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插图是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历史研究资源和教学资源,通过教材的插图,教师和学生可以清楚地从图片中得到直观的信息,插图也成为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材料。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初中历史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制,新版历史教材融合了知识、趣味、生动等特点,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来选用插图的内容、数量及种类。现在新版部编教材中设有大量的插图,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的主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二是可使学生拓展视野,获取更多的信息;三是使学生观察、感受历史情境,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有效利用插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 历史教材;插图;教学资源;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096-02
每个版本的历史教材都有许多的图片资源,这对学好历史是很大帮助的。新版教材较好的贯彻了“论从史出,史有证来”的理念,这些证据就包括“插图”,因此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可以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之一,插图是教学的重要资源。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做到了“图文并茂”,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有限,加上应试教育的背景。文字还是教材的主角,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对文字的解读,插图的功能主要是为文字做补充。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基于初中生的学情,他们对抽象的历史兴趣不大,但对较强视觉冲击的插图特别喜欢。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也是完成初中历史所负担的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方法。
一、历史教材插图的作用
历史教材插图是有效表达历史知识的载体,可以形象、简单、灵活地表达历史信息,比较直观的把历史知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与历史近距离的接触,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插图的运用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是一种直观的教具,它与教材中的文字紧密结合互为补充,它生动、形象,有着鲜活的立体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载体。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他们来说,教材中的图片跟文字相比是不一样的,图片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于抽象的文字赢得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因此,老师应认真研究教材中的插图,找准教材中插图与文字的切入点,实现插图与文字在作用上的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巧妙的将插图设置在课堂的导入,正文的学习,以及结束语等各个环节,以学生对于插图的兴趣作为契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能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历史隐性知识。
插图资源可以带领学生更加全面且生动的了解历史发展的情境,将教材上并不明显的知识从图片上分析出来,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历史知识,还能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渗透德育教育,如“都江堰”,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看插图,感受都江堰的浩大宏伟,认识其从古至今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在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出感叹的同时,也准确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以前死记硬背、被动的学习方式,代之以主动积极、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有效运用插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思维能力。图片资源可以让学生学习历史不那么枯燥、单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图片衍生出相关故事,甚至可以学生来讲故事,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教师无法让过去发生的史实在课堂中重现,但教材中的插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史事的片段,是学生想象力得以展开的起点。在学习中,学生基于相关史实而非天马行空的想象会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弥补感性认识的缺憾,既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传统模式教育中对插图的运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作用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在上课时只注重对教材文字的讲解,对教材中的插图容易忽略,学生就没法从插图中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这是对历史教材资源的一种浪费。第二,新课标的使用,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对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教材文字的讲解,更要重视插图的作用,有效利用历史教材上的资源。
三、部编教材中的插图类型及有效应用策略
(一)历史地图。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地理插图主要是在向学生展示人类某一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以及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些地理插圖来分析在某个时期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以及人类的发展状况。比如:人教版七上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中地图《战国形势图》,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并进一步分析各诸侯国社会状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历史文物图。
文物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和革命精神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历史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新课标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落实在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人教版七上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中的《司母戊鼎》,老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文字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感。
(三)历史遗迹图。
历史遗迹是指人类活动的痕迹,人们在历史上的一切活动,无不打上当时的烙印,历史遗迹图反映了当时的精神风貌。这类插图要求老师引导学生从遗迹图中解读某一时代,窥见其社会生活、时代精神,如人教版七上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中的《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西汉起先后有多位皇帝亲临黄帝陵祭祀,虽然不同时代的黄帝陵祭祀有不同的历史背景、祭祀观念和祭祀礼仪,但都体现了民族认同、国家统一、和谐振兴的中华民族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的主旨传承至今,绵延不绝。老师可以通过介绍黄帝陵让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形成国家认同。
(四)历史绘画图。
历史绘画是一种用艺术的形式记录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况,如阎立本的《步辇图》,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这幅画告诉我们唐太宗当时就是这样接见吐蕃使者的,画中描绘了唐太宗在宫中乘坐步辇时的和蔼表情,整个画面也透漏出了浓浓的翁婿之情。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民族间的和睦、友好的骨肉般的亲情,这也正是唐朝民族关系的真实体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幅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更重要的是从这幅图分析出唐朝真实的民族关系情况。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能是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也是对历史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视插图的应用,完成新课改的要求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对学习的历史印象更深刻,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尔康.史学著作的图文配合与构建视觉史料学[J].学术月刊,2006(7).
[2] 黄木航.中学历史教材图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历史教学,[2011](9).
[3] 张汉林.初中历史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徐耀光.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3(3).
[5] 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吴和良.试探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和插图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2).
关键词: 历史教材;插图;教学资源;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096-02
每个版本的历史教材都有许多的图片资源,这对学好历史是很大帮助的。新版教材较好的贯彻了“论从史出,史有证来”的理念,这些证据就包括“插图”,因此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可以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之一,插图是教学的重要资源。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做到了“图文并茂”,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有限,加上应试教育的背景。文字还是教材的主角,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对文字的解读,插图的功能主要是为文字做补充。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基于初中生的学情,他们对抽象的历史兴趣不大,但对较强视觉冲击的插图特别喜欢。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也是完成初中历史所负担的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方法。
一、历史教材插图的作用
历史教材插图是有效表达历史知识的载体,可以形象、简单、灵活地表达历史信息,比较直观的把历史知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与历史近距离的接触,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插图的运用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是一种直观的教具,它与教材中的文字紧密结合互为补充,它生动、形象,有着鲜活的立体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载体。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他们来说,教材中的图片跟文字相比是不一样的,图片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于抽象的文字赢得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因此,老师应认真研究教材中的插图,找准教材中插图与文字的切入点,实现插图与文字在作用上的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巧妙的将插图设置在课堂的导入,正文的学习,以及结束语等各个环节,以学生对于插图的兴趣作为契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能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历史隐性知识。
插图资源可以带领学生更加全面且生动的了解历史发展的情境,将教材上并不明显的知识从图片上分析出来,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历史知识,还能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渗透德育教育,如“都江堰”,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看插图,感受都江堰的浩大宏伟,认识其从古至今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在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出感叹的同时,也准确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以前死记硬背、被动的学习方式,代之以主动积极、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有效运用插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思维能力。图片资源可以让学生学习历史不那么枯燥、单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图片衍生出相关故事,甚至可以学生来讲故事,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教师无法让过去发生的史实在课堂中重现,但教材中的插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史事的片段,是学生想象力得以展开的起点。在学习中,学生基于相关史实而非天马行空的想象会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弥补感性认识的缺憾,既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传统模式教育中对插图的运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作用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在上课时只注重对教材文字的讲解,对教材中的插图容易忽略,学生就没法从插图中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这是对历史教材资源的一种浪费。第二,新课标的使用,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对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教材文字的讲解,更要重视插图的作用,有效利用历史教材上的资源。
三、部编教材中的插图类型及有效应用策略
(一)历史地图。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地理插图主要是在向学生展示人类某一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以及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些地理插圖来分析在某个时期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以及人类的发展状况。比如:人教版七上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中地图《战国形势图》,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并进一步分析各诸侯国社会状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历史文物图。
文物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和革命精神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历史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新课标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落实在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人教版七上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中的《司母戊鼎》,老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文字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感。
(三)历史遗迹图。
历史遗迹是指人类活动的痕迹,人们在历史上的一切活动,无不打上当时的烙印,历史遗迹图反映了当时的精神风貌。这类插图要求老师引导学生从遗迹图中解读某一时代,窥见其社会生活、时代精神,如人教版七上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中的《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西汉起先后有多位皇帝亲临黄帝陵祭祀,虽然不同时代的黄帝陵祭祀有不同的历史背景、祭祀观念和祭祀礼仪,但都体现了民族认同、国家统一、和谐振兴的中华民族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的主旨传承至今,绵延不绝。老师可以通过介绍黄帝陵让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形成国家认同。
(四)历史绘画图。
历史绘画是一种用艺术的形式记录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况,如阎立本的《步辇图》,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这幅画告诉我们唐太宗当时就是这样接见吐蕃使者的,画中描绘了唐太宗在宫中乘坐步辇时的和蔼表情,整个画面也透漏出了浓浓的翁婿之情。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民族间的和睦、友好的骨肉般的亲情,这也正是唐朝民族关系的真实体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幅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更重要的是从这幅图分析出唐朝真实的民族关系情况。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能是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也是对历史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视插图的应用,完成新课改的要求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对学习的历史印象更深刻,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尔康.史学著作的图文配合与构建视觉史料学[J].学术月刊,2006(7).
[2] 黄木航.中学历史教材图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历史教学,[2011](9).
[3] 张汉林.初中历史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徐耀光.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3(3).
[5] 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吴和良.试探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和插图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