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实践性研究课题为着眼点,分析实践研究的具体经验,了解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有的学校以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为重点,深入剖析高中历史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和现实意义。提出有效开发的策略和措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提升,真正形成学校课程校本化特色。
关键词:乡土资源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研究方法
一、基于乡土资源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许多地区开始探索本地区学生发展的课程模式,真正体现校园特色,实现一人一课程,一校一特色。为了确保这一课程建设目标的顺利落实,乡土资源的利用必不可少。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工作发展迅速,这一点在历史学科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许多高中历史教师主动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乡土历史课程教材。从宏观角度上来看,高中生的高考压力比较大。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对已有的教材部分内容进行简单补充和拓展,还没有真正的将乡土历史校本课程与课外知识相融合,整体的开发进度慢。北京、上海等地区的课程改革意识较强,因此实施效果较好。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课改意识较为落后,整体的进度较慢,最终的成果不太理想。
二、基于乡土资源开发历史校本课程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来说,主要以两种方式为主。第一种是以校本个性化发展为依据。历史教师在改编、整合和拓展的基础之上,积极加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确保对症下药,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第二种则是设计和开发全新的历史课程,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在利用本土乡土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以教师小组为依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发展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历史课题组教师需要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校本课程的特色非常显著,学生也有非常好的反馈。有的学生认为校本课程更具有亲切感,因此,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有益于丰富国家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弘扬家国情怀
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重点,同时家国情怀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历史中的家国情怀来说,主要以重视亲情和家国同构为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内涵更为丰富。其中提高民族凝聚力、公民幸福感备受关注。传统的历史教学只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简单剖析家国情怀,学生的真实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以乡土资源为依据开发校本课程,就能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也会感同身受。比如对于绍兴地区的高中历史教学来说,这一地区人杰地灵,历史非常悠久。其中蔡元培、周恩来、马寅初以及秋瑾纪念馆、嵊州越剧博物馆都是该地区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嵊州地区的高中学校可以围绕家乡历史开展针对性的历史教学活动,讲述嵊州历史故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自豪感,逐渐升华为家国情怀。
(三)促进学生的社会交流
在推进国家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乡土资源开发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实践背景复杂,除了需要关注课堂教学外,还需要设计不同的课外环节,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可以采取实地走访调查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马老,教师可以鼓励生主动的走进马寅初故居。另外,有的学生对嵊州党史比较感兴趣,可以自主感受和观察嵊州党史陈列馆。这种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形式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家长和社会资源也可以融入其中。比如在开展历史选修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担任历史场馆,比如嵊州越剧博物馆的志愿者,主动讲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参与各种场馆活动的服务工作。这种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社会能力,让学生能够与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和交流。
(四)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感觉离不开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自主分析和自主探究的技巧。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时,大部分的活动主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不同章节的内容附带有相应的设计活动,形式比较多元。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以及学生辩论提高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我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促进历史教学改革。其中校本课程一方面能够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构建丰富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课程评价手段比较单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核心标准。但是,校本课程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更高。在教学评价时,教师除了需要注重传统评价方式外,还需要坚持学生自评、教师观察和互评之间的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
選课走班制的落实速度较快并且备受好评,在改革高中教育时,选课走班制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这一点能够为国家课程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依据。对于中学素质教育来说,选课走班制能够充分彰显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比较复杂,教师需要将研究与开发相结合,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产生了明显的改观。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课程的研发者角色关注校本课程的调研、设计、编写、实施和评价过程。其中教师自学,集体研讨,培训交流最为关键。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自身的教育思维,转变课程观念,尽量避免单独作战。在一个教师团队中,通过研发共同研发和团结合作来促进项目资源开发,保障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的顺利落实。
三、基于乡土资源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首先,需要和教师需要进行调研和评估,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完成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大部分教师在工作实践之前就完成了相关的探索活动,这一点是校本课程开发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其次,教师需要制定课程开发目标和课程实施方案,包含具体的课程纲要。教师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明确的价值定位,分析后续课程实施与评价工作的相关要求,确保不同的授课形式能够获得学生的欢迎。最后,教师需要制定课程评价方案,规范评价过程。抓住课程开发的重难点,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语
高中历史教文课程的研究与开放离不开乡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师需要注重乡土资源的合理与利用,进一步推进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的开展及改革。
参考文献:
[1]汪建华.基于核心素养的乡土资源开发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00(002):111-112.
[2]骆必要.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探究[J].文理导航,2020,000(010):P.F0002-F0002.
关键词:乡土资源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研究方法
一、基于乡土资源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许多地区开始探索本地区学生发展的课程模式,真正体现校园特色,实现一人一课程,一校一特色。为了确保这一课程建设目标的顺利落实,乡土资源的利用必不可少。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工作发展迅速,这一点在历史学科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许多高中历史教师主动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乡土历史课程教材。从宏观角度上来看,高中生的高考压力比较大。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对已有的教材部分内容进行简单补充和拓展,还没有真正的将乡土历史校本课程与课外知识相融合,整体的开发进度慢。北京、上海等地区的课程改革意识较强,因此实施效果较好。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课改意识较为落后,整体的进度较慢,最终的成果不太理想。
二、基于乡土资源开发历史校本课程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来说,主要以两种方式为主。第一种是以校本个性化发展为依据。历史教师在改编、整合和拓展的基础之上,积极加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确保对症下药,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第二种则是设计和开发全新的历史课程,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在利用本土乡土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以教师小组为依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发展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历史课题组教师需要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校本课程的特色非常显著,学生也有非常好的反馈。有的学生认为校本课程更具有亲切感,因此,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有益于丰富国家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弘扬家国情怀
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重点,同时家国情怀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历史中的家国情怀来说,主要以重视亲情和家国同构为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内涵更为丰富。其中提高民族凝聚力、公民幸福感备受关注。传统的历史教学只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简单剖析家国情怀,学生的真实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以乡土资源为依据开发校本课程,就能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也会感同身受。比如对于绍兴地区的高中历史教学来说,这一地区人杰地灵,历史非常悠久。其中蔡元培、周恩来、马寅初以及秋瑾纪念馆、嵊州越剧博物馆都是该地区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嵊州地区的高中学校可以围绕家乡历史开展针对性的历史教学活动,讲述嵊州历史故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自豪感,逐渐升华为家国情怀。
(三)促进学生的社会交流
在推进国家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乡土资源开发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实践背景复杂,除了需要关注课堂教学外,还需要设计不同的课外环节,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可以采取实地走访调查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马老,教师可以鼓励生主动的走进马寅初故居。另外,有的学生对嵊州党史比较感兴趣,可以自主感受和观察嵊州党史陈列馆。这种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形式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家长和社会资源也可以融入其中。比如在开展历史选修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担任历史场馆,比如嵊州越剧博物馆的志愿者,主动讲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参与各种场馆活动的服务工作。这种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社会能力,让学生能够与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和交流。
(四)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感觉离不开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自主分析和自主探究的技巧。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时,大部分的活动主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不同章节的内容附带有相应的设计活动,形式比较多元。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以及学生辩论提高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我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促进历史教学改革。其中校本课程一方面能够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构建丰富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课程评价手段比较单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核心标准。但是,校本课程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更高。在教学评价时,教师除了需要注重传统评价方式外,还需要坚持学生自评、教师观察和互评之间的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
選课走班制的落实速度较快并且备受好评,在改革高中教育时,选课走班制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这一点能够为国家课程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依据。对于中学素质教育来说,选课走班制能够充分彰显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比较复杂,教师需要将研究与开发相结合,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产生了明显的改观。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课程的研发者角色关注校本课程的调研、设计、编写、实施和评价过程。其中教师自学,集体研讨,培训交流最为关键。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自身的教育思维,转变课程观念,尽量避免单独作战。在一个教师团队中,通过研发共同研发和团结合作来促进项目资源开发,保障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的顺利落实。
三、基于乡土资源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首先,需要和教师需要进行调研和评估,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完成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大部分教师在工作实践之前就完成了相关的探索活动,这一点是校本课程开发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其次,教师需要制定课程开发目标和课程实施方案,包含具体的课程纲要。教师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明确的价值定位,分析后续课程实施与评价工作的相关要求,确保不同的授课形式能够获得学生的欢迎。最后,教师需要制定课程评价方案,规范评价过程。抓住课程开发的重难点,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语
高中历史教文课程的研究与开放离不开乡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师需要注重乡土资源的合理与利用,进一步推进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的开展及改革。
参考文献:
[1]汪建华.基于核心素养的乡土资源开发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00(002):111-112.
[2]骆必要.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探究[J].文理导航,2020,000(010):P.F0002-F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