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要善从细节识人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eter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著名文学家蒋堂因对官员考核颇有心得,深受宋真宗赏识。他担任淮南转运史时,属下各县令均按常例,在冬至之日送来书信祝贺。众使者送达贺信后便回去交差,唯有一个差人说是须拿到收到贺信回执后方肯返回。蒋堂部属大加训斥:哪有位尊权重的转运史大人给小小差人写回执之理?谁知差人拒不听从,还说:“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蒋堂好友,时身居要职的著名诗人苏舜钦见状感叹道:“差人都如此蛮横,这县令可想而知。”蒋堂却不以为然,认为这县令一定很严明强干,有极高威望,因而使得差人不敢违背命令,遂令部属满足差人要求。事后他暗加寻访,发现那县令果然德才出众,便倍加提携,使其终成大器。那县令就是北宋一代名臣杜杞。
  上述故事为我们领导者发现、识别人才,提供了一个崭新思路,即从细节识人。细节是构成事物发展轨迹的最小单位,因微枝末节,常易为人忽视。然而,许多细节中,往往蕴涵着极有价值的东西,是人们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发现事物本质的载体。俗话说,睹一叶而知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具备从细节发现人才的本领,也并非所有细节都蕴涵人才属性。要想从细节发现人才,除了要求领导者具备正确的用人理念、求贤若渴的愿望和敏锐独到的眼光外,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首先,看细节的自然性。细节的真伪,是判断所蕴藏的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的前提。那么,如何判断细节的真伪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细节是否具有自然性。因为人是具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对自己的行为方式有着很强的掌控能力。如他出于某种功利目的,去刻意改变和修饰自己的行为,那么所传递的信息,真实性就可能大为降低。自然流露出的细节,因保持一种生活的原生态,没有丝毫的人为色彩,因而更为真实,有着较高的含金量。因此,领导者应努力提高识别真假细节的本领。对部属在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没有人刻意关注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细节予以重视,并把其作为人才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投己所好,为达个人目的,带有表演痕迹的东西保持警惕,谨防被欺骗和误导。
  其次,看细节的厚重性。从细节识别和发现人才,并不意味着所有细节都具有这样的价值。因为并非所有细节都能反映事物本质,为领导者识人提供佐证。因此,领导者要善于对细节进行筛选和甄别,选择那些最能反映部属品德、境界、能力、修养等元素的细节,作为人才价值判断的依据。尤其要重视选择那些在特定条件下和环境中,下属所表现出来的细节。例如,在部属面临重大考验的特殊时刻,在自身利益受到挑战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细节,最可能说明问题。这些细节最能折射出其品格的高下、原则性的强弱和能力的优劣。
  最后,看细节的经常性。一个真正的人才,其价值总会以某种形式予以体现,就是人们常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因此,在其身上,作为最能反映人才属性的细节,一定会自然且反复出现,呈现出一种常态性、经常性和频繁性,而絕不可能偶一为之,昙花一现。这是因为人才特质已渗透到其日常行为方式中,以至于成为自觉行动。不必过分担心某些心术不正者误导领导,因为一个刻意作秀以骗取领导信任的人,即便他再有毅力和耐心,演技再高明,都不可能永远沉住气,不露马脚。因此,领导者只要坚持不看部属一时一事,而看一贯表现、看全部历史的原则,就不会被其炮制的虚假细节蒙住眼睛,从而造成用人失误。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政协
  (责编/朱艳秋)
其他文献
为官不为,不独为当今官场所具有,古往今来,官场中的懒官懒政,当官不作为,守土不尽责,从没有绝迹过。  为官不为,下场很悲惨  张华博学多才,是西晋时期众所推崇的文坛领袖,一生著述颇丰,早年经人举荐,于曹魏时即以才华超人而受到朝廷重用,因其办事稳健,见解独到,受到了司马昭的赏识。晋武帝时,在张华等人的一再促请下,武帝才下定决心,调军征吴。吴国灭亡后,因力主伐吴有功,张华又迁黄门侍郎,后官至司空,成为
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法宝。河北省委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16字方针,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深刻领会,把握精髓,推动发展,真正把思想的解放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破解发展瓶颈上,关键要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在学习比较中找差距、增动力。解放思想首先要敢比,只有通过比,才能找出差距、增强动力。一是对标先进。进一步强化沿海经济和区域
搞好团结的能力是一种比专业能力更重要的能力。专业能力只能使自己利用自身的能量,而搞好团结的能力可以使自己利用外界的无限能量。古今中外能够把事情做成的人,都是团结人能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充满痛苦和灾难的屈辱史,也是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人民于水火,强国富民为目标,威武不屈,前仆
干部下基层既是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实施以来,各地积极跟进,出台了一系列转变作风的制度规定,尤其是对干部下基层提出了不少明确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但笔者了解到,虽然一些地方和单位把干部下基层的频率、数量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对于干部如何下基层、下基层干什么,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导致有些干部为了达
在媒体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绝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而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领导干部执政素养、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不妨把握如下原则:  公开透明  公开透明的本质和灵魂在于及时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达到解疑释惑、消除误解和矛盾的效果,目的在于使公众及时了解政府各个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使政府工作置
毛泽东非常欣赏龚自珍的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认为,选拔干部首先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但在选拔的过程中又不要拘泥于形式,要根据工作环境和人才素质的变化,在动态中选拔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论资排辈。大胆起用后起之秀,切忌求全责备,要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  毛泽东一贯倡导干部选拔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他认为,“
官僚主义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和惯性,其中一项就是通过语义学转化,将上级改革整顿措施的要求消弭于无形。   “一致拥护式”传达与“搭积木式”包装   表现一:用高调学习回避实质要求。新的要求一旦同利益化“成规”冲突,对于不愿执行而又畏惧问责的某些官员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轰轰烈烈搞形式,风风火火学文件,在高调学习中将真正“意义”消融于无形,通过知行分离,达到自保目的。这种做法要义在于,从改革举措中剥离
“三心二意”的原意,是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笔者在这里说的“三心二意”非其原意。“三心”特指领导干部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宽容的心、一颗友爱的心;“二意”则指领导干部说话要有新意、做事要有创意。“三心二意”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  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最可宝贵的道德品质;懂得感恩,才能回报社会。一个领导干部,从出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更是转变作风、防身治病的一剂良药,拿起这个武器、用好这剂良药,必须掌握方法、把握火候,才能剑气凌云、药到病除。  一要“敢”。批评与自我批评,既然是武器、良药,必然会有杀伤力、苦辣味,没有勇气和胆量,是不行的。这就要求各级各地领导班子以及党员干部要敢于使用、大胆使用,要敢于向我以及向别人“开炮”、勇于让别人向我“开炮”。要有不怕得罪人、不怕刺、不怕疼的勇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