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2020年主要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oi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安排,自2016年起结合安徽省广德市实际农业生产模式“稻—油”轮作生产模式,对单季中稻和油菜田农药使用情况开展调查。2020年从广德市水稻、油菜种植大户遴选有代表性大户各30户,对作物全生育期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监测。分别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商品用量、折百用量、用药次数、用药成本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监测,并结合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农户安全用药意识不强、农药调查数据填写不准,系统软件更新过于频繁等。
  关键词 农药;使用情况;商品用量;折百用量;调查监测;安徽省广德市
  中图分类号:S48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2.022
  安徽省广德市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区,地处于皖苏浙3省8市交界处,辖9个乡镇,人口52万人,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区位优势明显。广德市农业气候条件适宜,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达3万公顷,以单季中籼稻为主,辅以少量瓜(烟)后稻、再生稻。由于土地流转、大户承包、栽培模式改变等原因,直播水稻、机插秧面积逐渐扩大,占种植面积的75%以上。2020年,油菜种植面积0.68万公顷,以撒播为主。
  1  调查工作概况
  调查工作由广德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站安排专人负责实施,其他人员协助,原始调查表填写由农户自行完成。广德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站人员利用下乡病调查虫害的时机给被调查农户发放调查表共计60份(水稻、油菜以户为单位各30份),并及时与农户进行沟通,确保农药调查原始记录表的及时填写和填写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全年广德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站人员共入户检查、指导填写农药调查表等120人次,被调查对象户均被访次数在3次以上。以广德市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会议为契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集中培训2次;在广德市新型农民培训时对到训的被调查对象单独进行培训5次,共计180余人次。调查任务自2019年10月油菜种植开始,至2020年11月水稻全部收割止,所有入户调查登记工作全部完成。所有调查表收齐、整理后及时进行了统计、上报,原始数据由广德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站存档。
  2  农药使用概况
  经调查统计,各种作物农药使用按种植面积的商品用量来看,中稻及一晚的商品用量最大,为149.68 g(mL)/667 m2,油菜为145.16 g(mL)/667 m2。按种植面积的折百用量来看,油菜的折百用量最大,为54.82 g(mL)/667 m2,中稻及一晚为31.34 g(mL)/667 m2。按种植面积的用药费用来看,中稻及一晚的用药费用最大,为42.68元/667 m2,油菜为15.04元/667 m2(见表1)。油菜、中稻及一晚等的抽样调查农户个数已达到置信概率95%,估计误差控制在均值的10%以下所需的样本数(见表2)。按各种作物抽样估计值的精度大小,各种作物农药使用情况如下。
  油菜用药,在广德市调查了油菜籽整个生长季节的用药情况,共1个样本,30个农户(大户)。经统计,1个生长季节平均用药13.70次,农药商品用量估计平均值为141.56 g(mL)/667 m2,估计值95%的置信区间为131.41~151.71 g(mL)/667 m2。折百用量的平均值为54.82 g(mL)/667 m2,估计值95%的置信区间为50.61~59.03 g(mL)/667 m2。用药成本估计平均值为15.04元/667 m2,估计值95%的置信区间为13.97~16.11元/667 m2。
  中稻及一晚用药,在广德市调查了中稻及一晚整个生长季节的用药情况,共1个样本,30个农户(大户)。经统计,1个生长季节平均用药8.94次,农药商品用量估计平均值为149.68 g(mL)/667 m2,估计值95%的置信区间为138.70~160.66 g(mL)/667 m2。折百用量的平均值为31.34 g(mL)/667 m2,估计值95%的置信区间为28.82~33.86 g(mL)/667 m2。用藥成本估计平均值为42.68元/667 m2,估计值95%的置信区间为39.69~45.67元/667 m2。
  3  农药种类分析
  各种作物各类农药使用,主要分析田间使用农药的种类构成,反映不同作物种类因病虫害发生种类不同,在农药使用上的差异。我们这里先给出不同作物各类农药用量列表(见表3),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针对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这三大类农药,采用按顺时针方向增加的三角形坐标图,可形象直观地揭示作物间不同类型农药使用情况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三角形坐标图的3个顶点分别是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某数据点接近哪个顶点说明该作物使用哪类农药较多。
  各种作物农药商品量的类别分布情况见图1。应用三角形坐标图进行不同作物种类上三大类农药使用的对应关系分析,以商品量作为分析指标,考查农药在作物上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用量水平,可以看出:油菜、中稻及一晚倾向于使用除草剂(见表3)。
  各种作物农药折百量的类别分布情况见图2。应用三角形坐标图进行不同作物种类上三大类农药使用的对应关系分析,以折百量作为分析指标,考查农药在作物上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的用量水平,可以看出:油菜倾向于使用杀菌剂。中稻及一晚倾向于使用除草剂(见表4)。
  各种作物农药用药成本的类别分布情况见图3。应用三角形坐标图进行不同作物种类上三大类农药使用的对应关系分析,以用药成本作为分析指标,考查农药在作物上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的用量水平,可以看出:油菜、中稻及一晚倾向于使用除草剂(见表5)。
  各种作物农药用药次数的类别分布情况见图4。应用三角形坐标图进行不同作物种类上三大类农药使用的对应关系分析,以用药次数作为分析指标,考查农药在作物上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的用量水平,可以看出:中稻及一晚倾向于使用杀虫剂,油菜倾向于使用除草剂(见表6)。   4  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用量分析
  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目前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为辅。我们首先列出各种作物上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总用量(见表7、表8)。有生物农药母药登记的,按其母药的有效成份数据作为100%,以此推算商品农药里面有效成份的含量。其他没法量化的生物活体,如赤眼蜂、巴氏钝绥螨和异色瓢虫等,生物农药用量的折算,是从农药使用当量系数定义,规定每667 m2 10 g折百量时的当量系数为1。因此,这类生物活体一律以每667 m2 10 g折百量计算折百用量,并以农药折百量为30%计算商品用量。
  5  农药成分分析
  各种作物上各种农药成分用量分析,我们给出了农药成分按用量的分布表。因表格篇幅限制,当农药成分在50个以上时,只显示前50种农药成分。农药用量的定量描述,我们取累加达到总量90%的农药种类、种类超过20种时,取前20种农药成分进行描述。
  从表9可知,油菜上主要施用10种农药。1)杀虫剂施用1种。杀虫剂中,按每667 m2商品量用量来看,用量较大的是吡虫啉商品量7.89 g(mL),折百量1.50 g(mL)。2)杀菌剂施用3种。杀菌剂中,按每667 m2商品量用量来看,用量较大的是甲基硫菌灵商品量24.49 g(mL),折百量17.15 g(mL),咪鲜胺商品量16.98 g(mL),折百量7.64 g(mL),多菌灵商品量16.45 g(mL),折百量10.05 g(mL)。3)除草剂施用6种。除草剂中,按每667 m2商品量用量来看,用量较大的是乙草胺商品量19.75 g(mL),折百量5.01 g(mL),异丙草胺商品量17.64 g(mL),折百量6.35 g(mL),烯草酮商品量15.96 g(mL),折百量2.43 g(mL),精喹禾灵商品量11.08 g(mL),折百量1.02 g(mL),草除灵商品量9.03 g(mL),折百量3.42 g(mL)。
  从表10可知,中稻及一晚上主要施用了19种农药。1)杀虫剂施用4种。杀虫剂中,按每667 m2商品量用量来看,用量较大的是四氯虫酰胺商品量9.40 g(mL),折百量0.94 g(mL),吡蚜酮商品量7.60 g(mL),折百量1.73 g(mL),氯虫苯甲酰胺商品量4.43 g(mL),折百量1.07 g(mL),三唑磷商品量2.50 g(mL),折百量0.53 g(mL),噻虫嗪商品量0.78 g(mL),折百量0.38 g(mL)。2)杀菌剂施用5种。杀菌剂中,按每667 m2商品量用量来看,用量较大的是井冈霉素商品量11.77 g(mL),折百量0.36 g(mL),稻瘟灵商品量5.95 g(mL),折百量2.28 g(mL),噻呋酰胺商品量2.61 g(mL),折百量0.63 g(mL),戊唑醇商品量2.54 g(mL),折百量1.28 g(mL),蜡质芽孢杆菌商品量2.23 g(mL),折百量0.10 g(mL)。3)除草剂施用10种。除草剂中,按每667 m2商品量用量来看,用量较大的是噁草酮商品量26.50 g(mL),折百量3.77 g(mL),氰氟草酯商品量18.10 g(mL),折百量3.92 g(mL),五氟磺草胺商品量13.43 g(mL),折百量0.96 g(mL),灭草松商品量10.13 g(mL),折百量3.72 g(mL),双草醚商品量9.16 g(mL),折百量0.92 g(mL)。
  6  問题及建议
  1)农户安全用药意识不强。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户对所用农药品种、数量并不关心,具体用何种农药虽然以广德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站病虫情报为准,但仍然较多地依赖乡镇零售商推荐,用药安全意识不够。多数被调查农户在电话或上门抽查时能够说出所用农药的名称、用量及用药时间,少数农户仅记得用药时间。
  2)农药调查表填写人员有少量笔误造成数据上报费时费力,需更正处理。
  3)软件更新频繁,对录入工作增加难度。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其他文献
摘 要 围绕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展开讨论,在分析绿色防控技术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病虫害源头、病虫害传播和农作物本身抗病虫害能力等角度出发,探究应当选择的绿色防控技术及其特点,以期推动农业生产以更加高效、绿色的方式开展,保障农产品质量。  关键词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8.021
摘 要 甬优系列品种具有籼粳杂种优势,通过在贵州省兴义市(水稻高产区),引进10个甬优系列水稻品种进行大田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甬优76的生育期过短,甬优15的齐穗期过晚、结实率降低,二者产量均低于宜香优2115(对照)。2)与对照品种相比,其余甬优系列品种的产量增加3.6%~37.5%,穗粒数增加57.3%~104.8%,千粒重减少11.2%~35.3%。3)甬优6711、甬优4949、甬优
摘 要 花色苷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水溶性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在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黑桃果皮和果肉均乌黑发紫、黑里透红,花色苷含量较高。以花色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等4个因素对黑桃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 ℃,料液比1∶15,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4 h,黑桃花色苷
摘 要 辣椒是湖南省重要蔬菜之一,常规栽培下产品的安全性不够稳定,而有机辣椒安全性高,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郑太”有机辣椒是常德市郑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已获得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市场前景广阔。从适期播种、苗床管理、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贮运、档案管理等方面简介郑太有机辣椒栽培技术。  关键词 郑太;辣椒;有机农产品;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
摘 要 油茶是广西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油茶产业已经成为广西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针对广西地区油茶的重要病虫害,如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煤污病、油茶毒蛾及油茶尺蛾等,介绍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促进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油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8.025 
摘 要 对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机器故障率高、操作人员不熟练、统防统治区面积大,防治不到位及基层农业干部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并阐述了具体的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措施,比如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加强人员培训等,以期为我国水稻的种植质量奠定基础,推动水稻种植业长足发展。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管理;统一标准;统防统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C DOI:10.
摘 要 五角枫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及长江流域各省,用途很多,是制造纸张、家具、皮革等的重要原料。五角枫耐阴耐寒,是优良的生态林、风景林和园林绿化景观树种,对防治大气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显著作用。随着五角枫栽植面积不断增大,其病虫害防控工作也应加强重视。介绍五角枫几种常见病害(枯萎病、根腐病、白粉病)和虫害(黄刺蛾、褐边绿刺蛾、丽绿刺蛾)的发生规律、为害特征、防控措施研究
摘 要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将施肥与灌溉技术相结合,以期提高植株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进而实现作物增产和提高作物品质的目标。以槟榔为例,分析了海南省推广水肥一体化模式的意义,介绍了该模式的实施要点,并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槟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增加槟榔产量,提高果实品质,提升种植效益。  关键词 槟榔;水肥一体化;产量;应用模式;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S3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
近年来,人们发现刺梨的药用价值具有较大的开发意义,因此刺梨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证刺梨的质量、产量,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和管理.
摘 要 黄桃,别名黄肉桃,隶属于蔷薇科桃属,是一个优良的桃品种。黄桃果实中糖含量较高,可溶固形物丰富,口感细腻,汁多味甜,适宜鲜食和加工。种植和发展黄桃生产,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介绍黄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黄桃;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