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类试题是中考的重头戏,是中考语文考试考查的重要内容,能在时间紧张的考场上快速正确地解答阅读题,无疑能有效地提高中考语文成绩。那么,怎样才能答好阅读类试题呢?笔者在此提出几种巧读的方法,望君一试。
一、巧在速读,迅速把握中心
《新课标》要求整体阅读。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会整体感知,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在考场上的整体阅读,必须通过速读来体现。只有通过速读,快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在回答具体题目时才能心中有全局。答题全面准确。从而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颇。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速读把握文意呢?
1、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提高速读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阅读现代文每分钟应不少于500字,而笔者认为,速读训练应当一分钟不少于800字。中考阅读段一般千字左右,用一分多钟的时间迅速把握文意,无疑能为后面的答题提供宝贵的时间。
2、把握文意要能迅速地概括出来。
往往是这样,看完之后大脑中模模糊糊有个印象,而要表述出来往往词不达意,表述不准。因此,概括能力是速读能力训练的又一重要内容。
速读完一记叙文后,就要很快概括出六大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原因、结果如何。
比如读了《桥》(原文略)一文,要迅速总结出,本文是写在洪水到来之时,父子二人为让乡亲们先过桥逃生而双双遇难的事,充分体现了父子二人在危难之时,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崇高精神与品质。
又如速读《慈善不在钱,而在心》一文,应迅速总结出,该文是写一小女孩为了慈善事业捐出自己的零钱的事,她的善举感动了所有的人,带动了慈善事业。
议论文、说明文不再举例。
总之,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应该是答好阅读题的前提,是捷径,是巧法。
二、巧在精读,捕捉深层信息
从两方面谈。
(一)抓要素,读出含义。
抓要素法,是精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
请看下例:
阅读下面材料,找出材料的核心信息。
信天翁大都生活在北太平洋北部,属漂泊性海鸟。它们几乎终日翱翔于海上,体长超过一米,翅膀展开有三点六米。信天翁喜欢狂风巨浪的天气,这时它们有力的翅膀能够凭借气流的动力在空中滑翔,而一旦风平浪静,它们顿感飞行艰难。科学家将它们带回风平浪静、食物充足的海洋馆饲养,结果这只信天翁因环境优越而死亡。从信天翁身上,我们能够悟出很多道理。
我们不妨用抓要素法,分析该则材料。
人物要素有二:信天翁、科学家。
环境、条件要素有三:狂风巨浪、风平浪静、风平浪静食物充足的海洋馆。
表现行为、结果:喜欢翱翔、顿感飞行困难、死亡。
环境、条件要素中二、三项合二为一,表现行为、结果中的二、三项可以合并。这样材料可简化为六个要素。把狂风巨浪、风平浪静、翱翔、飞行艰难等词。再进一步用概括性更强的词替换,材料可简化为:信天翁能在困境、逆境中成功,而在优越的环境中失败。
分析到此,我们则得到了所给材料的核心信息:逆境一成功;顺境一失败。
(二)抓细节、读出神韵。
有的材料中隐含着深层信息,必须能通过精读分析出来。
举例,孙犁的《荷花淀》中,当水生说道“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这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手指震动”,含蓄地写出了女人的心理活动。手指震动,写出她对丈夫的关心,心灵震颤,才不自觉“划破了手”。这种丰富细致的感情活动,通过一个细节表现出来,写得巧妙至极,传神之至。阅读此类材料,一定要体会作品的神韵。
三、巧在方法,迅速读出答案
巧读有很多方法,笔者仅就怎样概括段落大意作以简述。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摘句法。即摘出文段的中心句。按中心句所在位置及表现形式可分:首括旬、尾括句、过渡句、议论句等。
1、首括句。也叫起始句。有的文章该段第一句就揭示本段的中心,可迅速摘出。
2、尾括句。也叫总结句。有的文章在该段的最后进行总结,揭示该段中心,那么。段意就在尾括句中。
3、过渡句。大段中有几小段,而该大段的段意有时在过渡句中,也应注意。
4、议论句。在记述中,如果有一议论句,此句往往是作者有感而发,往往是该段的中心句,亦应注意。
(二)概括法。有的文段段意没有明摆着,只能自己去总结。分两种。
1、归纳法。
2、取主舍次法。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次要内容舍去。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第一个故事,讲了几方面的意思:
(1)秦王用十五城换赵国的璧。赵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2)赵王召见蔺相如,并派他使秦。
(3)蔺相如机智勇敢地跟秦王周旋。
(4)蔺相如派人把宝玉送回赵国。
(5)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这里,最主要的内容是“蔺相如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完璧归赵”。因此,应该紧紧抓住这方面概括段落大意,其他则可略去。
(三)串连法。
例如,下面是文章的结论部分,阅读后归结作者的结论(不超过12个字)。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答好此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串连组合。当然,这对我们的概括、筛选、组合能力要求都较高。答案应是: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四、巧在运用,迅速举一反三
考查阅读时,有时考查你的阅读面。比如,让你写出一句与“花”(或草、水、鸟、鱼、风、雨、云、雪或带哲理性的)有关的诗句,你必须在备考时多读、多记,才能应付此类题目。然而,读记得太多势必占用大量时间,告诉你一巧法。你读的东西中有时记住一个就能回答多个题目,此类句子应多记几个,以便举一反三。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遇到问“山、水、路、柳、花、哲理性的”等问题,均可作答,岂不事半功倍?
以上所写,乃一己之见,不免浅陋,望大家见谅。
一、巧在速读,迅速把握中心
《新课标》要求整体阅读。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会整体感知,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在考场上的整体阅读,必须通过速读来体现。只有通过速读,快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在回答具体题目时才能心中有全局。答题全面准确。从而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颇。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速读把握文意呢?
1、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提高速读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阅读现代文每分钟应不少于500字,而笔者认为,速读训练应当一分钟不少于800字。中考阅读段一般千字左右,用一分多钟的时间迅速把握文意,无疑能为后面的答题提供宝贵的时间。
2、把握文意要能迅速地概括出来。
往往是这样,看完之后大脑中模模糊糊有个印象,而要表述出来往往词不达意,表述不准。因此,概括能力是速读能力训练的又一重要内容。
速读完一记叙文后,就要很快概括出六大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原因、结果如何。
比如读了《桥》(原文略)一文,要迅速总结出,本文是写在洪水到来之时,父子二人为让乡亲们先过桥逃生而双双遇难的事,充分体现了父子二人在危难之时,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崇高精神与品质。
又如速读《慈善不在钱,而在心》一文,应迅速总结出,该文是写一小女孩为了慈善事业捐出自己的零钱的事,她的善举感动了所有的人,带动了慈善事业。
议论文、说明文不再举例。
总之,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应该是答好阅读题的前提,是捷径,是巧法。
二、巧在精读,捕捉深层信息
从两方面谈。
(一)抓要素,读出含义。
抓要素法,是精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
请看下例:
阅读下面材料,找出材料的核心信息。
信天翁大都生活在北太平洋北部,属漂泊性海鸟。它们几乎终日翱翔于海上,体长超过一米,翅膀展开有三点六米。信天翁喜欢狂风巨浪的天气,这时它们有力的翅膀能够凭借气流的动力在空中滑翔,而一旦风平浪静,它们顿感飞行艰难。科学家将它们带回风平浪静、食物充足的海洋馆饲养,结果这只信天翁因环境优越而死亡。从信天翁身上,我们能够悟出很多道理。
我们不妨用抓要素法,分析该则材料。
人物要素有二:信天翁、科学家。
环境、条件要素有三:狂风巨浪、风平浪静、风平浪静食物充足的海洋馆。
表现行为、结果:喜欢翱翔、顿感飞行困难、死亡。
环境、条件要素中二、三项合二为一,表现行为、结果中的二、三项可以合并。这样材料可简化为六个要素。把狂风巨浪、风平浪静、翱翔、飞行艰难等词。再进一步用概括性更强的词替换,材料可简化为:信天翁能在困境、逆境中成功,而在优越的环境中失败。
分析到此,我们则得到了所给材料的核心信息:逆境一成功;顺境一失败。
(二)抓细节、读出神韵。
有的材料中隐含着深层信息,必须能通过精读分析出来。
举例,孙犁的《荷花淀》中,当水生说道“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这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手指震动”,含蓄地写出了女人的心理活动。手指震动,写出她对丈夫的关心,心灵震颤,才不自觉“划破了手”。这种丰富细致的感情活动,通过一个细节表现出来,写得巧妙至极,传神之至。阅读此类材料,一定要体会作品的神韵。
三、巧在方法,迅速读出答案
巧读有很多方法,笔者仅就怎样概括段落大意作以简述。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摘句法。即摘出文段的中心句。按中心句所在位置及表现形式可分:首括旬、尾括句、过渡句、议论句等。
1、首括句。也叫起始句。有的文章该段第一句就揭示本段的中心,可迅速摘出。
2、尾括句。也叫总结句。有的文章在该段的最后进行总结,揭示该段中心,那么。段意就在尾括句中。
3、过渡句。大段中有几小段,而该大段的段意有时在过渡句中,也应注意。
4、议论句。在记述中,如果有一议论句,此句往往是作者有感而发,往往是该段的中心句,亦应注意。
(二)概括法。有的文段段意没有明摆着,只能自己去总结。分两种。
1、归纳法。
2、取主舍次法。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次要内容舍去。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第一个故事,讲了几方面的意思:
(1)秦王用十五城换赵国的璧。赵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2)赵王召见蔺相如,并派他使秦。
(3)蔺相如机智勇敢地跟秦王周旋。
(4)蔺相如派人把宝玉送回赵国。
(5)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这里,最主要的内容是“蔺相如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完璧归赵”。因此,应该紧紧抓住这方面概括段落大意,其他则可略去。
(三)串连法。
例如,下面是文章的结论部分,阅读后归结作者的结论(不超过12个字)。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答好此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串连组合。当然,这对我们的概括、筛选、组合能力要求都较高。答案应是: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四、巧在运用,迅速举一反三
考查阅读时,有时考查你的阅读面。比如,让你写出一句与“花”(或草、水、鸟、鱼、风、雨、云、雪或带哲理性的)有关的诗句,你必须在备考时多读、多记,才能应付此类题目。然而,读记得太多势必占用大量时间,告诉你一巧法。你读的东西中有时记住一个就能回答多个题目,此类句子应多记几个,以便举一反三。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遇到问“山、水、路、柳、花、哲理性的”等问题,均可作答,岂不事半功倍?
以上所写,乃一己之见,不免浅陋,望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