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寻找制约二本高校土木学子就业层次提高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对学子的家庭从业背景与从业意愿进行了分析。通过考试试验,分析了努力程度与从业意愿的关系。结果表明:二本高校土木学子多数来源于非建设行业家庭,但从业意愿又集中于建设行业;从业意愿与努力程度相辅相成,并且在建设行业中,野外工作对女性的吸引力低于男性。最后建议招生与就业向农村子弟倾斜,建议政策支持学子返乡创业,重点拓展环保项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家庭背景 从业意愿 环保项目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97-02
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职场,大学生就业难有加剧之势[1],尤其是位于地市州的二本院校。二本高校同样培养出本专科学生,但是受制于资源和信息,在就业率尤其是就业层次上明显不如重点高校;显著特征是广泛存在“灵活就业”,基本放弃了严格的人事档案体系带来的社会福利。该研究选择就业相对热门的土木工程为调查对象,并细分从业意愿为建筑、市政和交通。由家庭从业背景出发,寻找选择土木专业学习与从业意愿的动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便提高二本高校土木学子的就业层次。
1 问卷调查与实验设计
1.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学生的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进行统计。其中家庭背景中的行业分布有四类,分别为建筑、市政、交通以及其他;从业意愿是调查统计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工作,并且每个人只能选择一项行业。
1.2 考试安排
此次调研对象是位于某地级市的二本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102名大三学生,考试安排是所有学生参与“桥梁课程”的考试,并同步对所附问卷调查进行对应选择,即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与问卷调查结果直接对应。考试的阅卷由老师完成,问卷统计由学生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图1给出了某二本高校土木学子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的统计分布。由图1可知:近七层学生家庭无建设行业从业背景;近七层学生选择建筑业,近二层学生选择市政,近一层学生选择交通;不足一层学生跨行业选择就业。七层学生无建设行业从业背景,说明该二本高校土木学子生源更多来源于农村地区。这也与农村子弟进入重点高校比例逐步减少[2]相一致。就业意愿集中于建筑业,说明该校大土木实际主要围绕建筑业开展,也说明当前房地产市场火爆,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充分刺激了学生进入建筑业的从业意愿。建筑业也是当前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这也是多数寒门学子从事建筑行业工作的重要原因。寒门学子把“就业”排在第一位,较少用“发展”眼光考虑职业规划[3]。
2.2 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一致性
图2给出了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一致性的统计分布。由图2可知: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一致的学生几乎都只占各自家庭背景人数的一半,并且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不一致的学生都会选择与家庭从业背景相关联的行业。这说明:家庭背景是影响学生从业意愿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或只能从事家族参与的行业。由此可知,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社会资源优势更大程度地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这客观上对农村子弟参与非农工作设置了“起跑障碍[4]”,同时导致农业与农村缺乏接班人。
2.3 从业意愿与努力程度
以考试分数的多少衡量努力程度,专业课的分数越高则表示努力程度越高。表1反映了“桥梁工程”考分段人数与从业意愿人数的关系。由表1中数据计算可得出:建筑、市政、交通或其他四个行业中,最努力群体(考分>85)占分项意愿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0.38,0.59,0.38与0.29。由于“桥梁工程”与“市政/交通”行业关系最为密切,这与高分段更加明确的“市政/交通”从业意愿相一致。这表明,努力程度与从业意愿基本一致。这就要求大学生宜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并持续地践行。
2.4 性别与意愿
传统而言,大土木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男生更能胜任。表2给出了性别与从业意愿的关系。由表2简单计算可知:从事建筑的女性比例(0.75)略高于从事建筑的男性比例(0.66);从事交通的女性比例(0.07)远低于从事交通的男性比例(0.16)。由于建筑一般在城市内部,并且工程以“点”为主,而市政与交通一般位于城市外部,并且工程以“线”为主,往返奔波在所难免。这表明:野外工作对女性的吸引力低于男性,更表明该校大土木培养目标更加偏向于建筑业。
2.5 回村镇发展环保项目
在附加的访谈中,大多数农村学子直言不讳地谢绝了回村镇发展的提议,并且他们强调村镇中除了自主创业[5],没有其他就业路径。回村镇意味着重复父母辈的老路,而创业有很大风险。李克强同志强调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如果富于朝气又接地气的村镇大学生充斥于城市劳务市场,而不是返乡返镇反哺农村,那么城镇化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村镇发展中立足于农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的规模化难度较大。结合环境保护的创业项目易于落地生根,比如废旧物质回收并再加工项目,焚烧垃圾的制热项目。这类项目正好利用了村镇土地资源优势,利国利民值得扶持。
3 结语
地市州二本高校土木学子绝大多数来源于非建设行业,由于家庭背景缺乏资源以及非农工作的直接影响,这部分农村子弟进入重点高校以及行业的难度加大。支农政策宜要求重点高校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子弟,以便实践“农民梦”。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鼓励非建设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建设行业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定向性地照顾农村子弟,以便更多农村学子参与国家重点事务的培养锻炼。不仅如此,应该有“风险基金”或“免息贷款”之类的政策支持学子回乡镇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15.
[2] 刘云杉,王志明,杨晓芳.精英的选拔:身份、地域与资本的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42-59.
[3] 张洋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229-230.
[4] 程洁.从教育公平角度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J].现代商业,2010(2):281.
[5] 姚义俊,刘斌,李纯成,等.当代大学生创业型就业教育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208-209.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家庭背景 从业意愿 环保项目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97-02
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职场,大学生就业难有加剧之势[1],尤其是位于地市州的二本院校。二本高校同样培养出本专科学生,但是受制于资源和信息,在就业率尤其是就业层次上明显不如重点高校;显著特征是广泛存在“灵活就业”,基本放弃了严格的人事档案体系带来的社会福利。该研究选择就业相对热门的土木工程为调查对象,并细分从业意愿为建筑、市政和交通。由家庭从业背景出发,寻找选择土木专业学习与从业意愿的动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便提高二本高校土木学子的就业层次。
1 问卷调查与实验设计
1.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学生的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进行统计。其中家庭背景中的行业分布有四类,分别为建筑、市政、交通以及其他;从业意愿是调查统计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工作,并且每个人只能选择一项行业。
1.2 考试安排
此次调研对象是位于某地级市的二本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102名大三学生,考试安排是所有学生参与“桥梁课程”的考试,并同步对所附问卷调查进行对应选择,即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与问卷调查结果直接对应。考试的阅卷由老师完成,问卷统计由学生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图1给出了某二本高校土木学子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的统计分布。由图1可知:近七层学生家庭无建设行业从业背景;近七层学生选择建筑业,近二层学生选择市政,近一层学生选择交通;不足一层学生跨行业选择就业。七层学生无建设行业从业背景,说明该二本高校土木学子生源更多来源于农村地区。这也与农村子弟进入重点高校比例逐步减少[2]相一致。就业意愿集中于建筑业,说明该校大土木实际主要围绕建筑业开展,也说明当前房地产市场火爆,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充分刺激了学生进入建筑业的从业意愿。建筑业也是当前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这也是多数寒门学子从事建筑行业工作的重要原因。寒门学子把“就业”排在第一位,较少用“发展”眼光考虑职业规划[3]。
2.2 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一致性
图2给出了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一致性的统计分布。由图2可知: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一致的学生几乎都只占各自家庭背景人数的一半,并且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不一致的学生都会选择与家庭从业背景相关联的行业。这说明:家庭背景是影响学生从业意愿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或只能从事家族参与的行业。由此可知,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社会资源优势更大程度地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这客观上对农村子弟参与非农工作设置了“起跑障碍[4]”,同时导致农业与农村缺乏接班人。
2.3 从业意愿与努力程度
以考试分数的多少衡量努力程度,专业课的分数越高则表示努力程度越高。表1反映了“桥梁工程”考分段人数与从业意愿人数的关系。由表1中数据计算可得出:建筑、市政、交通或其他四个行业中,最努力群体(考分>85)占分项意愿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0.38,0.59,0.38与0.29。由于“桥梁工程”与“市政/交通”行业关系最为密切,这与高分段更加明确的“市政/交通”从业意愿相一致。这表明,努力程度与从业意愿基本一致。这就要求大学生宜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并持续地践行。
2.4 性别与意愿
传统而言,大土木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男生更能胜任。表2给出了性别与从业意愿的关系。由表2简单计算可知:从事建筑的女性比例(0.75)略高于从事建筑的男性比例(0.66);从事交通的女性比例(0.07)远低于从事交通的男性比例(0.16)。由于建筑一般在城市内部,并且工程以“点”为主,而市政与交通一般位于城市外部,并且工程以“线”为主,往返奔波在所难免。这表明:野外工作对女性的吸引力低于男性,更表明该校大土木培养目标更加偏向于建筑业。
2.5 回村镇发展环保项目
在附加的访谈中,大多数农村学子直言不讳地谢绝了回村镇发展的提议,并且他们强调村镇中除了自主创业[5],没有其他就业路径。回村镇意味着重复父母辈的老路,而创业有很大风险。李克强同志强调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如果富于朝气又接地气的村镇大学生充斥于城市劳务市场,而不是返乡返镇反哺农村,那么城镇化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村镇发展中立足于农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的规模化难度较大。结合环境保护的创业项目易于落地生根,比如废旧物质回收并再加工项目,焚烧垃圾的制热项目。这类项目正好利用了村镇土地资源优势,利国利民值得扶持。
3 结语
地市州二本高校土木学子绝大多数来源于非建设行业,由于家庭背景缺乏资源以及非农工作的直接影响,这部分农村子弟进入重点高校以及行业的难度加大。支农政策宜要求重点高校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子弟,以便实践“农民梦”。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鼓励非建设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建设行业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定向性地照顾农村子弟,以便更多农村学子参与国家重点事务的培养锻炼。不仅如此,应该有“风险基金”或“免息贷款”之类的政策支持学子回乡镇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15.
[2] 刘云杉,王志明,杨晓芳.精英的选拔:身份、地域与资本的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42-59.
[3] 张洋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229-230.
[4] 程洁.从教育公平角度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J].现代商业,2010(2):281.
[5] 姚义俊,刘斌,李纯成,等.当代大学生创业型就业教育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