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疗改革力度的加大,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面对高风险、复杂性的医疗服务,如何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本文基于护理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护理管理的作用和原则
1.1作用。所谓护理管理,是有效利用物力、人力资源,促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过程。在医院管理中,护理管理是一个重要组成。从医院的人员构成上看,护理人员占总人数的1/3,占卫生技術人员的1/2,对提高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从护理分系统、其他系统的联系上看,护理人员和医生、后勤科室、医技科室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对这些系统工作的实施有着较大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护理管理水平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缩影。
1.2原则。①及时、有效的处理危机。作为护理管理人员,要在危机出现后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为了防止危机恶化,高层人员要主动参与其中,不能逃避,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妥善处理;②预防控制。护理问题未出现时,管理人员通过收集、分析护理信息,提前制定防治措施,便于在问题出现后及时处理。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危机教育,多组织危机演习,保证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冷静、及时的处理危机;③危机原因要准确。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一旦出现危机,管理人员要以求实的原则,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情况,主动承担后果,获得他们的信任,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医院的信誉,谎报危机成因,也不能含糊其辞,以免加重危机态势。
2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护理管理机制不完善。受客观因素、历史因素影响,部分医院的护理管理机制不完善。即便个别医院有着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也没有落实到工作中,导致护理工作无人或多头管理,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分管副院长身兼数职,无法细化护理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科主任干涉护理工作,使得护理管理工作混乱,护理计划无法落实,降低护理服务质量。
2.2护理人员素质较低。受各因素影响,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这就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加之护理人员素质低,缺乏法律意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产生严重影响。日益繁重的工作,使得护理人员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导致无法精准评估病情,抢救不到位,影响救治工作的开展。而且,部分员工受自身素质影响,容易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服务态度差,工作不积极,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2.3护理工作环境有待改善。在护理管理中,工作环境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投入程度等。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是在医生领导下,测体温、铺床单、打点滴等,虽然护理重于医疗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实际工作中并未落实到位,给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带来阻碍。护理工作是医院向患者服务的媒介,不去改观工作环境,不解决护理人员的问题,既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又不利于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形成。
2.4护理服务模式陈旧。生物医学模式是我国传统的护理模式,以护理工作为重点,忽视患者的身心需求。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提升了他们对就医权利的认知,需要在医院就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与尊重,也希望所提问题得到满意答复。此时,相对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也就无法满足需求。
3 护理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3.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各科室的护理项目和流程,制定科学、规范的排班制度。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约束和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考核,端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制定针对性的奖罚措施,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3.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效果。要求护理人员技术精湛,能够亲切的和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病例资料,结合实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医院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如人才交流、知识讲座等,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丰富管理知识。培训过程中,还要强化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深刻了解法律法规,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3.2改善护理工作环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医院使用新的用人制度,来保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平时工作中,护理人员可以和同级别的医师共同参与学术活动、病例讨论、查房,增加医护交流,减少医护不必要的干扰。另外,医院领导、护士长还要给予护理人员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3.3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护理管理人员的开展,应紧绕患者需求,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和模式,切实体现“以人为本”,满足现代社会对护理管理的要求。实践中,重视每个细节,因为即便是比较简单的工作,也能观察到患者病情,尽最大限度的为他们提供系统、优质的服务,提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能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本文通过上述介绍,希望能帮助护理人员了解自身不足,规范护理管理流程,促进医院现代化发展。
1 护理管理的作用和原则
1.1作用。所谓护理管理,是有效利用物力、人力资源,促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过程。在医院管理中,护理管理是一个重要组成。从医院的人员构成上看,护理人员占总人数的1/3,占卫生技術人员的1/2,对提高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从护理分系统、其他系统的联系上看,护理人员和医生、后勤科室、医技科室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对这些系统工作的实施有着较大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护理管理水平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缩影。
1.2原则。①及时、有效的处理危机。作为护理管理人员,要在危机出现后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为了防止危机恶化,高层人员要主动参与其中,不能逃避,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妥善处理;②预防控制。护理问题未出现时,管理人员通过收集、分析护理信息,提前制定防治措施,便于在问题出现后及时处理。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危机教育,多组织危机演习,保证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冷静、及时的处理危机;③危机原因要准确。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一旦出现危机,管理人员要以求实的原则,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情况,主动承担后果,获得他们的信任,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医院的信誉,谎报危机成因,也不能含糊其辞,以免加重危机态势。
2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护理管理机制不完善。受客观因素、历史因素影响,部分医院的护理管理机制不完善。即便个别医院有着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也没有落实到工作中,导致护理工作无人或多头管理,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分管副院长身兼数职,无法细化护理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科主任干涉护理工作,使得护理管理工作混乱,护理计划无法落实,降低护理服务质量。
2.2护理人员素质较低。受各因素影响,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这就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加之护理人员素质低,缺乏法律意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产生严重影响。日益繁重的工作,使得护理人员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导致无法精准评估病情,抢救不到位,影响救治工作的开展。而且,部分员工受自身素质影响,容易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服务态度差,工作不积极,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2.3护理工作环境有待改善。在护理管理中,工作环境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投入程度等。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是在医生领导下,测体温、铺床单、打点滴等,虽然护理重于医疗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实际工作中并未落实到位,给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带来阻碍。护理工作是医院向患者服务的媒介,不去改观工作环境,不解决护理人员的问题,既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又不利于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形成。
2.4护理服务模式陈旧。生物医学模式是我国传统的护理模式,以护理工作为重点,忽视患者的身心需求。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提升了他们对就医权利的认知,需要在医院就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与尊重,也希望所提问题得到满意答复。此时,相对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也就无法满足需求。
3 护理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3.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各科室的护理项目和流程,制定科学、规范的排班制度。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约束和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考核,端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制定针对性的奖罚措施,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3.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效果。要求护理人员技术精湛,能够亲切的和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病例资料,结合实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医院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如人才交流、知识讲座等,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丰富管理知识。培训过程中,还要强化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深刻了解法律法规,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3.2改善护理工作环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医院使用新的用人制度,来保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平时工作中,护理人员可以和同级别的医师共同参与学术活动、病例讨论、查房,增加医护交流,减少医护不必要的干扰。另外,医院领导、护士长还要给予护理人员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3.3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护理管理人员的开展,应紧绕患者需求,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和模式,切实体现“以人为本”,满足现代社会对护理管理的要求。实践中,重视每个细节,因为即便是比较简单的工作,也能观察到患者病情,尽最大限度的为他们提供系统、优质的服务,提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能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本文通过上述介绍,希望能帮助护理人员了解自身不足,规范护理管理流程,促进医院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