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原因,不管是从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还是对学科内容的原理分析问题上,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就笔者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几年来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经验略作浅谈,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课程改革;化学教学;教育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中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化学教育深入开展将现代教育技术,落到实处,跟上时代步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充分发辉教师的主导作用
据调查有90%的学生提到,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科技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本身是否具有深厚的教育技术基础,教法是否得当,直按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整个教学括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
(一)、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分析教材,指导教学。如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根据实验现象,围绕结构与性质的相似性和逆变性,落实到规律性。并抓住由量變引起质变的规律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变化过程。并运用分析、对比、归纳、演绎、实验、观察等方法贯穿于教学之中;教元素化合物时,重视现象与本质的分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育家们一直认为科学的思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阅读化学家传记,了解他们从事科学创造的艰辛和科学成就,如介绍居里夫人为探求未知元素,她不怕酸碱烧手,不怕浓烟呛鼻,历时四载从八吨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从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测量出的原子量是225;卢瑟福在2500张基本粒子的照片中得到6张人工转变元素的照片,敲开了原子理论的大门。教学中用科学家献身科学的高贵品质陶治学生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和情操。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吸收现代教学内容,储存大量新技术信息。新课改后,中学教材几经更换版本,不断翻新、增加了不少的新知识和现代新科技。因此教师自身要善于吸取筛选新的信息。并将新的信息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况下,适时引入课堂。合课本上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科技动态。如结合几种重要的金属的教学,介绍锰、钛、钨、轴等金属材料性能和它们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航空航天科研中等重要用途。结合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介绍随着金属资源的日趋贫乏,寻找金属材料的代用品已成必然。增强学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与追求、唤起学生潜在智能,成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和探讨科学的动力。
(三)、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小化工、小论文、小实验、小制作、环境保护知识、现代科技、编写校本教材,供第二课堂使用。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是否坚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并对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是否能正确使用,创造性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有影响。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更新。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化学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学习中不仅要了解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更要理解物质的微观变化,才能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运动成为看得见、感觉真的宏观现象,使无声变为有声,使静变动,变描述性的动为活灵活现的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直以来使用较多的是投影仪、录像、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中学化学教材中象化学平衡、氧气性质,水电解原理,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复分解反应要想在规定的课时内讲清,让学生接受,有一定的困难。而采用系带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就容易得多,教学APP、课件、视频演示具有操作规范、色彩鲜艳的特点。许多现象和操作可以放大,特写,学生看得清、记得牢。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视频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安全性。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在化学实验中大有作为,它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物投影功能。用摄像头将实验过程直接呈现在屏幕上,相当于给每位学生戴上了一幅放大镜,不仅能方便同学们清晰地辨识实验用品,还能分享实验的操作细节,更能感受神奇的实验现象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惊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二,快慢镜功能。如果我们合理利用视频播放器的快慢进功能,不仅可以自如地把控实验的进程,合理分配实验时间,还能将重要的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详尽地、重复地呈现,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甚至有利于提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第三,让危险实验得以走进课堂。对于课堂上不便于演示的污染重、危险大的实验,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从网络上下载剪辑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研讨,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不仅高效,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于化学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物质宏观现象的表现往往需要从抽象的微观角度来理解,如果单从现有静止的化学用具,仅靠文字和语言来描述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汇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决不能单纯为追求画面精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使教学内容华而不实,或者贪图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容量和方便性,换汤不换药的把课堂教学变“人灌”为“机灌”。课程改革和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为技术而技术,而是将技术与教学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化学课堂教学必将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学习效率也将得到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秀莲,刘建祥.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7):12-14.
关键词:课程改革;化学教学;教育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中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化学教育深入开展将现代教育技术,落到实处,跟上时代步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充分发辉教师的主导作用
据调查有90%的学生提到,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科技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本身是否具有深厚的教育技术基础,教法是否得当,直按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整个教学括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
(一)、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分析教材,指导教学。如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根据实验现象,围绕结构与性质的相似性和逆变性,落实到规律性。并抓住由量變引起质变的规律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变化过程。并运用分析、对比、归纳、演绎、实验、观察等方法贯穿于教学之中;教元素化合物时,重视现象与本质的分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育家们一直认为科学的思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阅读化学家传记,了解他们从事科学创造的艰辛和科学成就,如介绍居里夫人为探求未知元素,她不怕酸碱烧手,不怕浓烟呛鼻,历时四载从八吨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从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测量出的原子量是225;卢瑟福在2500张基本粒子的照片中得到6张人工转变元素的照片,敲开了原子理论的大门。教学中用科学家献身科学的高贵品质陶治学生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和情操。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吸收现代教学内容,储存大量新技术信息。新课改后,中学教材几经更换版本,不断翻新、增加了不少的新知识和现代新科技。因此教师自身要善于吸取筛选新的信息。并将新的信息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况下,适时引入课堂。合课本上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科技动态。如结合几种重要的金属的教学,介绍锰、钛、钨、轴等金属材料性能和它们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航空航天科研中等重要用途。结合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介绍随着金属资源的日趋贫乏,寻找金属材料的代用品已成必然。增强学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与追求、唤起学生潜在智能,成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和探讨科学的动力。
(三)、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小化工、小论文、小实验、小制作、环境保护知识、现代科技、编写校本教材,供第二课堂使用。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是否坚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并对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是否能正确使用,创造性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有影响。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更新。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化学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学习中不仅要了解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更要理解物质的微观变化,才能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运动成为看得见、感觉真的宏观现象,使无声变为有声,使静变动,变描述性的动为活灵活现的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直以来使用较多的是投影仪、录像、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中学化学教材中象化学平衡、氧气性质,水电解原理,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复分解反应要想在规定的课时内讲清,让学生接受,有一定的困难。而采用系带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就容易得多,教学APP、课件、视频演示具有操作规范、色彩鲜艳的特点。许多现象和操作可以放大,特写,学生看得清、记得牢。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视频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安全性。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在化学实验中大有作为,它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物投影功能。用摄像头将实验过程直接呈现在屏幕上,相当于给每位学生戴上了一幅放大镜,不仅能方便同学们清晰地辨识实验用品,还能分享实验的操作细节,更能感受神奇的实验现象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惊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二,快慢镜功能。如果我们合理利用视频播放器的快慢进功能,不仅可以自如地把控实验的进程,合理分配实验时间,还能将重要的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详尽地、重复地呈现,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甚至有利于提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第三,让危险实验得以走进课堂。对于课堂上不便于演示的污染重、危险大的实验,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从网络上下载剪辑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研讨,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不仅高效,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于化学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物质宏观现象的表现往往需要从抽象的微观角度来理解,如果单从现有静止的化学用具,仅靠文字和语言来描述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汇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决不能单纯为追求画面精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使教学内容华而不实,或者贪图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容量和方便性,换汤不换药的把课堂教学变“人灌”为“机灌”。课程改革和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为技术而技术,而是将技术与教学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化学课堂教学必将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学习效率也将得到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秀莲,刘建祥.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