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金融改革踏雪前行

来源 :经济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niz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德国人最擅长思想,新世纪刚刚开始,德国的金融界就已经热闹非凡,好思想加快行动,层出不穷的改革新方案再一次把欧洲大陆乃至世界的眼光吸引到了日尔曼民族身上。人们都在拭目以待:这回以施罗德总理亲自挂帅,财政部部长汉斯·艾歇尔主持的金融改革能一帆风顺,把好歌一路唱到底吗?
  
  春风得意马蹄急
  
  施罗德领导的左翼政府向来被视作最富改革精神的政府之一,从2000年夏以来,针对德国经济领域的弊病,相继出台了有关大幅度削减税收和养老金改革的多项制度,迄今为止,这些措施对德国乃至欧洲联盟的经济稳定和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欧洲经济能够把其消极影响缩减到最低限度且赢得独立发展,施罗德政府功不可没。
  于是,在经济界这一阵强劲的暖风带动下,政府马不停蹄,又于2001年初放出改革新消息——这一次,矛头指向的是金融规范和金融机构的调整,牵涉面之广,全局性之重,不可小觑。如果说前两次改革不过是“局部小手术”的话,那么,这回的规则调整,则绝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意义。 这次金融改革的大体内容是什么呢?财政部长艾歇尔说,政府准备把原先分散的两地三个金融管理中心——位于波恩的德联邦贷款监督局、德联邦保险监督局管理处和法兰克福德联邦股票交易监督局——合而为一,成立一个"德联邦金融市场监督局",同时重新确定整个金融市场规范,使金融市场服从于统一的权力中心和同一的市场规范,从而有效地清理整顿金融市场,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场运作机制。从外部影响来看,德国将加强自身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且不失时机地为欧洲各国树立一个典范。
  不得不承认,倘若成功,艾歇尔部长为德国金融的明天勾勒的是多么美好的蓝图。然而事情绝不止听上去那么简单,它牵涉到德意志联邦银行的权力旁移(一直以来,联邦银行代表联邦政府参与金融监管,它的声音在金融市场上有一锤定音的作用)以及向传统金融管理体制的挑战,因而实施起来困难可想而知。
  那么,是什么促使改变德国金融界长期以来管理分散现象的任务被提到了2001年1月的时间表上呢?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出台德国金融改革一揽子方案的最首要原因是服从和顺应欧盟单一货币体系的要求。因为自从实行了联盟境内的统一货币,民族国家的经济成为联盟大经济的组成部分之后,欧盟的许多成员国都不得不重新权衡本国经济的运行机制,在金融领域作出大规模的调整,使得欧盟经济作为整体而顺畅运行。因此,欧盟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集中化和取消各自为政的分散经营。小到德国一国之内,分散的金融监管中心势必产生多重领导,对经济的整体运行极为不利。因而,打破这种旧格局是迟早的事。
  之所以选在新世纪初,这个情况决非偶然。因为与此同时,有一件大事正在发生。德国金融改革方案提出来之际,正是欧盟成员国会议商讨欧盟金融市场发展和改革的时间。会议由比利时前联邦银行行长亚历山大·拉姆夫鲁斯主持,围绕欧盟内部缺乏现行的单一的泛欧监管体系的议题,正准备提交一份最终报告拟定欧盟金融市场的规范框架。所以,在欧盟内部,金融市场的统一规范问题实际上仍然是个真空,德国人抓住这个机会,赶紧出台自己的解决方案,意图很明显:那就是体现大国的首创精神,在欧盟所有成员国面前树立日尔曼的权威,让德国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尽风头。正如一位德国财政部官员透露:“(在此问题上)我们不但不要掉队,而且还要主导改革进程”;“我们还想用我们的做法向世人预示整个欧盟(改革)的未来”。
  由此看来,德国人的改革计划是德国在经济上的重要一步,更是一着提高德国在欧盟中影响力的政治好棋,执政已久的施罗德政府再一次成功地巩固了自己在国内的良好形象和高支持率。
  


  信心就是力量
  
  除了国外环境使然以及政治需要之外,施罗德政府在半年以来成功推行税收和养老金改革之后信心大增,更感到不能停歇,欲将金融改革深入贯彻下去。
  几个月前,左翼政府宣布了大幅度削减公司和个人收入税率的消息,一度刺激了国内疲软的内需,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自从1990年两德合并以来,德国深受债务、通胀和失业的困扰,1995年至1999年,经济增长率一直徘徊在08%—21%之间,而财政部统计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31%,失业率96%,通胀率19%,是统一以来的最好表现。此外,财政部还公布了对2001年经济增长的保守估计,增长率至少会维持在275%左右,照此发展,德国经济增长将很快赶超其他欧盟成员国。
  另外,施罗德政府于2000年岁末提交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已经在联邦议院顺利通过,根据新拟定的法条规定,到2008年为止,政府将每年持续投资价值200亿马克(相当于65亿英镑)的公共补贴项目(或产品),用于支付占德国人收入4%的私人养老基金或公司养老基金。这项改革措施有助于加大对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是深化改革的又一项大快人心的举措,还得到了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的积极响应,虽然目前在法案的具体细节上仍有意见出入,但大多数人对法案在参议院获准的前景十分看好。
  有了这两项颇具影响力的改革先例,施罗德政府厉兵秣马,改革的决心和信心都大大地增强了。通过对金融体制的调整,对金融部门职能的规范,触动金融领域的命脉——银行,德国的金融市场必然将会焕然一新。
  


  改革到底改什么?
  
  近来,艾歇尔部长的上镜率很高,几次三番发表讲话的主要内容就是谈一个问题:金融改革究竟改什么?对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中的规范进行重新整理和确立是题中应有之义,但相关法律草案的出台距当前肯定还有一段相当的时间,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明年,那么金融界关心的自然是最近的戏怎么唱。听听艾歇尔部长的答记者问吧:我们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就是两出,一是合并三大监管处,成立唯一的管理中心——名曰:联邦金融市场监督局,二是改组联邦银行。
  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联邦金融市场监督局。它的最大特点是集中、独立地工作。集中,就是统一领导,统一决策,以国家金融业、乃至欧盟金融业的利益为指针,淡化小集团利益;而所谓独立,则是弱化过去政府在金融监管中营造的过分强烈的政治色彩,而试图用真正专家们的眼光来把握国家金融发展。这样一来,波恩与法兰克福监管处的原址不变,但均从属于一个更高的监管机构,对立消失了,新的监管机构将以专家小组的统一口径发布金融信息,用一套管理规范来指挥市场,使得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家形成团结合作的态势,三足鼎立、争强客户的混乱局面有望扭转,投资者的利益将更好地得到保证。
  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难题出在第二出戏上。改组联邦银行绝对是令艾歇尔们最伤脑筋的事儿。二战以后,德联邦银行在振兴国家经济中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在金融界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多年来,联邦银行决策机构由各州银行代表联合组成,并且受命于政府,得到了州政府以及联邦政府在许多方面的帮助,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结果是,市场规范在这场不平等竞赛中失去了应有的效力,以私有银行为代表的弱小者苦不堪言,也助长了联邦银行的骄横气。
  最引人关注的是,近来的一桩丑闻竟然还促成了德国与欧洲央行的紧张关系。怎么回事呢?自从欧洲央行组建以来,联邦银行的独立性被打破,被迫让度核心决策权,降格为地方银行,此后,联邦银行的机构就日显臃肿,官僚主义作风日盛。而一段时间以来,众多银行官员又对欧洲央行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喋喋不休,损坏了欧洲央行的威信,对去年以来欧元的疲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艾歇尔部长表示政府对联邦银行此举已经忍无可忍,改组势在必行。艾歇尔提出,改组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要将联邦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联邦银行委员会"精简为"联邦银行董事会"。 目前,联邦银行委员会主要由联邦银行行长等理事会成员和各州银行的行长组成。改革后的董事会则将只由联邦银行行长、副行长以及4名董事组成。照此看来,艾歇尔部长是有意要削弱来自各州银行的地方势力对德国金融和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增强联邦银行行长的中心地位。
  艾歇尔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联邦银行更符合自己作为欧洲央行的一个地方机构的身份,从根本上解决众多委员往往就欧洲金融和货币政策各执一词的混乱局面。减将裁兵,才可以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办事效率;才能有利于增强德联邦银行内部凝聚力,有利于欧洲央行的工作,有利于德国在欧洲央行中发挥代表作用。
  


  疾风逆流
  
  对于新的金融改革方案,各方褒贬不一。德前财长迪奥·威格尔对之大加赞赏,认为此举是对欧洲货币联盟的重大贡献,帮助德国扭转政治家和地方势力干预金融的现状,将有益于欧元的发展。而对于广大商业银行来说,这是一个更大的利好消息。因为重组以后的联邦银行将会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服从同样的游戏规则,平等竞争,不再有各级政府给其撑腰,私有商业银行的曙光就在前面。
  但是,艾歇尔这回开罪的可不是简单人物。尤其在重组银行系统的问题上,各州银行行长和政府官员的反对声四起。他们无法面对被请出局的事实。他们公开提出的主要意见是:加强联邦银行行长地位而削弱各州行长地位"有悖于联邦精神";二是此次的金融监管改革与世界上目前通过中央银行监督各商业银行的潮流不符,作为世界经济和金融强国之一,德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方向有"误导之嫌"。
  而即使是权力被加强了的联邦银行行长恩斯特·威尔特克也与艾歇尔存在分歧,他反对成立与联邦银行无关的独立的金融市场监督局,而坚持联邦银行拥有参与金融监督的权力以便将尽力规避金融风险,这正是欧盟主要国家金融体制的共同格局,艾歇尔的改革计划在成员国之中毕竟缺乏成功范例。
  此外,精简机构在联邦银行的雇员中造成了恐慌,有分析家认为,政府将会在联邦银行裁员达1/3,这对解聘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正如北部莱因—西伐利亚央行行长艾伯哈德海因克曾说:“从汉堡到慕尼黑,反对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确,改革当前,流失了利益的人必然竭尽全力地作最后一击,对抗新政;众口难调,看来艾歇尔等人还得继续绞尽脑汁地精雕细作好这道改革大餐,以飨众口。
  
  将改革进行到底
  
  面对重重困难,究竟何去何从?态度强硬的改革派决不会就此回头。种种迹象表明,艾歇尔部长正在多方努力,完善改革计划,希望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应该说,对于目前碰到的阻力,艾歇尔不是没有预见到,相反,他似乎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准备。
  艾歇尔的方法是以退为进,虽然在公开场合不依不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他奉行的却是迂回战术,在许多细节上作了较多的调整和让步。首先,他不否认联邦银行在未来的金融监管中还可以参与金融市场监督局下属的波恩银行业监管处的工作,他说,在精简联邦银行机构之后,600名来自各州中央银行的雇员将仍将被雇佣,这大大减轻了公众对于减员的担忧;其次,艾歇尔将与新的联邦银行董事会进行最后磋商,讨论是否放宽董事会的成员限制,把6名的数额扩大到8名或者9名,适当增加一些州银行的代表;再有,他在改革方案中特别规定了各州行长"参与协商"的作用,即各州银行行长由联邦参议院任命,并将定期与联邦银行董事会磋商,是联邦银行的"重要对话伙伴";最后,艾歇尔还和现任联邦银行行长恩斯特·威尔特克——也就是未来联邦银行董事会主席——讨价还价,希望在政府支持他扩大权力的同时能够从他那里拿到一张对独立金融监管规范的赞成票。
  以上的做法表面上是改革排队保守势力的一种妥协,但是,艾歇尔等人已经意识到,一个大胆的计划并不在于其本身文字的优美,而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否付诸实践,产生效力。面对强大的阻力,暂时的妥协是必需的,要紧的并不是细致末节上的退让,只要能够使得改革方案顺利通过实施,弃车保帅绝对是值得的。
  德国金融改革的方案还在紧张讨论中,政府已经派出了财长秘书科克韦瑟先生等人专门开展对议会的说服工作,敦促议会在下一年早些时候尽快通过必要的相关法律。前面的路还长,艾歇尔是否能最后成功还无法断言。但从长远来看,欧盟经济集中化的趋势是锐不可当的,德国如果率先进行金融集约化改革,必将受益无穷。对此,科克韦瑟说:“我们正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率作用,为了实现欧洲范围内的统一监管,我们在未来随时准备接受任何好的建议。”
其他文献
目前,国际银行业都在进行大幅裁员,截至2001年8月底, 全球投资银行业裁员人数已超过3万人。中国银行体制的庞大和臃肿也迫使金融业开始“减肥”。2001年9月底,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礼辉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2002年计划减员3万人,即员工总数的约7%。裁员将使工行员工总数降至约40万人。 报道说:工行和中国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正努力转型为现代商业金融机构,裁员为采取措施之一。  其实,从
自1966年以来我国已先后8次降低人民币利息。去年我国经济保持了7.3%的增速,其中,首季增长8.1%,前两季增长7.9%,前三季增长7.6%,表明经济增速已呈放缓趋势,加上消费物价的连
这是一群睿智勇敢的金海岸,一群海一样豪迈,山一样稳健的东海之子,一群根植于传统,但又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现代人,他们是智慧的拥有者,也是人类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正用自己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辽宁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问题,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东西互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今年3月1日,卫生部下发通知,对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做了具体规定,这表明政府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将从源头开始。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将使保健品行业挣钱不再轻松,而消费者对保健品的信誉危机也使吃保健品饭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保健品行业何时才能重现生机,它突出重围的出路何在呢?    毁誉参半的保健品    十多年前,“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唱响华夏大地时,人们或许未曾意识到,在这浑厚的歌声中升起的并不只是一个“太
<正>一纸咨询报告,常常带来滚滚财富或资产重组的大突破,还能避免重大失误。徐家汇商业区赫赫有名的太平洋百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