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字化背景下,传播的途径被极大扩展,在艺术展览方面逐渐发展出了基于特定主题品牌的互动体验式视觉形象设计。策展人通过营造动态化、沉浸式、交互性更强的观展体验,更好地展现参展设计师的天赋和创造,也为城市观者提供了足够的自由想象区域与空间。本文以笔者自主设计的浙江工商大学优秀毕业展视觉形象设计项目为基础,结合优秀实践案例与理论研究,思考艺术展览视觉形象设计的体验式设计方向。在互联网快时代,如何从情感出发,内外兼修,发挥艺术展览对城市与观者所应发挥的内在文化价值。
关 键 词: 数字化背景;艺术展览;视觉形象设计;体验式;观者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用户对新的传播方式的使用不断依赖,影响到艺术展览的视觉形象设计呈现数字化趋势。[1]展览的视觉形象某种程度上表现的是艺术展览的理念核心,如何使策展形式符合国际最新发展趋势,使展览的呈现突破单纯的视觉语言,从而更多地考虑观者感受,捕捉展览主题背后蕴含的品牌价值和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设计师必然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视觉形象体验式设计
(一)什么是展览视觉形象
展览视觉形象VI(Visual Identity),属于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系统,是品牌设计的一种类别,基于展览策划文本对其主题、理念和内涵等抽象内容进行概括后所做的具有形式美感的符号化系统设计,是策展理念的直观呈现。[2]
展览视觉形象分为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在展览預算范围内结合现场环境、物料材质等因素下实现效益最大化。从一个完整的品牌设计来说,一个展览的视觉形象,是前期设计与后期传播推广的有机结合。数字化趋势下,无论是设计层面还是传播方面,其创作材料和传播途径都需要计算机技术来支撑,利用新的技术,由内到外为观者创造独特观展体验。其核心在于主题表达鲜明,内容与传播形式相统一,最终形成统一的视觉整体。
(二)什么是体验式设计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设计心理学家、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最早提出"用户体验"这一概念。体验式设计是基于视听效果,满足现今观者需求,更好传播参展作品艺术理念的综合性交流传播过程,展览视觉形象设计需要体验式发展。体验式展览形象设计必须基于统一的主题理念,这是体验式设计的前提和准则,在展览形象内容呈现上和传播形式上都可以加入互动体验的环节,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作用,增加观众在视觉和感官上的印象。
(三)两者的结合
艺术展览是一种公众活动,展览视觉形象是观者对展览内容的第一印象,无论是视觉形象的内容上还是传播上,更多加入观众互动体验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观众对于展览作品的信息将从体验交互的亲身感受过程中产生记忆,新鲜未知的事物总是容易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通过建立体验式展览视觉形象,为参展作品、策展人、设计艺术家、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搭建桥梁,从而实现用户需求,甚至可以将展览主题与布展所在城市相互交融。
二、艺术展览视觉形象体验式设计研究
艺术展览视觉形象设计在整个展览周期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策展人需要深入分析观展用户的心理需求,将展览主题纯粹完整地表达出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思考展览形象的体验式设计:第一,在展览视觉形象的内容上进行体验式设计,紧跟时代潮流和受众最新最强烈的观展需求;第二,在展览视觉形象对外展示传播上进行体验式设计,突破平面思维,多元跨界进行设计创作;第三,内外兼修,让展览内外及始末均向体验式的方向设计。体验式设计不只是技术上软件硬件的应用,而是在充分考虑观者感受和围绕统一展览主题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性的理性思维创作。
(一)内在美,深刻内涵——视觉形象内容上的体验式设计
内容上进行体验式设计,考虑的是用户的情感、信仰、认知上的体验感受,挖掘展览自身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或主题表达。[3]策展人在关注某一知识领域或社会话题等的前提下进行的展览视觉呈现,通常表现为主题明确,效果统一,视觉语言完整等特点。
设计师梅数值作为主策展人在杭州举办的“大,不小展”,即为视觉形象,内涵深刻,引发观众体验思考的案例。展览视觉创意的出发点始于谷歌翻译后中英文字体,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呈现形式,通过展览思考汉字编排和中文尺度的更多可能性,营造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也鼓励了其他设计师要善于打破固有思维,探索更多设计可能性。“大,不小展”通过汉字实验,将原本中文字放大或缩小再编排,让观者在展览中重新发现中文字排版之美。展览视觉语言简洁统一,以突出汉字编排为主,有的展品是放大几十倍的药品处方单,有的是原本就由中文字进行排版的经典案例再设计,比如“椰树牌椰汁”的包装等。
(二)外在美,新潮耀目——视觉形象传播上的体验式设计
传播上的体验式设计,很多时候会采用比较鲜艳丰富的颜色或者夸张动态的图案来增加观感。着重考虑的是用户感知、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行为等,在数字化背景下,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在静态的传播形式基础上,艺术展览在不断增加视听互动装置的使用,更好地吸引观众,且全方位传达参展者的作品,具体形式有动态海报、宣传视频、H5互动程序、文创礼品、VR视听装置、AR虚拟现实、沉浸式全景投屏、空间互动装置等。
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2019”以“青春纪能量场”为主题,展览主旨在于探索时代青年的“世界观”“青春观”,具有一定先进性。青年人用双眼观察现实,对自身问询,对未来追寻。展览视觉从“观”字出发,借助眼球这一基础图形和世界万象相结合来表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神、眼型、色彩、个性等变化,制作了“不一样”的系列海报。每个板块之间相互组合融入“宇宙”“地球”“卫星接收器”等视觉元素,表达对不同未来的集聚。
(三)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由内到外引领观者体验独特视觉设计感受
展览视觉形象设计内外皆营造出独特的观者体验,内有深刻内涵,外有新潮的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完整的展览视觉形象应该从建立品牌形象的思维出发进行考虑,除了明确平面视觉上统一的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主视觉海报等,还需要考虑展览空间上物料和互动装置的协调配合,全方位呈现展览所要传达的理念以及参展者的作品,同时在观者方面也要力求有最佳的接收信息的体验和观展感受。
笔者团队主设计的浙江工商大学优秀毕业展视觉形象设计,围绕主题"TO BEIAM—设计现在创造未来"进行思考设计。选用“沙漏”作为主图形,设计了主视觉海报,表达毕业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概念。色彩上按照学院的专业类别选用了五种颜色,系列海报通过五种颜色逐次叠加的方式实现互通,表达不同专业间虽有不同,但也有跨界融合,学科互联。在传播方式上,使用了C4D建模和 AE视频技术,制作了包含衍生元素的动态视频,同时将普通的通讯推送设计为互动性更强的 H5界面程序,展览现场的物料在充分考虑观者导向心理上进行合理的空间投放与规划设计。除此外,在展示台上加入了手环、互动书信等的体验性环节,让整个展览视觉变得统一且有趣,力求给观者带来最佳的观赏体验。
三、结语
艺术展览视觉形象设计是艺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展览的质量和社会反响。好的视觉形象可以给观者带来更佳的观赏体验,同时让参展者作品理念能够更好地传递给观者,促使展览深入人心。数字化传媒对于展览视觉形象设计来说,增加了创作的优势,不仅推动了视觉形象的有效传播,而且有利于促进设计风格的鲜明化。
作者简介:杨金玲(1996.5—),女,汉,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创品牌设计。
参考文献:
[1]刘灏.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15(4):64-65.
[2]张安平.浅谈艺术展览中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J].大众文艺,2016(3):94.
[3]周大鹏.“互联网 ”情境下展览视觉形象识别的动态化设计策略——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6毕业设计展为例[J].装饰,2017(6):136-137.
关 键 词: 数字化背景;艺术展览;视觉形象设计;体验式;观者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用户对新的传播方式的使用不断依赖,影响到艺术展览的视觉形象设计呈现数字化趋势。[1]展览的视觉形象某种程度上表现的是艺术展览的理念核心,如何使策展形式符合国际最新发展趋势,使展览的呈现突破单纯的视觉语言,从而更多地考虑观者感受,捕捉展览主题背后蕴含的品牌价值和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设计师必然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视觉形象体验式设计
(一)什么是展览视觉形象
展览视觉形象VI(Visual Identity),属于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系统,是品牌设计的一种类别,基于展览策划文本对其主题、理念和内涵等抽象内容进行概括后所做的具有形式美感的符号化系统设计,是策展理念的直观呈现。[2]
展览视觉形象分为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在展览預算范围内结合现场环境、物料材质等因素下实现效益最大化。从一个完整的品牌设计来说,一个展览的视觉形象,是前期设计与后期传播推广的有机结合。数字化趋势下,无论是设计层面还是传播方面,其创作材料和传播途径都需要计算机技术来支撑,利用新的技术,由内到外为观者创造独特观展体验。其核心在于主题表达鲜明,内容与传播形式相统一,最终形成统一的视觉整体。
(二)什么是体验式设计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设计心理学家、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最早提出"用户体验"这一概念。体验式设计是基于视听效果,满足现今观者需求,更好传播参展作品艺术理念的综合性交流传播过程,展览视觉形象设计需要体验式发展。体验式展览形象设计必须基于统一的主题理念,这是体验式设计的前提和准则,在展览形象内容呈现上和传播形式上都可以加入互动体验的环节,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作用,增加观众在视觉和感官上的印象。
(三)两者的结合
艺术展览是一种公众活动,展览视觉形象是观者对展览内容的第一印象,无论是视觉形象的内容上还是传播上,更多加入观众互动体验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观众对于展览作品的信息将从体验交互的亲身感受过程中产生记忆,新鲜未知的事物总是容易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通过建立体验式展览视觉形象,为参展作品、策展人、设计艺术家、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搭建桥梁,从而实现用户需求,甚至可以将展览主题与布展所在城市相互交融。
二、艺术展览视觉形象体验式设计研究
艺术展览视觉形象设计在整个展览周期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策展人需要深入分析观展用户的心理需求,将展览主题纯粹完整地表达出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思考展览形象的体验式设计:第一,在展览视觉形象的内容上进行体验式设计,紧跟时代潮流和受众最新最强烈的观展需求;第二,在展览视觉形象对外展示传播上进行体验式设计,突破平面思维,多元跨界进行设计创作;第三,内外兼修,让展览内外及始末均向体验式的方向设计。体验式设计不只是技术上软件硬件的应用,而是在充分考虑观者感受和围绕统一展览主题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性的理性思维创作。
(一)内在美,深刻内涵——视觉形象内容上的体验式设计
内容上进行体验式设计,考虑的是用户的情感、信仰、认知上的体验感受,挖掘展览自身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或主题表达。[3]策展人在关注某一知识领域或社会话题等的前提下进行的展览视觉呈现,通常表现为主题明确,效果统一,视觉语言完整等特点。
设计师梅数值作为主策展人在杭州举办的“大,不小展”,即为视觉形象,内涵深刻,引发观众体验思考的案例。展览视觉创意的出发点始于谷歌翻译后中英文字体,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呈现形式,通过展览思考汉字编排和中文尺度的更多可能性,营造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也鼓励了其他设计师要善于打破固有思维,探索更多设计可能性。“大,不小展”通过汉字实验,将原本中文字放大或缩小再编排,让观者在展览中重新发现中文字排版之美。展览视觉语言简洁统一,以突出汉字编排为主,有的展品是放大几十倍的药品处方单,有的是原本就由中文字进行排版的经典案例再设计,比如“椰树牌椰汁”的包装等。
(二)外在美,新潮耀目——视觉形象传播上的体验式设计
传播上的体验式设计,很多时候会采用比较鲜艳丰富的颜色或者夸张动态的图案来增加观感。着重考虑的是用户感知、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行为等,在数字化背景下,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在静态的传播形式基础上,艺术展览在不断增加视听互动装置的使用,更好地吸引观众,且全方位传达参展者的作品,具体形式有动态海报、宣传视频、H5互动程序、文创礼品、VR视听装置、AR虚拟现实、沉浸式全景投屏、空间互动装置等。
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2019”以“青春纪能量场”为主题,展览主旨在于探索时代青年的“世界观”“青春观”,具有一定先进性。青年人用双眼观察现实,对自身问询,对未来追寻。展览视觉从“观”字出发,借助眼球这一基础图形和世界万象相结合来表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神、眼型、色彩、个性等变化,制作了“不一样”的系列海报。每个板块之间相互组合融入“宇宙”“地球”“卫星接收器”等视觉元素,表达对不同未来的集聚。
(三)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由内到外引领观者体验独特视觉设计感受
展览视觉形象设计内外皆营造出独特的观者体验,内有深刻内涵,外有新潮的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完整的展览视觉形象应该从建立品牌形象的思维出发进行考虑,除了明确平面视觉上统一的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主视觉海报等,还需要考虑展览空间上物料和互动装置的协调配合,全方位呈现展览所要传达的理念以及参展者的作品,同时在观者方面也要力求有最佳的接收信息的体验和观展感受。
笔者团队主设计的浙江工商大学优秀毕业展视觉形象设计,围绕主题"TO BEIAM—设计现在创造未来"进行思考设计。选用“沙漏”作为主图形,设计了主视觉海报,表达毕业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概念。色彩上按照学院的专业类别选用了五种颜色,系列海报通过五种颜色逐次叠加的方式实现互通,表达不同专业间虽有不同,但也有跨界融合,学科互联。在传播方式上,使用了C4D建模和 AE视频技术,制作了包含衍生元素的动态视频,同时将普通的通讯推送设计为互动性更强的 H5界面程序,展览现场的物料在充分考虑观者导向心理上进行合理的空间投放与规划设计。除此外,在展示台上加入了手环、互动书信等的体验性环节,让整个展览视觉变得统一且有趣,力求给观者带来最佳的观赏体验。
三、结语
艺术展览视觉形象设计是艺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展览的质量和社会反响。好的视觉形象可以给观者带来更佳的观赏体验,同时让参展者作品理念能够更好地传递给观者,促使展览深入人心。数字化传媒对于展览视觉形象设计来说,增加了创作的优势,不仅推动了视觉形象的有效传播,而且有利于促进设计风格的鲜明化。
作者简介:杨金玲(1996.5—),女,汉,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创品牌设计。
参考文献:
[1]刘灏.数字化背景下的云视觉传媒企业形象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15(4):64-65.
[2]张安平.浅谈艺术展览中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J].大众文艺,2016(3):94.
[3]周大鹏.“互联网 ”情境下展览视觉形象识别的动态化设计策略——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6毕业设计展为例[J].装饰,2017(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