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落实和认真的贯彻是广大教师的重要探讨内容。小学数学学科具有鲜明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的特点,学生的有效学习必然是建立在自主理解和深刻体会基础之上的。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保障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小学数学;课堂运用;策略
自主探究模式是指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实践操作、交流分享等活动,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活泼好动,但是天生的玩乐兴趣和专业的知识探究之间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别。学生需要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带着专业的问题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良好的探究效果。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
比如在多边形面积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形式多样的多边形图形,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借助面积求解方法和具体生活应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提供适合的教学辅助,保证学生的探究过程
由于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很难单独完成整个的探究过程。另外数学知识很多都需要借助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才能实现有效的理解和深刻的记忆。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提供恰当的思维引导,给予一定的教具模型,从而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有效的探究活动。
比如在梯形面积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们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面积知识的串联,通过问题的启发,引导学生从为止转向已知,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运用迁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实现有效探究的重要基础。又比如在圆柱表面积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圆柱体模具,引导学生进行裁减分割,从而化曲面图形为平面图形,进而快速掌握表面积的求解公式。总之,自主探究模式并不是学生毫无规划地胡乱猜测和盲目实践,教师的问题启发和科学指导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知识学习。
三、进行科学的总结评价,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和不断提升的。数学和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别,探究模式也会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是关键。因此,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对他们的探究行为给予科学全面的评价,不断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乐趣,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在方程求解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肯定,也要提醒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迁移运用。从方程是等式这一核心概念入手,思考等式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用字母代替数等表现方式,明确数学知识的逐步深入和环环相扣。又比如在行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深化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维认知,在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实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分享交流活动,不断总结有效的探究经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逐步提升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记忆效果也会相应提高,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有利于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四、布置多样的作业内容,深化学生的探究习惯
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知识巩固都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课下的知识巩固和练习活动,本质上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以主体的地位对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业设计相对死板,试图通过重复的题型练习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还陷入题海战术的恶性循环。基于此,教师也要科学合理进行作业设计,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始终以探究的意识和习惯,进行相关的数学学习活动。
比如在百分数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寻找身边百分数的應用现象,将生活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应用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工作,从而对百分数的发展历史和应用范围产生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也实现了学生素养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之,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具有优势明显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深入理解相关的指导思想和运用原则,结合具体的学情特点,进行灵活的运用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探究能力,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J].黄艺云.好家长.2017(68)
[2]刍议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李立会.文理导航(下旬).2014(04)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小学数学;课堂运用;策略
自主探究模式是指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实践操作、交流分享等活动,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活泼好动,但是天生的玩乐兴趣和专业的知识探究之间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别。学生需要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带着专业的问题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良好的探究效果。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
比如在多边形面积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形式多样的多边形图形,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借助面积求解方法和具体生活应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提供适合的教学辅助,保证学生的探究过程
由于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很难单独完成整个的探究过程。另外数学知识很多都需要借助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才能实现有效的理解和深刻的记忆。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提供恰当的思维引导,给予一定的教具模型,从而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有效的探究活动。
比如在梯形面积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们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面积知识的串联,通过问题的启发,引导学生从为止转向已知,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运用迁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实现有效探究的重要基础。又比如在圆柱表面积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圆柱体模具,引导学生进行裁减分割,从而化曲面图形为平面图形,进而快速掌握表面积的求解公式。总之,自主探究模式并不是学生毫无规划地胡乱猜测和盲目实践,教师的问题启发和科学指导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知识学习。
三、进行科学的总结评价,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和不断提升的。数学和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别,探究模式也会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是关键。因此,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对他们的探究行为给予科学全面的评价,不断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乐趣,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在方程求解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肯定,也要提醒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迁移运用。从方程是等式这一核心概念入手,思考等式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用字母代替数等表现方式,明确数学知识的逐步深入和环环相扣。又比如在行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深化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维认知,在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实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分享交流活动,不断总结有效的探究经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逐步提升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记忆效果也会相应提高,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有利于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四、布置多样的作业内容,深化学生的探究习惯
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知识巩固都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课下的知识巩固和练习活动,本质上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以主体的地位对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业设计相对死板,试图通过重复的题型练习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还陷入题海战术的恶性循环。基于此,教师也要科学合理进行作业设计,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始终以探究的意识和习惯,进行相关的数学学习活动。
比如在百分数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寻找身边百分数的應用现象,将生活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应用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工作,从而对百分数的发展历史和应用范围产生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也实现了学生素养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之,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具有优势明显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深入理解相关的指导思想和运用原则,结合具体的学情特点,进行灵活的运用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探究能力,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J].黄艺云.好家长.2017(68)
[2]刍议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李立会.文理导航(下旬).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