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梦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文艺青年的心里都有个吉他梦,我也不例外。
  刚参加工作那年,住在我宿舍隔壁的小张是一位吉他爱好者。他买了一把看上去很酷的民谣吉他,斜斜地挂在卧室墙壁上,在墙角根还安放了一个很漂亮的小木架,上面摆着几件精巧别致的假山和盆景,看上去非常的有文艺范儿,所以我们平时都称呼他为“张大艺术家”。某天深夜,张大家突然间邀请我们几个熟识的同事去吃消夜。酒至酣处,他还情不自禁地痛哭失声。经过一番劝解开导,我们才知道原来小张失恋了!
  半夜两点的路边摊上,矮矮的木桌上放着几瓶啤酒,孤清的灯光从路灯杆上斜斜地投射下来,小张拿着吉他坐在狭长的板凳上,几个光着膀子的小伙子围坐在一起,听他弹唱那逝去的爱情和曾经的回忆。吉他的弦音起初轻柔缓慢,就像是小张在轻轻触摸那些含情脉脉的温暖回忆。没过多久琴音从舒缓到奔放,从奔放到狂乱,犹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似黄河决堤泥沙俱下,在爆发出的超强重音中夹杂着小张含糊不清的嘶吼吟唱,竟然有种说不清的迷人韵味,放荡不羁而又那么酣畅淋漓。这激情率性的一幕让我羡慕不已,盯着小张的手指目不转睛。心想,这些迷人动听的音符究竟是怎么从琴弦间流淌出来的?音乐从来没有这么让我着迷过!
  然而,學吉他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我饶有趣味地拿着本教材自学,偶尔向同事小张虚心请教。但坚持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还是弹得断断续续、曲不成调,于是骤然间兴趣大减,慢慢地放弃了继续练习,任由吉他和教材在书房角落里蒙受灰尘侵袭。
  若干年之后,我无意中跟好友胡峰聊起了曾经的吉他梦。没想到好友对我的梦想进行了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他认为有想法就一定要去努力实现,还把相伴多年的专属吉他赠送给我。备受鼓舞的我于是网购了一本久负盛名的《吉他自学三月通》,报了一个培训班,缴了学费,重新开启了学习之路。
  教吉他的老师是位非常厉害的乐器行家,不仅弹得一手好吉他,钢琴、架子鼓同样玩得很溜,业余时间还组建了一支乐队。在这位名师手把手的悉心教导下,我才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吉他、如何正确地弹吉他、吉他的曲谱和弦以及节拍,还学到了和弦构造及音程关系等乐理知识……跟老师系统地学习,比起原来独自闷头自学,真的有天壤之别。16节课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每周一节的教学节奏让我足足坚持了四个月,手指尖疼痛到脱皮、小腿打节拍到抽筋,这些都是小事。最困难的是成年人各种琐事:有时在某次推不掉的饭局上匆匆扒两口饭去学吉他,被人笑骂;有时在加班和学习之间左右为难,最后为了赶时间背着把吉他跑到单位;有时因为雨天撑着伞、提着吉他站在路边拦出租车……桩桩趣事,不胜枚举。
  虽然每节吉他教学课都没落下,虽然像《爱的罗曼史》、《天空之城》这些歌一首都没学会,但感觉自己已经站在了音乐的门槛上,美妙的音乐向我招手。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像那些吉他高手那样,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帅气地弹起手中的破木吉他,吼出心中的激昂,唱出内心的忧伤。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我的老家在豫南乡间蓼北平原上。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平原往往都是肥沃的,可我们那土地是贫瘠的,既不肥,也不沃,土壤板结,质地坚硬。可就是这瓷实的岗土,一锹剁下去能卷锹口的硬地,却生长着槐树。  我小时候,家里穷,时常饿得胸腔瘪瘪、肋骨根根爆出、黄皮寡瘦、脸如菜色。尤其是春荒时,挖野菜、捋榆树叶、够槐花、逮鱼摸虾成了农家孩子必修的主课,一点也含糊不得。在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家槐花树上的槐花自家人采
期刊
一片秋叶安静地落在石阶上,没有声息,它静静地卧在青色麻石上,叶茎还是那么分明,没有忧伤,只有坦然和宁静。它老了吗?  薄雾缭绕下的紫云山,怀抱老祖寺,托着碧云湖。红墙黛瓦,雕梁画栋,飞檐斗角。一袭黄袍,手执念珠,步履轻盈,从幽巷深处走来。这庙宇,这僧人,这回廊,似乎构成一幅画,一个传说。他们似乎是千岁宝掌从梁武帝年间一直走到了现在,整整走了1800年。一年多来,我常常回忆那画面,那份幽静。在城市的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故,为人师者,曾一直是社会与大众所尊重者。老师,和那些英雄一样,更一直是我心中最敬重的偶像。  王淑兰,我的启蒙老师,小学一至三年级都是她教我。她是一位严慈兼具的高个老师,一直梳着类似女籃五号的短发,飒爽干练,讲课一丝不苟,班风纪律严明,对学生关爱有加,学生多对这位“厉害老师”又敬又怕。  在家乡的村镇,政府、学校等单位都在前街,且学校是坐落在前街的最前面,我家是在后街的
期刊
近两年迷上了做盆景,大大小小做了十几盆,盆景成品讲究“悬根露爪”,通过蟠扎、裁剪等技术让树木完成一种造型,达到一定审美效果。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称为盆景,一个成型的盆景,需要数年甚至十年,数十年的时间。按这条件,我那些还不能称为盆景,姑且算作盆栽吧。  这些盆栽,每一盆都有一个故事呢。  一次去世博园参观一个大型盆景展,见几个人围着一盆景品头论足,走过一看,吃了一惊,此盆景匠心独运,枝条蟠扎得新奇精
期刊
秋天容易怀念,而怀念并不等于希望从头来过。有时候,怀念并不是怀念具体的人、事,而仅仅是因为怀念,当时的感觉。那种感觉是生命的一部分,活生生,或甜蜜或苦涩……  不知不觉,酒饮完了,茶也饮完了,午夜也来了。原本,约好两位朋友来家里对饮闲聊的,一位朋友是同事,他准时来到;另一位从事文化传媒的朋友始终未至,这是我与他的缘不深的原因。  与友一杯酒,一杯茶变换着饮,彼此都是从警二十多年,都是从农村历尽艰辛
期刊
“黄河没底,海没边。”我家住在黄河边,小时候常常跟着大人去黄河滩玩,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我们对黄河很喜欢又害怕,常常听说有些人在水里游泳而溺水而死。  黃河岸边的水很浅,但是很多漩涡掩盖在浑水下面,一不小心就会将人卷进去,没有得救的机会,所以说“黄河没底”,其实是人们心里没底。记得有一次,我们都在河边大豆田里锄草,不知谁说了一句:“看谁能游到河对岸,那才真有本事!”很多人看看宽阔的河面,不敢下水
期刊
静默地走在街上,思绪被如雨般飘落的黄叶所惊扰。满眼望去,灰蓝色的天幕下,排排光秃秃的枝蔓在秋风中兀立着、摇曳着,从它们身上,我仿佛又看见了一个远离我们12年的生命……  父亲1946年参加马本斋回民连,辽沈战役打响时,他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连长了。攻打热河的鏖战整整持续了两天。父亲在指挥作战时,左肩不幸中弹,霎时,鲜血染红了厚厚的军装,战士要送他下去,他坚决不肯,直到战斗结束,脱下军装,才发现子弹已
期刊
表弟是我们当地一家国企上市公司的驻京办事处主任。  50年前,我不到10岁,表弟小我一岁。表弟的母亲就是我的姨妈。姨妈两口子都在乡下教书,每逢节假日姨妈就带着表弟来看我的外婆。  每次,姨妈从乡下来城里就将表弟交给我,有时还会给二到五分零花钱,我就像一个小保姆带着表弟到处玩。  表弟每次进城我都会带他去看卡车。那时,县城只有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尘雾、烟雾、马达声和观看的人是小城的一道风景。我和卡车司
期刊
我伫立在落日映照下的大地,遥望着西边的夕阳,心中涌起一股激流般的躁动。是青春激情的复活,还是不惑之年的无奈焦灼?  那是一段不再重复的故事:在一个难于理解的年代,一批批、一群群童稚尚存的知青少年,懷着天真的梦,憧憧着爱的希望,从东西南北走来,渡海劈波,浪迹天涯,寻找理想的伊梦园。那是一段永难忘却的经历,那是一场不可弥合的情殇。恩怨共存的人生过场,连着日升日落,将初恋的朦胧埋葬在遥远的天域!  彩霞
期刊
在星罗棋布的万山群岛中,地处珠江入海口的外伶仃岛风格独特,石奇水美、优雅恬静,是唯一可看见香港市中心的海岛,而因该岛伶仃孤立,且在外伶仃,故名外伶仃岛。  抗元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诞生于此。  外伶仃岛以水清石奇为人称道,岛上伶仃湾、塔湾、大东湾的沙滩,沙质细腻,海水湛蓝,清澈见底。  到外伶仃岛旅游,我最爱吃的是当地的特色小食海草膏。  在街市閑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