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体验 在体验中运用 在运用中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既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人生。教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运用,在运用中成长。一次,我有幸参加省组织的名师“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受益匪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彭老师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体现了数学教学先进的课程理念,让我明白要想成功驾驭数学课堂就必须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善用教学的技巧。
  一、讲究数学语言的艺术性
  苏霍姆斯基说过:“教师的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制的钥匙,它不仅可以开发情绪记忆,而且可以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如何让数学课充满灵动而引人入胜呢?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数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精炼、形象、富于情感和具有童趣色彩,讲究艺术性,具有启发性。
  教师应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彭老师的这节课就体现了这一点。课始他先问学生:“同学们,你能猜猜老师多少岁吗?来自哪里?”“这么聪明的孩子肯定会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了铺垫。
  受彭老师的启发,在教学“分数乘法分配律”时,当学生总是出现把(+)×24算成×24+这种现象时,我就引入趣味的本地方言进行教学。我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24是一个公因数,括号里面的分数都要乘这个公因数。这种题就像方言所说的“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把24比作猪肉,即把抽象的数字比作形象的实物,学生很快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和方法。
  二、注重数学教学的可操作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学具操作,从而获取更多实质性的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如彭老师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突出了数学教学的可操作性,他注重知识的渗透,通过利用教具演示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过程和原理,并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原三角形与拼成图形之间的联系。再通过讨论,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结论,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三角形面积=底×高÷2。这样重视运用学具操作,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听了彭老师的课后,我在课堂中也结合实际不断尝试,大胆探索。如教学“圆的面积”时,针对圆是学生新接触的曲线图形及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我启发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让学生学习书本的方法把圆转化成熟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在剪、拼、说中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洋溢着“我要学”的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又如,前段时间我校接了一项县数学电教优质课比赛任务,任课教师从选材到内容,无不是经过精心准备,最后选定了“角的初步认识”。如何使这节课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呢?我校备课小组利用角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优势,突出“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猜谜激趣引入角的重要性到认识角、画角、制角,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全过程动手操作。在“设计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的问题时,教师先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设计了三种角的争吵大战——“我比你大”“我比你更大”。“究竟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学生感到奇怪,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把学生真正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强调数学教学的灵活性
  一节数学课的成功,应该是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彭老师虽然与学生初次接触,但他对教材能灵活处理,课堂上对学生巧妙点拨。在学生的整体知识欠缺时,彭老师注重一个“导”字。如当学生发现不了三角形与拼成图形的关系时,彭老师通过用电脑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底等于拼成图形的底,高等于原图形的高,营造了一个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的“活”课堂氛围,让数学课堂活灵活现,学习气氛浓厚。
  上完课后,彭老师说了几句简单的话:“课堂上不要注重形式主义,要学会恰当引导。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学生会被你的学科教学而折服,智力能得到充分发展,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将呈现在你面前。”现在的学生爱探索、爱发问,教师更应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把数学语言艺术性、操作性、灵活性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数学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数学教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交流,不断实践体验,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本文所展示的题目,是加拿大教育部阿尔伯特教育中心学习者评价项目研制的3年级的图形与空间内容。在本部分内容中,知识题有3道,技能题有8道,分值占30%。在本套题目中,图形与空间部分的考查目标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用整数和基本测量单位进行估测、测量和比较;第二,描述、辨别、建构、联系三维物体和两维图形;第三,在一维空间,借助日常素材,用数和方向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一、题目展示  在下面的题目中,
期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对称轴的含义,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期刊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被忽视,即使有阅读,那也是把重要的公式、定律画一画、读一读,蜻蜓点水式地阅读。甚至有的数学课从头到尾都没有用到数学书,老师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数学书做上面的练习,数学书只起着习题本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单一、学习方式单一,学科素养得不到发展的局面。下面我从阅读主题图、阅读例题、阅读关键句和习题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数学
期刊
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真实地反映出学习个体的知识状态、思维层次及情感态度走向,是一种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契机,巧妙而有深度地开发运用这种“不可复制”的资源呢?为师者要做的不是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把错误抛回给学生,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直面错误、剖析错误,让他们在讨论和探究中明理,在思考中内化知识,在发现中提升自己。秉承这一原则,我在教学中多方尝试,打动人心的“思维精彩
期刊
案例背景:  “十几减9”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的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重要基础。切实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特别是学好“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夯实计算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案例回放:  师(出示情境图
期刊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游戏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有效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一次摸球: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口袋里有6个球,两个人轮流摸球,一人摸5次,摸到红球次数多,算男生赢;摸到黄球次数多,算女生赢。(结果如下表)  师:对于这样的游戏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生1:袋子中红球个数可能比黄球多。  生2:根据摸出的球来
期刊
活动的发展决定了人的发展,是学习主体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给学生动手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探索新知的机会。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就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传授某些知识,学生拥有了可持续性学习的资本和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空间与图形”教学为例,浅谈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课前铺垫:玩一玩,创设情境,巧激趣  1.课前让学生拿出各自的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简便计算”属于“数的运算”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指学生能够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四则运算定律或性质,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运算达到简便易算的过程。人教版教材中,有关整数的“简便计算”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这一单元中,教材将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作了集中系统的编排。随着今后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小数、分数的简便运算中同样
期刊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这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智慧的理答容易渲染一种思考、对话与民主的课堂文化,能
期刊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4期刊登了文昌才、李继红两位老师所写的《一类盈亏问题的解法》一文(以下简称文献[1]),之后,同年的第12期刊登了何升根老师所写的《也谈“一类盈亏问题的解法”》一文(以下简称文献[2])。文献[1]主要讲述了用比较法来解决典型的和复杂的盈亏类问题,但其例3用了小数,不够直观。文献[2]则主要讲述了用矩形面积法来解决盈亏类问题,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文献[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