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方法的整合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方法的整合,包括阅读课内文本内容和课外阅读资源的方法、整合性阅读教学活动组织的方法和评价方法。
  一、阅读方法的整合方法
  1.比较阅读法:将两种或多种阅读资源对照阅读的阅读方法,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阅读法,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材料的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比较阅读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题材比较法、体裁比较法、主题比较法、人物比较法、特点比较法、风格比较法。
  2.问题导引法:利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把整个知识点细分,像在通往规律的路上设置了一道道上了锁的铁闸,而钥匙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或者已有经验,或者查找资料,或者通过其他科目原理的引用)才能获得,学生顺着问题的答案一步步探究,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最终得到规律。
  3.指导归纳法:是从个别的或特殊的事物的具体的认识扩大为同类一般事物的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以递推思想作指导,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发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4.专题学习法:师生可以重新整合教材,重新调整教材课文的篇章,整合成新单元,或者将课内的部分课文与课外的某些篇章整合成新的探究单元。可以按整合成的主题探究问题的属性或特征,在一个主题下纵向地或横向地梳理文本和阅读资源,从而形成对该专题来龙去脉的系统把握。
  二、阅读经验整合
  整合性阅读教学中提到的“经验整合”,即学生已经拥有的有关文本和阅读资源的背景和知识、所学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理论、自己的生活阅历、实践经历和感情体验。
  按照认知学派的结构同化理论,学习是一个同化的过程:依赖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应观念,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把新知识同化已经拥有的认知结构,或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容纳新知识。
  比如,有的学生说,文士命运多悲苦,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背后,往往是锥心泣血、不堪回首的辛酸和痛楚。越是身处逆境,文士越能写出惊世骇俗的好作品来。他们大多人微言轻,身世坎坷。他们却又怀着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位卑未感忘忧国,屡遭穷愁困厄,痴心不改。由此可以归纳:
  《醉瓮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当时均遭遇仕途坎坷,被贬官,所以心情皆悲愤。但正如《报任安书》中所言:“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所以,当学生了解了这些作品的写作背景后,稍加探究,就能得知:《醉瓮亭记》体现了欧阳修游乐之后的“颓然”,《小石潭记》蕴涵了柳宗元“凄凉寂寥”的心境,《岳阳楼记》反映了范仲淹的“忧乐”哲学,《水调歌头》饱含着苏轼郁闷中的旷达。
  三、整合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引导学生阅读,以探究的态度将全册课本从头到尾浏览一遍。
  文本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心灵对话的桥梁、载体,阅读是师生对文本的反应与阐释,学生的情感体验、精神熏陶、思想升华、价值观念的形成等,都离不开与教师一起倾听文本和言说文本。
  何谓“探究的态度”?就是阅读时,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图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质疑、比较、归纳、整合为基本思维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或欣赏,或批判,或整合归纳总结,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的认知,以提高自己认识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2.将课文重新整合,整体性、综合性地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怎样解读课内文本和阅读资源?怎样整合?从文本和阅读资源的思想内容整合,从文本和阅读资源的语言形式整合,从文本和阅读资源的表现手法整合。
  深入探究,具体做法是:制定阅读计划,编写书目索引,做好勾画旁批,重视摘录提要,笔录思索质疑。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胡适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其实,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随时记录对文本的质疑的习惯,如果学生自己感到问题很有价值,可以立即确立为课题进行专题探究。
其他文献
语文包含母语使用的规范和技巧,饱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色彩,是作者睿智见解和个性风格乃至民族文化心理与性格、民族生命意识与审美趣味的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逐渐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同时会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作业是语文教育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作业过程是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
期刊
写作能力训练是作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议论文训练则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针对目前学生议论文写作开头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现状,可进行如下针对性训练。  一、观文自省  1.汩汩的小溪汇流成海,那是团结在召唤;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枝头,那是谦逊的教导。古往今来,多少贤人先哲则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宣告诚信的魅力。然而,今天我们的诚信在哪里? (学生习作《诚信是衡量人的标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如何改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作文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也是人文表达最直接的方式,相对于阅读来讲,它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作文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作文是他们思想水平和语言表
期刊
古语云:“得道多助,失得寡助”。也有语:“得道者得天下。”而事实上,晓以行道永远比得道更愉悦。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非智力因素是基础能力、信心体力、智慧刻苦的展现。著名足球运动员孙雯这样告诉人们:一个人在人生低谷中徘徊,感觉自己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其实就是黎明的前夜,只要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前面肯定是一道亮丽的彩虹,这就是恒心。但生活学习的过程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导语的成功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的确,好的导语就像优秀的演奏家弹奏出的第一
期刊
材料作文(不包括漫画作文)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材料作文又是考生最感头痛、普遍反映无从下手的命题形式,有许多考生常常在这上面“栽了跟头”,出现较大的失误.  写好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和立意,审题必须对材料做深入、仔细、全面的分析。是“精读”,而非“略读”;是反复揣摩,而非不经意的浏览。立意是文章成败关键,考生要在审题上多花一点工夫,拿准了再动笔,千万不要仓促上阵,写到“半截腰”发现立意错误再返工。  
期刊
作文需要发挥想象力,鲁迅曾惊叹于儿童的想象力:“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在作文教学中,应放飞学生的想象。  想象与联想需要植根于生活,茅盾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人虽然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形象,但想象的内容总是源于客观现实,被想象出来的事物定是由已经感知的事物加工改造而来。臧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
期刊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身焦思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面对作文题,有些学生总会有“说不尽的苦楚,道不尽的忧愁”。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新课标给写作指出了方向,但教学依旧迷茫。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令自己满意、让别人青睐的作文,摆脱“每一次都在徘徊无奈中倔强,每一次作文分数总不闪亮光,不知道表达啥时能长双隐形
期刊
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老师深知学生怕文言文,却也无可奈何。然而,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文言文功底非常好。两相比较,仔细推敲,不难得出这样一些结论:兴趣、迁移和“学以致用”这三个特点,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因趣成习  在调查中,很多文言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因为感兴趣而主动阅读文言文,经常细心查阅参考书和字典,敢于尝试简单的文言文创作。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不断修正和
期刊
一、缘起  200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淮滨高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并逐步构建了符合教育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的“三段六块,立体交叉”课堂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规范地应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二、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歌曲《潇洒走一回》。)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  生:《潇洒走一回》。  师:是啊,面对悠悠天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