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齐红霉素――治疗痤疮的替代口服药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到重度的痤疮需全身及长期的治疗,最常用的首选药物为四环素。但是,四环素吸收差,可引起光敏反应且孕妇禁忌,红霉素是很好的替代药物,痤疮丙酸杆菌对红霉素高度敏感,它没有光敏感及牙齿变色的副作用。阿齐红霉素(EA)是红霉素2'-乙酰酯前体,它吸收好,并且小剂量应用可减低胃肠道反应。本文旨在分析比较EA和四环素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用白细胞去除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有良效。患者女,70岁。初诊的1年前几乎全身有红斑、大疱和糜烂。某医院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后给强的松龙每日60mg~70mg,以后加用硫唑嘌呤、烟酰胺、二甲胺四环素合并治疗,因皮疹未改善而且出现骨质疏松、胃溃疡等副作用而停止治疗。1991年10月1日转至本科,经临床和活检确诊后,转急诊监护室在输血、静脉高营养等治疗同时给强的松龙每日50mg(原文为5m
角化棘皮瘤(KA)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鳞状细胞肿瘤,具有自行消退的特征。一百多年来关于KA是否为一独立疾病或是低度鳞状细胞癌(SCC),已有许多争论。KA早期生长迅速,在4~8周内形成1cm~2cm大的圆顶状丘疹,损害可在其后的4~6个月内完全消退,遗留凹陷性瘢痕。一般认为KA的消退过程是由于细胞凋亡,即细胞程序性死亡所致。目前已注意到原癌基因,特别是bcl-2原癌基因在控制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作者
近年体外研究发现,角朊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对黑素细胞的增殖、形态及黑素合成有着一定的影响,提示表皮内角朊细胞可能会通过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影响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此外,黑素细胞与角朊细胞的接触也为相互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合成的维甲酸可以在体内外影响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分化。一小部分病人口服合成维甲酸致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已见于报导。这些副作用的症状包括头痛、抑郁和戒酒硫样反应,其他病例报告尚有头晕、眼球震颤危象、人格障碍和听力下降。然而,维甲酸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可能更多见于亚临床水平。由于此类影响或多或少累及脑干,本文作者研究了33例因结节囊肿性痤疮口服13-顺维甲酸患者的听力脑干反应,以验证
期刊
作者报告抗疟药治疗后的肌病发病率。回顾性复习了1987年1月~1993年4月214例各种风湿病患者使用抗疟药治疗的病历。其中服氯喹187例(87.3%),服羟基氯喹17例(7.9%),不同时期服过两种药者10例(4.6%)。连续治疗12~18个月,平均17个月。其中3例出现肌病。发病率为1/100病人一年(95%可信限为0.2~3)。3例均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男1女,年龄分别为40、71和49岁,
期刊
皮肤松脆症(dermatosparaxi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结缔组织疾病。20多年来,牛及动物得病的报导多,而人得病仅有3例报导(均为儿童)。本文报告的男婴系剖腹早产。其父母为白人无亲缘关系,健康,表型正常,无大出血或挫伤史,亦无结缔组织病或先天异常之家族史。
期刊
皮肤副肿瘤性综合征是由恶性肿瘤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皮肤损害,这些皮肤损害不仅与恶性肿瘤有着特殊关系,而且常发生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识别和了解这些皮疹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对皮肤副肿瘤性综合征的概念和某些伴发恶性肿瘤高的皮肤副肿瘤性综合征进行了简要文献复习。
应用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染色和检测有丝分裂率比较Spitz痣与复合痣,恶性黑素瘤(简称恶黑)的增生活性。10例Spitz痣(SN)、10例复合痣(MN)和10例原发恶黑(MM),标本均径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生物素、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法(biotin-streptavidin-peroxidase)PCNA(PC10)单克隆抗体1:20。
西方国家青少年中性传播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特别是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各种阴道炎.青少年的性行为具有特征性,如性活动开始早、性,性伴多、性活动频繁和不常用阴茎套.其他高危因素有:黑种人、酗酒、吸毒、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和经济地位低下以及无症状性传播疾病者等.青少年在发生和传播性传播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应强调结合性行为特征和有关高危因素及早进行预防.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EPF)首先由Ofuji提出。该病病因尚不清楚,常累及成人,发生于儿童的报道仅有几例,EPF在婴儿早期有其独特的临床及发展特征。现报道2例婴儿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