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父亲游京城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耄耋之年的父亲是一位乡村小学退休教师,一直居住在乡下老家,很少出过远门,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省城。有一年春节回老家探望父母,父亲“我这辈子能到北京故宫看看,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一下毛主席遗容,我终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的话语,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之后的许多岁月里,父亲的这句话常常在我耳邊萦绕。大学毕业参加工作30多年来,我平日里忙于工作,偶有假期不是想干点家务,就是呼朋唤友结伴出行,很少回老家陪伴父母,更不用说带着父母远足旅游了。最亲近的人反而被忽略了。我无法言说,纠结的心暗暗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在父亲身体还硬朗的时候,了却他这桩多年的心愿。
  丙申年的暑假,我和父亲乘坐高铁,参加了北京游的活动。
  清晨5点多钟,我带着父亲来到天门广场,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前照几张相片,好作以纪念。然后就随着长龙般弯弯曲曲的人群去排队。我们随着井然有序的队伍缓缓向毛主席纪念堂行进,突然,天空下起瓢泼大雨。我担心父亲被大雨淋坏身体,劝他放弃这次机会回宾馆休息。可他老人家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坚持打着伞冒雨向心目中那块“圣地”靠近。这不仅仅是他多年来的一种心结,更是深深埋藏在心中的一种信仰。
  称作紫禁城的故宫,是我们必游之地。故宫里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望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神圣庄严的金銮殿,脚踏在当年皇帝行走的御道上,父亲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赞叹祖国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雄伟壮美的建筑,弥足珍贵的文物。他说,过去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明清皇帝住过的地方,今天亲自走过了,亲眼目睹了,有些地方用手也抚摸了,这辈子活得值!
  在北京短短的几天里,父亲登上过慕田峪长城,参观了天坛公园、颐和园,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奥林匹克公园也留下了父亲的身影。一路走来,父亲从不感觉累,很多游人都夸他精神头好,身体健康。
  我的心头,泛起一波波幸福的涟漪:人到中年,最大的幸福就是带着父母去旅游,他们像孩子一样开心,我们却像长者一样欣慰。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我伫立在落日映照下的大地,遥望着西边的夕阳,心中涌起一股激流般的躁动。是青春激情的复活,还是不惑之年的无奈焦灼?  那是一段不再重复的故事:在一个难于理解的年代,一批批、一群群童稚尚存的知青少年,懷着天真的梦,憧憧着爱的希望,从东西南北走来,渡海劈波,浪迹天涯,寻找理想的伊梦园。那是一段永难忘却的经历,那是一场不可弥合的情殇。恩怨共存的人生过场,连着日升日落,将初恋的朦胧埋葬在遥远的天域!  彩霞
期刊
在星罗棋布的万山群岛中,地处珠江入海口的外伶仃岛风格独特,石奇水美、优雅恬静,是唯一可看见香港市中心的海岛,而因该岛伶仃孤立,且在外伶仃,故名外伶仃岛。  抗元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诞生于此。  外伶仃岛以水清石奇为人称道,岛上伶仃湾、塔湾、大东湾的沙滩,沙质细腻,海水湛蓝,清澈见底。  到外伶仃岛旅游,我最爱吃的是当地的特色小食海草膏。  在街市閑游,
期刊
每个文艺青年的心里都有个吉他梦,我也不例外。  刚参加工作那年,住在我宿舍隔壁的小张是一位吉他爱好者。他买了一把看上去很酷的民谣吉他,斜斜地挂在卧室墙壁上,在墙角根还安放了一个很漂亮的小木架,上面摆着几件精巧别致的假山和盆景,看上去非常的有文艺范儿,所以我们平时都称呼他为“张大艺术家”。某天深夜,张大家突然间邀请我们几个熟识的同事去吃消夜。酒至酣处,他还情不自禁地痛哭失声。经过一番劝解开导,我们才
期刊
三角梅,是我最喜爱的一种南方植物,生长三角梅喜温暖湿润,冬春季开花,在纬度较低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以及福建等省份,无论是私家庭院阳台,还是大小公园绿地,随处可见。  记不清究竟是哪次出差去南方,第一次看到了三角梅,我就喜爱上了它。以后每次看到,皆宛若初见。  在第一次看到三角梅时,我就准备买上一盆带回家养,于是便向当地导游打听。导游建议我不要买,理由是携带不便倒次要,最主要的是三角梅并不金贵难
期刊
吉安市滨江公园,是散步的好去处,一位歌者吸引了我。  他五十出头的样子,衣着朴素,神情安详。有时,他静立某棵大树下;有时,斜倚堆花亭;有时,碎步沙滩上;有时,坐于青石凳。他的身边,总带着一只宽大提包,旁侧,摆放简易音响。“噢……呵……呦……呵……”他清了清嗓子,左手举着笔记本,左手拿着话筒,开始“自娱自乐”。他只唱老歌,像《小白杨》《十送红军》《北京的金山上》《军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党啊,
期刊
周末,我回到家中,奶奶说:“走,出紅薯去!”我们就跟着奶奶来到田里。  周围的玉米、大豆都已收割,只留着这一块红薯地,红薯叶绿油油的,看上去像一块绿色的地毯。奶奶先用镰刀割去红薯的藤,根部留下一尺多长的秧子,好识别哪里有红薯。用抓钩锛下去,一堆红薯就出来了。胖胖的,好像一个个玩具娃娃。用抓钩锛,又不能把红薯锛烂。烂了,红薯就不容易储存了。奶奶说,生产队时晒红薯片就是一场会战,大人把娃娃们关在家里,
期刊
今年的春天,迎春花如旧年一样姗姗来迟。我已习惯这样的等待,习惯了它在春天慢行中等来的欢喜。可近几天,我看到它没了往日的心情:它的叶子干干地下垂,怎么看也不对劲,像是到了深秋,遇到了霜打,经不住寒的样子。我心里嘀咕,随处可以生根安居的迎春花,到了我这里,怎么变得如此娇贵,弱不禁风了呢?  我不放心,走过去,近距离细细观望。从它的叶、枝又落到它栖身的泥土里。看到略有潮湿的土紧绷着,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我
期刊
××同志:  您好!大作《××》已拜读。这是一部颇费心力的作品,但是毛病不少,大致说来,有这样几项:  一、小说的主题模糊,内容陈旧,表达手法也较为滞后,均停留在八十年代初期。二、书中议论太多。写小说就应该写故事、写人物,过多的议论会妨碍读者的正常阅读。我个人认为,这些议论也比较陈词滥调。进一步说,如果把议论当作作品的主要框架,就更站不住脚了。当然,如果哲学议论能够写得像米兰·昆德拉那样具有深度并
期刊
去新街的时候,正值人间四月天。  这个以花花草草闻名遐迩的小镇,仿佛一碟打翻了的调色盘,满目金黄色的油菜花,惊艳一片。然后,高高低低的,就是灿若笑脸的桃花了,粉色的、大红的、玫瑰红的、白色的,挂满了青铜色的枝虬。与低矮处的金黄重叠出立体的色彩,密密匝匝的,喧闹成一处。  惊艳与喧闹,是属于那些花儿的。  到方东村去吧!去寻觅一处幽静的女贞林,捧一本写满青春记忆的诗集,坐在林中的石头上,听着簌簌的风
期刊
丑桃,是民间的俗称。像大人给孩子取名,什么“狗蛋”、“呆瓜”、“癞猴子”之类,一大堆儿,皆贱名,大抵是名字越贱越好,不会生灾。望文生义,“丑桃”一词也不差吧。  打听过它的学名,是叫“脆蜜桃”。果实呢,外表黯淡,白肉红瓤;吃来又脆又甜,堪称美味。活了半辈子,可说食桃无数,有毛桃、黄桃、大白桃、水蜜桃、五月鲜等种种,但最可口的,就数丑桃了。  几年前,同学李君,特意从家乡带了一包丑桃,分配给大家品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