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入研究“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阐述教育教学各项重点质量保障工作环节的内涵及运行机制,针对“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持续改进措施。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双一流”大学建设要回到人才培养上来,人才培养能力是衡量“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决定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败;因此,“双一流”大学建设首先需要做的前提性工作就是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建立什么样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得以落地生根,是“双一流”大学的决策者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 “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背景
中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2015年8月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求为“双一流”建设大学开展质量保障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思路。“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政府简政放权,目的是通过简政放权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借鉴国际先进评估工作理念,推出的一项全新的评估制度设计方案,目的就是推动大学自觉开展自身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大学自我调节和发展机制,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二、 “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内涵
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覆盖了入口(学生选拔)、教育教学过程、出口(学生毕业)三个阶段,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ISO9000:2005对“过程”的定义为: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据此,我们可将人才培养全过程引申为: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就业的所有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培养活动。这些活动是以“学生”为主线,通过培养“过程”将其从新生培养成毕业生,从而达到培养“目标”。入口质量保障,是对学生入学质量的控制;教育教学过程质量保障,是对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培养活动质量的控制;出口质量保障,是对学生毕业质量的控制。生源的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条件,是必要不充分条件。优质的学生选拔进来后,我们就要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来落实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也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在学生毕业环节,提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标准,并严格执行,严格控制学生毕业出口。怎么检验学生培养质量的品质和水平呢?从教育教学对象来看就是学生的满意度,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就是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
(一) 入口质量保障
如何能发现、吸引并选拔到优质的生源,是“双一流”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性因素。首先,“双一流”大学的社会声誉对学生的选择起着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学校社会声誉越好,办学水平越高,毕业生培养达成效果越好,越会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其次,“双一流”大学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生选拔标准,根据选拔标准吸引、选拔符合要求的优质生源。三是,“双一流”大学要不断拓展学生选拔渠道,不但要在国内选拔到最优质的生源,也需要将优质生源选拔的渠道拓展到国际,从全世界范围内选人。四是,要不断优化选拔程序,“双一流”大学在学生选拔方面要不断优化选拔程序,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 教育教学过程质量保障
学生进入学校后,教育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运行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影响因素。“双一流”高校需要科学设计教育教学过程,全面建立健全各项质量保障工作,全过程、立体化有效控制教育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培养质量,为学生毕业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教育教学的过程的质量保障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有效执行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每门课程的目标落实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去,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制度设计,是制度保障。一是,“双一流”高校要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立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特点的课程体系,这是保证学生将来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要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特点特色,科学设计符合自身人才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开展评估,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学校就应采取各项配套保障措施,严格有效执行,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位,保障课程目标、专业目标,乃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2. 开展卓越教学,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是“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载体。教学内容及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及支持环境,是教学的重点组成部分,是核心要素。首先,从教学内容及设计上来看,“双一流”大学的教学内容要科学设计,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特点和特色,不但要有该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还必须要有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思维。二是,教学方式、方法。“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其任课教师,不能自我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当锐意改革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加质疑、辩论环节,提升教学层次,改进教学效果,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三是,教学手段及支持环境。教學手段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MOOCS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教学环境支持既包括硬件支持也包括软件支持,硬件支持指改造好的互动式小班化教室、智慧教学环境支撑系统等教学设施,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更高层次的教学;软件支持主要是指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利于师生全身心投入教和学,是师生精神面貌的展现。 3. 打造卓越师资队伍,提升卓越教学实施能力
“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一流师资队伍。“双一流”大学建设离不开一流人才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教师队伍;拥有一流教师队伍是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同时也是核心资源。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配,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大学的师资队伍不应只是看是否有院士、长江学者、杰出教授等这些称号、頭衔的教师,而是要着重看师资队伍的整体科研实力、教学能力、师资结构和青年教师梯队的发展潜力,更要看教师是不是有责任心,是不是把育人放在了首位,能够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4. 建立多元化评教机制,保障教育教学持续有效改进
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是否能够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查找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育教学持续改进。但是从学生评教实践来看,学生评教实施效果并不好,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学生评教指标有待更新,很多学校学生评教指标落后,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或制定了之后多年没有更新,落后于时代发展。二是学生评教工作落实不到位,学生在评教的时候,并没有认认真真地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开展评价,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之,背离了评教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从而导致教师的评教成绩高分多,区分度不大,丧失了通过评教对教学开展持续改进的功能和意义。因此,学校需要改进评教工作,将评价工作落实到位。一是,更新评教指标,确定符合世界一流大学对教育教学考察的标准要求的指标评价体系。二是,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加强对学生评教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对学生开展网上问卷调查、纸质问卷、随堂调查及深度访谈等多样化的评教方式细化和落实评教工作,查找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实现持续改进。三是,校院两级领导通过听课、教学检查等方式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研究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制改进措施。四是,加强校院两级督导工作,除了开展大面积的督导听课之外,还要开展督导专项调研工作,督导调研结果以调研报告等形式直接反馈到校院两级领导。五是,积极开展第三方调查,通过第三方调查,获取更为客观、公正的调查数据,并与国内外高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5. 定期开展评估和专业认证,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学校需要借助政府、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一是,政府主导开展的评估工作。如政府对学校开展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等评估工作,都有自己特定的评估制度设计和工作程序安排,一般都以“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为指导思想,要求学校填报采集数据,提前开展自评准备工作等,目的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二是,通过社会上的专业认证机构开展的专业认证。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三是,社会上的大学排行榜。国际上较有影响的排行榜有ARWU上海交大版学术排名、THE泰晤士报大学排行、QS国际研究机构发布的大学排名。虽然各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各异,但基本上都包括着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首要指标。大学排行榜是社会上的第三方机构通过设定一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收集大学的人才培养成效、教学效果和科研成绩等基础性数据,对高校的整体实力,以及学科、专业等细项进行的排名。由于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设计及指标权重赋值的差异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各大学排行榜对大学的排名不尽相同。因此,大学排行榜仅能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而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 出口质量保障
对学生入口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学生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估与改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双一流”建设大学应当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研制并严格执行毕业生毕业的标准要求,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毕业生的毕业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习得这样的基本要求上,更要对学生毕业后的能力、做人等提出高标准培养要求,进而指导学生选拔、教育教学改进等具体工作,落实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从而实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封闭循环,实现质量保障的持续改进。
三、 小结
“双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科学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以学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与控制,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反馈质量信息,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质量保障的“封闭循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确保教育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回归培养人才的初心。
参考文献:
[1]黄达人.我所了解的“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9).
[2]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审核评估范围结构及内涵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9).
[3]杨岭,毕宪顺.“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基本特征[J].大学教育科学,2017,4(164).
作者简介:
李伟,孙克金,李娟,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与质量评估办公室;
高山,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双一流”大学建设要回到人才培养上来,人才培养能力是衡量“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决定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败;因此,“双一流”大学建设首先需要做的前提性工作就是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建立什么样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得以落地生根,是“双一流”大学的决策者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 “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背景
中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2015年8月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求为“双一流”建设大学开展质量保障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思路。“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政府简政放权,目的是通过简政放权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借鉴国际先进评估工作理念,推出的一项全新的评估制度设计方案,目的就是推动大学自觉开展自身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大学自我调节和发展机制,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二、 “双一流”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内涵
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覆盖了入口(学生选拔)、教育教学过程、出口(学生毕业)三个阶段,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ISO9000:2005对“过程”的定义为: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据此,我们可将人才培养全过程引申为: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就业的所有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培养活动。这些活动是以“学生”为主线,通过培养“过程”将其从新生培养成毕业生,从而达到培养“目标”。入口质量保障,是对学生入学质量的控制;教育教学过程质量保障,是对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培养活动质量的控制;出口质量保障,是对学生毕业质量的控制。生源的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条件,是必要不充分条件。优质的学生选拔进来后,我们就要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来落实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也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在学生毕业环节,提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标准,并严格执行,严格控制学生毕业出口。怎么检验学生培养质量的品质和水平呢?从教育教学对象来看就是学生的满意度,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就是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
(一) 入口质量保障
如何能发现、吸引并选拔到优质的生源,是“双一流”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性因素。首先,“双一流”大学的社会声誉对学生的选择起着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学校社会声誉越好,办学水平越高,毕业生培养达成效果越好,越会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其次,“双一流”大学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生选拔标准,根据选拔标准吸引、选拔符合要求的优质生源。三是,“双一流”大学要不断拓展学生选拔渠道,不但要在国内选拔到最优质的生源,也需要将优质生源选拔的渠道拓展到国际,从全世界范围内选人。四是,要不断优化选拔程序,“双一流”大学在学生选拔方面要不断优化选拔程序,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 教育教学过程质量保障
学生进入学校后,教育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运行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影响因素。“双一流”高校需要科学设计教育教学过程,全面建立健全各项质量保障工作,全过程、立体化有效控制教育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培养质量,为学生毕业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教育教学的过程的质量保障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有效执行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每门课程的目标落实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去,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制度设计,是制度保障。一是,“双一流”高校要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立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特点的课程体系,这是保证学生将来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要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特点特色,科学设计符合自身人才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开展评估,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学校就应采取各项配套保障措施,严格有效执行,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位,保障课程目标、专业目标,乃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2. 开展卓越教学,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是“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载体。教学内容及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及支持环境,是教学的重点组成部分,是核心要素。首先,从教学内容及设计上来看,“双一流”大学的教学内容要科学设计,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特点和特色,不但要有该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还必须要有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思维。二是,教学方式、方法。“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其任课教师,不能自我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当锐意改革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加质疑、辩论环节,提升教学层次,改进教学效果,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三是,教学手段及支持环境。教學手段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MOOCS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教学环境支持既包括硬件支持也包括软件支持,硬件支持指改造好的互动式小班化教室、智慧教学环境支撑系统等教学设施,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更高层次的教学;软件支持主要是指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利于师生全身心投入教和学,是师生精神面貌的展现。 3. 打造卓越师资队伍,提升卓越教学实施能力
“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一流师资队伍。“双一流”大学建设离不开一流人才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教师队伍;拥有一流教师队伍是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同时也是核心资源。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配,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大学的师资队伍不应只是看是否有院士、长江学者、杰出教授等这些称号、頭衔的教师,而是要着重看师资队伍的整体科研实力、教学能力、师资结构和青年教师梯队的发展潜力,更要看教师是不是有责任心,是不是把育人放在了首位,能够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4. 建立多元化评教机制,保障教育教学持续有效改进
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是否能够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查找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育教学持续改进。但是从学生评教实践来看,学生评教实施效果并不好,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学生评教指标有待更新,很多学校学生评教指标落后,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或制定了之后多年没有更新,落后于时代发展。二是学生评教工作落实不到位,学生在评教的时候,并没有认认真真地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开展评价,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之,背离了评教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从而导致教师的评教成绩高分多,区分度不大,丧失了通过评教对教学开展持续改进的功能和意义。因此,学校需要改进评教工作,将评价工作落实到位。一是,更新评教指标,确定符合世界一流大学对教育教学考察的标准要求的指标评价体系。二是,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加强对学生评教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对学生开展网上问卷调查、纸质问卷、随堂调查及深度访谈等多样化的评教方式细化和落实评教工作,查找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实现持续改进。三是,校院两级领导通过听课、教学检查等方式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研究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制改进措施。四是,加强校院两级督导工作,除了开展大面积的督导听课之外,还要开展督导专项调研工作,督导调研结果以调研报告等形式直接反馈到校院两级领导。五是,积极开展第三方调查,通过第三方调查,获取更为客观、公正的调查数据,并与国内外高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5. 定期开展评估和专业认证,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学校需要借助政府、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一是,政府主导开展的评估工作。如政府对学校开展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等评估工作,都有自己特定的评估制度设计和工作程序安排,一般都以“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为指导思想,要求学校填报采集数据,提前开展自评准备工作等,目的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二是,通过社会上的专业认证机构开展的专业认证。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三是,社会上的大学排行榜。国际上较有影响的排行榜有ARWU上海交大版学术排名、THE泰晤士报大学排行、QS国际研究机构发布的大学排名。虽然各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各异,但基本上都包括着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首要指标。大学排行榜是社会上的第三方机构通过设定一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收集大学的人才培养成效、教学效果和科研成绩等基础性数据,对高校的整体实力,以及学科、专业等细项进行的排名。由于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设计及指标权重赋值的差异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各大学排行榜对大学的排名不尽相同。因此,大学排行榜仅能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而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 出口质量保障
对学生入口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学生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估与改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双一流”建设大学应当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研制并严格执行毕业生毕业的标准要求,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毕业生的毕业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习得这样的基本要求上,更要对学生毕业后的能力、做人等提出高标准培养要求,进而指导学生选拔、教育教学改进等具体工作,落实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从而实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封闭循环,实现质量保障的持续改进。
三、 小结
“双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科学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以学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与控制,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反馈质量信息,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质量保障的“封闭循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确保教育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回归培养人才的初心。
参考文献:
[1]黄达人.我所了解的“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9).
[2]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审核评估范围结构及内涵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9).
[3]杨岭,毕宪顺.“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基本特征[J].大学教育科学,2017,4(164).
作者简介:
李伟,孙克金,李娟,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与质量评估办公室;
高山,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