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绵羊音”和“海豚音”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的歌坛上,热议着两种属于另类的歌声。一种是在湖南台举办的“快乐女声”比赛中出现的“绵羊音”,以曾轶可的《最天使》为代表的歌声;另一种是在中央台举办的“星光大道”比赛中出现的“海豚音”,以王墨的《歌剧2》为代表的歌声。所谓“绵羊音”就是那种细柔、颤动,有些不够稳定的声音,好似绵羊的叫声。所谓“海豚音”,就是那种超高频率的声波,泛指一些难以企及的极高音区,好似海豚的叫声。
  歌声就是运用气息振动人体声带,通过有序结构的歌曲,演绎出的美妙音响。凡人的歌声具有一定的音域范围,大致十度左右,经过训练的歌手也能稍有超越;优美的歌声也具有约定俗成的规范,如节奏稳健、音律准确等。最难能可贵的是要唱出各自的个性,才能引起歌坛的注意。当一旦听到具有独特魅力的歌手时,就会投以关注的目光,对其发生浓厚的兴趣。最近,听到曾轶可的一些稚嫩、发抖的声音被称为“绵羊音”,听到王墨的一些超高、细直的声线被称为“海豚音”,由于属于另类的歌声,立刻引发议论。
  基本形成共识的是曾轶可和王墨的歌声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歌坛上一直批评千人一腔的模式,民族唱法都像彭丽媛那样亮丽,美声歌手都像戴玉强那样高亢,造成唱法单调、音色乏味的尴尬。难得有像马玉涛的《马儿啊你慢些走》、李琼的《山路十八弯》、杨坤的《无所谓》等那样别有风味的歌声出现,能在歌坛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听到曾轶可和王墨的歌声不一般时,就会让有些评委和有些歌迷顿生好感,并被调侃地称为“绵羊音”和“海豚音”,让人能形象地捕捉到新鲜歌声的音色特征。但也有不少人不敢恭维而投了“反对票”。
  相比较而言,曾轶可的“绵羊音”比王墨的“海豚音”有着更多的评价微词。原因有三:
  一是唱歌应该提倡比较科学的发声法。无疑,王墨的超高“海豚音”比起曾轶可的细柔“绵羊音”技术难度更大。
  二是唱歌应该强调发声稳定、音律准确。而在曾轶可的歌声中,唱得不稳、不准的旋律随处可见,这是唱歌大忌,难以认同。
  三是唱歌应大多回旋在舒适的发音区给人美感。王墨只运用了片段“海豚音”,而曾轶可恰是通篇“绵羊音“,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如要笔者为两位歌手打分的话,很明显,王墨应高于曾轶可。但歌坛上的评价却是曾轶可的呼声好于王墨,且对曾轶可的褒势也强于贬势。好像有些不正常。
  浏览了网络上评价曾轶可的观点,笔者认为很多评论家、音乐人的点评视角偏离了音乐本体。衡量歌手水平的高下,主要审视演唱质量,而不是其他。有人认为她台风可爱可亲,原创可圈可点,全然不顾她“致命”的发音不准、不稳的缺陷,竟然能晋升到“快女十强”的行列。
  多次聆听曾轶可的歌声,她手抱吉他,清新活泼。自编自唱自娱自乐的轻松状态赢得了许多青年歌迷的共鸣。应该说她仍然是一块可以雕琢的美玉,听到批评声不要不服气,而应寻找原因,对症下药,然后治愈伤病,再完美亮相。如要笔者为其开方治病的话,一要磨练气息的稳定,支撑乐音稳而准地发声,在音色细柔的基础上努力追求不抖、不颤。二是自创的旋律设计应尽量流畅自然,减少字曲密集的结合,多留长音空间,以利控制音准。
  至于王墨的演唱也想提一点建议:切忌成段的超高炫技,让人可听而不可及,而且长时间的“声嘶力竭”,也会引来“物极必反”的听觉疲劳,只需恰到好处地展现极限音线就足够矣!其实“海豚音”的雏形早已问世,只是没有特指称谓罢了。如《丹顶鹤的故事》《青藏高原》《西部放歌》,都有“海豚音”性质的设计,听之过瘾,唱之能及,这些有点难度的歌曲曾经刺激模仿,也能流行起来。
  对于评论界也想奉劝几句。虽然应该支持新生事物,但还应实事求是地评点,不能捧煞,也不能骂煞。对于有一些具有另类音色的歌手,在肯定的前提下,应从爱护的角度再善意地提出一些批评,以利更加完善。如原生态歌手阿宝在经过专业老师的点拨后,在保持陕北特色的基础上,音色变得更加优美动听了。所以,对于新鲜的“绵羊音”和“海豚音”,还需客观、辨证地评价,在肯定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更加完美,让歌坛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杨瑞庆,江苏省昆山市文化馆,研究馆员。)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年来,美欧等国家利用价值观外交频频对华发难。国内学界立足中国视角已经对价值观外交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该文章的目的是对国内学界的研究状况做出梳理和概括,指出了价值观人权等规范性因素在外交决策中作用日益重要这一趋势,并在概念上对价值观外交做了常识性的界定。另外,学界对欧美等国家对华发动价值观攻势的原因可谓见仁见智,笔者也对此进行了梳理。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在正文中分别论述了人权外交
期刊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建成第一座公共电视台。这一历史事件被看作是电视的诞生日。电视诞生至今已整整72年,不可否认,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社会学家林格斯就把电视与原子能、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并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事件”,认为电视是“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之一”。电视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为人
期刊
壳与芯子,是一个贯穿小说《长恨歌》始终的文学意象。生活在壳里,芯子拼命地拉扯,把梦境打碎,让你现实,让你平淡。生活在芯子里,壳又拼命地诱惑,让你在回忆中痛苦,憧憬中绝望。就这样,欲望不得,却也平淡不得,在梦与真的争夺与撕裂中,王琦瑶死了,她的上海也死了。她们被梦与真、幻境与现实撕裂了。本文以“壳与芯子”为线索,试图呈现上海与王琦瑶在梦与真的分裂中苦苦挣扎的状态,从而引发现代人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思考。
期刊
新中国成立以后,迫切需要建构与以前不同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话语体系。整个社会的所有成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都开始履行时代的义务,电影界的演员也不例外。新中国的演员消除了“旧社会”、“明星”的影子,为树立符合“新社会”、“人民文艺工作者”的形象做出了努力①。横扫电影界的一系列整风运动成了演员加紧改造形象的契机。例如,1951年5月以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为导火线展开的文艺整风运动、1957年的反右斗争和
期刊
移民社区掠影  美国是以移民为主建成的国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种族大熔炉。移民大体有自己相对的聚居地点,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社区,也称为××城。在这些移民中,华侨人口比率最大,布局也最为广阔,遍及美国各地。据1991年美国人口局分布的数字,在当时美国两亿四千多万人口中,华侨就达160多万人。另外,有资料显示,后来的时间中,每年数万以上中国公民移居美国。就移民状况而言,洛杉矶可以说是美国的一个缩影。这里原
期刊
青海省循化县荣获全国七十二绿色名县荣誉称号,为青海省唯一一县。骆驼泉就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国家级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区旁,泉水叮咚,微波细浪,人杰地灵,各业兴旺,传说美丽,令人神往。  一  七百年前风雨狂  土库曼斯坦古地方  先民牵匹白骆驼  古兰经抄本驼背上  带着家乡水土样  举族东迁戍边防  一年半载兼程往  到此白驼就走亡  四处寻找才发现  骆驼化石卧泉上  泉水得名骆驼泉  从此美名天下扬
期刊
大卫·林奇是当代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他执着于一种梦幻般的电影语言探索,以离奇的故事、神秘的人物、梦魇的场景和隐晦的对话,营造出影像奇特诡异、风格独树一帜的电影世界。从《蓝丝绒》的诡谲难测到《我心狂野》的血腥暴力,从《妖夜荒踪》的错综混乱到《穆赫兰道》的荒诞离奇,他的作品常常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超现实效果,处处散发出独特的个性魅力,往往令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因为这种独特,人们甚至为他专门发明了“林
期刊
斯托夫人对蓄奴制肆意虐待和买卖黑奴的行为一向深恶痛绝。1850年,美国联邦议会通过了《逃奴法案》,规定任何人不得收留逃奴,自由州的居民如协助逃奴,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法律的通过无异于在美国全境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黑奴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而当时相当一批北方的政界与宗教界的领袖竟然为这一法案辩护,认为为了维护联邦统一,这个法案是十分必要的。这使得斯陀夫人更为愤怒。她认为只有不了解蓄奴制的真相及其残酷性
期刊
“未喝阿婆茶,不算到周庄。”喝茶要到天下第一水乡周庄去喝,品味的就不仅仅是一种茶艺,而是一种跨越千年的文化了,还有那种源于江南水乡的浓浓的风情。  阿婆茶和其他功夫茶一样,也讲究使用精美的茶具,但古意是特别强调的:镶嵌着古蓝色的青花瓷器盖碗、玲珑精巧的茶盅、古朴典雅的茶壶以及釉色光亮的茶盘,全都要古色古香,散发着悠远流长的年代气息的,才算是正宗。吃阿婆茶是十分讲究的,水一定要用河里提起来的水,称为
期刊
博大精深而又独具特色的三江源文化,是各民族在雪域高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文化伴随着各民族的繁衍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在以人类文化所特有的整合力与推动力渗透到各民族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同时,影响着各民族的价值观、方式等诸多方面。作为三江源民间艺术的基本形态,雕塑、建筑、绘画、刺绣等集中反映了各民族在不同生存背景下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