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幼儿园入园适应问题是所有幼儿园面对的共同难题,同时也是家长们必须要克服的难题,如何消除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的消极情绪,本文将从源头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对父母和老师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入园消极情绪;策略
前言
2018年全国幼儿园在园人数达到4656万人,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近几年来每年我国上幼儿园的幼儿人数都在持续攀登,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主流。伴随着上幼儿园的人数激增,小班幼儿园适应期的消极情绪也成为教育界必须关注的问题,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消极情绪才能更好的展开学前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每年九月份就有一大堆新手父母出现焦虑情绪,因为他们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纪。每到这个季节,就会看到幼儿园门口再次上演生离死别的情景大剧,“小演员”们个个声嘶力竭、涕泪横流,打死也不放开爸妈的手。“妈妈你不要走!求求你不要把我放幼儿园!”“我会乖乖听话,再也不调皮了,我们回家好不好?”“我讨厌幼儿园,我就是不想去!”“妈妈你陪我一起在这里,我害怕……”等等一系列的苦苦哀求声,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开学入园都是一个槛,孩子一哭二闹三逃跑。孩子们为什么会对幼儿园产生这么大的抵触情绪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的主要消极情绪及其诱因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的消极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焦虑。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较为普遍的复合情绪,常常表现为无原因的恐惧和不安,無特殊指向的烦躁和惊慌。在学前阶段易焦虑幼儿容易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和害羞心理。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的症状:胆小害怕,对环境变化敏感;当焦虑发作时,在情绪上出现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充满敌意,做噩梦,缺乏食欲,大哭大闹,情绪低落,严重的甚至出现躯体症状。产生这种焦虑的原因分两种,一种是先天遗传因素、另一种是后天形成。先天因素如先天性精神脆弱敏感,情绪不稳定甚至产生焦虑症。后天主要由父母教养方式及突发事件影响等。例如父母教育方式粗暴、专制和缺乏耐心或过分溺爱都会造成孩子胆小、畏首畏尾、依赖和焦虑。此外,突遇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离世等会使孩子的安全感遭受巨大打击,常常无端产生焦虑不安。
二,恐惧。恐惧是婴儿出生就有的本能情绪反应。最初的恐惧不是由视觉刺激引起的,而是由听觉、肤觉、肌体觉等刺激引起的,如身体位置突然的急剧变化、从高处摔下、尖锐刺耳的高声等。两岁左右开始孩子开始出现对未发事件的想象性恐惧,如怕黑、怕坏人、怕妖魔鬼怪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的类型不断增加。恐惧常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甚至逃避或对抗。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幼儿在入学时又哭又闹,甚至尿裤子的原因,因为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人产生了恐惧心理。
三,社会性退缩。社会退缩是幼儿在所有社会场合下均独自行动的一种现象。退缩行为多见于四到七岁儿童身上,约有四分之一的的儿童会有某种程度的害羞或社会退缩。幼儿园对于儿童来讲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会产生社会退缩状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社会性退缩的原因也是多方共同施力的结果,主观因素来看,气质类型上比较内向、羞涩的孩子更容易退缩。不安全依恋类型的幼儿具有不安全内部工作模式,会认为周围环境是无法预测、不安全和没有反馈的,这种感觉会导致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退缩心理及行为。此外,多次遭遇挫折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自卑和退缩。从客观因素来看,家庭不良养育方式会导致幼儿社会退缩,如父母过度控制和保护,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打骂孩子等。
三、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消极情绪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幼儿消极情绪,创设情绪表达空间
鼓励孩子适当的情绪宣泄,当孩子受委屈、失败、身体疼痛(如打针)时哭泣或发脾气,只要不伤人伤己,就不应制止。放弃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孩子犯错时不进行严厉惩罚,问明原因,讲清道理;对孩子不溺爱、不过度保护,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生活中培养独立、自信和勇敢精神。给幼儿足够的心理支持,查明行为产生的原因,解除诱发焦虑的心理应激因素,同时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克服各种闲难培养应对能力并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
针对学前儿童入园产生的分离焦虑,家长可与幼儿教师协调通过上半天幼儿园、亲子共上幼儿园、让幼儿带着自己熟悉的物品,例如小毯子、布娃娃等上幼儿园、幼儿园张贴亲子照片等方法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认同感。
(二)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首先提高自我能力管理,让孩子在家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奠定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理方法及规则,如握勺吃饭、不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独立上厕所等。教孩子学会表达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幼儿园是集体生活,老师要兼顾所有小朋友,难免会有些没发现的需求,所以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引导孩子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鼓励孩子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拉近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三)捕捉情绪教育契机,灵活选择疏导策略
家长和教师切勿采取恐吓、威胁的方法教育幼儿,平时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恐惧情绪和引发恐惧的原因,给孩子讲明真相,增加常识,陪伴孩子投人到恐惧情境中,学会应对。必要时采用系统脱敏法,使幼儿分阶段接近恐惧对象,从而减轻直至消除对特定事物的恐惧。
(四)利用多方资源,全面渗透情绪教育
家长可以带孩子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向他解释动画片里的人物与动物的行为,指导孩子的行为。带儿童去儿童动物园,让孩子能够进一步的接触小动物,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结语
上幼儿园是幼儿迈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是幼儿个体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作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协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因此做好新生入园前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张绵绵.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的消极情绪及其应对策略探析[J].幼儿教育研究,2018.
[2]张学敏.母亲、幼儿分离焦虑与小班幼儿园入园适应的关系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幼儿;入园消极情绪;策略
前言
2018年全国幼儿园在园人数达到4656万人,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近几年来每年我国上幼儿园的幼儿人数都在持续攀登,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主流。伴随着上幼儿园的人数激增,小班幼儿园适应期的消极情绪也成为教育界必须关注的问题,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消极情绪才能更好的展开学前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每年九月份就有一大堆新手父母出现焦虑情绪,因为他们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纪。每到这个季节,就会看到幼儿园门口再次上演生离死别的情景大剧,“小演员”们个个声嘶力竭、涕泪横流,打死也不放开爸妈的手。“妈妈你不要走!求求你不要把我放幼儿园!”“我会乖乖听话,再也不调皮了,我们回家好不好?”“我讨厌幼儿园,我就是不想去!”“妈妈你陪我一起在这里,我害怕……”等等一系列的苦苦哀求声,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开学入园都是一个槛,孩子一哭二闹三逃跑。孩子们为什么会对幼儿园产生这么大的抵触情绪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的主要消极情绪及其诱因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的消极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焦虑。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较为普遍的复合情绪,常常表现为无原因的恐惧和不安,無特殊指向的烦躁和惊慌。在学前阶段易焦虑幼儿容易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和害羞心理。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的症状:胆小害怕,对环境变化敏感;当焦虑发作时,在情绪上出现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充满敌意,做噩梦,缺乏食欲,大哭大闹,情绪低落,严重的甚至出现躯体症状。产生这种焦虑的原因分两种,一种是先天遗传因素、另一种是后天形成。先天因素如先天性精神脆弱敏感,情绪不稳定甚至产生焦虑症。后天主要由父母教养方式及突发事件影响等。例如父母教育方式粗暴、专制和缺乏耐心或过分溺爱都会造成孩子胆小、畏首畏尾、依赖和焦虑。此外,突遇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离世等会使孩子的安全感遭受巨大打击,常常无端产生焦虑不安。
二,恐惧。恐惧是婴儿出生就有的本能情绪反应。最初的恐惧不是由视觉刺激引起的,而是由听觉、肤觉、肌体觉等刺激引起的,如身体位置突然的急剧变化、从高处摔下、尖锐刺耳的高声等。两岁左右开始孩子开始出现对未发事件的想象性恐惧,如怕黑、怕坏人、怕妖魔鬼怪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的类型不断增加。恐惧常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甚至逃避或对抗。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幼儿在入学时又哭又闹,甚至尿裤子的原因,因为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人产生了恐惧心理。
三,社会性退缩。社会退缩是幼儿在所有社会场合下均独自行动的一种现象。退缩行为多见于四到七岁儿童身上,约有四分之一的的儿童会有某种程度的害羞或社会退缩。幼儿园对于儿童来讲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会产生社会退缩状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社会性退缩的原因也是多方共同施力的结果,主观因素来看,气质类型上比较内向、羞涩的孩子更容易退缩。不安全依恋类型的幼儿具有不安全内部工作模式,会认为周围环境是无法预测、不安全和没有反馈的,这种感觉会导致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退缩心理及行为。此外,多次遭遇挫折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自卑和退缩。从客观因素来看,家庭不良养育方式会导致幼儿社会退缩,如父母过度控制和保护,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打骂孩子等。
三、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消极情绪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幼儿消极情绪,创设情绪表达空间
鼓励孩子适当的情绪宣泄,当孩子受委屈、失败、身体疼痛(如打针)时哭泣或发脾气,只要不伤人伤己,就不应制止。放弃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孩子犯错时不进行严厉惩罚,问明原因,讲清道理;对孩子不溺爱、不过度保护,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生活中培养独立、自信和勇敢精神。给幼儿足够的心理支持,查明行为产生的原因,解除诱发焦虑的心理应激因素,同时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克服各种闲难培养应对能力并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
针对学前儿童入园产生的分离焦虑,家长可与幼儿教师协调通过上半天幼儿园、亲子共上幼儿园、让幼儿带着自己熟悉的物品,例如小毯子、布娃娃等上幼儿园、幼儿园张贴亲子照片等方法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认同感。
(二)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首先提高自我能力管理,让孩子在家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奠定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理方法及规则,如握勺吃饭、不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独立上厕所等。教孩子学会表达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幼儿园是集体生活,老师要兼顾所有小朋友,难免会有些没发现的需求,所以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引导孩子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鼓励孩子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拉近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三)捕捉情绪教育契机,灵活选择疏导策略
家长和教师切勿采取恐吓、威胁的方法教育幼儿,平时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恐惧情绪和引发恐惧的原因,给孩子讲明真相,增加常识,陪伴孩子投人到恐惧情境中,学会应对。必要时采用系统脱敏法,使幼儿分阶段接近恐惧对象,从而减轻直至消除对特定事物的恐惧。
(四)利用多方资源,全面渗透情绪教育
家长可以带孩子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向他解释动画片里的人物与动物的行为,指导孩子的行为。带儿童去儿童动物园,让孩子能够进一步的接触小动物,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结语
上幼儿园是幼儿迈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是幼儿个体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作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协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因此做好新生入园前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张绵绵.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的消极情绪及其应对策略探析[J].幼儿教育研究,2018.
[2]张学敏.母亲、幼儿分离焦虑与小班幼儿园入园适应的关系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