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语文教学应把加强思维训练作为重要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打造民主课堂,激发需求心态,注重启发诱导应该作为思维训练的关注点。语文教师应当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思想,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善于探究的习惯,最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新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可见,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既然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密不可分,思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加强思维训练当做重要任务,有效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思维训练
转变教学观念,主要是转移教学重心,教学必须以教促学,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都要为了学生素质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知文本,探究知识,进而在思索中获得提高。语文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发潜能,引导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生思维训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会为了完成安排好的教学计划而占用本应是学生思考时间去讲解。这些教师认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一种浪费,这种认识无疑是非常错误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只有重视学生的思维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而不是为完成计划而赶进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自己探求知识的目的。搞好思维训练,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二、打造民主课堂,确保学生思维训练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为确保学生思维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有效性就要有效利用课堂。很难想象师道尊严、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严格而无民主的课堂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敢说、敢问、敢想,才会充分发挥联想、想象,无拘束地进行思维训练。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调动学习积极性,遇到问题才会主动探求、思考,进而提出见解,完成思维训练。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确保思维训练得到学生的有效回应,就必须打造民主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主思考。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尊重学生人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科学的思维训练,确保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进行。
三、激发需求心态,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人对某一方面有兴趣时,就会对这方面认真观察,对与这方面相关的事情就会喜欢探索、思考。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需求。人们通常只有在基于某种需求的情况下,才会主动认识某种客观事物,主动掌握某些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需求心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出发,对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加以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激发其需求感,调动其思维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主动探求,进而善于学习,善于思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促使学生养成思考习惯呢?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质疑,课外拓展;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探索的成功。这种将思维训练融合在普通的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不仅有效进行了思维训练,而且搞好了普通的基础训练。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让语文教学每个环节都蕴含学生思维的锻炼,并持之以恒,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思维的良好习惯。
四、注重启发诱导,强化思维训练
现代教学要求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指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启发,巧妙设计问题,诱导学生思索,使学生由不知到思考,由思考到明了,最终掌握知识并转化为能力,完成知识迁移过程。简言之,为更好地进行思维训练,教师必须注重启发诱导。
首先,教师要有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应该和基础知识密切结合,也就是说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发展是同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重视教材,指导他们勤于读课文,善于读课文,精于读课文,读中思考,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获。启发的精髓是激发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内容,质疑教材,有疑才能探索。如果学生不能提出疑问,教师就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用问题激发其疑问,引发其思维。设立的问题要恰到好处,简单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过难的问题又容易使学生无从下手,从而受到打击,挫伤积极性,从而放弃思考。课堂问题的设计,不可否认的是有经验问题,但更主要的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认知与研究,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与考量。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将课文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关键内容、课文细节等作为问题的主要着眼点,精心设计,诱发学生思考,及时发现他们解决问题中的思维障碍,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排除,从而完成思维训练。教师提问时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增强效果,如多媒体投影、影视播放、角色模仿等,使学生产生形象感,激发学生探究的意愿。还可设置一些多维问题,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
我们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直接参与提问,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还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允许学生适当的标新立异,疏导荒谬想法,引导学生同中求异,鼓励质疑问难,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要有效利用练习进行思维训练。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所有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并提高的。有效利用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掌握双基与发展能力并重,练习的内容和教师的指导都要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为最终目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方式要多样化,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及相关基础知识,要做好定向的指导和准确的示范,启发学生思维,完成知识迁移与巩固。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教授课文时,我们可结合课文设计题目进行一些训练,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设计如下作业:
1.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 。
2.细读课文,认真品味作者笔下的紫藤萝,然后仔细观察你所喜欢的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然后写成一篇小短文。
这样的两个练习就侧重考查学生的联想及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读写活动,培养了读写能力,无形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有效利用语文活动课等形式,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语文活动课及课外语文学习都是学习语文的极为有益的补充,也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语文教师必须有效利用,并据此有效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思想,自觉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善于探究的习惯,最终促进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实现教育终极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新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可见,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既然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密不可分,思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加强思维训练当做重要任务,有效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思维训练
转变教学观念,主要是转移教学重心,教学必须以教促学,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都要为了学生素质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知文本,探究知识,进而在思索中获得提高。语文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发潜能,引导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生思维训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会为了完成安排好的教学计划而占用本应是学生思考时间去讲解。这些教师认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一种浪费,这种认识无疑是非常错误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只有重视学生的思维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而不是为完成计划而赶进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自己探求知识的目的。搞好思维训练,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二、打造民主课堂,确保学生思维训练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为确保学生思维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有效性就要有效利用课堂。很难想象师道尊严、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严格而无民主的课堂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敢说、敢问、敢想,才会充分发挥联想、想象,无拘束地进行思维训练。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调动学习积极性,遇到问题才会主动探求、思考,进而提出见解,完成思维训练。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确保思维训练得到学生的有效回应,就必须打造民主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主思考。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尊重学生人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科学的思维训练,确保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进行。
三、激发需求心态,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人对某一方面有兴趣时,就会对这方面认真观察,对与这方面相关的事情就会喜欢探索、思考。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需求。人们通常只有在基于某种需求的情况下,才会主动认识某种客观事物,主动掌握某些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需求心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出发,对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加以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激发其需求感,调动其思维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主动探求,进而善于学习,善于思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促使学生养成思考习惯呢?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质疑,课外拓展;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探索的成功。这种将思维训练融合在普通的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不仅有效进行了思维训练,而且搞好了普通的基础训练。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让语文教学每个环节都蕴含学生思维的锻炼,并持之以恒,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思维的良好习惯。
四、注重启发诱导,强化思维训练
现代教学要求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指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启发,巧妙设计问题,诱导学生思索,使学生由不知到思考,由思考到明了,最终掌握知识并转化为能力,完成知识迁移过程。简言之,为更好地进行思维训练,教师必须注重启发诱导。
首先,教师要有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应该和基础知识密切结合,也就是说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发展是同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重视教材,指导他们勤于读课文,善于读课文,精于读课文,读中思考,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获。启发的精髓是激发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内容,质疑教材,有疑才能探索。如果学生不能提出疑问,教师就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用问题激发其疑问,引发其思维。设立的问题要恰到好处,简单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过难的问题又容易使学生无从下手,从而受到打击,挫伤积极性,从而放弃思考。课堂问题的设计,不可否认的是有经验问题,但更主要的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认知与研究,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与考量。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将课文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关键内容、课文细节等作为问题的主要着眼点,精心设计,诱发学生思考,及时发现他们解决问题中的思维障碍,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排除,从而完成思维训练。教师提问时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增强效果,如多媒体投影、影视播放、角色模仿等,使学生产生形象感,激发学生探究的意愿。还可设置一些多维问题,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
我们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直接参与提问,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还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允许学生适当的标新立异,疏导荒谬想法,引导学生同中求异,鼓励质疑问难,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要有效利用练习进行思维训练。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所有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并提高的。有效利用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掌握双基与发展能力并重,练习的内容和教师的指导都要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为最终目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方式要多样化,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及相关基础知识,要做好定向的指导和准确的示范,启发学生思维,完成知识迁移与巩固。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教授课文时,我们可结合课文设计题目进行一些训练,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设计如下作业:
1.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 。
2.细读课文,认真品味作者笔下的紫藤萝,然后仔细观察你所喜欢的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然后写成一篇小短文。
这样的两个练习就侧重考查学生的联想及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读写活动,培养了读写能力,无形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有效利用语文活动课等形式,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语文活动课及课外语文学习都是学习语文的极为有益的补充,也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语文教师必须有效利用,并据此有效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思想,自觉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善于探究的习惯,最终促进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实现教育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