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与当局长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小说与当局长,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两者在我身上曾是一段有趣的往事。1984年元旦后,我走马上任,仼承德地区行署文化局局长,当时我33岁。在那之前,我是地委宣传部科长。一年之内,从干事到正处(没当过副科副处),连跃四级。
  那时我写小说已经好几年了,作品在外发了一些。幸好我留个心眼,没用本名,好多人都不和道。那可是纯粹的业余写作,甚至像做地下工作,偷着写,可不敢让人知道。在领导眼里,老何工作有魄力,能写能讲,公道正派,能独当一面,所以才破格重用,前程一片光明。
  当时文化局下有承德话剧团(演过青松岭)、京剧团以及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群艺馆、文保所等一大堆事业单位,局内科长40多岁,干事50来岁,排一排,顶数我最年轻资历最浅。一讨论个事,老同志一张嘴多是早先哪哪个局长在时,我们是怎么干的……你说,这活我可怎么干?
  我有法子,诸位能耐不都比我大吗?都想说了算,那好,咱各司其职。有空了我就下乡,到大山里去,抓基层文化站建设。一辆北京吉普,连司机一共三四个人,往前排上一坐,哼着小曲,顺着山道就开下去。不打招呼,到某个乡镇下车,先看看有没有文化站。有的乡干部挺横,喊找谁呀瞎看啥?自报家门说我是地区文化局的,司机说是局长,相当于你们县委书记。对方马上换了笑脸,咱也不怪人家,谈笑依然,商谈基层文化工作。
  当时承德地区有二百多个乡镇,几年里我差不多都跑个遍。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全区文化站建设在全省领先,在全国榜上有名。而且,我得到的那些小说创作素材,绝对是一般作家靠“深入生活”得不到的。你去了,人家未见得跟你说。我去了是工作,他得主动说,说了我好给他拨钱建房购书。
  肚里有干货,我再写小说,乡下的那些人和事就如潮水一般涌出来,哪里还用自己编,捋顺了就行。下乡抗旱,住大车店,整天和乡镇干部在一起忙这忙那。回来就写了中篇《乡镇干部》,一炮打响,遂成文坛写乡镇干部的专业户。往下又有《村长》《村民组长》《穷县》《穷乡》等一大批作品。渐渐这事就瞒不住了。去省里开会,有人问我你们承德出了个作家何申,你知道是谁吗?旁人说就是他。啊?你一个局长还有精力写小说!这在当时是不被体制思维接受的。
  这期间,承德话剧团整建制归省,我代表承德,事情办得顺畅,双方都很愉快。京剧团改培训中心,大部分人员调出,去了地直最好的单位,事后老科长们都说想不到这么好的想法最后能落实。虽然大家认定老何干得不错,但上面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他不写小说,不是能干得更好吗?
  此话一槌定音:当局长写小说是不务正业。在当时,凡是天天晚上去单位看书学习的干部,都被认定是勤奋工作的干部。我去不了,就那點业余时间,我得猫在家写小说,还不接待任何人。明讲,公事公办,有事单位谈。想送瓶酒,门都敲不开。开大会讲,我有工资还有稿费,那些用不着的,免了。
  工作好赖自有公论,上级多数情况下也开通,1987年让我去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半年。开班之时讲,毕业将提拔重新分配,学员都很兴奋,学习期间忙着为下一步做准备,找朋友会同学拜访老领导,星期天出去跑一天,回来上楼都费劲。一看我还在屋闷头写,说你就靠这小说有啥前程。我说前程不前程我管不了,但这一天我收获6000字。结果呢,快毕业了,又有了新精神:不从党校学员中提拔干部了。有人懊悔说白来了一趟。我说我可没白来,理论也学了,还写了好几个中篇。
  我当文化局长六年。工作上从没有人说不咋着。但也没有任何一个鼓励过说你小说写得不错。后来不一样了,外出参观学习,接待方领导说知道你们那有避暑山庄,还有个作家何申,我爱看他的小说还有电视剧。这边赶紧说对对对,我们都是好朋友,他的小说,我们也喜欢……
  为本地扩大影响,可以理解。现在若当局长的又能著书立说,是锦上添花才气横溢。当初当局长写小说,是一心二用不务正业。别处不知道,那时像我这样的,承德没有第二个人。
  (摘自《今晚报》)
  贵刊编辑部领导:上文作者:何 申
其他文献
婆婆托人從乡下捎来今年的新小米,抓一把贴近唇边,一股特有的香弥漫开深情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贵州工作,家里的活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我就成了外婆家的“寄居蟹”。我胃口不好,外公和外婆常常为我的一日三餐发愁。  那一年春天,外公在西院里整出一片地,说是要种谷子,还说种了谷子给妞儿吃。我望着那些像沙粒一样的谷子,心里充满了好奇:谷子是不是真的很好吃呢?  谷子出苗了,与野草一般无二。我生气极了
期刊
2014年,时逢毕业季。一条消息在网上疯传:四位名牌大学毕业生,从IT业改行卖肉夹馍。大家都感到新奇:怎么有人会放弃大公司的职位,去经营一家小店呢?而且,还是大学生!  令大家感到更惊异的是:虽然小店不足十平米,但是,每天来小店买肉夹镆的人总是异常多。人们在门外排起了长龙,可谓是供不应求。  这是四名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开的小店在北京的五道口,名为“西少爷肉夹馍”。与所有人的反应一样,一开
期刊
兩年前我高考落榜,南下广东打工。火车上路半个小时后,我想买瓶饮料喝,可一摸口袋,钱包不见了。我急得翻找行李,也没见踪影。我沮丧到了极点,因为这意味着一天一夜的旅程将要在饥饿中度过了。  我对面坐着一位戴眼镜的年轻男子,看上去很斯文,也很友善。同坐一个窗口,本来大家可以说说话解解闷,但我心情不好,不想理任何人。他大概也很闷,想和我聊聊天,但一看到我的冷漠,便讪讪一笑,拿出一本杂志,专心地看了起来。 
期刊
大凡天资聪颖的人总会透露出些许灵气,小杨便是。大三时就在一次服饰设计大赛上夺得二等奖的他,无论是呈交的作品,还是与面试官的交流都有独特表现。额前蓄着少许刘海,后脑勺扎着马尾辫,一款红蓝彩条围巾“盘根错节”垂在胸间,90后小伙便是以这样的艺术造型来应聘设计员。人事部经理与设计总监大苗相互使了个眼色,几乎同时给出了OK。  鞋设计一般是伏案操作,小杨画鞋却常常喜欢站着,将画板支在画架上,4B铅笔刷刷游
期刊
初三那年,我成绩并不好,在教室里,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元宵节的前一天,班主任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人亲手制作一盏灯,第二天晚上,班级要举行一个灯会。同学们兴奋异常,一个个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我想到冰心《小桔灯》这篇文章。记得当时课堂上,我就疑问怎么把桔子皮制作成灯?但当时实在没有提问的勇气,或者说,害怕暴露自己的愚笨——书没有看懂,也没有想像力——自然不敢问。可在我心里,别人对灯的制作
期刊
杰克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那位老人了。  上大学、恋爱、结婚,直至事业有成,杰克就照着这样的生活轨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其实杰克现在取得的成就早就超过了当年他这个乡下毛头小伙子所追求的梦想。杰克心无旁骛地为自己的事业打拼着,根本无暇回忆过去,甚至抽不出时间来陪陪妻子和儿子。他现在仍然马不停蹄,为公司的发展而四处奔波。  “贝尔瑟先生昨天晚上去世了,我们星期三为他举行葬礼。”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杰克。  
期刊
恐惧如影随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老妈住进医院的第四天,一安就不再打出租车去医院看老妈了。  从家到医院,打出租要花32块钱,而坐地铁只需要花两块钱。只是,地铁站并没跟医院连着,要穿过一个人迹罕至的小树林。当然,地铁站口仍然有出租车在招揽生意,八块钱起步价,可一安還是心疼那八块钱。八块钱够他吃两顿饭了。老妈病了,银行卡里的钱像泡沫一样迅速少了下去。一安恨不得自己立刻长大挣钱。可是,他才16岁,还不
期刊
一个同窗大学毕业就去南方闯荡,别看他是刚出校门的愣头青,这一去竟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身家上千万,忙得七八年都没有回家一次。  上个月,又接到他的电话,这次和以往不同,不单是简单的“汇报工作”和“致青春”,而且告诉我一个很意外的消息:他要回家了——不管南方条件多么优越,城市多么繁华,他也得回家。  以前,他经常在电话里跟我说,将定居南方不再回来。可现在,他却急着回家。问他原因,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
期刊
幼年的暑假热得树叶又绿又亮,我在汤老头家里呆着。中学的升学结果已经确定。出去玩吧,顶着七月炎夏凶残的太阳,人都要脱皮。在家呆着太无聊,简直像坐牢。我母亲说,得了,要不你去汤老师那上补习班吧。  汤老师当了一辈子中学老师,已经退休好多年了,在家也闲不住,摆了六七张单人课桌,只收附近的小孩子,提前教点东西。  问题是:谁想放假了学几何、背单词?我们不过是应付家长啊,汤老头看我们无精打采,就把小黑板擦干
期刊
1  我喜欢吃葡萄干。碧绿或深紫,通体细白碎纹,一咬又韧又糯,香甜穿梭唇齿间。最好吃的一包是小学四年级,由亲戚带来。她是我外公的妹妹,我得称呼她姑姥姥,长相已经记不清楚,但我记得这包葡萄干的口感,比之后吃过的都大一些,如果狠狠心奢侈点,三四颗丢进嘴里,幸福指数和一大勺冰西瓜并驾齐驱。  姑姥姥年轻时嫁到乌鲁木齐,自我记事起便没见过。直到她和丈夫拎着许多行李,黄昏出现在小镇,我们全家所有人都在那个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