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备课——依托文本,挖掘育人价值
《远方》是曹文轩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串小动物们和它们领悟到“不要总是忙碌于眼前的日常,也要学会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故事,拥有目标和梦想,才能有坚定前进的信心。选择《远方》,是希望借绘本的阅读能帮助孩子探寻父辈来深圳奋斗的原因。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时代能不忘诗与远方,既扎根现实,又不屈从现实,且要努力改变现实。
由于绘本的字不多,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绘本仅是低年段孩子的读物。其实绘本阅读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 不同年龄层、不同阅历的人对“远方”的解读各有不同。 “远方”可能是美好的明天、未来的世界、人生的追求和梦想等,也可能只是远处,或者是未知的世界。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人心里的远方也不一样。根据文本内容特点,我们可以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价值观:在符合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做事,要有理想有追求。文本对话语言简练生动,结构重复循环,是孩子仿说仿写的好媒介。文本中重复的语言美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提升,有利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文本给学生留下了相当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在仿说的过程中,也许孩子会去探索作家笔下描绘的世界,并学会运用语言,迁移绘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远方》作为绘本阅读的载体,着力点可以是两个方面——想象和对话。绘本作为中年段习作的桥梁和拐杖,它实现了学生从阅读向仿写、续编、创写的迁移。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深圳是个开放的城市,对很多外来孩子而言,深圳就是他们的远方,他们的父辈或许就是带着理想、带着目标来深圳打拼。我班有57个学生,其中外来人口占39名,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成长环境都不同,教养方式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因而他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对内容的不同解读,我们应该接纳和理解这种差异性的存在。由于绘本阅读有着纯文本阅读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有丰富的画面,简洁的文字,让孩子在阅读中以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去填补文本的“空白”,对文本意蕴进行具体化。因此,本节课,我尝试将语言的训练和情感的感悟糅合在一起,在感悟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试教——寻找问题,缺失语言和方法
尽管有过预设,但第一次试教还是出乎意外地糟糕。问及“远方是什么”時,学生谈到远方有房子,有高山,有大海。学生将“远方”物化为景,无法上升为理想、目标。课伊始,文章立意没有立起来,后续的推进显得举步维艰。在设计言语活动时缺乏策略,由于图画的分页呈现,学生不能体会到青蛙是逐步往高处跳,也就不能产生青蛙是要去眺望远方这样的联想。在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欠缺方法性的指导,画面被表达得零碎杂乱,丧失了绘本原有的整体美感。由于语言的支架没有构建起来,学生在想象说话时没有用上文本的语言结构,文本独特的育人价值没有挖掘出来,学生也不能领悟到“抽出一些时间来眺望远方”其中的内涵。
第二次试教时更关注了方法。通过以环衬的夕阳图为切入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夕阳。
师:夕阳下笼罩的是什么?
生:夕阳下是一个港湾。
师:港湾的远处是什么?
生:港湾远处是大海。
师:大海的远处是什么?
生:大海的远处是高山。
师:远处的远处,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吗?
生:高山的远处是世界,是宇宙……
将学生把现实中的远方引到想象的远方,再引到理想中的远方,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的回答不会仅停留在经验式直述,后续的推进学生说话的内容就丰富了许多。
基于第一次试教遇到的困难——学生不能体会到青蛙逐步往高处跳,我把三幅分开的画面放在同一屏上,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找到参照物和关注画面的连续性,学生以荷花为参照物,发现了青蛙一次比一次跳得高,从而顺势说出青蛙在眺望远方。然而问题过于琐碎,牵引太多。有教给学生方法,但方法还不够具体。
三、思考——聚焦语言,如何运用迁移
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迁移绘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呢?首先要搭建好语言支架。文本独特的语言结构有其它文本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构建起“也许我什么也没看到,但作为……不能只知道……只知道……,它必须抽出一些时间来眺望远方”的语言支架,有利于仿说仿写的推进。因此第一个情节——青蛙和母鸡的故事可以通过观察、想象、说话的方式来学习,再出示文本语言与学生猜测的对话进行对比,通过男女读、师生读、分组读、同桌读多种形式朗读对话,强化语言结构。其次要勾连学生生活经验与文本世界。从动物们的“远方”迁移到自己的“远方”——理想和目标,这样的审美意趣已超出了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教师的作用在于,能站在学生现有认识水平的略高处点拨学生作出有指引的想象。因此,根据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可以在课前进行这样的调查,你的老家在哪里?离深圳有多远?父母离开家乡来深圳做什么?为什么选择来深圳?了解父辈来深圳拼搏的原因,从父辈的“远方”联想到自己的“远方”,学会运用文本句式联系自身经验进行说话。
四、体验——构建支架,关注方法,领悟表达
第三次上课,在建构语言支架的同时也关注了方法,从现实中的远方,迁移到想象的远方再到理想的远方,充分挖掘文本独特的育人价值。
在多种形式朗读对话的基础上强化语言结构,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想象说话时自然而然地运用了文本的句式:作为一只母鸡,它不能只知道孵蛋,只知道捉虫,它必须抽出一些时间来眺望远方。作为一只兔子,它不能只知道吃胡萝卜,只知道蹦蹦跳跳,它必须抽出一些时间来眺望远方……
从动物们眺望远方的举动联想到父辈的远方,学生有了这么精彩的领悟:
师:你们的父母为什么要远离故土和家乡来到深圳?
生:因为深圳有很多机会,他们带着追求来到深圳。
生:因为远方有更好的生活和环境。
生:因为深圳的工资高,为了过上好日子。
……
师: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用自己的拼搏给你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那你们呢?你们又将从怎样的眼前走向怎样的远方?
课在学生的深思中结束了。虽然课上完了,却还意犹未尽,对绘本教学也有了新的思考。绘本是通往语言的载体,实现读者世界和文本世界的交融共生。虽说图画是绘本的灵魂与生命,具有文字无法达到的独特效果,其形象性和整体性符合儿童的阅读和认知模式,但也不可忽略文字的作用。在课的设计上可以秉承这几个原则:首先,勾连起学生经验世界与文本世界。教师自己要有足够的审美素养,读出绘本中的审美意蕴,进而策划合适的言语活动情境,所有的语文的阅读要勾连起孩子的世界,课的设计切不可与儿童的世界割裂。其次,不要面面俱到,不贪大求全,聚焦重难点,学生的生长点。再者,方法不要抽象模糊。比如,如何让表演有语文的价值,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方法的可操作性。我们想要做到的是,用文本、课程、学生三个立足点来准确设定教学目标;用精准的语文知识点和科学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柔化知识点与策略,少给术语,不贴标签,让语文知识和策略在学生真实的言语训练中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有位学者曾说,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以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愿我能朝珍视、探求、养护孩子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方向努力。最后套用曹文轩老师的话,作为一名老师,不能只知道上课,只知道改作业,我也必须抽出一些时间来眺望远方。
《远方》是曹文轩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串小动物们和它们领悟到“不要总是忙碌于眼前的日常,也要学会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故事,拥有目标和梦想,才能有坚定前进的信心。选择《远方》,是希望借绘本的阅读能帮助孩子探寻父辈来深圳奋斗的原因。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时代能不忘诗与远方,既扎根现实,又不屈从现实,且要努力改变现实。
由于绘本的字不多,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绘本仅是低年段孩子的读物。其实绘本阅读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 不同年龄层、不同阅历的人对“远方”的解读各有不同。 “远方”可能是美好的明天、未来的世界、人生的追求和梦想等,也可能只是远处,或者是未知的世界。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人心里的远方也不一样。根据文本内容特点,我们可以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价值观:在符合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做事,要有理想有追求。文本对话语言简练生动,结构重复循环,是孩子仿说仿写的好媒介。文本中重复的语言美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提升,有利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文本给学生留下了相当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在仿说的过程中,也许孩子会去探索作家笔下描绘的世界,并学会运用语言,迁移绘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远方》作为绘本阅读的载体,着力点可以是两个方面——想象和对话。绘本作为中年段习作的桥梁和拐杖,它实现了学生从阅读向仿写、续编、创写的迁移。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深圳是个开放的城市,对很多外来孩子而言,深圳就是他们的远方,他们的父辈或许就是带着理想、带着目标来深圳打拼。我班有57个学生,其中外来人口占39名,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成长环境都不同,教养方式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因而他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对内容的不同解读,我们应该接纳和理解这种差异性的存在。由于绘本阅读有着纯文本阅读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有丰富的画面,简洁的文字,让孩子在阅读中以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去填补文本的“空白”,对文本意蕴进行具体化。因此,本节课,我尝试将语言的训练和情感的感悟糅合在一起,在感悟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试教——寻找问题,缺失语言和方法
尽管有过预设,但第一次试教还是出乎意外地糟糕。问及“远方是什么”時,学生谈到远方有房子,有高山,有大海。学生将“远方”物化为景,无法上升为理想、目标。课伊始,文章立意没有立起来,后续的推进显得举步维艰。在设计言语活动时缺乏策略,由于图画的分页呈现,学生不能体会到青蛙是逐步往高处跳,也就不能产生青蛙是要去眺望远方这样的联想。在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欠缺方法性的指导,画面被表达得零碎杂乱,丧失了绘本原有的整体美感。由于语言的支架没有构建起来,学生在想象说话时没有用上文本的语言结构,文本独特的育人价值没有挖掘出来,学生也不能领悟到“抽出一些时间来眺望远方”其中的内涵。
第二次试教时更关注了方法。通过以环衬的夕阳图为切入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夕阳。
师:夕阳下笼罩的是什么?
生:夕阳下是一个港湾。
师:港湾的远处是什么?
生:港湾远处是大海。
师:大海的远处是什么?
生:大海的远处是高山。
师:远处的远处,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吗?
生:高山的远处是世界,是宇宙……
将学生把现实中的远方引到想象的远方,再引到理想中的远方,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的回答不会仅停留在经验式直述,后续的推进学生说话的内容就丰富了许多。
基于第一次试教遇到的困难——学生不能体会到青蛙逐步往高处跳,我把三幅分开的画面放在同一屏上,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找到参照物和关注画面的连续性,学生以荷花为参照物,发现了青蛙一次比一次跳得高,从而顺势说出青蛙在眺望远方。然而问题过于琐碎,牵引太多。有教给学生方法,但方法还不够具体。
三、思考——聚焦语言,如何运用迁移
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迁移绘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呢?首先要搭建好语言支架。文本独特的语言结构有其它文本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构建起“也许我什么也没看到,但作为……不能只知道……只知道……,它必须抽出一些时间来眺望远方”的语言支架,有利于仿说仿写的推进。因此第一个情节——青蛙和母鸡的故事可以通过观察、想象、说话的方式来学习,再出示文本语言与学生猜测的对话进行对比,通过男女读、师生读、分组读、同桌读多种形式朗读对话,强化语言结构。其次要勾连学生生活经验与文本世界。从动物们的“远方”迁移到自己的“远方”——理想和目标,这样的审美意趣已超出了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教师的作用在于,能站在学生现有认识水平的略高处点拨学生作出有指引的想象。因此,根据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可以在课前进行这样的调查,你的老家在哪里?离深圳有多远?父母离开家乡来深圳做什么?为什么选择来深圳?了解父辈来深圳拼搏的原因,从父辈的“远方”联想到自己的“远方”,学会运用文本句式联系自身经验进行说话。
四、体验——构建支架,关注方法,领悟表达
第三次上课,在建构语言支架的同时也关注了方法,从现实中的远方,迁移到想象的远方再到理想的远方,充分挖掘文本独特的育人价值。
在多种形式朗读对话的基础上强化语言结构,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想象说话时自然而然地运用了文本的句式:作为一只母鸡,它不能只知道孵蛋,只知道捉虫,它必须抽出一些时间来眺望远方。作为一只兔子,它不能只知道吃胡萝卜,只知道蹦蹦跳跳,它必须抽出一些时间来眺望远方……
从动物们眺望远方的举动联想到父辈的远方,学生有了这么精彩的领悟:
师:你们的父母为什么要远离故土和家乡来到深圳?
生:因为深圳有很多机会,他们带着追求来到深圳。
生:因为远方有更好的生活和环境。
生:因为深圳的工资高,为了过上好日子。
……
师: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用自己的拼搏给你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那你们呢?你们又将从怎样的眼前走向怎样的远方?
课在学生的深思中结束了。虽然课上完了,却还意犹未尽,对绘本教学也有了新的思考。绘本是通往语言的载体,实现读者世界和文本世界的交融共生。虽说图画是绘本的灵魂与生命,具有文字无法达到的独特效果,其形象性和整体性符合儿童的阅读和认知模式,但也不可忽略文字的作用。在课的设计上可以秉承这几个原则:首先,勾连起学生经验世界与文本世界。教师自己要有足够的审美素养,读出绘本中的审美意蕴,进而策划合适的言语活动情境,所有的语文的阅读要勾连起孩子的世界,课的设计切不可与儿童的世界割裂。其次,不要面面俱到,不贪大求全,聚焦重难点,学生的生长点。再者,方法不要抽象模糊。比如,如何让表演有语文的价值,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方法的可操作性。我们想要做到的是,用文本、课程、学生三个立足点来准确设定教学目标;用精准的语文知识点和科学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柔化知识点与策略,少给术语,不贴标签,让语文知识和策略在学生真实的言语训练中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有位学者曾说,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以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愿我能朝珍视、探求、养护孩子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方向努力。最后套用曹文轩老师的话,作为一名老师,不能只知道上课,只知道改作业,我也必须抽出一些时间来眺望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