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品德教材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i1981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要努力达成的预期教学效果,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那么如何设定《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来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呢?
  一、教学目标设定——整体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在教学浙教版三年级《世界真奇妙》时,开始感到这一主题教学内容太多太杂,很难在一节里上完,对这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位空、大、泛,后来通过研讨单元目标后发现本单元的目标是“追根溯源”,旨在让学生从高山、大海、森林、草原、沙漠……感受我们家园的面貌多姿多彩;通过和平、发展、运动、激情……让学生体会我们家园生活的多姿多彩。结合这个单元的总目标,思考本课时在单元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挖掘世界各国典型的科学成就、地貌特征等,重新制订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解各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艺作品、动植物和矿产、科学成就、地貌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阅读和搜集一些关于各大洲重要国家了解各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艺作品、动植物和矿产、科学成就、地貌特征。(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世界真奇妙”这人主题,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国家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各种资源以及多姿多彩的文明成就的情感。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基本把握住每一课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了学生生命整体投入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设定——多元性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道德知识和基本规范的认知目标;(2)培养世界观和道德、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情感目标;(3)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行为目标。绝不能把认知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轻视甚至排斥学生其他素质发展的要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多元化定位目标。如我在执教六年级《小脊梁大希望》中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认知目标:感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惨烈,学习抗震救灾中英雄少年的优秀事迹;(2)行为目标:培养学生在灾难面前机智勇敢、敢于承担的优秀品质;(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少年强则国强”的爱国意识和信念,肩负起民族未来的希望。
  三、教学目标设定——针对性
  综合课程的教育价值是多元的,而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是我们教学的主导价值所在。例如《我们的地球》《圆明园在哭泣》《我们者龙的传人》等课文,虽然是以社会文化知识为主要教学点的,但我们在教学中都把它视作是为学生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服务的,没有上成单纯的社会文化知识课,努力体现了品德教育在综合课程中的主导地位价值。
  但是,品德教育在综合课程中的主导价值是对整个课程而言,并不是每篇课文、每节课一定要机械地凸现这个主导价值。还是以教学《我们的地球》为例。课文分为“万花筒”“故事屋”“环球行”“求知园”四大内容,整篇课文教学一般分为两课时。对整个学习主题而言,教学目标必须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对每课时教学则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环球行”主要引导学生借助地图或地球仪进行假想环球行,从而知道地球是圆的;“求知园”则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了解地球表面有海洋和陆地,形成了七大洲和四大洋。虽然在这两块内容的教学中也包含了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它是隐含着的,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地球知识的教学。教师切不可为了体现品德与社会综合课的思想性,进行穿靴戴帽、生拉硬扯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目标设定——主题性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课程,在教学中形式,主要竭力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实践中来学习生活的知识,感情做事、做人的道理。而我们一些教师在一节课中没有一个切合目标的主题活动,而是活动环节多乱,学习内容杂碎。在活动中学生被告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虽然在活动中显得兴奋,但缺少自己静心的思考,真情的投入。一场热闹过后,留给学生的东西却很少。因此,教师设计组织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考虑活动内容及达成目标的。如上四年级下册《和睦相处》一课,教师拍摄了一组图片,制作成课件。课上让学生看课件,找出社区美好的事物及不文明不友好行为。学生在找找说评评的过程中达到引导学生懂得“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邻里和睦对社区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很重要”的道理。
  五、教学目标设定——生成性
  生成问题的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永恒的,教学过程不是预设不变的。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一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动态生成的课堂里,教学会经历一个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也许会影响某些教学任务的完成,但这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师设计教案时要有一定的弹性,为教学的生成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生成问题,关注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并在生成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智慧、创造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捕捉“生成”,加以选择,及时引导,至促进目标的达成。
  如执教《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师让学生看广告:一场关于水的拍卖会,让学生说说你又有什么感受?最想说什么?从师生的收集的资料中,再让学生读读“缺水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水资源的匮乏,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课堂上看似师生间的对话、学生自己对生活周围和世界各地缺水或浪费水源的了解和交流,使他们得到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升华。“生成”是课堂的生命,它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要非常透彻,教学的目标十分明确,这样才能围绕目标,因势利导。
  总之,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教师在制定课堂的教学目标时,必须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同时,研究学生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经验和智慧去设计,方可制定出切实可行、易于生成的教学目标,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显现出闪耀的浪花,享受课堂的魅力。
其他文献
考查数学实际应用问题,是我国数学教育从“英才数学”转向“大众数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结合实际问题,用数学知识去解析解答,使学生懂得其道理,知
目的:对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各30例;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对临床诊断价值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我认为小学的英语词汇教学要以儿童的心理需要、认知过程的规律为指导,让学生全面感知、理解新词,正确地模仿新词的发音,灵活运用新词,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单词,科学合理地复习单词,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英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小学英
【摘要]文化学习是人生最基础的认知阶段,是形成学习基本能力的必要过程。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语文的教学,无疑会受到具体的教学环境、基础设施、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认知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的实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实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目前大部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物理模型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初中物理教育和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又把初中物理模型按不同类型逐一分析,最后给出了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物理模型;初中物理教育;初中物理教学;简单性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模型在我们日常生活、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见到,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帮助。物理学研究具有复杂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建设帼外农业科技资料目录》数据库,从建库意义,技术要点进行全面的论述,探讨了在当前农业图书馆所进行的历史
摘要:本文简述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概念、特征和多样性,重点研究了想象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法和电教媒体导入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兴趣;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33.4  近十年来,高中英语教材的改革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与重重挑战。各地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模式,寻求各种优化课堂教
[摘要]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观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等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从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严谨的思维判断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科学;思维;严密性  【中图分类号】G632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初中生对感性材料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学习中对材料的分析不完整、不全面,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缺乏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他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和电子商务繁荣发展,人们消费需求更趋于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企业实行单独配送显露出了成本高、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共同配送
【摘要】绿色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绿色制造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机床结构的优化设计,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模式已经实现机床产品的可拆卸性结构设计。  【关键词】数控车床;绿色设计;机械制造  【中图分类号】G712  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正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长期以来我们沿袭的生产模式是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