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的忧伤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leo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角落,无人无声无尘埃,如同梦境般一尘不染,有本书,披着温暖的外衣,装着丝绒般轻盈纯洁的爱情,还有一杯茶,指尖划过冰凉温润的杯沿,闻见流淌的芳香,看见自己得到满足安放的灵魂。
  这是一杯名唤为“空谷幽兰”的武夷山岩茶,名字很美,应是如幽兰般珍稀。兰花的香气如“幽灵”般,时隐时现,时远时近,飘荡在山谷中,那撩人而带神秘感的幽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花卉的香气不能比拟。有诗曰“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珍贵之佳茗如幽兰般难觅,剪开袋,那丝丝缕缕的岩火幽香让人兴奋,温杯入茶,沾染热气的干茶瞬间有了生命,乌褐而晶亮的光泽,像是黑夜里的星火般扑朔迷离。
  一旁的烧水壶正在沸腾,蒸汽冲开了壶盖,躁动着按耐不住的情绪。沸水沿着盖碗边沿轻注,旋转的水流在碗底汇聚托起轻盈的茶,继而融为一体。干茶浸润于水中,岩火兰香流转,紧结的外形渐渐有了舒展之资,茶的生长需要水的养分,而茶的释放同样需要水的重量,遇水而生也许就是茶的命运。
  水漫过盖碗的边,落盖静待,沁人的茶香戛然而止。也许只有短短几秒,却让人恍惚等了许久,心有不甘,又满怀期待。
  橙黄色的茶汤落入公道杯,晶莹透亮,幽兰甘香又开始弥漫。茶汤分到每个人的杯中,还在轻颤着,就像渴求滋润的心正在跳动。一直忽远忽近的茶香已经近在手边,却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
  周围的空气似乎凝固,时空静止,每个人都放下杂念,用心去感受“空谷幽兰”的美妙。茶汤很柔和,像和煦微风轻抚,轻盈如棉絮,在口中停留时却似乎感受不到茶汤的重量。细品之下,轻柔的外表下却独有一分甘醇,她和所有生长在武夷山涧中的茶一样,醇正而有质感的滋味让天下茶人迷恋。
  岩火之气很快褪去,只余幽兰之香,这种香气是鲜锐的,它像一把尖刀划过皮肤,直指人心;它也是素雅的,就像呢喃之语需要静静聆听;它还是高贵的,不染凡尘,俯瞰一切。就是喝了一辈子岩茶的人也惊叹于这“空谷幽兰”之香,感觉这种香气就在记忆中的某个角落,走近了,又不是,急于捉住它,又无法记住。因为没有记忆,没有参照,无法比喻,所以它只在味蕾中停留后又离开了。
  无人的角落,温暖的书,原来只是恍然一梦,而茶,是存在的。可是稀世珍品般的茶并没有驱走心灵的落寞,却让人陷入了忧伤。或许只是“空谷幽兰”的忧伤,她绝世独立,曲高和寡,所有的味道和香气留在了茶桌,驻不进记忆,也许曾遇见,也许如梦幻,一切随风。
  这一季春,只记住了“空谷幽兰”的忧伤。
其他文献
伴随着这两年白茶在国内市场上的走俏,做为当下中国白茶领导品牌的“品品香”也日渐为消费者所熟知。所以,本刊特别采访了“品品香”的创始人林健,请他为我们讲述:福鼎白茶如何从寂寂无闻到如今的快速崛起。  白茶香在墙外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初见林健后的感受,那就是“快”:吃饭快,语速快,反应快。“快人快语”的他并没有和我们多做寒暄与铺垫,在迅速了解了我们的采访意图后,略微思索了一会儿,便滔滔不绝的说
期刊
星巴克里卖起了“白牡丹”、安利推出了“固齿龄”白茶牙膏、雅诗兰黛旗下的品木宣言卖起了“白茶净肌保湿精华”、一块375克的20年老白茶饼卖出了18.8万元的高价……近年来,白茶以一种异常活跃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视野中,不仅各品种的白茶在市场上日渐走俏、量价齐升,各类白茶的衍生产品也层出不穷。  那么,是谁在背后推动了白茶产业?白茶产业如今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此次,本刊将带您前往中国白茶的主要产区
期刊
政和,这座曾因白茶而博得宋徽宗赐名的闽北山城,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主要的白茶生产、出口基地,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50%以上,内销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白茶热”的兴起,白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需求量亦是与日俱增。作为中国白茶核心产区之一的政和县自然也躬逢其盛,积极地投入到这股热潮中来,并借助自身的产业优势与特色,开辟一条发展的新路子。  竹、茶、旅并行  走进县长黄爱
期刊
在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可以说是福建独有的。它主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阳、松溪等市县。其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色泽银白灰绿,故名“白茶”。  长期以来,白茶都是作为外销的特种茶之一,因其清甘醇和的口感和特殊的保健功效而深受欢迎,声名也得以远播海外。然而,在国内,多数人对它知之甚少,加之受文献记载、茶名表述、茶树品种、产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它很容易被人们混淆。  古今“白茶”相同?
期刊
当中国红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格局走到今天,当其典范金骏眉开始在市场上被大肆泛滥以至于可能就要惨遭破坏的时候,当市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时候,对工艺品质的坚持,对经典文化的尊重,显然是如今茶业经营者和爱茶品茶者的奢侈。  早在1610年,中国红茶从发源地武夷山桐木关第一次出口欧洲。再到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饮红茶之风从英国宫廷风靡至整个皇室贵族阶层,奠定英国上层人仕的生活方式,
期刊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杜子美的诗勾勒出的是难以被定格的美,其心事的苍凉一览无遗。一组茶席构建一方天地,彰显主人的品味与茶于主人的滋养。在画家林深的渊渊堂,一件件渗透着历史气息的器物所构之席,将隽逸的华美牢牢定格。于此安然闲静的席间,心淡泊辽远,茶、不沁心入神。  大梦  茶品:纯种奇丹  茶具:老泥料紫砂壶、宋代粗陶茶海、清代酱釉建水、仿汝窑茶杯、日本全利老店锡制盏托、清代青花缠枝壶承、
期刊
很多讲究生活品质、热哀于考古和怀旧的人,喜欢温习80年代的国产译制片,为里面的配音味道着迷,《王子复仇记》、《追捕》等可以随口来上几段,这跟资深茶友喝老茶、追老茶,追有时间沉淀的稀缺茶品有些类似,他们都是像追一门手工艺品一样执着,因其需要雕琢,需要时间淬炼,属于细嚼慢咽的慢生活,让人放松冥想,和商业化生产线有些格格不入。然而,老茶常有。配音这门艺术却即将消失。  配音这门工艺是和有声电影的出现一起
期刊
我熟识的茶人圈里,在白茶这个领域,年纪尚轻的林陈君有着无可争议的资质。她的资深,源于十年如一日对白茶的坚守。黄庭坚在他的《寄黄几复》中写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林陈君将青春的十年蕴藏在白茶温润的茶汤中,也把对白茶的倾慕演绎到了极致。  “咱们先用壶喝泡3年的寿眉润润口,然后再煮10年的白牡丹。”每次见到林陈君,她总能很贴切地安排好每一款要品饮的白茶。在南方的梅雨季节里,这两款
期刊
中学语文老师杨扬似乎有点“不务正业”。她很爱茶,除了深情的书写,还热衷于做茶。每年春天,她都会亲手做几份茶,送给亲友品尝,而且还会在包装袋的封口处钤上自己的私章。当亲友们喝到她的私房茶时,她就很有成就感。  “竹新”  杨扬的家在政和县城关的一栋有些老旧的单元房里。我们到她家门口时,她正在批改卷子。她的书房并不大,陈设也十分简单,一柜书、一台电脑、一个茶盘,就是她业余生活的全部。  她找来两只颇为
期刊
喝茶是饮食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饮”摆在“食”前面,可以想见“饮”比“食”还重要。但“饮”虽重要,也不能无限地释放、不断地释放,要有所节制;没有节制的喝茶,反而会带来害处,所谓“过犹不及”,甚至于会把喝茶变成玩茶:玩茶虚耗,产生“负能量”,终至玩物丧志的地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论时间、能力或财物,都是很有限的,不能无限地释放,不要做“负能量”的事。  中国饮食文化里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指饮食生活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