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的主题及其艺术探讨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u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对于莫泊桑小说的理解,是从《项链》开始的。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借女友的项链参加舞会,却不慎将项链弄丢。为了赔偿这条昂贵的项链,玛蒂尔德一家苦熬十年,历尽艰辛。可在她还清所有的债务之后,却偶然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来是赝品。
  如此惊人的结局实在令人难以忘怀,而亦有一定可信度,而《珠宝》和《项链》甚为相似的故事也与首饰有关。
  中产阶级贤淑的朗丹太太生前有两种嗜好为丈夫所不满,一是爱看戏,二是爱假珠宝。一个冬天的夜里,她看戏回来受了冻,害了肺炎,一个星期后便去世了。拙于理财的朗丹先生生活捉襟见肘,陷于窘困,走投无路,打算变卖东西。这时他立即想到他妻子的那些“便宜货”,决定卖掉她好像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虽是假货。可是做工考究,想来还可以值七、八法郎。那知假首饰拿到珠宝店估价,竟发现是真首饰。朗丹惊得愣住了。当他把首饰拿到另一家店时,店主认出这首饰是他们店里卖出去的。经过询问,查账簿,这是一件真首饰确凿无疑。朗丹惊讶得简直要发疯,以至于回家时几次走错路。最后竟昏倒在地上,过路的人把他抬进药房,等他醒后送他回家。疲乏、伤心使他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睡至第二天。受到这样的打击。他无法再工作。考虑再三,他再次走人首饰店,卖了那串大项链,并将妻子留下的珠宝全部卖给这家店,得了十九万六千法郎,辞职并告诉科长。说他继承了三十万法郎的遗产,同时向同事宣布他未来的计划,晚上和妓女混了一夜,半年后,再婚,继室是个规矩人,但臭脾气难以伺候。
  故事并不复杂,莫泊桑运用对比描写、细节描写和反语的修辞手法进行讽刺,精心安排情节,描述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笔者认为我们对文章主题及艺术的把握从下面几方面人手:
  《珠宝》与莫泊桑一年后发表的《项链》一样,对中小资产阶级的精神世界作了冷静的剖析和无情的揭露。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都从某一方面表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堕落。朗丹的亡妻生前的两个嗜好本身就显示出她内心的空虚、爱慕虚荣的性格。她“爱假珠宝”嗜好的满足,竟以出卖色相为条件,也就是说,其虚荣心的满足是以出卖人格为代价的。而在出卖色相、人格之后,她不但没有任何愧疚和痛苦,反而在丈夫面前还显得异常痛快,这说明朗丹妻子的道德沦落到了何等程度!朗丹在无意之中发现亡妻的“假首饰”竟是昂贵的真珠宝之后,特别是当他推断出这些珠宝是别人馈赠给他的亡妻的“礼物”之后,他仅仅在短时间里感到“疑窦”、“伤心”和耻辱。但是。一夜之后,为了求得“有财产”的“幸福”,他终于抵挡不了“有钱”的诱惑。用本属耻辱象征的珠宝换回了大量的金钱,并开始挥霍和享受。他的所作所为触目惊心地表现出金钱对人性的蹂躏和摧残,它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支柱已经坍塌。剩下来的是一片废墟。与亡妻一样,朗丹性格中也有贪慕虚荣的特点。总之,贪图虚荣、富贵是朗丹的性格核心,
  文章通过对比描写来揭示文章的主题,文中对比手法主要有两处。其一是朗丹太太自身的对比。文中叙述朗丹太太婚前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每一个明智的年轻人都梦想着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这种类型的女人。人人都称赞她:凡是认识她的人都再三夸奖说:“娶她的人肯定会幸福,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了。”她对丈夫无比的关心、体贴、温存。而由后文我们看到她是一个背叛丈夫,靠出卖色相来换取珠宝的无耻女人。其二是朗丹先生自身对比,他最爱他的妻子,他对妻子爱的火焰从未熄灭,虽然他们相遇已六年,但是他比开头那些日子还爱她。妻子死后,他差一点也跟她进了坟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头发全变白了。他从早哭到晚,难以忍受的痛苦撕碎了他的心灵:回忆,笑容,声音以及死者身上的种种魅力不断地出现在他的脑际。时间并没有减轻他的悲伤。经常在上班的时候,同事们正在聊当天的新闻,会突然看见他双颊一鼓、鼻子一皱,眼睛里含着两包泪水:他做出一副苦相,接着就呜呜地哭起来。朗丹真是痛不欲生,为了纪念亡妻,他让她的卧室保持原状。他每天都把自己关在里面想她;所有的家具,甚至连她的衣裳,都像她临死那天一样放在原来的地方。妻子死后,生活窘困,他变卖假珠宝。也是为了“每天看见它们都会损害到对他心爱人的回忆”。通过卖假珠宝,他发现了妻子的行为,“他停下来,呆呆地立在大街中间,可怕的疑窦掠过他的脑海,莫非她……?这么说,其余的珠宝也都是礼物了!”他也是有羞耻心的,当他打算再到珠宝店时,他臊得满脸通红。他在首饰店对面的人行道上踱来踱去,一连有二十次,他都差点儿走进去,可是每次都被羞耻心拦住。然而。他还是越过心灵中的标志:人的尊严与荣誉的防线,不顾廉耻地将珠宝全部拿去出卖。并且讨价还价,“朗丹现在也撕破脸皮争价钱了,他发脾气,要人把账簿给他看:随着金额的增加。他的嗓门也在提高”。对妻子的爱和思念自然不复存在,他在卖掉所有的珠宝后,跑到过去厌恶的剧院里看戏,还和一些妓女混了一夜,对比之下,他前后判若两人。
  文中的细节描写,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的堕落。首先,我们看朗丹太太,她对朗丹非常关心、体贴、温存。她要丈夫陪她去看戏,“他恳求她请一位她认识的太太陪她去看戏。只要能送她回来就成。她认为这个办法不太合适,所以说来说去怎么也不肯答应,直到最后才为了讨好他,勉强让步:他对她说不出的感激”。这样朗丹太太消除了朗丹对自己的戒备。为自己出卖色相提供了条件。朗丹太太多次欣赏自己的那些“假珠宝”,有时在晚上,他们俩呆在火炉旁,朗丹太太就把装着朗丹先生所谓“便宜货”的摩洛哥皮匣捧到茶桌上,开始热情地细细观看那些假珠宝,好像其中有无穷的、秘密的乐趣似的。还不知廉耻地说,“我爱好这个。……可是本性难移”,“她一边用手指转动着珍珠项链,或者让宝石的切面放出夺目的光彩,一边不停地说:‘你倒是瞧瞧呀,做得多么好,简直跟真的一样。”’朗丹太太如此津津有味地欣赏靠出卖肉体得来的珠宝,毫无愧疚之意,这是何等的可悲、可鄙、可怜、可恨!更有甚者,“她还一定要把一串项链挂在丈夫的脖子上,为的是挂上以后好痛痛快快地笑一番,然后大声说:‘瞧你有多滑稽’!接着就扑到他的怀里,像发了疯似的吻他。”这无疑是给朗丹先生戴上了一顶绿帽子,朗丹太太对珠宝的崇拜。让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文中对朗丹先生也有许多细节描写,写出了他人性的堕落。他卖了妻子的一些珠宝后,到大饭店吃了中饭,喝了一瓶20法郎的酒,而后叫了一辆马车,到步洛涅树林去兜风,这还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于是到处炫耀自己,他恨不能告诉路上的行人:他有了20万法郎;可当他到科长那里辞职时,夸耀说他得了一笔30万法郎的遗产:而当他坐在饭店时,他按捺不住竟对邻座的绅士吹牛说,他得到了40万法郎的遗产!由20万变成30万,由30万变成40万,作者利用数字的力量,活脱脱地表现了朗丹的可鄙 可怜,生动地展示了他精神的卑下。对朗丹这个形象的塑造也是点睛之笔。莫泊桑对于他所生活的19世纪晚期的法国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和这种思想所导致的人性的堕落进行了无情而有力的讽刺。朗丹先生堕落的另一原因可谓是妻子的欺骗行径对他的打击。当他得知妻子的罪恶行径后,他觉得地在摇晃,觉得面前的一棵树倒下来,他伸出双臂。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他伤心得哭到天黑。咬住一块手绢,免得哭出声来。朗丹的内心发生了巨变,他考虑再三还是进入那家首饰店。有一段心理描写很精彩:“有财产的人多么幸福啊!一个人有了钱,甚至连忧愁都可以摆脱,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他可以旅行,可以寻欢作乐!啊!我有钱就好了。”正是这种思想支撑着他,他内心深处对于金钱的赤裸裸的需求浮现出来。古老的传统的道德基石在物欲横流的生活风气冲击下已坍塌,资本主义似一张盘根错节的罪恶之网,纯朴的人性、真挚的爱情、高尚的情怀被渐渐毁灭,一个没有廉耻的朗丹站立起来。
  文章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前后照应,增强了讽刺效果,也深化了主题。文章一开始就写到。“她们穷虽穷,可是为人正派,稳重而且和蔼。这个年轻姑娘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她的纯朴美里有一种天使般的贞洁的魅力”,凡是认识她的人都再三夸奖说,“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这些都是文章前部分对于朗丹太太的介绍,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从后文我们知道她并不正派,也不贞洁,而是以出卖肉体来换回珠宝,让朗丹先生天天喝上等酒,吃精美的食物的这样一位可鄙女性,所以她也不是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女人,而是靠不劳而获得来的钱进行自我享受的寄生虫。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逼真、自然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这既是对以往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现实主义传统的补充与丰富。莫泊桑虽然基本上恪守严格的写实原则,但也并不放弃对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的追求,他有时在细节上加以浪漫的夸张。如在《珠宝》中,主人公竟然那么失望,以至“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头发全都变白了”:他有时更追求怪诞的效果,如在《他是谁》中描写的种种不可理解的细节。
  批评家把莫泊桑一生所写的三百余篇小说称之为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一幅色彩斑斓的风俗画。它从各个方面、各种视角描绘了作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在这幅画上有淡抹,有精雕细雕,也有随意的一涂,但任何一笔都有着其分量。《珠宝》是由这些短篇组成的一幅法国社会风俗画上重要的一笔。
其他文献
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教育的影响,加之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任务认识的偏颇,致使人们忽视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因此,要改变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这种状况,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通过朗读、涵泳、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阅读素养。    一、指导学生多读勤
【正】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关于九十年代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比以往更进一步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经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起作用
“妈妈,土豆怎么这样小?”女儿指着黄豆粒一脸惊讶,又拉着我的手跑到草坪上:“小草流泪了?”(草尖上挂着清晨的露珠)“金鱼在找妈妈呢!”……每当听到这样富有童趣而又有诗意的童言,
倒装是英语表达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中国学生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用图式-背景理论对倒装句的特点、分类和语用内核进行多思维诠释,并基于图式理
1988年4月12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二条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这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修
读杨绛先生的散文,你会感到这不是作者在有意识地创作,而是一位智者在娓娓述说一件件往事。她挥洒着智慧和情感,虽不浓烈甜腻,却自然妥帖、纯净本色,犹如一杯清茶,品之能感受到那淡
【正】 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全面推进股份制经济,是我国经济政策中一项亟待确定的策略。我们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应向最后防线突破时期,即开始全面发展时期。一、股份制经济可向最
我国的护理事业在专业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发展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用专业标准分析了我国护理专业存在的差距 ,并指出 :护理要成为一门受人尊敬的专业 ,还有许多艰辛
对于语文,有的学生说:“我花了很多工夫学语文,可就是不见效果。”有的学生说:“语文课就是催眠课,休息课。”正所谓: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正因为如此,很多语文教师便有这样的感慨:“学生不重视语文,不爱学语文,要想提高成绩,难啊!”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    一、教师引导,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及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真正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能够自己寻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就会感到学习
一、所有的诗歌都有诗眼吗  诗眼是诗人自觉锤炼语言的结果,它往往是含情量最高或最有艺术价值令全篇游龙飞动的字眼或句子。此一概念,始见于北宋诗话,宋人为了总结炼字之法,提出了该术语。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优秀诗作都一定有诗眼呢?不一定。因为,某些传诵千古之作,它所看重的是全篇的自然浑成,是对整个艺术境界的锤炼,而没有去刻意对诗句精雕细刻。此类作品较多,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