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环保,sound生活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L198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一波先生有很多头衔,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伊普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等,光看这些举足轻重的角色就能想象到他日理万机的忙碌。加上之前约采访屡碰壁,未谙世事的记者掂量了半天,才鼓起勇气拨打他的手机。
  我更愿意称他为文老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次采访都是记者学习的过程,更是通过媒体向社会传播知识的过程。
  


  电话接通,我尽量开门见山。谁知欲速则不达,几乎没说清楚自己的来历,慌了手脚。文老师那边倒很爽快,不但一口应了下来,还悉心给记者指明行车路线。
  然而,真正见到本文的主角却颇费一番周折。位于通州中关村科技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的桑德集团,虽地名耳熟能详,但是一路按图索骥的找过去,却辗转难觅正路,到达基地已误了采访的点儿。
  远远地看到桑德集团的金属大牌,并未发现这个环保业的巨头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但是,当进入主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景色会让你深深感受到sound气息。耸立的主楼大厅,蜿蜒崎岖的人造小渠,很细致的铺满了形态各异的鹅卵石,挟着缓缓流淌的清水,在整个大厅蔓延开来,与园区里人造湖连成一片;更不用说各种绿色盆景,林立随处可见。
  我贪婪的享受这视觉盛宴,身心因为美丽的景色而得到滋养,恍若看到了桑德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愉悦,让我们这种躲在石头森林里某个格子间的苦行僧心生羡慕之情。倘若人人都能得而享受这种如画风景,那生活该有多美好啊!
  穿过蜿蜒的走廊进入宽敞的办公室,文一波在里间独辟了一个清雅的隔间作办公场所,别有一番味道。看来,这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在这种风景旖旎的基地,听一位智者畅谈人生,显然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梦想指引未来
  
  在大脑的某个区域里储存着一段特别的记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最纯真的那个年代沉淀下来的长时记忆,是对自己所掌握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最终形成自己所追求的美好境界。
  文一波和他环保王国的建立正是这个记忆实现的过程。文一波出生在风景绚丽的湖南湘潭,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大自然的那份美好有种潜意识的向往,蓝天白云碧水,组成了理想中的王国。或许就抱着这种梦想,18岁的文一波考上了兰州铁道学院环境工程系,在那里度过了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四年后,他如愿以偿的走进了清华大学,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
  清华,是文一波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能够走进美丽的清华园,已羡煞众多莘莘学子,而同时又能很幸运的分到环保科学界著名教授钱易老师的门下,无异锦上添花。
  谈到钱易老师,文一波最感慨是她对学术的态度和她对学子严谨思维的培养,或许应了那句名师出高徒。在校园里,他悉心跟随导师学习科研方法,一点一滴的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等待毕业论文的一次厚积薄发。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让他得以施展才华。文一波“第一次出手”,就遇到鞍钢的焦化废水项目,这个当时国际化的难题,揪起了他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下定决心去攻克,并单枪匹马跟鞍钢代表团谈判。
  


  那时,他刚上研二,这个初出茅庐的清华学子表现出超人的潜能,在谈判桌上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根基、敏锐的思维方式,最终取得了鞍钢这个上万人大型国有企业对他的信任。再看看现在教育体制下的研二学生都在干嘛,想来真是惭愧,某些研究生早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烟酒生”,惶惶不可终日。
  与鞍钢的成功合作为文一波的人生找到了一个契机,通过学习和实践他愈加笃定了环保行业广阔的前景。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在业界有了一定的名声,成功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各种机会接踵而至,为以后桑德环保的成立和腾飞做足了铺垫。
  
  桑德生活
  
  1989年,文一波从清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化工部规划设计院工作,主要负责两亿元以上的大型化工项目审批工作,在那个年代,属于众人追求向往的“铁饭碗”类型的工作。但是,对环保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的文一波并未安于现状,并不以为然,伺机找寻人生的突破口。
  1993年,文一波在一片哗然中跳出循规蹈矩的工作岗位,开始了另一种充实激情和未知的新生活。翌年,北京桑德环境技术发展公司成立,萦绕在文一波脑海中的那个“蓝天碧海”的美好设想在现实中终于有了雏形,梦想开始展翅高飞。
  但是,当生活打开一扇门时,迎来的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如同打开了一个神奇的魔匣,随之而来的除了美好的未来,更有各种接踵而至的亟待解决的麻烦。创业不再简单的遵循做学术那一套理论方案,摆在面前的问题错综复杂。如何科学管理才能让企业活下去,这让学理科出身的文一波大伤脑筋。
  最初关于创业的理解——只要技术好、产品好就能有市场——被现实玩转的支离破碎。启动资金很快告罄,桑德挣扎在生死的边界线上,等待着劫后重生或是灰飞烟灭,“如何生存”这是个问题。那段时间,事无巨细文一波必一一过问,每每电话铃声响起,都会让他紧张半天,彼时于他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但求有坚韧不拔之志。文一波与生俱来的不服输精神,给企业慢慢的注入了新鲜血液。培育一个企业的成长,最重要的要有耐心和对企业的希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创新机制,不跟风,另辟蹊径,终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这些都是他一路走来总结出的经验,“不管做什么,起步的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坚持到底”。
  1999年,由桑德环保集团提出的创新BOT模式(即Build-Operate-Transfer,意为建设-经营-移交,承担项目的投资者在特许经营期内,自主筹资、经营、自享收益、自担风险,经营期满后,停止经营,全部设施完好、无偿地移交政府管理。这样既可以为企业盈利,又可以使项目达到社会公益的要求,是一种“一箭双雕”的环保经营模式),开创了企业和政府合作的新纪元,目前已在业界被广泛接受,促进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2008年,桑德走过了14个年头,从最初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的几间小屋发展到今天占地600多亩的大基地,下辖合加资源、伊普国际等企业,在全国投资建设的自来水厂(公司)、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工业废弃物处理厂近40个。承担系统集成建设的各类环境治理工程已超过400个,树立了多种(包括部分具有世界水平的)环境治理(如焦化废水处理、垃圾综合处理等)典型达标工艺。集团集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于一体,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畅通的国际资本平台和丰富的项目管理及实施能力。
  这是桑德人不得不说的骄傲。如今,桑德业务逐渐扩大,长期致力于市政给水、市政污水处理、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和清洁能源等环境领域业务。桑德始终站在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沿,持续创新、追求完美,在业界树立了“精专”的技术形象。
  这一路走来,桑德获得很多荣誉,先后被列为国家环保总局认定的环保骨干企业,北京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企业,市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单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被连年授予国家级中关村科技开发试验区50强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水务企业。
  
  sound生活从环保市场化开始
  
  乘绿色奥运之风,近年,中国的环保取得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就,各种污水治理厂的兴起,北京沙尘暴频率的降低,行人手中七彩的环保购物袋……但是环境污染的后遗症也显露出来,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的爆发等等。人们所作的努力相对于环境污染的程度,无疑于杯水车薪。
  为了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国家提出环保需要整个社会的行动才能取得成效。然而,文一波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环保行动有其独特的“文式”看法。比如垃圾分类,众人皆知,这点根本做不到,“除非全国人人都做到自觉将垃圾分类,否则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文一波提出,应把环保市场化,让企业来做环保,“企业通过机械劳动很容易就能做到把垃圾自动分类,99%都能分开。”文一波满怀信心的告诉记者,“分类出的餐桌垃圾可以做成农用肥料,塑料和玻璃等可以回收再利用,这其中也有很大的利润呢。”
  作为一名环保界的战士,文一波认为,不仅仅要维持企业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拿出士兵神圣的责任感,保家国之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在理论界,环境经济学家发现环境质量退化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环境资源具有公共财产的特性。亚里士多德说:“参与分享人员最多的公共物品,获得的关心最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哈丁教授1968年提出“公有地的悲剧”,阐明公有地自由使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有人争先恐后追求的结果最终是整体的崩溃。
  毫无疑问,生态环境是分享人员最多的公共物品,故而每个人都毫不吝啬地把生活污水、化工废水、放射性废水排入水体、土壤,把有害的烟气排入空中。“在人们尚未认识环保重要性之前,每个人以为做这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环境逐渐恶化。”这点是环保战士需要面对的最痛心的现实。
  环保必须市场化。近年,中国正逐渐把环保从政府性行为转向市场化行为。政府正在创造一种机制,使政府的角色成为裁判员,而企业和企业之间发生针对环保的交易行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生态社会的角度看,媒体是一种力量。政府、个人和企业都可以通过媒体传达环保的信息。2000年两会期间,文一波在《经济日报》用两个整版刊登了《一个中国公民的环保建议——城市污染水的全面解决方案》,全面介绍了其“中华碧水计划”的畅想,通过多方奔走、呼吁,2000年11月,文一波如愿以偿,在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项目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中国第一个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市政污水治理项目,环保事业市场化后方可良性地自我循环。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天,科技日新月异迅速发展、并对社会经济发挥越来越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科学论断越来越深入人心。但综观当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我们还看不到科技在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面对环保存在的致命问题,文一波十分肯定地说:“谁排放的由谁来治理,环保走市场化的道路,很快就能解决环境治理方面的扯皮问题。”
  尽可能降低供水、排水成本。能完全市场化的,可以通过比价接近真实成本,不能市场化或不能完全市场化的,至少要部分市场化或分段市场化。比如水厂市场化、管网市场化。市场化包括投资和运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更多的能力去治理环境,但是,目前,中国对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开源节流是维持环境的根本,要减少废物的排放,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支持。
  除要求企业对环境污染问题负责之外,文一波还提出了几点与水有关经营的建设性意见。
  企业运营要专业化,从而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平;运营企业规模化,降低成本。安全服务和政府监管;水价调整阶梯化,给予投资水务的企业较长的运营期限,如果有严谨的合约保证和良好的政府信誉,投资人才可能分担更多的前期压力;提倡污水重复利用,保护环境,降低水价;通过改善供水水质、分质供水,从而使百姓愿意支付更多的附加水费;通过不断改善的水质环境,使百姓支付更多的环境费用;做好宣传,使各级政府官员和老百姓更加认可水是一种商品,水是一种资源,排水就会破坏环境,影响他人的生活质量,用水、排水付费天经地义。
  水,水,水。文一波名如其人:一心一意,一腔热血都投在了水上。
  
  为中国环保事业摇旗呐喊
  
  因了中国环保事业的特殊性,环保企业需要与政府合作,在谈到其中的合作,文一波言语之中甚是谨慎。但是,他依然希望政府能帮助企业发展环保事业。
  当然,环境的保护国家应是主体,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国家应该通过对环保企业的扶持,从政策上促进、鼓励发展科技型环保企业,让企业兴盛来分担国家环境治理方面的压力,才能双赢。
  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向企业的科技开发行为倾斜。如果通过相应的监督监察机制确证企业投资于技术开发,那么这种投资的税收可以减免;如果经过相应的论证,企业投资于某项技术研究可以促进整个国家、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那么可以取得政府的优惠贷款甚至贴息贷款。
  面向环保企业设立技术研究课题,并配套资金保障,促进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对于整个国家产业的进步有重大意义。
  选择有规模、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技术研究基础的环保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国家的科研经费总是有限的。有限的资金必须投到适当的地方才能产生显著效果。环保企业目前为数众多,只有少数规模较大,只有选择那些有丰富环境工程实践经验、重视环境技术开发的企业作为扶持对象,才能有的放矢,发挥最佳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那种仅凭人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去打开国际市场的办法是缺乏远见的,以民众的低收入为代价的竞争,其出发点就不对,其可持续性更值得怀疑。大力增强企业的科技内涵才是最根本出路。这是所有行业的共性。而面对环保领域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特性,大力发展科技型环保企业更是当务之急。
  文一波还有好多好多有关环保的思考。
  虽然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文一波对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依然信心满怀,“中国的环保事业才刚起步呢,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解决”。
  我们相信,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更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文一波和他的桑德集团一定能为我们创造一个碧海蓝天的美好世界。
其他文献
公司进化论     过去的公司和企业,是两极对立。一极是职员,一极是老板和管理者。“管人”的和“被管的人”,形成所谓“对立统一”,卓别林的电影里将人与人、人与机器的隔膜与冷漠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麦格雷戈的“经济人”假设,强调物质刺激的作用,把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作为管理的前提。  后来的情况有了好转。“管人”的人不是挥舞着鞭子和木棒,而是用“金钱”和“待遇”来“激励”“被管的人”,还通过一定的方式来
期刊
全球瞩目的“世界粮食安全会议”落下帏幕,通过一纸《世界粮食安全宣言》,留下画饼充饥的美好承诺——“消除饥饿,保证今天和明天人人都有粮食”!  中国有句古语叫“民以食为天”。历代的政客或学者,都懂得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为“牧民者”帮忙,皆强调粮食的重要。诸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五种俱熟,公私有余”;“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饥,然后为之食”等等。  令人生疑的是,当今一位自
期刊
干事业的人,一旦成为“家”,那一定是业内的佼佼者。“责任”者,分内应该做的事情之谓也。时下流行的企业家“社会责任”,实际上是舶来品,其理念是:企业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职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诸如商业诚信、生产安全、职工健康、公益事业、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  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人们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愈益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有关。近年来逐渐成为国际潮
期刊
当金融危机把艺术的虚火浇灭,一切都回到质朴的状态。当代艺术的价值回归其实也是市场成熟的一种表现。    岁末年初,缩水最明显的中国当代艺术仍有亮点。尽管在08年11月30日晚进行的佳士得香港亚洲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上,32件作品中仅有18件成交。岳敏君、方力钧和王广义的作品无人接手,而来自好莱坞电影导演奥利佛斯通收藏的一副张晓刚的作品《血缘:大家族作品二号》卖出了340万美元(合2324.96万元港币
期刊
保育钧:民营“复苏”改变中国    改革开放30周年,最大变化之一就是民营经济“复苏”。民营经济原本就存在,被人为地消灭后,改革开放使之再生,故曰“复苏”,而不是“诞生”。民营经济的复苏,导致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发生根本变化,改变并将进一步改变中国。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归纳为“八个”方面。一是“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从单一公有制一统天下,变为“国企”、“三资”和“民营”的“三分天下”。互
期刊
在HCI技术中难度最大的自动化语音识别(ASR)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蓬勃发展,在这期间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捷通华声作为我国智能人机交互(HCI)技术领域领军企业,也步入了投身HCI领域技术研发与产品化的第十个年头。多年来捷通华声语音、手写识别等HCI技术领域的发展积累大量宝贵的经验,也可以说对HCI领域的感受颇多,尤其是对我国HCI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前景更是洞若观火。 
期刊
“作为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她的环境记者沙龙开启了中国公民社会和媒体结合的模式;她为西南江河的奔走呼吁,对于保护这片净土作出了特殊贡献。”   这是“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评委会对获奖者汪永晨的评语,也是对她绿色人生最生动的诠释。汪永晨的环境记者沙龙,7年来推动了多次环境事件成为社会焦点,7年来吸引了一大批关心环境保护的记者和专家,7年来一直在为绿色奔走呼吁,成为环保组织和媒
期刊
“位卑不敢忘忧国”——中国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品德,在“知识英雄”纪世瀛的血液里流淌着。    权当序言  在《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主编的《中关村创新谱》新书发布会上,有“中关村第一村民”雅号的纪世瀛先生,热情洋溢地振臂高呼“中关村精神万岁”!博得长久的雷鸣般掌声。2008年5月中,汉青社长拿来纪先生关于论述中关村发展的长篇文章,我作为责任编辑,先睹为快,深为世瀛先生的激情感动。编讫,写了几百字的
期刊
2007年,为了向北京奥运会献礼,北京奥组委参与策划,海内外电影艺术家共同参与,以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为原形的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正式投拍。  这是一部主旋律大片,也是一部史诗巨制。该片的制片人是国家一级编剧、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艺术总监王浙滨。    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是资深电影人王浙滨孜孜以求的目标,她为此奋斗了30年。  30年的真情付出,30年的励精图治,30年的光荣与梦想,如春蚕
期刊
“片心高与月徘徊,不知身外有浮云”,用它来形容田家三代画家对生活与事业的态度与追求,真是太贴切不过了,只有具备这样的态度与修养才会有出现逸品与妙品的可能。    想写田添,由来已久,但总机不逢时,所以一拖再拖。今年是我国近现代花鸟画大家田世光先生去世十周年,时过境迁,物换星移,我带着对先生的缅怀之心,走访了田世光先生长孙——中青年花鸟画家田添。  记得当年每每去田老先生府上采访,总能看到二十出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