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钟情中国菜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p7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美国尝遍了美国、墨西哥、意大利、日本、越南、韩国、泰国和中国各式餐馆菜肴,令人难忘的是在两家中餐馆看到黑人和白人用餐。两位黑人妇女在中餐馆用筷子夹菜,另一家中餐馆装饰中西合壁,正中供着财神爷,不少白人用刀叉匙在吃中餐。自从150多年前,美国开设第一家以“杂碎”为特色的中餐馆以来,今日全美约有35,000多家中餐馆,其中在纽约、新泽西和康涅狄格三州,就有10,000多家。“杂碎”在中餐馆早难以看到。现在各大城市,虽以粤式或港式海鲜楼领先,但川菜、闽菜、鲁菜、湘菜、江浙菜、上海本帮菜等都能吃到,有的还十分正宗。如纽约曼哈顿的五粮液川菜馆是四川五粮液酒厂和美籍华人合资,厨师聘自四川,食品原料也由四川空运。正利桑那州史考兹谷市开设的中餐馆老板是美国人,股东中无一中国人,1993年开业时仅两间店面,如今已在全美拥有60间连锁餐厅,并以每年增加14间的速度继续扩张。它以创新的菜单诸如陈皮牛肉、北京馄饨、莴苣卷等为号召,公司网页上,标榜是以统合中国五大菜系让饕客一饱口福。该网页列出的五大菜系是广东、湖南、上海、四川及内蒙。据说内蒙烤肉卖得不错。正是老美卖中餐,餐客闻香齐声赞,成为眼前经济不景气中的异数。
  说实话,多数中餐馆由于厨师及调料等原因,与国内的烹调总有差距。何况在美国居然还能吃到水晶虾仁、蒜茸青蟹和酥而不腻的蹄膀,以及马兰头豆腐干、糟毛豆等,也是口福。对于更多的食客,似乎并不在乎是否正宗,因为他们从未吃过川、扬菜式、潮州菜,只要坐在中餐馆里品尝东方口味就行。中餐馆老板为适合美国人的需求,开发出了泛亚口味,让食客在中国菜里不但品尝到日本、越南、泰国等的东方口味,还使中餐美国化。如蜜汁核桃虾和核桃鸡丁,用的调料是桔子奶油汁;太平洋海鲜中有鱿鱼、虾、干贝、芦笋、长豆、黑芝麻和三种菇。也使美国菜中餐化,如美国人最爱吃沙拉,就增加了核桃沙拉、鸡丁沙拉、鱼沙拉等新品种。此美健康大师卓普拉说,中国菜最讲究“调和”,一桌菜有蒸、炒、煮、炸等做法,也有鸡、鸭、鱼、肉材料的调和,如今泛亚口味又给这位养生钟情中国菜的健康大师增加了新课题。
  美国电视烹饪节目“东西会”的华裔主持人蔡明昊,他的美食节目就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烹饪精髓。这个出生在美国,又能说一口京片子的蔡明昊,在耶鲁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系,毕业后没有成为工程师,而是再学饭店管理获硕士学位,继承父业。当年他的父亲在俄亥俄州开中餐馆,如今他不仅烧得一手好菜,还有绝佳的生意头脑,更源源不绝的研发出不少新食谱,开辟出一个新的美食王国。他的创意来自多吃多看,不论东西方美食,他都细细品尝,研究其口味,不断实验,直到融合成一道受众食客欢迎的菜肴时,方正式加入他在波士顿开设餐厅的菜谱。由于他强调东西方美食融合的观念,他开发的菜谱也因有独特的口味而一枪打响,先后被当地媒体评为最佳餐馆,本人也荣获年度大厨奖。如今他在餐馆的事,仍然是为每道烹饪中的菜肴把关,每道菜端上桌前几乎都要经过他亲自过目,以保证品质。
  3年前,蔡明昊被纽约电视台美食频道聘为主持以中国菜为主的电视烹饪节目,带引观众寻访中国美食,表演他的烹饪绝活。观众在荧幕上可以看到他在菜园摘青菜、鱼池捞鱼、捉虾,直到烹调成一道道菜肴,送上美食家嘴边。他又选择了120道他开发的融合中西烹调技术的食谱,配以图片,出版成书,畅销10多万册,成了著名的食谱作家。通过网站,他不但沟通了与食客的联系,回答他们的问题,又开发了新的食品商业,不少主妇在他的餐馆里品尝了菜肴后,通过电视学到了烹饪方法,就与网站联系,要订购与电视节目上一模一样的全套厨房设备如菜刀、锅子以及食谱中不易买到的材料。蔡明昊把中国厨房也搬进了美国家庭。
  纽约皇后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贾桂琳·纽曼博士对中华美食也颇有研究。这位在纽约土生土长的女性在纽约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时,她的论文都以中国烹饪为主题,分别是《中国食物与未来》和《中国食物在美国的改变》。以后她一直在纽约的几所大学开设烹饪、中华美食历史与文化等课,并担任食品公司、中国餐馆与饮食杂志的顾问;最后自己也创办了《美味》杂志,至今已发行了8年。
  纽曼博士与中国菜的渊源历史悠久,她小时候有幸随母到中国城去吃中国菜,母亲有个交情相当深的中国朋友,纽曼也常跟母亲去这个长辈家做客,有机会尝到各种美味的中国菜,由此她建立了对中华美食的兴趣。她当了大学教授后,还多次到中国学习中菜烹调,收集中国食谱。她研究中华美食已40多年,在美国各专业期刊与一般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已多得数不清;近20年,她的论文与个人对中华美食的研究贡献,在全美各饮食教育类所获得的褒奖也有数十项。如今她的藏书中,光是中国烹调的英文书籍就超过3,000册,中国菜谱有1万多种。今年她已77岁,在家里每周仍至少亲自烹饪4种中国菜,与丈夫和儿孙分享口福。
  纽曼博士撰写的有关中国烹调的论文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食物心理学、饮食习惯、各地风俗与饮食、中国酒、药膳、火锅、药草、各地小吃、茶,还有蒙古族、藏族、少数民族的食物等。他认为:中国菜因为地域不同,呈现丰富多彩的饮食口味,要调理出色香味俱全,关键在于厨师。西方人总觉得中国菜太油腻,容易积聚油脂,纽曼博士说,好厨师有独特的用油方式,可以烹调出既好吃、油脂又少的食物。她强调很多中国菜有特殊疗效,药膳的烹调就是一绝。中国烹饪把药材当做食物的一种,使美国社会对中草药的兴趣也愈来愈高了。
  现在美国凡是人口较密集的城市,不仅有高档的中餐馆,也有不少低档的中餐外卖店,多为新移民所开。他们卖的一盒盒中餐,是迎合西方人胃口所做的中国餐食。纽曼博士认为这根本算不上中国菜,容易给人错误的印象。品尝中国菜是一种享受,决非简单的外卖速食能代替。美国人吃中餐,其口味无须与正宗的中国菜相提并论,他们的饮食习惯不像中国人饭后喝汤,他们是饭前饮冰水,吃中餐大可不必强求统一。
其他文献
传统清宫风味菜肴“五子登科”,其五种原料鸡、鸭、鱼、虾、肉均为肉类原料,在讲究营养搭配、平衡膳食的今天,似乎不太合理。笔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番大胆的改进,推出后很受顾客的好评,下面将其制法介绍给大家。  原料:炉鸭脯100g,鸡脯肉100g,鲜河虾100g,香菇、西芹各50g,姜、蒜米、葱颗、精盐、白糖、胡椒粉、鱼露、味精、料酒、湿淀粉、精炼油各适量。  制法:  1、将鸡脯肉切丁,鲜河虾剥成虾仁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卖不掉以后    先前,北京烧饼铺早上卖的是麻酱烧饼、油条、豆浆、薄脆、焦圈和罗丝转儿。罗丝转儿即螺丝转,跟烧饼一样是烙货。卖完早点,把未卖完的螺丝转用微火烘成“干蹦儿”,吃来很香,又可避免变馊。  北京纺膳有一次接待一批欧洲客人,客人要面包,他们没有,情急智生,把花卷入锅油炸,送上桌,竟很受欢迎。于是,他们常备这种主食。使我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不少单位食堂常有炸馒头,是因为馒头多余下来放不
期刊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我就当了“马大嫂”。一转眼,40多年过去,慢慢积累了一些买菜、烧菜的经验。愚以为,买菜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烧菜则要多动脑筋,一料多烧,也就能省时省钱又味美。  所谓“天时”,就是买菜要选择价位最低的时候。农贸市场的菜,什么时候价位低呢?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一是中午,二是黄昏时。这两个时间,农民和菜贩都要回家或休息了,价格比上市时的八、九点钟(下午则为四时左右)要低20
期刊
今年4月15日,江南古城苏州迎来了阔别8年的贵宾——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及夫人南希。午餐时,苏州的东道主以苏式佳肴款待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其中一盘火红喷香的方肉上席,报出的菜名居然是“基辛格火方”。基辛格听了会心一笑。  其实,这款是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苏州传统菜肴,名叫“蜜汁火方”,是用南腿中峰一方加冰糖、莲芯蒸制,再以松子仁、糖和水淀粉着芡浇盖而成的。清代时,著名文学家、美食家袁枚在苏州
期刊
在台北市外双溪至善路上,有座依山傍水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两层楼四合院,这是被徐悲鸿评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1899年~1983年)的台湾故居,门前匾额上有张大千亲笔书写的“摩耶精舍”四个大字。作为一代书画巨匠的故居,这里陈列的居然没有一幅他的书画作品,倒是在餐厅上挂有一幅他书写的“筵宾食贴”,是他以前宴请一位朋友的菜单;在后园池畔竟然建有一座支着烤架供烤制蒙古烤肉的“烤亭”
期刊
“透明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在餐饮业过去并不多见,只是一些农家乐之类的餐馆可以看到。但是,就实质而言,也是一种“初级形式”,即所谓的“活鸡点杀”、“活鱼现烹”等。另外还有一些餐馆的面点,如抄手、饺子,可以现包现吃。这些都不能当成真正意义上的“透明消费”,其“透明度”可能要打折扣,如鸡、鱼在烹调过程中,常常出现“调包”现象,或“缺腿少肉”、“由大变小”等情况;抄手、饺子的馅心用的原料质量如何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