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则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2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焉。”家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为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④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识,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於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释】①参亭:参互和均匀。②樗栎:都指无用的木材。③蕲:通“祈”,求。④矧:况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应门:应答门人
  B.宾客虽稔熟者 稔熟:熟悉
  C.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歧生:分枝错生
  D.历园中竟日 竟日:整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曰:“何难乎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终身不弃。
  B.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文章的关键部分。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2)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3)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参考答案]
  1.A(照看门户)
  2.C(C项都是介词,表比较。A项中一为“他们的”,人称代词,一为“那些”,指示代词;B项中一为介词“于”,一为句中语气助词;D项中一为句中助词,一为指示代词“这”。)
  3.A(“工于书法”、“善于绘画”等不合文意。)
  4.(1)(主人)曾试着让他负责打扫。(他)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扫干净一间屋子。
  (2)况且比其他生物灵巧的人,难道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3)如今的人才为什么不幸,而只有阿留幸运呢?
  
  [参考译文]
  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童。生来痴呆无比,但周元素一直收养着他。主人曾让他负责打扫,(他)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扫干净一间屋。主人冲他发怒,(他)就将扫帚摔在地上,说:“你会做这事,为什么要麻烦我呢?”周元素有时到别的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字来。问他,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很好看的,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起门拒不接待。(周元素)家里收藏有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多件古董,客人来了就拿出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一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就着水又洗又磨起来。矮榻缺了一只脚,(周元素)要阿留砍一根树的分杈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子里走了一整天,等他回来时,(只见他)伸出两个手指比划着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向下边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房子前新栽了几株柳树,周元素担心邻居家的小孩摇动它,就让阿留守护着。阿留要进屋吃饭,就将柳树拔出来藏了。阿留可笑的事情,大概诸如此类。
  周元素工于楷书,尤其擅长绘画。有一天,(他)和颜料,开玩笑似的对阿留说:“你能干这个吗?”阿留说:“对于这事,有什么难的呢?”于是(周元素)就让他和颜料,(只见他)色彩有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素来就会,多次让他调色,也没有不如意的。周元素从此专门要他调色,终身用他,没有废弃。
  作传者说:樗栎不是好材料,但找木材的人并不嫌弃;沙石非常难看,但雕刻匠们需要它。大概天地间没有可以完全抛弃的东西。况且比其他生物灵巧的人,难道就没有可取之处吗?阿留痴呆无比,本来不过是可弃之人罢了;最终却因为一技之长被任用,实则是(因为)周元素能够容人。如今天下那些正直清静的人才,常常不被当权者所了解;不聪明而又迂阔的人,又不被他们所喜欢。能够了解并且喜欢的人,使用他们时又不能适合他们的才能,接着就弃用他们。唉!如今的人才为什么不幸,而只有阿留幸运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①荐之者,震内牒篷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③,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④,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⑤。蠲⑥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未果。元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略有删节)
  [注]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具狱:审定的案件。置辟:指施用刑法。⑤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⑥蠲:免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题未启 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所顾让让:责备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登记 D.州有民庸童牧牛庸:雇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言其过者辄喜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①有权贵以牒荐之者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会府有具狱将置辟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D.①童逸而牧舍火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唐震为官清正的一组是( )
  ①有言其过者辄喜 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③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④事为尽力,所活无算
  ⑤震遣吏捕治 ⑥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
  A.①②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写了唐震做官清正、不畏强权的事迹。他的一生中先后多次顶着压力办案,甚至曾因之丢官。
  B.“以公廉称”是全文叙事的总纲,下文选取的材料多由此而发,从而使得全文的叙事显得有条不紊。
  C.这篇文章选材比较典型,眼光比较独特,抓住唐震处理政务的个性化言行,塑造了一个恪尽职守、至死不渝的忠臣形象。
  D.以事写人,以小见大,是史传类文章常用的手法,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以唐震的生活小事,来凸现他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
  5.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2)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3)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参考答案]
  1.B(“谦让”)
  2.B(A项的两个“其”都是“他的(它的)”。B项的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因为。C项的两个“会”都是“恰巧”。D项的两个“而”都是表顺承关系)
  3.C(①表现唐震虚心接受他人批评,④说的是小吏,⑥说的是城中年轻人。这三项不合题意)
  4.D(“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以唐震的生活小事”与文章内容不合)
  5.(1)唐震叫出他的儿子给他看,这个案件于是得以纠正。
  (2)我如果听从你的话能够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
  (3)唐震把笔扔到地上,不屈服,于是为此牺牲。
  
  [参考译文]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唐震考取进士以后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他把文书放入小箱子中。不久他参与政事,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条尚未打开,那人十分惭愧。后来唐震担任其他官职,他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咸淳年间,他由大理寺司直而兼任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无所顾忌退让。适逢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呈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咸淳六年,江东发生大旱灾,唐震被提拔为信州知州。唐震上奏请求减少成批运送贡米,免除当地的租赋,下令每个街坊设置一个小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发粮食,让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给饥民。有的小吏劳累不堪,唐震就为他们上陈情况,使他们得到报答。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州里有个百姓雇佣小孩放牛,小孩逃走了,牛棚发生火灾,孩子的父亲状告雇主杀死他的儿子并投入火中,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唐震看案卷后怀疑这事,就暗中查访,终于在临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又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唐震被提拔为浙西提刑。赵氏家族有个看守墓地的僧人十分凶暴蛮横,唐震派遣手下人去逮捕惩治他,贾似道写信来营救,唐震不予理睬,最终按照法律判了刑。贾似道发怒了,让侍御史陈坚弹劾唐震,使他被免职。咸淳十年,朝廷又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当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都已经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取饶州。饶州驻军只有一千八百人,唐震发动州民登城防守,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入睡。他上书朝廷救援,没有得到回复。元军派人进入饶州来取宋军表示投降的款项,通判万道同暗中派人在他部下中筹集白金、牛酒,备办投降时的礼物,寓居饶州的士人全都听从他。万道同委婉地劝说唐震投降,唐震大声呵斥说:“我能忍心苟且偷生辜负国家吗?”城中的年轻人被唐震的话感动了,就杀了元军的使者。有个叫李希圣的百姓图谋出城投降,结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监狱中。第二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众人心里畏惧,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城墙,众人就溃散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再敢劝说,都走出去了。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震把笔投在地上,不肯屈服,终于为此而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叙陈正甫会心集
  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③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④、高若严光⑤,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陈正甫: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会心集》,选编一些古人言行录或诗文的集子。叙,通序,动词,为……作序。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③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为正觉。④伯夷:殷朝皇亲,周武王灭殷后,他和兄弟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饿死。⑤严光:东汉隐士,刘秀称帝后召他入朝作官,被他拒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神情:神态表情,引申为精髓
  B.脱迹尘纷以为远 尘纷:尘俗纷扰
  C.面无端容 端容:严肃正经的表情
  D.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 非笑:不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B.①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
  ②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C.①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符合作者关于“情趣”的观点的一组是( )
  ①辨说书画、涉猎古董②寄意玄虚、脱迹尘纷③面无端容,目无定睛④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⑤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
  A.①②B.①②③ C. ②③④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得之于自然才是真正的情趣,从学问中得到的就是肤浅的情趣。
  B.在作者看来,人的儿童时代是最有情趣的。
  C.“愚不肖”者是一些追求低级趣味的人,这些人人品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低下。作者对他们的“情趣”持否定态度。
  D.本文通篇言趣,由此可以推论,《会心集》在编著中,并不是按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来收录的。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2)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参考答案
  1.D(非笑:批评嘲笑) 2.A(之①,代词,他;之②,结构助词,“的”。B.盖,副词,“大概”;C.而,连词,表转折关系;D.以,连词,表因果关系。) 3.D(①②只是趣味的皮毛,没有领会到情趣的精髓) 4.C(是品第卑下,而不是人品卑下。作者对“愚不肖”者追求的趣味持肯定态度。) 5.(1)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2)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然而离情趣越远。
  
  [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的人羡慕情趣的名声,做出得到情趣的样子,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纯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的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世界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然而离情趣越远。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陈正甫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呢!
  
  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5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学干诸侯 干: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困:使……窘迫、困窘
  C.及见之,又倨倨:傲慢、放肆
  D.昭王新说蔡泽 说:听说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延入坐,为上客十年乃成
  B.其君,非也其皆出于此乎
  C.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此物固非西产
  D.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语句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②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谢病归相印⑥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③⑤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
  4.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成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D.范雎评说商君、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5.下列对文末太史公的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辩士到了头白也没有获得入仕的机遇,实在是因为游说的效果不大,而非其胸中缺少筹策。
  B.天下贤能之人有许多都像蔡泽一样,能够拥有偶合的机会,能够为世所用,并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挥洒自己的智慧。
  C.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
  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建立功业要有凭借和条件的道理。
  
  [参考答案]
  1.D (说:喜欢)
  2.C (本来。A.于是、就;才;B.代词,那些;大概、或许;D.和、同;结交、交好)
  3.B (①“蔡泽路上被抢劫”一句不属于表现他智慧与谋略的句子。③是范雎的行为)
  4.A (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
  5.B (与文意相反)
  
  参考译文
  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
  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早就(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吗?人要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
  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就让燕太子丹入秦国当了人质。
  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很可信啊。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蔡泽入秦作客,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这其中的原因,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凭借不同罢了。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像蔡泽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
  (设计/褚颖 罗涛等)
其他文献
美术的功能是美化、愉悦心灵,记录历史和传承精神。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史诗性的艺术作品,在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用艺术的方式传达历史的精神。一、美术作品
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资源往往与时代的精神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创造与生活息息相关,诠释着诸多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而积极的影响。我国的陶艺资源有
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资源往往与时代的精神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创造与生活息息相关,诠释着诸多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而积极的影响.我国的陶艺资源有着
“广彩是广州彩绘瓷或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因其在广州河南(珠江南岸)烧制又曾称河南彩。又因是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使用釉上彩装饰技法低温烧成,也被称为广东彩或广彩”[1]。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基于一堂英文名著读写课,采用拼图阅读、鱼骨图、闪卡等教学手段,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帮助
曾有作家言人生不可或缺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窃以为他所言极是。人唯有在书页蹁跹于指尖,双足扎根于生活,同时不断翻阅、省察、增删,直面截然不同于外界的内心,方能成器。  杨绛曾说:“现在的年轻人,读得愈少,想得愈多,造成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可见“有字之书”是奠定个人思想的基础。古人精挑细选出《古文观止》为蒙学教材,正是因为白纸黑字间的前人经验、智慧,能为阅历尚浅的少年素绢般人生底色绘
期刊
人要读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此三者涵盖了一个人所需的实用之学、处世之学与精神之学,因而需要“兼读”.而其中,我认为心灵之书又是最高层面的,故须对其“精读
期刊
王阳明在临终前说过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辨明善恶是格物,为善去恶致良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致良知”。  人生于世,未曾携带任何东西。因此,学习,在这个世界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读书,便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读“有字之书”。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将往圣的绝学继承下来,理解并吸收它们的精髓,这才使原本的“童子之身”逐渐成长,
期刊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两片秋叶  陈薇莉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黑黄颜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将军形象?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