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好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点时分,父亲急慌慌地往楼上跑,去给自家的房子贴春联。
  那时候父亲刚从老家赶回来。父亲是入赘来到这边的,他的老家在南边的大山里。父亲的爹娘都走了,今天是年除夕,父亲要赶回去给父母上坟。赶回来,父亲就紧着给楼上的房子贴春联,贴上春联就过年了。
  父亲一直跟岳父母住在一起,房子是三间低矮的土坯房,有几十年历史了。父亲入赘过来,房子就是这样子的,这多半的原因要怪老岳父。老岳父固执,因了多种原因拒不服从村里的规划,坚决不拆老房子,那村里就不让盖新房子。可是儿子大了,需要有新房,父亲无奈,东挪西借在村外的住宅小区里给儿子买了套小产权房,儿子一人住。
  孩子的母亲有些木讷,好些事情父亲都不放心让她来做。
  小区离着老房子有一里地,父亲很快就到了。父亲开了门,顺手将外衣脱了,放到鞋柜上,然后,父亲找到胶水,出了门,顺手将门带上,贴春联。
  贴好春联,父亲想再次进入房间里,门被反锁了。钥匙在父亲的外衣兜里,放在鞋柜上了。
  父亲急出了一身汗。
  儿子在镇子里一家厂子上班,今天值中班,下午4点到厂,夜里12点回来。这是儿子长这么大第一次不在家吃年夜饭,父亲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曾设想将年夜饭调到午夜,但儿子面无表情地说,不用,厂里管年夜饭,再说,下班后就累了,想睡觉,就别再等他了。
  但父亲的心里一直不是滋味。父亲决定了,吃完年夜饭后,他就到楼上来,等着儿子。楼上有简单的炊具,儿子偶尔会煮点方便面,这就可以了。父亲可以挑两个儿子喜欢吃的菜,原材料在家里收拾好带到楼上来,等儿子快回来的时候,简单地烹饪一下就可以了,儿子一进门,他会端出两个热气腾腾的菜。
  实际上,儿子在厂里会吃年夜饭的;实际上,等儿子回来,离天亮也就几个小时了。只是父亲就是想跟儿子一起吃年夜饭,哪怕一点儿也好。
  现在,因为钥匙,打乱了原先的计划,父亲要另想办法了。
  夜里11点,父亲在家做好了两个菜,放进饭盒里,夹在腋下,然后再配上一个暖水袋,穿上一件厚厚的外衣。父亲的口袋里还装了一瓶酒,父亲是不赞成小孩子喝酒的,但是过年嘛,可以喝点。另外,父亲还拎着一小盒生水饺,这个不怕冷。
  11点半,父亲再次来到了楼下。
  这个时间点父亲是经过周密考虑的,除夕夜,厂里会不会提前下班?父亲要第一时间将两个热气腾腾的菜端给儿子。
  父亲不能再将原材料带来現做,他怕儿子不让他做。
  厂里没有因为过年而提前下班。12点,父亲看见儿子的电瓶车进了小区。
  父亲想,那两个菜应该是热的。
  父亲找一个墙角躲起来,他不想让儿子看见自己的刻意。
  前后脚的事,儿子应该脱了外衣,正在洗手。
  到了自家的门前,儿子已经将房门带上了。
  父亲本能地想敲门,但手在门前停住了。
  这栋楼总共住了二十几户人家,现在大部分都回老家过年去了。儿子住的这个单元有四户,如果突然敲门,会不会吓着儿子?
  还是打个电话吧。父亲将手缩回来,掏出了手机。
  门开了,儿子站在门口。过年好啊,爸!儿子说。
  这一声“爸”将他慌得手足无措。儿子是妻子跟前夫生的,父亲入赘过来的时候,儿子十五岁,现在,儿子二十岁了。相处的五年时间里,儿子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爸”。
  过年好,过年好啊!孩子!慌乱中,父亲摸了摸腋下的暖水袋,暖水袋还热,那两个菜应该也还热。
其他文献
看见严科长回来,老布不禁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严科长是早上被老布气跑的。能不跑吗?老布那么懒,属于油瓶倒了都不带扶的那种。前三个帮扶人,最长的只呆了三天,只有严科长,整整呆了一个礼拜。  你咋回来了?老布问。  我不能走啊!严科长边说边把扁担搁在了树下。  扁担是爷爷留下来的。早上,严科长要挑东西回家,老布便把爷爷的扁担给了他。  为什么不能走?老布又问。  因为扁担上的记忆!严科长说。  一条破
期刊
我从来没有见过爱米莉,只是经常听到她的父母提起她,知道她三岁,很可爱。  认识爱米莉的妈妈,是因为我家小宝参加一个大教堂组织的足球队。在给孩子们当拉拉队时,爱米莉的妈妈看到了我,她径直走过来打招呼。这种情形很多见,这个国家中部的小镇,纯黄色面孔不多,而有些人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张嘴闭嘴都是爱米莉,看来非常宠爱这个女儿。后来,我又认识了爱米莉的哥哥,还有爸爸。  爱米莉的妈妈多次邀请我去她家
期刊
李向阳疾行在山路上。山路陡且窄,爬到山腰,已是满头大汗。往前穿过一片树林,便到了山的北侧。李向阳每每就在这里歇脚,俯瞰卧于山坳的幸福村。流云青山,石墙黛瓦,一条小河曲曲弯弯,穿村而过,一幅自然天成的静美山水画。  李向阳的单位在北大街“老司法局”,位于城里的草桥埠。司法局的前身是一家专为劳苦大众打官司的事务所,创办于民国初年。解放后,人民政府成立,老司法人念旧,仍在此地办公。  李向阳这天起个大早
期刊
兵荒马乱的年代,银娘在人来人往的庸城开着一家烧酒坊。  银娘简易的小铺一年四季飘着酒香。有人说,银娘脸上那对酒窝比烧酒还好,不笑也能醉死人。从没见银娘笑过,只开口说话时,脸上酒窝一闪一闪,像星星。银娘不笑是因为男人走了,走了好几年没回来。银娘头上一直插着男人留给她的那支银簪。  很多人买酒都是想借机找银娘讲几句话,西街的顺六也是一样,并且常对人说,我这辈子就喝银娘卖的烧酒。顺六喜欢银娘很久了,庸城
期刊
泥鳅接替父亲在医院后勤上了班。院长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雨后春笋般挤满了后勤部。从乡下来的泥鳅,像一块旧抹布,被甩来甩去,甩到太平间当了门神。  一起从乡下来的媳妇儿,看泥鳅的眼神,像是看太平间的死人。泥鳅回家洗一百遍手,也被媳妇儿翻着白眼撵到沙发上睡觉。医院里的同事看到泥鳅,离老远就转了弯,朋友聚会吃饭也故意闪了泥鳅,怕身上沾了晦气。  日子不咸不淡地过着,泥鳅在太平间看着一排死人自言自语,我是你们
期刊
郝仁原是一家企业的技术台柱子。他带出的徒弟表现得都很优秀。  企业改制了。郝仁不但没有感到失落,相反还有自豪感。因为改制后的企业老总是他的徒弟顾泽。此时郝仁正赶上退休。  一日,顾泽带着聘书来到郝仁家。郝仁得知顾泽的来意后,执意拒绝,说,年纪大了也干不动活儿了。  郝仁的老伴在一旁插嘴说,真的不能去,他那脾气,说话尽得罪人。  郝师傅您尽管放心,请您回厂里做技术顾问,您看哪不顺眼的尽管说,顾泽拍着
期刊
赵襄子乘着马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地摇晃着。  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半边。  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谁料,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  赵襄子疑虑重重。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伯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
期刊
憨福父母因病去世,欠了一屁股债。任凭媒婆说破嘴,相了好多次亲,因家贫如洗,无奈亲事一一黄了。  那一年,憨福去氾水种瓜,钱没赚到,却抱着一个婴儿回家,邻居去看热闹。憨福把喜糖往大伙手里塞,笑着说,俺也有孩子了。  孩子是女孩,憨福给女儿取名喜儿。憨福乐呵呵地当爹又当妈,喂奶粉,洗尿布,渐渐地,这些带孩子的活儿他做得利利索索。  村里人家婴儿的尿布,大多是把旧衣撕成一块一块,开水烫烫,晒干可用。憨福
期刊
他和她,是一辈子的冤家,到死都是。  五十年前。  他和人在外地做生意赔了本,来要债的是山西人老陈。还不上钱,老陈便吃住在他的家里,一住就是十多天,山西人要债——腚后跟。村子不大,只有五六百口人,无风三尺浪,有风三丈三。他平常在村里也是走里走面、要头要脸的人,如今被账主子堵着门,左邻右舍指着脊梁骨说他赖账不还。她怕他难堪,更怕他父母担忧,就把老陈叫到她自己家里。  “老陈,你们俩在外边干的是什么买
期刊
小城有一家裁缝铺,叫贵贵裁缝铺,铺面很小,生意却好。  不知道是裁缝叫贵贵,还是做衣服价钱贵叫贵贵,小裁缝也就20来岁,长着一张娃娃脸,态度极其好。  来贵贵裁缝店做衣服的,可不是一般人。  主顾都是有来头的,男人要么是当地士绅,要么是达官显贵;女人要么是官宦夫人,要么是财主太太。  反正,穷人不来此店,他们在这做不起衣服,衣料太贵,手工太贵。  吴会长是店里的老主顾。吴会长的4个太太更是店里的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