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跑”和“走”是人类运动活动的基础,但同“走”以及其它运动不同的是,“跑”的形式不仅单调,而且需要消耗更多体力。经过科学研究认证,同时间段的运动形式中,“跑”带来的优良效果远远超过其它活动,在小学阶段,天真烂漫的孩童经常进行的活动就是跑,但仅限于间断游戏活动过程中。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跑以系统的课堂形式呈现,但是,小学生的反应热情却天差地别。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跑起来”建言献策,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跑;方法策略
引言
古希腊有句格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跑”对人类身体健康的改观有目共睹,在体育运动的殿堂一度占领了高地,成为所有运动活动的基础。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小学生都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必要的体育活动是发展的催化剂,但由于跑消耗体力、活动单调,让活泼的小学生产生了抗拒心理。因此,探究体育课堂中,让学生“跑起来”的有效方法策略势在必行。
一、创设情境教学,提高“跑”的乐趣
小学的体育课堂相较于其它学科更为轻松且被学生热爱,体育教师应该珍惜这种先天的优势,迎合学生进入体育课堂的兴趣,提高教学的乐趣。在传统体育课堂上进行跑步项目时,教师单调地让学生绕着操场跑,有些教师为了发挥跑步的威力,规定了跑步的时间和圈数,让学生在气喘吁吁中逐渐丧失了跑的意愿,对跑产生了呆板无趣的情感体验。
如果教师能够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跑,对整个课堂的积极效应以及改善“跑”的负面情绪极好。比如,以整个课堂是一场战争为时代背景,教师根据操场的环境进行布局,哪个石头是炸弹,哪棵树是遮挡物,而学生是骁勇善战的将士。这样一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跑步战斗就打响了,整个课堂就会生机盎然、充满乐趣。
二、小组团队比赛,激发“跑”的欲望
“人生与弈棋、赛球并无二致。只要入局,就应该是一场志在必得的壮烈斗争。”用这样的一句名言描绘人们参与比赛的心理活动再合适不过了,小学生的精力旺盛、好胜心较强,通过竞赛的形式,可以鼓舞学生追求胜利的果实,从而极大调动“跑”的欲望。
接力赛跑在体育课堂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对提高学生的冲刺力、爆发力以及反应能力具有针对性。以接力赛跑的50米为例,在比赛之前,教师合理分配组员,做到相当实力、相似体能、相同性别,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分配到小组中,再次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然后,随着教师一声哨响,学生开始奋力奔跑。有了追求胜利的欲望,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对提高整体的课堂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性化评定比赛成绩,增强“跑”的信心
体育被学生热爱的原因之一是得益于人性化的测评,成绩在不断努力调整下能更快看到成效。特别是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体型过于肥胖而影响了体育成绩的学生,他们对体育课堂充满了担忧。教师如果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给予充足的鼓励和照顾,循序渐进地鼓励其取得进步,增强学生“跑”的信心,对学生继续进行体育运动充满希望,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提高体育素质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百米跑比赛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资质对比合理分配组员,竞赛结束之时,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稍微虚报一些成绩,对跑得慢的学生的成绩少报几秒钟,且逐次靠近目标时间,教师口中的“错报”使平日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喜形于色,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信心满满,最终超越了自己。
四、因人差异灵活制定评测标准,激励“跑”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应用在教育上,即因材施教。特别是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高矮胖瘦、强壮孱弱等先天条件,决定了其对所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跑”这项运动活动,对先天条件好的学生来说占据了绝对优势,教师可以在合格的标准下,对此类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更上一层楼;而对体格较弱的学生,可以灵活地放宽测评的标准,在其可达到的能力范围内提出测评标准,循序渐进地促使其进步。因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的测评标准,可以最大化的释放学生的参与激情,成就跑的动力。
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可跑的时间,培养良好的“跑”習惯
在体育运动中,“跑”的空间运动范围灵活多变,可以在空旷的场地,也可以在原地跑,不管是何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就达到了运动效果。体育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利用可用的一切时间进行“跑”的活动,特别是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室内指导学生原地小跑,并在跑的过程中掌握好时间和频率。除了固有的体育课堂外,课间休息、排队、做操时都可以利用,从小处的习惯培养,对学生体能的提高大有裨益。
六、结束语
开国元帅朱德同志说过:“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把我们的国民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体育健康教育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无不是因为国民的体育健康关乎国家的生机活力。儿童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跑”作为运动的基础项目,应该大力倡导,因此,在实际的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综合参考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变化,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能让学生“跑起来”的方法策略,并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福献.探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跑起来”的有效手段[J].田径,2014(3):47-49
[2]唐亚骏.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及其研究[J].考试周刊,2016(6):102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跑;方法策略
引言
古希腊有句格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跑”对人类身体健康的改观有目共睹,在体育运动的殿堂一度占领了高地,成为所有运动活动的基础。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小学生都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必要的体育活动是发展的催化剂,但由于跑消耗体力、活动单调,让活泼的小学生产生了抗拒心理。因此,探究体育课堂中,让学生“跑起来”的有效方法策略势在必行。
一、创设情境教学,提高“跑”的乐趣
小学的体育课堂相较于其它学科更为轻松且被学生热爱,体育教师应该珍惜这种先天的优势,迎合学生进入体育课堂的兴趣,提高教学的乐趣。在传统体育课堂上进行跑步项目时,教师单调地让学生绕着操场跑,有些教师为了发挥跑步的威力,规定了跑步的时间和圈数,让学生在气喘吁吁中逐渐丧失了跑的意愿,对跑产生了呆板无趣的情感体验。
如果教师能够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跑,对整个课堂的积极效应以及改善“跑”的负面情绪极好。比如,以整个课堂是一场战争为时代背景,教师根据操场的环境进行布局,哪个石头是炸弹,哪棵树是遮挡物,而学生是骁勇善战的将士。这样一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跑步战斗就打响了,整个课堂就会生机盎然、充满乐趣。
二、小组团队比赛,激发“跑”的欲望
“人生与弈棋、赛球并无二致。只要入局,就应该是一场志在必得的壮烈斗争。”用这样的一句名言描绘人们参与比赛的心理活动再合适不过了,小学生的精力旺盛、好胜心较强,通过竞赛的形式,可以鼓舞学生追求胜利的果实,从而极大调动“跑”的欲望。
接力赛跑在体育课堂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对提高学生的冲刺力、爆发力以及反应能力具有针对性。以接力赛跑的50米为例,在比赛之前,教师合理分配组员,做到相当实力、相似体能、相同性别,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分配到小组中,再次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然后,随着教师一声哨响,学生开始奋力奔跑。有了追求胜利的欲望,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对提高整体的课堂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性化评定比赛成绩,增强“跑”的信心
体育被学生热爱的原因之一是得益于人性化的测评,成绩在不断努力调整下能更快看到成效。特别是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体型过于肥胖而影响了体育成绩的学生,他们对体育课堂充满了担忧。教师如果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给予充足的鼓励和照顾,循序渐进地鼓励其取得进步,增强学生“跑”的信心,对学生继续进行体育运动充满希望,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提高体育素质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百米跑比赛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资质对比合理分配组员,竞赛结束之时,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稍微虚报一些成绩,对跑得慢的学生的成绩少报几秒钟,且逐次靠近目标时间,教师口中的“错报”使平日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喜形于色,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信心满满,最终超越了自己。
四、因人差异灵活制定评测标准,激励“跑”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应用在教育上,即因材施教。特别是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高矮胖瘦、强壮孱弱等先天条件,决定了其对所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跑”这项运动活动,对先天条件好的学生来说占据了绝对优势,教师可以在合格的标准下,对此类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更上一层楼;而对体格较弱的学生,可以灵活地放宽测评的标准,在其可达到的能力范围内提出测评标准,循序渐进地促使其进步。因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的测评标准,可以最大化的释放学生的参与激情,成就跑的动力。
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可跑的时间,培养良好的“跑”習惯
在体育运动中,“跑”的空间运动范围灵活多变,可以在空旷的场地,也可以在原地跑,不管是何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就达到了运动效果。体育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利用可用的一切时间进行“跑”的活动,特别是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室内指导学生原地小跑,并在跑的过程中掌握好时间和频率。除了固有的体育课堂外,课间休息、排队、做操时都可以利用,从小处的习惯培养,对学生体能的提高大有裨益。
六、结束语
开国元帅朱德同志说过:“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把我们的国民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体育健康教育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无不是因为国民的体育健康关乎国家的生机活力。儿童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跑”作为运动的基础项目,应该大力倡导,因此,在实际的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综合参考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变化,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能让学生“跑起来”的方法策略,并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福献.探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跑起来”的有效手段[J].田径,2014(3):47-49
[2]唐亚骏.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及其研究[J].考试周刊,2016(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