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z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语文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材大纲(试作)》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这不仅简意赅地阐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任务和方向。语文的这一特点决定着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及其工具性功能。可见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中,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呢?
  要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课,而不是其他课。语文教学要以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为宗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提高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坚持“因文明道,因道悟文”的整体性教学原则。并结合语文因素的分析进行与具体语文内容相关的政治思想教育,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进行审美陶冶。变语文形式教学的单一功能为知、情、意教育统一的多功能。提高语文教学综合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向社会,贴近生活,扩展语文教育空间。通过语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在实践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搞清楚“教学”这个命题。首先要认识到教学是双向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双向交流,互为主客体的。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教学合力,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力,才能有效地体现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活力。
  “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可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在教学中见物不见人,备书不备人,教书育人,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无效劳动。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落实。这个问题不解决,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语。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和完善。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要传授最基本的具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在语文教学中注入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使之成为整体性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催化剂,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力,致力于促进、改善学生的学。把教师的外驱力转化为学生的内驱力,以期实现叶圣陶先生的“凡为教,目的在于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这是取得教学最佳效果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语文内容的人文属性。不能把对语文知识的肢解作为对课文的分析,诸如这是单句,那是复句;这是比喻,那是拟人等等,加以认识,如此而已,这是蹩脚的语言课,而不是成功的语文课。
  应当根据语文形式和语文内容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原则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领会语文形式表达了怎样的内容,鉴赏这种表现形式的优劣所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听和看得来,而要身经百炼,在自身反复的语言实践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课,特别是初中语文课,是一种技能课、能力训练课。因此,应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培养把知识迁移为能力,使学生从我学会变为我会学。
  语文教学又是一项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稿一视同仁,不能只是先生引进门、修行在各人;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才施教,分类推进。教师要善于在课文(教材)与学生心灵之间搭桥,才不会以教代学脱离学生实际,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分类提高。
  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应结合素质教育的社会性来进行。要顺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科教兴国这一战略目标服务。结合教材辅以历史、地理、国情教育等,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公民素养,培养对党对人民和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热爱的政治思想素质。这也就是不但教学生读革命的书,还要培养学生做革命的人。
  人的素质是个有系统的整体,主要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在语文教育中这些素质都要体现出自觉和不自觉的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教师应注意整体把握,互相协调,促进其和谐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材的智育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体育,不能只强调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以损害学生身体素质为代价来换取语文科成绩的片面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渗透德育、美育,来激发学生的原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毅力,进而提高语文科的学习效率,促进智育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充分认识成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进行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使自己既是个专才,又是个通才。不满足于自己是“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成为“一条流动的河”。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科学的素质教育理论、方法与手段。要具备为人师表的风范,言传身教,真正做到在学生面前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那么,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是可以走出来的。
其他文献
在和谐社会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的同时,教育界也开始提倡讲和谐引入课堂。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把作为教育前沿阵地的课堂作为首要的目标进行改进,这无疑是对教育至上的一种尊重与崇尚。课堂的作用正在逐渐的加强,而作为教师,我们又将如何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怎样利用好手中的课本与“思想”,在建构和谐课堂中正确把握自已,从被动到适应再到灵活运用的课堂,最终走向课堂的人性化,使课堂在教学中始终能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发
期刊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同时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和实践性。”因此,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从课堂做起    (一)解读《英语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改的精髓   (1)《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
期刊
一、更新观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大特点。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遵循四个原则: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同时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
期刊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文是笔者在四步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
期刊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结合小学科学课的特点,科学地、系统地对学生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培养他们的能力,龙其是创造能力,他们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发展自身,改造世界。那么,如何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施创新的教学呢?下面谈谈
期刊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现代科学正在逐步揭示记忆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一、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妆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
期刊
批改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基本环节之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重要基本功之一,是一项融知识、能力于一体的科学性工作,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以前我们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质量。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小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更是促进其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要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景,引导探索,开放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创设情境,再现生活,激发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但是大多数学生却认为思想政治课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种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认为应该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从而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期刊
高考考场作文,如果带有命题材料(或引子)的,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或者是材料作文,都要严格进行阅读感悟,从中提炼出作文的感点和主旨。    一、针对材料,发散思考    (1)“命题追问法”。例如,针对“守护”的命题作文,追问“为什么要守护?”“守护什么?”“怎样守护?”由为什么要守护,便挖掘出守护的含义,即“看守保护”;又从守护什么,想到精神的和物质的,即守护仓库、守护阵地、守护祖国的边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