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性。课堂评价不应只是简单的判断学生的是与否,而应在评价中为学生把关定向、释疑解难,引领学生走出迷茫,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教师只是几句“好”“正确”地简单评价,这堂课势必犹如一潭死水,无激情可言。长此以往,学生天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渐弱化掉,直至变得厌倦学习。所以,教师在丰富课堂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多元化、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评价模式。
几年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个性化发言几乎绝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在课堂中泯灭了。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偶然间听到两位学生相互诉说了他们在语文课上的心理感受:“老师在语文阅读课上对你的评价那么高,使得其他同学都失去了信心,都在怀疑自己的答案。”“有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答得没有老师评价的那么好。”听罢愕然,难道我的评价不适当?平日里课堂上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一展现:“你的发言最棒”“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阅读时是用心思考的”……是啊,当我静下心来,才渐渐意识到:课堂评价的魅力是无穷的,但不讲究方法的乱评价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我的评价情真意切吗?
[典型句式]:“好极了”“真聪明”“有感情”
反思:这种评价,教师完全是在走形式,并不是自身情感的流露。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学思考后提出的疑问,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希望得到教师公正的、热情的评价。此时教师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富有感情、精炼的语言去点评,会如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吹拂温暖学生的心灵,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如一个学生把“蔡桓公”的“桓”读成“恒”,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教师却没笑,相反,他以热情的口吻说:“我发现某某同学真的进步了,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没有好好听课是他的错,但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联想到‘恒’字的读音,说明他进行了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得的字就不读,如果他能经常这样独立思考问题,学习就会有进步。这样的同学不值得赞美吗?”一番热情的点评不仅使该同学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别的同学从中悟出了道理。所以,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注重语调、表情和言语的相互配合,让学生通过这些细节从心里感受到教师的评价是诚心诚意的,而并不是在走形式。只有这样,通过自身的情绪来鼓励学生,才能激发他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我的评价关注群体了吗?
[典型句式]:“你谈得最棒”“你的发言简直无与伦比”
反思:这类评价,教师心中所想到的只有被评价的一个学生,而忽视其他同学的存在,缺乏关注群体、统领全局的意识与技巧。我在鉴赏一篇文章让学生质疑问难时,学生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惊喜之余,赞扬之语马上送出:“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简直无与伦比。”随着我的评价声止,举手的学生少了许多。这样看来问题就出在教师的评价上。正如那位同学所言:教师拼了命的评价,其他同学还有信心吗?学生本来高涨的积极性都在教师“封杀式”的评价中偃旗息鼓了。其实,如果教师在评价中少一点绝对,多一点相对;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引领;少一点严密,多一点空间。那学生则能从你留下的缝隙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上述案例,教师只要稍作改动,尴尬的局面就会迎刃而解:“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你是从这个角度提的,我们还可以尝试从别的角度来提问,试试看。”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发言的同学,同时激发了其余同学的积极性,留给更多同学展示的空间。
我的评价方式多元了吗?
[典型句式]:“我认为”“我觉得”“我很欣赏”
反思:这种形式的评价,教师无视学生的自主权利和生命存在,不管什么情况,教师始终是评价的掌控者。即使偶尔放手,教师则还是垂帘听政的幕后操控者。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还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学生的生命意识,多开展生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在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时,教师还不能忽视自身主导地位的作用,要及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从不会评到会评、善评。从而使整个评价体系由教师的“一言堂”发展成为师生的“众议院”。从点评方式看,除传统的教师口述点评以外,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赞美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往往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点评的主体看,除教师本人点评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点评,这样,不仅评者、被评者双方都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还可以提高双方的学习兴趣。从点评的工具看,除教师直接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外,也可以用诗文或名言警句进行点评,让学生在教师的点评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古代文化的精华。当然,无论怎样点评,都要适时、适度、适人。
准确得体的评价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让学生情绪激昂,精神抖擞。诙谐幽默的评价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让课堂充满活力,焕发生机。生动丰富的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具有艺术性的评价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几年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个性化发言几乎绝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在课堂中泯灭了。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偶然间听到两位学生相互诉说了他们在语文课上的心理感受:“老师在语文阅读课上对你的评价那么高,使得其他同学都失去了信心,都在怀疑自己的答案。”“有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答得没有老师评价的那么好。”听罢愕然,难道我的评价不适当?平日里课堂上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一展现:“你的发言最棒”“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阅读时是用心思考的”……是啊,当我静下心来,才渐渐意识到:课堂评价的魅力是无穷的,但不讲究方法的乱评价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我的评价情真意切吗?
[典型句式]:“好极了”“真聪明”“有感情”
反思:这种评价,教师完全是在走形式,并不是自身情感的流露。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学思考后提出的疑问,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希望得到教师公正的、热情的评价。此时教师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富有感情、精炼的语言去点评,会如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吹拂温暖学生的心灵,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如一个学生把“蔡桓公”的“桓”读成“恒”,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教师却没笑,相反,他以热情的口吻说:“我发现某某同学真的进步了,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没有好好听课是他的错,但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联想到‘恒’字的读音,说明他进行了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得的字就不读,如果他能经常这样独立思考问题,学习就会有进步。这样的同学不值得赞美吗?”一番热情的点评不仅使该同学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别的同学从中悟出了道理。所以,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注重语调、表情和言语的相互配合,让学生通过这些细节从心里感受到教师的评价是诚心诚意的,而并不是在走形式。只有这样,通过自身的情绪来鼓励学生,才能激发他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我的评价关注群体了吗?
[典型句式]:“你谈得最棒”“你的发言简直无与伦比”
反思:这类评价,教师心中所想到的只有被评价的一个学生,而忽视其他同学的存在,缺乏关注群体、统领全局的意识与技巧。我在鉴赏一篇文章让学生质疑问难时,学生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惊喜之余,赞扬之语马上送出:“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简直无与伦比。”随着我的评价声止,举手的学生少了许多。这样看来问题就出在教师的评价上。正如那位同学所言:教师拼了命的评价,其他同学还有信心吗?学生本来高涨的积极性都在教师“封杀式”的评价中偃旗息鼓了。其实,如果教师在评价中少一点绝对,多一点相对;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引领;少一点严密,多一点空间。那学生则能从你留下的缝隙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上述案例,教师只要稍作改动,尴尬的局面就会迎刃而解:“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你是从这个角度提的,我们还可以尝试从别的角度来提问,试试看。”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发言的同学,同时激发了其余同学的积极性,留给更多同学展示的空间。
我的评价方式多元了吗?
[典型句式]:“我认为”“我觉得”“我很欣赏”
反思:这种形式的评价,教师无视学生的自主权利和生命存在,不管什么情况,教师始终是评价的掌控者。即使偶尔放手,教师则还是垂帘听政的幕后操控者。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还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学生的生命意识,多开展生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在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时,教师还不能忽视自身主导地位的作用,要及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从不会评到会评、善评。从而使整个评价体系由教师的“一言堂”发展成为师生的“众议院”。从点评方式看,除传统的教师口述点评以外,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赞美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往往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点评的主体看,除教师本人点评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点评,这样,不仅评者、被评者双方都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还可以提高双方的学习兴趣。从点评的工具看,除教师直接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外,也可以用诗文或名言警句进行点评,让学生在教师的点评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古代文化的精华。当然,无论怎样点评,都要适时、适度、适人。
准确得体的评价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让学生情绪激昂,精神抖擞。诙谐幽默的评价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让课堂充满活力,焕发生机。生动丰富的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具有艺术性的评价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