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地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能力,使汉语拼音成为提前读写,全面进行语言训练的工具,所说的熟练地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是指看到一个音节,不用现拼现想,就使学生在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拼音提前阅读和写作,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协调发展。可见,熟练地掌握音节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
在实验拼音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偏离拼音教学指导思想中的“掌握音节”和“结合语言”的指导思想。如:有些教师在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字母的发音与识记字母形状的指导,而忽略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训练,再如:一部分教师在拼音教学中不注意结合语言,而是孤立地教学音节,使学生兴趣索然。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还导致学生不能结合语意有效地识记音节及扩展学生的词语占有量,给后面的阅读和写话教学造成了困难。因此,教好拼音,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
掌握音节是拼音教学的中心和重点,是衡量拼音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充分发挥拼音作用的关键。因此,教学中除了对声母、韵母音、形和拼音技能做必要的指导外,应着重进行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训练,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那么,在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怎样强化音节教学呢?1.看图引出音节词后,要认真指导学生读准音节词的音,使学生对词的读音和表达的意思有初步的印象。2.引导学生把音节词分解为音节后,要指导学生多读几遍学习的音节,为声、韵的连读做准备。3.教学声母或韵母后,要引导学生运用声、韵连读的方法进行直呼音节的练习。并且要求学生带调按四种声调的顺序读,变顺序读,这样熟读音节和词语不仅会使学生领会掌握直呼的要领,而且可加深对音节及声母、韵母的识记。4.学生所学的音节和音节词要指导书写,而且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和正确率。
二、要以读写应用为目的
进行“注、提”实验的拼音教学,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掌握拼音是为了应用在提前阅读和写作上,决不是仅用拼音做识字的工具。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设置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语言材料把拼音同语意联系起来。如教学拼音除了结合教材中的词、句外,还可以用构词率高的音节组词,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等,只有把拼音同语意联系起来,使其有音、有形、有义,才能引起学生练习拼音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速度和质量,避免读破词和单字嘣的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为学生写作中做准备。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图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6课,爸爸下棋、妈妈洗衣服、我搭积木。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习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zuòtiēhuà和汉字“做贴画”。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象,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两只耳朵多像“兔”字上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想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一位阿姨坐在椅子上干什么?学生回答:“读书”,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有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
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和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习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吸引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景、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耳、口、手这几个器官,形成一个统一的联系。
在实验拼音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偏离拼音教学指导思想中的“掌握音节”和“结合语言”的指导思想。如:有些教师在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字母的发音与识记字母形状的指导,而忽略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训练,再如:一部分教师在拼音教学中不注意结合语言,而是孤立地教学音节,使学生兴趣索然。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还导致学生不能结合语意有效地识记音节及扩展学生的词语占有量,给后面的阅读和写话教学造成了困难。因此,教好拼音,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
掌握音节是拼音教学的中心和重点,是衡量拼音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充分发挥拼音作用的关键。因此,教学中除了对声母、韵母音、形和拼音技能做必要的指导外,应着重进行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训练,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那么,在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怎样强化音节教学呢?1.看图引出音节词后,要认真指导学生读准音节词的音,使学生对词的读音和表达的意思有初步的印象。2.引导学生把音节词分解为音节后,要指导学生多读几遍学习的音节,为声、韵的连读做准备。3.教学声母或韵母后,要引导学生运用声、韵连读的方法进行直呼音节的练习。并且要求学生带调按四种声调的顺序读,变顺序读,这样熟读音节和词语不仅会使学生领会掌握直呼的要领,而且可加深对音节及声母、韵母的识记。4.学生所学的音节和音节词要指导书写,而且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和正确率。
二、要以读写应用为目的
进行“注、提”实验的拼音教学,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掌握拼音是为了应用在提前阅读和写作上,决不是仅用拼音做识字的工具。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设置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语言材料把拼音同语意联系起来。如教学拼音除了结合教材中的词、句外,还可以用构词率高的音节组词,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等,只有把拼音同语意联系起来,使其有音、有形、有义,才能引起学生练习拼音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速度和质量,避免读破词和单字嘣的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为学生写作中做准备。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图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6课,爸爸下棋、妈妈洗衣服、我搭积木。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习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zuòtiēhuà和汉字“做贴画”。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象,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两只耳朵多像“兔”字上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想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一位阿姨坐在椅子上干什么?学生回答:“读书”,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有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
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和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习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吸引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景、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耳、口、手这几个器官,形成一个统一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