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化模式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能化的班级组织形式作为当前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主要模式,其潜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设立和试行则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工作的开展,适应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生价值思维的多元化,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 制度创新 学生工作 小组化管理
  
  大学班级是高校管理和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组织单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高校学生价值思维的多元化取向,传统的职能型班级组织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需要。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班级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设计并试行了小组化的管理模式,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形势的需要,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当前国内高校班级的组织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学校班级管理中大多数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职能型结构,即在班级中设立班长、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职务。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直线式管理模式:辅导员(班主任)、学团组织—班长、团支书—班委、团支部委员—普通同学。管理人员通过学生干部传达信息和收集班级情况,然后实现班级的管理。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基层团支部功能的淡化。传统班级管理体制中,班长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虽然说遇到班级内的重大问题时,我们要求班委会和团支部进行集体决策,但是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团支书事实上成了班长的“秘书”。而团支部应该承担的团的建设、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推优等工作也往往被班委会所取代。团支部里面的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则更是有名无实。
  2.普通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缺乏。传统的班级管理机制只是把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忽视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特殊性。从总体上看,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意识不强。每个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渴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机会,而我们的工作通常是告诉学生“不应该做什么”,没有从根本上把握住成才成长愿望。高校学生工作应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或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以激发其内在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减少学生工作人员负担的效果。
  3.班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干部集中在少数同学身上,客观上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学生官僚”的出现。传统的思维使学生工作人员更多地关心以什么方式去管理学生,很少考虑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大多数同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所以很多同学一直就担任学生干部。尽管有些学校实习学生干部的轮换制度,但是考虑学生工作的衔接和惯性的出现造成了这种安排方式的低效。
  学生干部集中在少数同学身上,普遍存在的习惯性思维以及历史上的官本位思想与社会负面影响的存在造成了很多学生从小就通过拉票等手段当学生干部。同时很多学生长期以来担任学生干部,惰性增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下降,客观上具备了学生干部“权力寻租”的可能。
  4.班级概念淡化、集体意识不强。班级是大学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单位。一个良好的班级、优良的班风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班级基本上没有固定的活动和学习场所,特别是学分制带来的所修课程不一致使得同一班级的成员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交流、协调与合作。部分高校尝试以宿舍、楼层、专业为单位进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但是由于缺乏班级和班风建设所需要依附的实体活动,成员之间缺乏一致的生活习惯和发展定位,仍然无法取代班级在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集体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而现有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学生干部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普通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学生管理方式更是一种外部控制模式,没有真正调动起同学们的潜能,使得同学对班级事务的关注越来越少,加剧了班级概念的淡化。这种班机概念的淡化,显然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是什么不利的。
  
  二、班级小组化管理模式的设计
  
  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学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即紧紧围绕充分引导、帮助、服务于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又是社会需要的政治立场坚定、创新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高校班级中团员比例在95%以上,这就为我们在加强基层团支部职能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同时改革原有的传统班级管理方式提供了可能。我们针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并试行了小组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图1):


  1.班级管理中小组化模式的产生。班级小组化管理模式打破了常规的班委建制,在班级中设立学习、生活、文艺、体育、宣传等五个小组,以小组作为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改变单纯以宿舍或其他小团体为活动单位的现状,班级内的每一名成员都必须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其中的一个小组,学年进行小组成员的调整,鼓励大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团支部成员作为班级的核心和灵魂,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
  2.班级管理中小组化模式的职能划分。团支部是整个班级的核心,除了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推优、加强基层团建之外,主要负责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落实、各小组之间的协调。在团支部的三名成员中,团支部书记负总责,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是团支部书记的助手:团支部书记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组织委员主要协助负责推优、团建、小组间协调,宣传委员主要协助负责团员教育、理论学习、计划制定等。
  学习小组:负责日常的学习纪律的监督,并组织学习经验交流及科技实践类活动,调动和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
  生活小组:负责了解班级内学生的生活和家庭经济情况以及班级助困工作的开展,协助进行生活补贴、减免学杂费、助学贷款等事项的评定、汇总,负责班级学生活动经费的管理,在班级内应在互帮互助、互尊互爱的家庭氛围。
  文艺小组:负责班级内课外文艺活动的组织开展,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充实大家的课外生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情操。
  体育小组:负责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早操等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各类体育比赛,旨在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大家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宣传小组: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的记录和宣传,协助宣传委员开展好团员意识教育、理论学习等方面的工作。
  
  三、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化模式的优势
  
  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于2006年3月起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2005级中试行,经过一个学期的运行,班级发展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态势,与传统班级模式对比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学生对于班级的认可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各类学生活动的参与性不断加强,学习成绩在同专业班级中处于领先地位,在社会实践、各类比赛中成绩骄人,特别是班级成员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其自我管理意识和集体意识不断提高。   1.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提升了学生参与学生工作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要求班级内每一位成员必须选择其中一个小组加入,而小组所负责的工作则要靠小组内的每位成员共同去完成。这样就使得每位同学能够把小组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处理,而在完成小组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体会到了主人翁的快乐,对于班级内各项工作和整体学生工作的开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是按照班级内每位成员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定位进行划分。本身具有特长的同学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施展特长的机会,使其兴趣爱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本身特长不明显的同学,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在划分小组的时候,我们鼓励学年度进行成员的跨组调整,这就为同学们创造了综合素质提升的空间。
  3.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集体意识。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自我管理服务意识、集体意识。辅导员和班主任对于班级工作只是起到一种指导和辅助性的作用,很多具体性的工作要有学生自己去完成,而这种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锻炼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大能力的机会。在真正由自己完成一项工作的时候,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正是这种价值认可促使每位小组成员更加认可自己所在的集体,培养和具备了良好的集体意识。
  4.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基层团建工作的开展。高校基层团支部工作中通常存在的难题是学生的认可度不高,因为向单纯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等内容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但是采取小组化管理模式之后,基层团支部的工作有了可以依靠的更加丰富多彩的实体,通过整体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家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样,整体团支部的工作就会得到更多同学的认可,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四、讨论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化模式是我们在学生管理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尽管经过一学期的试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但是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1.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实施的时间。我们认为在大一下学期开始实行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是比较合适的。学生刚进入大学,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特别是在第一学期,学生基本上处于认识接受阶段,学校内很多工作还不是很熟悉,也缺乏必要的经验,没有明确自己的发展发展定位。如果这个时候实行小组化管理的话,容易造成工作的混乱。而如果在大二之后开始实行的话,则有可能因为学生对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下降而造成受众面变窄。所以综合考虑来看还是大一下学期实施比较合适,我们经过一学期的时间也能够对班级有一个更加清醒地认识。
  2.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中团支部作用发挥。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本质上是由小组取代原来班委会的工作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团支部的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里面基层团组织肩负着团结教育广大青年、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高校学生中团员所占比例为我们实行小组化管理提供了可能。在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下能不能坚持好团支部的领导是一个关乎我们培养的人才能不能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能不能承担历史重任的大问题,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参考文献
  [1]刘晓勤.大学新生班级建设中目标管理的对策[J].天中学刊,2005(3).
  [2]李为.高等学校班级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
  [3]章健.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15).
其他文献
介绍了北宜武二级站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抽水站的水源分析及工程规划分析,阐述了扩建北宜武二级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邓小平法制思想建设理论具有“针对性强、广泛性强、指导性强、实践性强”的“四强”特点,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及社会稳定,加强了党的制度建设
正当事由是阻却违法事由,是行政归责过程中必须引证考量的规则,是决定行为人是否违法并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因素。因而,从正当事由的概念出发,探究正当事由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
Introduction: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is a powerful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response of di
按照国家《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要求,提出改革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2013年吉林省农委确定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吉林省两项重点农机推广补助项目之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所有生物生存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作为农业生产与需求大国的中国来说,还具有农业经济范畴的功能。但中国农村当前的土壤污染事故频发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北京科博通联广告有限公司承办的“AGI大会2004北京年会”于2004年9月22日在清华大学隆重开幕.
西沟村作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典型示范村影响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半个多世纪.当时的西沟村自然环境恶劣,生产资料匮乏,但在李顺达的带领下西沟村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成功地开展
信访制度是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方式之一,也是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代表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然而,当前我国信访工作的实践情况却往往
证据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发达的证据制度不但能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权,而且能彰显一国的法治文明程度。《刑事诉讼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该规则相关内容,构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