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芒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ong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诗歌节,当主持人宣布二等奖获得者“中华民工”上台领奖,这个陌生的名字就像一匹黑马闯入了众多诗人的视野,从此诗人们相聚时提起他,就说“民工”。他用工棚、砂石、脚手架、水泥,构建了诗的大厦,装满了在异乡的心酸:他们说我的方言是鸟语/我就在他们眼前亮出翅膀(《墙外桃花》)。他用故乡、月亮、锄头、梦境通过诗歌的手段,使身在他乡的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我不确定还搬得动几个/异乡容易过敏的词语(《自白书》)。在城乡的夹缝中透视着黑暗里自己的身影:沉默的汗珠将所有的语言消融/摔成八瓣/滋养混凝土的坚忍(《混凝土浇筑》)。
  出生于1973年的王志刚,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人,家境贫困的他16岁时初中毕业开始进工地。先后做过小工、木工,三年多后做水电工,一直到现在。去过上海,广州,北京,石家庄等地。走南闯北常年浸泡在尘沙飞扬的工地,收工后工友们聚在一起打牌、喝酒、说荤段子,他则躺在简易房或者帐篷里模板搭的床上,用手机编辑长短句子,这些夹裹着霜刃、锉刀、锯子的句子带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芒,扇动翅膀,驱逐夜的黑和生活给予的苦:它背负着春天飞累了/在这落脚/它沉默叹息/翅膀上斑斓的音符足以压垮/城市失去水分的笑容(《一只蝴蝶停在脚手架顶》)。
  他如尘埃一样,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群中,他铭记着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悲喜,以笔当刀,解剖着夹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跌宕起伏的命运。常年穿梭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夏天太阳恶毒得会撕下人暴露在外面的那层皮;冬天北风呼号,龟裂的口子长久不能愈合,十指裹着胶布长满倒刺;周围是操着各种方言的工友,对着空旷扯着喉咙嚷;笑、眼泪、欲望,甚至连声音都被忽略久了,逮住说话的机会就像河堤裂开的口子,收都收不住;身心疲倦,却睡不着的夜晚,扯淡、吹牛、发泄愤懑,斗殴、骂街、喝酒喝得满地打滚;想家、想娘、想媳妇、想孩子,各种想拧在一起,是按在生活中硬生生的疼;工地中的空气混合的旱烟味、馊汗味,被压抑的骚腥味;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讨生活的脸就像地瓜干,每一道褶皱都经过了风霜的考验;搅拌机的轰鸣声中一张张对生活充满希望,又被生活严重挤压沉默的脸,无奈而又倔强地蛰伏在大地上等待活的最佳时机;其中一张脸就属于“中华民工”。
  他的诗歌每一组都取名叫“工棚隨笔”。在不熟悉的异乡,他要适应、融合,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人生支点,并且给自己安上梦想的翅膀:我的眼里只有苍茫/尽力重复着/梦里模拟一遍又一遍的姿势/骨骼发出噼啪的声响/成长或破碎。摧折般的疼痛提醒我/要么,鄙视飞翔。要么,被飞翔鄙视(《飞翔》)。诗歌大概是他所属的灰色地带里唯一的色彩,是救赎苦难环境的良药。在生活的最低处写向上的语言:写我们的热血,比沸腾更高一度/写我们的青春,比灿烂更炫目一些/写我们的望眼,比湛蓝更清澈一分,写我们的渴望,比现实更低一层/写着写着,差点把自己也写进诗里(《工棚随笔》)。生活环境的恶劣不同等于灵魂的恶劣,相对地,生活环境的优越也不同等于人就由此高贵。越是生活在底层的人越能在艰辛中活出一种精神,一种淬火锤炼后的涅槃。俗世尘埃里,一个人拾起的是金子还是砖头取决于这个人的认知。“灾难是精神的炼狱,是心灵的熔炉,它却能逼视出很多常态生活下看不到的东西”(谢有顺《说小说》)。贫瘠的生活会因为挣扎,摆脱枯燥而滋养梦想,梦想因为不受约束而跳跃出自由干净简洁的语言,词语与词语之间相互呼唤出的温度,足以慰藉漂泊的一颗灵魂拥有心灵的故乡。这应该就是:身躯可以卑微,心却可以高远。
  他有着大多农民具有的爽朗性格,见过他的人再读他的诗会有很大的落差,觉得那个躺在床上看星星漫进窗,结满乡愁的人应该是一副瘦弱的身板儿,脸颊略微有点儿苍白,配上一双忧伤的眼睛,才符合这些硬朗的情绪蔓延的文字。他扬着向日葵似的大脸盘子,咧嘴“哈哈哈”笑得没心没肺。我们时常比谁的嗓门儿大,时常自夸,相互攻击,自得的感觉也挺享受。因为他人长得黑,所以看不出来他有没有害臊。
  我所知道的是他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儿,媳妇在杨村镇办厂上班,父母身体健康。前几天他在朋友圈晒浇地的照片,天儿旱,不浇水棒子出不了苗儿。由此判断,他这几天没在工地。
  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他在“中华民工”后面加上了王志刚三个字,像是怕忘记自己的名字似的。我们说他的名字比别人字多占地方,一占一长串儿。我们有时候喊他“民工”,有时候叫他“王志刚”。他说: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诗人,只是想把兄弟们种在混凝土上的庄稼,在梦里,分行。
  在这里我所说的王志刚是农民工诗人——王志刚。
其他文献
——转眼之间,从内地到西藏从教已经20年了,西藏的每一片山水都令我感动……  西藏二十年  二十年时间,在这片土地上,先是发现白发,预支了我的青春。  体内的器官在高原和平原上反复折腾,它们在夜里吼出尖利的咆哮。  鹰鹫盘旋,带着我的灵魂上路。  那只是人到中年后的彷徨。一颗心要分成几瓣,但哪一瓣都不能完全地绽开。一瓣沾满了父母的泪水,一瓣在孩子的身上开满了风霜。  炽热的阳光,它照耀着血液里结冰
期刊
北京的雪,一场惊艳的舞蹈  下雪了吧?美丽的树挂在窗外安静得像无声的雕塑。  雪缓缓落下,地上却只有水的痕迹。美丽没有在空中停留,只那些梦幻般的轨迹转瞬即逝。那偶尔停留在树枝上的,凝结成了霜,又偶尔随风摆动,几秒钟,就完成了一场惊艳的舞蹈。视线里没有舞台,空气是从未合拢的幕布。灯光师将天空写成阴霾色,灰蒙蒙的,冷冽里的不动声色的,算是谁的表情?  霜降之后,这是第几次的寒了。湿润的空气里有一丝温馨
期刊
Do  山路弯弯。  母亲的手枝丫一样,在我背后的风中微微抖着。  那是一面旗帜。矗立着,在我远行的每一个路口。Re  三叔公用宽大的手掌按着我九岁的平头,对许多人说的那句不曾变的话,早已是一粒倔强的种子,深种在我未被开垦的处子地里,相思林中……  于是,便有了一个梦,一生一世。Mi  驿站,从唐诗宋词里款款而来。  挥挥手,转身是个潇洒的背影。  行囊空空,却道要走过天走过地。  蓦然回首,几片
期刊
农民工的笑脸  给你一顶帽子,遮住头顶炎炎的烈日,保持所有炎黄子孙一样的黄,不黑。  粗糙的手背,如同干旱过后田野的龟裂,使我想起黄河裸露的河床。  绿皮火车是否可以横穿中华大地,到达你的山村。那里有和煦的春风,遍野的花草,灿烂的笑脸。  两个包子,为上午的工作画上句号,还有叹号。  打开行囊,翻检家人的牵挂。工地零乱的砖头不小心碰碎你对妻儿的思念。  杂乱的思绪如同扬起的尘土,熟悉的汗珠有故乡溪
期刊
扎 染  据说,那样的蓝就叫苦楚,捣浆成汁,方能染人间花影款款。我看见蜜蜂亮翅,蝴蝶翩跹。收口,扎出生活的花色。蓝,最能掩饰孤独与喧嚣,想来可能有某种模仿。  几只大木缸,有一个家族的命运沉浮。蓝的魅,总是让那些移居棉麻的花朵,开得亢奋。蒸煮、捣浆、棉麻上的花蕊,纤指、细腰、红唇,都可以通过蓝诞生。  这是早晨,我看见那些老人,都用针挑着花的边角,那根线,了结过往,布道隐喻。在一抹蓝面前,一个民族
期刊
仓库,码头,花卉相拥的绿道。  太古仓已是风情万种,姿态万千。在嘈杂喧嚣的都市,一个让你满眼美,身心放松的好地方。古旧的仓库,已把昨天的故事装满。谁还会想起,當年的吞吐量?  已被活化的太古仓码头,旧仓库的红墙,复活着几代人的希望。不再繁忙的码头,已逝的青春潮水一般。这里的江水,能照出最美的夕阳。无需肢体夸张,无需刻意改变表情,随心所欲,这里的一切都会把你衬得更美。红墙下的美丽花卉,清新甜美,早已
期刊
致敬!共和国的改革者  现在我正在聆听,聆听你们铿锵的脚步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革者,在四十年浪涛奔涌的时代江河中,你们的名字排成了雄壮的方阵。我只能仰视,才能达到你们的高度。  聆听改革者前行的足音,我看到你们黄皮肤的手掌,在泥土间提炼火焰,在机器中种植花香,在黑板上栽培桃李,在鲜花里净化灵魂。穿行大地,手握开掘的神力,把一种叫做开放的精神,在匠心独运中植遍江河大地。  你们脚下的土地,由此风生
期刊
脚手架  醒着的竖琴,是一匹现实主义马。阳光之弦,热烈得比马蹄还要欢畅。  一代代中国工匠的谱系,用坚韧和汗水繁衍。  从古至今,脚与手并用的象形之路交错着,在长度和宽度允许的范围内,严丝合缝地发挥想象空间。  视野之上,高高矮矮的脊梁,隔岸的月色可否为你洗濯疲惫?  迎迓第一缕晨曦的,永远是我们和稔熟的地平线。  教科书里没有的情节,需要在扣件和螺丝拧紧之后,一遍遍研读及消化。  今夜有流星雨,
期刊
静 守  ——新的一年感怀  新的未来的词汇:生机勃勃的条件、寒流消逝的日期、苦难减少的规模、蝴蝶飞舞的姿态、蜜蜂劳动成果的存储。  整个下午,我在日蚀的条件下看冰。  柔软一生的湖水穿上坚硬的铠甲,水都硬了,所以,临水而居的我是否只能内心坚定?  坚定地相信一切不利于生机勃勃的条件终将无效,把桃花、油菜花開放的时间定在两个月后的三月,寒流如果没来得及撤退遭遇暖流就是下一次的春雨,苦难被生命幸福的
期刊
黑白照片年代  冬天大雪封门,麻雀院中盘旋,吉兆使人喜溢言表;一大家人团团围坐,一个不缺。仓廪粮食富余,光焰在马灯中央欢欣雀跃;炭火在灶头溢于言表。仿佛温暖会恒久远。  豺狗在村口轻吠,门缝和窗洞被北风糊住了。我在作文本上写优美的句子;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祖父在打鼾,梦里;弟弟和妹妹还在争吵。這些,使我安心。  母亲低声哼着歌,针线偶尔掉落,灯花偶尔炸裂,我偶尔走神,月亮偶尔走神,风偶尔在房顶停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