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育人从建立科学的历史观开始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JONE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历史的育人作用体现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过程中,而理解历史知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具备科学的历史观。科学的历史观包括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等。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形成科学的历史观,用科学的历史观去分析历史知识,这是螺旋交替上升的过程,也是递进过程。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历史观,就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全球史观打开学生视野,以动态历史观引导学生形成认知。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历史育人;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5-0061-02
  引    言
  高中历史教学有一项基本的任务,就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实现育人目标,因而历史育人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取向。建立这个取向,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学从什么角度出发?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历史育人要从建立科学的历史观开始。这也就意味着,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历史知识,更不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应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同时在科学历史观的基础上去学习新的历史知识,形成更为科学的历史观点。这样的认识与历史育人的认识是一致的,历史育人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二是让学生形成科学史观。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当学生能够用后者去分析前者时,我们就认为历史教学的目标已经达成了。因而,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历史观的形成是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高中历史学习需要唯物史观
  所谓历史观,就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见解[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的历史观首先就是唯物史观,而所谓的唯物史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被认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当然,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不是让学生记住唯物史观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形成这种观点,并用这种观点理解新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這一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线索:《辛丑条约》签订十年后,孙中山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课件上突出“醒”字);毛泽东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全国性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上突出“站”字);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课件上突出“富”字)……到了今天,习近平正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使中国人民强起来(课件上突出“强”字)。这样的背景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正是在杰出领导人的领导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归纳出来的醒、站、富、强四个字,极其准确地描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诞生到富强起来的过程,这发生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与学生熟悉的当下,是将真正的历史史实呈现在学生面前。基于这样的历史史实,学生自然会形成唯物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三民主义,学生就会发现,三民主义本身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三民主义在指导革命实践时存在着鲜明的现实意义,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也有其必然性。这些认识的形成就是唯物史观的产物。
  二、高中历史学习需要全球史观
  如今,高中生学习历史,除了要在唯物史观作用下形成基本的历史认识外,还需要具有全球眼光,建立全球史观。有研究者明确指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全球史观就是为了让学生相对全面地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所谓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历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全球史观,是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历史知识、形成的历史观点,适应全球化视野下的社会发展。
  今天的世界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社会已经拥抱世界、容纳世界。这要求未来的中国社会建设者具备全球视野,而这显然需要以全球史观作为支撑。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呢?笔者认为,需要让学生将历史知识学习放在全球史观的视角下进行。
  将历史知识的学习放在全球史观的视角下进行,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时出现经验化、情绪化的情形。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痛恨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对西方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表示愤慨。这样的情感是正常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只有这样的情感是不够的。教师应将鸦片战争的事件放到全球史观的视角下,分析其社会背景、现实原因。教师可以利用全球史观,通过这样几个问题进行引导:鸦片战争的结果是失败的,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分析失败原因?分析这个失败原因,对今天的中国与世界交流有什么好处?实际上,鸦片战争的失败,既要站在列强侵略性的角度上进行批判,同时也要站在自己国家羸弱的角度去反思,而反思得出的结果应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启发。这些问题本身已经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放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下,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自然具备全球视角。
  三、历史观的形成必须不断递进
  需要指出的是,高中历史学习中历史观的形成,应是不断递进的历史过程。这要求学生历史观的形成应呈现螺旋式上升,也就是说,中学历史课程的学习只有不断吸收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历史观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科学性。
  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可以暂时不告诉学生明确的观点,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理解,引导学生基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观点,在这些观点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通有无,发现自身不足,看到自己分析问题的角度并不是很全面,于是他们自然会寻找更好的分析问题的视角。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历史观形成的过程。事实证明,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观会变得越来越科学,而历史育人的土壤也因此变得更加坚实。
  这实际上也在提醒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关键在于科学两个字。动态、递进的才是科学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分析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需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其必然性;又要站在动态的历史角度,分析这些事情对后来者有怎样的启发。只有秉承这样的动态历史观,才能真正达到历史学习的重要目的——印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
  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历史观,就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全球史观打开学生视野,以动态历史观引导学生形成认知。而事实也表明,在这样的教学中,具有较强认知能力的高中生能够让自己的历史观变得更加科学。历史教师也应注意,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使自身的历史观具备实时性,以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历史观。
  [参考文献]
  陈辉.重新认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2012(10):20-26.
  作者简介:朱金云(1984.11—),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南通市教坛新秀。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阶段是教师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还是过于注重对学生低阶思维的培养,也就是通过知识的灌输来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可这样的过程并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新课改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程应该做好改变,从低阶思维的培养转变为高阶思维的培养,进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获得良好的发展,同
期刊
摘 要:目前有很多的学生的写作学习依然存在困难,要走出这一困境,教师需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入手。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要闻速览、热点话题探析、生活琐记及焦点的书面辩论等方式,力求在多角度、新路径上,让生活的“活水”真正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的作文产生改观,使作文教学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素材;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学生学习新知需要已有经验的支持,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旧引新,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智慧。  关键词:学习过程;数学思考;学生经验;数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78-02  引 言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已有经验的支持,在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知识强行传授给学生,而是以一种唤醒的力量,激发学生饱满的创造力、鲜活的生命感和崇高的价值感。喚醒儿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教师具备仁爱之心,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擅用“语文的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贴心交流,从而成为德艺双馨的“仁爱之师”。  关键词:教师;学生成长;仁爱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让教师棘手、令学生头痛的难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笔者试着从学生说与写的兴趣入手,让他们敞开心扉,大胆说、自由写,进而让他们明白:语文并不可怕,就是说说写写。  关键词: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70-02  引 言  叶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运算能力提出: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基于此,本文对一年级口算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期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口算;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66-02  引 言  
期刊
摘 要: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指的是对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教育,是以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其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涵深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找寻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人文底蕴,有利于实现全面提升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是教师培训遵循的基本原则。“十三五”期间,S区基于整体设计、分层培养的思路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从多角度整合多种资源,分层、分类、分岗、分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关键词:整体设计;分层培养;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北京市B国际学校为例,探讨与分析了国际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途径及评价,国际学校更加注重对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培训和教学理论培训,有学校、教学团队和个人三种途径,通过全过程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作文教学应着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等方面进行。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分析了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写作习惯;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