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在英汉习语中,都含有与“手”“掌”或“指”有关的习语。但使用的侧重点和意思会有所不同。本文从隐喻认知角度对英汉“手”的习语进行对比分析,并试图找到产生隐喻差异的原因。
习语不仅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丰富的历史文化及思维方式的语言体现,存在于各种语言中。本文尝试以英、汉语中关于“手”的习语对比为例,从认知角度对这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能比较合理准确运用两种语言。
塞德尔说过“习语不是英语中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的游离部分,而是英语总词汇中一个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而隐喻是习语的主要修辞手段,人类生活在一个隐喻化的世界,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and Johnson)在《M.Metaphore We Live By》中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L.A.Richards)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束定芳讲到“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会出现一个隐喻。”
语言的本质是隐喻的,研究习语就要认识和把握它的隐喻特征。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认知隐喻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的热点之一,隐喻不仅普遍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我们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讲是隐喻性的。在此意义上,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更重要的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和概念化经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莱考夫(1980)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它使人们能够用相对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理解复杂的、抽象的概念。习语中有一些就是人体隐喻化的习语,所谓人体隐喻化的习语就是说人类把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头、手、腰等)的认知形成的概念域作为始源域,投射到不熟悉的、抽象的目标域,以此来认知世界其他事物并形成具有固定模式的习语。
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是用手。因此在英汉习语中可发现丰富的与“手”有关的习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习语的使用的侧重点和表达的意义在英汉中有所不同。
在汉语中“掌”可引申为“掌控”。如:摩拳擦掌、易如反掌;伸手指是“对别人的指责”,如:千夫所指、指手划脚,“指”还可表示“时间转瞬即逝”,如:弹指之间、弹指数载。
英语中,含有“指”(finger)的习语是指“做事的实施者或执行者”。如: get one’s fingers into something, have a finger in something, have one’s finger in the pie, keep fingers on something.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汉语中的“手”和英语中的“手指”意思一致的。如英语中人们想做某事就说“fingers itch”,到了汉语就成了“hands itch”;在英语中,如果形容某人做事不费力就会说“without lifting a finger”,而汉语则是“with one’s hands drooping”;英语中的“sticking one’s fingers into something”在汉语中就成了“sticking one’s hands into something”。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习语选择“手”“掌”“手指”表示“参与”“做事”主要原因是:人类相同的生理身体结构导致对世界的认知顺序和感知程度大同小异,人们做事时因为手较之其他部位距离眼更近且更灵活,发挥作用也更大,于是会用手而非其他部位来传递“做”的隐喻意。但具体到手的部位时英汉习语的选择就有了差异。表示“参与”“做事”时,汉语习语偏重于使用“手”“掌”,即手的整体,而英语习语却使用“指”,即手的部分。
造成隐喻不同始源域的原因在于:英汉语国家的人们的民族心理思维文化和语言世界观有所不同。汉语国家的人们认为“指”有“指责”之意,而英语中“指”一般表示“参与”“做事”。
不同语言中包含相同字眼的习语的隐喻的含义的不同,有以下几个原因: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与生存环境的差异以及与英汉习俗的差异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都有很大关系。
但是从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在从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投射、人体概念域内部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投射这两种类型的投射模式是大同小异的,都是依据位置、结构形状和功能上的相似性的投射机制来进行的,只是在具体投射时,有的侧重位置的相似,有的侧重结构形状的相似,还有的侧重功能上的相似。 比如说英美民族注重个人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心理积淀。而汉语却不相同。
总之,虽然人体隐喻化认知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但是经过英汉两种不同民族语言的折射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来。因此,了解英汉民族的人文背景对我们习得英汉习语是十分有益的,对于语言的学习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刘振前.隐喻的传统理论与理解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3]彭庆华.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外语研究,2001,(2).
[5]殷莉,韩晓玲等.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郁福敏,郭珊琏.英汉习语对比.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7]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
张阳(198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习语不仅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丰富的历史文化及思维方式的语言体现,存在于各种语言中。本文尝试以英、汉语中关于“手”的习语对比为例,从认知角度对这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能比较合理准确运用两种语言。
塞德尔说过“习语不是英语中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的游离部分,而是英语总词汇中一个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而隐喻是习语的主要修辞手段,人类生活在一个隐喻化的世界,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and Johnson)在《M.Metaphore We Live By》中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L.A.Richards)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束定芳讲到“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会出现一个隐喻。”
语言的本质是隐喻的,研究习语就要认识和把握它的隐喻特征。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认知隐喻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的热点之一,隐喻不仅普遍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我们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讲是隐喻性的。在此意义上,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更重要的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和概念化经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莱考夫(1980)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它使人们能够用相对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理解复杂的、抽象的概念。习语中有一些就是人体隐喻化的习语,所谓人体隐喻化的习语就是说人类把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头、手、腰等)的认知形成的概念域作为始源域,投射到不熟悉的、抽象的目标域,以此来认知世界其他事物并形成具有固定模式的习语。
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是用手。因此在英汉习语中可发现丰富的与“手”有关的习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习语的使用的侧重点和表达的意义在英汉中有所不同。
在汉语中“掌”可引申为“掌控”。如:摩拳擦掌、易如反掌;伸手指是“对别人的指责”,如:千夫所指、指手划脚,“指”还可表示“时间转瞬即逝”,如:弹指之间、弹指数载。
英语中,含有“指”(finger)的习语是指“做事的实施者或执行者”。如: get one’s fingers into something, have a finger in something, have one’s finger in the pie, keep fingers on something.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汉语中的“手”和英语中的“手指”意思一致的。如英语中人们想做某事就说“fingers itch”,到了汉语就成了“hands itch”;在英语中,如果形容某人做事不费力就会说“without lifting a finger”,而汉语则是“with one’s hands drooping”;英语中的“sticking one’s fingers into something”在汉语中就成了“sticking one’s hands into something”。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习语选择“手”“掌”“手指”表示“参与”“做事”主要原因是:人类相同的生理身体结构导致对世界的认知顺序和感知程度大同小异,人们做事时因为手较之其他部位距离眼更近且更灵活,发挥作用也更大,于是会用手而非其他部位来传递“做”的隐喻意。但具体到手的部位时英汉习语的选择就有了差异。表示“参与”“做事”时,汉语习语偏重于使用“手”“掌”,即手的整体,而英语习语却使用“指”,即手的部分。
造成隐喻不同始源域的原因在于:英汉语国家的人们的民族心理思维文化和语言世界观有所不同。汉语国家的人们认为“指”有“指责”之意,而英语中“指”一般表示“参与”“做事”。
不同语言中包含相同字眼的习语的隐喻的含义的不同,有以下几个原因: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与生存环境的差异以及与英汉习俗的差异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都有很大关系。
但是从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在从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投射、人体概念域内部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投射这两种类型的投射模式是大同小异的,都是依据位置、结构形状和功能上的相似性的投射机制来进行的,只是在具体投射时,有的侧重位置的相似,有的侧重结构形状的相似,还有的侧重功能上的相似。 比如说英美民族注重个人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心理积淀。而汉语却不相同。
总之,虽然人体隐喻化认知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但是经过英汉两种不同民族语言的折射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来。因此,了解英汉民族的人文背景对我们习得英汉习语是十分有益的,对于语言的学习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刘振前.隐喻的传统理论与理解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3]彭庆华.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外语研究,2001,(2).
[5]殷莉,韩晓玲等.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郁福敏,郭珊琏.英汉习语对比.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7]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
张阳(198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