,听一遍便能成诵,让家人欣慰
期刊
白盅青盏,几案上茶香袅袅。  晏殊正俯身笔走龙蛇,不多时,一首小令跃然纸上。身侧富弼垂手而立,窗外两只蜻蜓飞过,越过院墙不见了踪影。院中柳枝轻摇,池塘泛起淡淡涟漪,日光正好,照得人微醺,但在这纷杂世间,又能偷得几分清闲?  墨迹未干,翁婿两人坐下品茗。晏殊一身宽大袍服,因久病而愈显清瘦,可仍旧风姿不减,眼眸纯净。而对面的富弼,当初的洛阳才子如今已身居高位,官拜宰相已近在眼前,可他照样看不透晏殊的心
期刊
《三国演义》是一出天下男子的戏,多少英雄豪杰让人侧目,却有一个女子惊艳千古,让无数男儿在她面前黯然失色。  那晚夜深月明,霜华清冷,更衬出庭院的静谧。司徒王允在一片岑寂中踱步,心中愁思难以排遣,化作一声叹息。他立在荼 架旁,却见到远处牡丹亭畔有茕茕一影,那长吁短叹之人正是貂蝉。她是府中歌女,又恰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那哀愁难遣的模样落入王允眼里,便成了一种为情所困的女儿情结。此时正是社稷动荡、奸臣当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