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探究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916579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呢?
  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教育
  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首先要让教师和学生改变原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副课”的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也同其他考试科目一样,是必修课。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课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为终极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严肃课堂纪律和加强机房管理,树立教师的威信,人文关怀和爱护激励学生相结合,这是高效率的保障。当然,除了教师要正确对待信息技术课,更重要的是还要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在个别学生眼里,信息技术课就是他们玩游戏、上网冲浪的时刻,在他们的心中,或许想当然地就有这样的一个等式——“信息技术课=上网 玩游戏”。显然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上网和玩游戏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形式而已。
  高效备课是基础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研读课标就是“磨刀”,是把力气用在刀刃上。新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教师们要认真研读,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三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最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要避免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后进生,可以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也要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更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集体备课这一种适合教学实际的备课形式,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实现高效益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以一个共同关心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和分享,彼此敞开心扉和思想,交换彼此的智慧,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彼此分享、和谐共进的同事关系。
  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课堂教学
  结合多种教学方式 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各种网络资源、平台的特点,适当采用各种网络教学方式。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优势的互补。网络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长处:网络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所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
  加强师生互动 魔灯平台和专题网站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软件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师生对讲、分组学习、在线讨论、上交作业等方式来进行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流。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BBS交流信息,或通过QQ或MSN进行即时通讯。如笔者的《Flash动画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在“形状补间动画发生哪些属性变化”这一环节中采取通过BBS与学生即时交流的形式,在“优秀作品评选”环节中采用投票方式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互动活动各抒己见,教师也可同时关注学生的反馈。
  加强生生协作 在网络教学平台环境下,学生由于特定的学习目的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独立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网络络教学平台的协作学习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协作,既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所设置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又要在解决同一学习问题时彼此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反思中促进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只知道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述,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反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是一节高效的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效果进行反思,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课堂上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有时教师讲一节课不如让学生动手做十分钟。老师多讲、学生少练,不但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而且还限制了學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所以,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少讲多练。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其他文献
根据笔者所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实施的《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方案》,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中小学正式工作人员,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教师绩效工资。这不仅是近年来斗门区教育改革的一大举措,也让教育在阳光下公平、公开、公正的运作。通过宣传——学习——咨询——制定——教代会审议,经过酝酿,笔者所在学校的绩效工资方案也最终出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笔者认为,绩效工资分配与教师息息相关,只有让
创意动画设计软件Scratc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针对8岁以上儿童开发的一套程序设计语言,是一款所见即所得的程序编写软件,适合小学生使用。该编程就像是搭积木一样,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做出各种各样的动画、互动式故事和简单有趣的游戏等。而在创作这些动画、故事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时而专注于编程,时而苦思冥想,时而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从他们那幼稚而快乐的脸
体育师生关系是指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关系。新课程鼓励体育教师应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体育教学主张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与探究者,提倡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始终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鼓励学生情感激荡、驰骋想象、思维活跃,鼓勵学生大胆自由讨论探究,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  传统体育师生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都碰到了很多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怎样做好英语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中专英语学习困难生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以及怎样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力图通过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兴趣相结合等对策,激发中专英语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进
对学生影响最持久、最深刻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或某一种知识,而是学校的文化底蕴,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班级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能激励学生不间断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打造整洁优美的教室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笔者把教室环境的布置作为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第一步。良好的教室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积极的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正以其特有的真实感、现场感、立体感以及强烈的实效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新闻节目、专题节目中。恰
针对当前听力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听力学习策略的培养这一突出问题,笔者从宏观上提出了三个基本理念,并着重对四种听力学习策略进行了说明,力图使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走上高效化轨道。  听力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笔者通过对本市初中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听力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进行系统的指导与训练。还是采用老一套的“听录音完成练习题”“听不懂就机械地再放几遍”或者“边看材料边听录音”的单调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愿意去学,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推动学生去探索知识,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
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活动中,富有朝气的校园原创音乐可以让德育活动变得更接地气,让学校的德育寓教于乐、润物有声、润物有情,可以更好地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校园音乐的回望  提到校园音乐,很多人马上会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大陆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如《童年》《橄榄树》《外婆的澎湖湾》等依然回响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人的脑海中,当时一批台湾校园歌曲的演唱者或者创作者很快被大陆的青年所追捧。同时,民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浓厚的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然而,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学英语,主要原因就是英语学习单调枯燥,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每天都是重复的听、读、说,英语课堂缺乏趣味性,没有新意。因此,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成了英语老师的首要教学任务。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