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来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的一个话题,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直接可以活学活用的概念,而是要立足在教育之上,这个教育是指校本教育。语文这门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已经不再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技能、文学素养、情感精神和道德素质进行培养,中国的教育也正式地走向了素养时代。文章将针对语文的核心素养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素质培养;语文学科;课堂转化
  一、 引言
  汉语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语言,汉语的学习是分为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是文化的一种传播。语文这门学科是一个能实际运用并且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内涵的学科,从基础学习上,语文课程需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能看懂、认识、会写、会读、能创作能力,能为学习语言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在高级层面上,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素养,可以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感悟。而语文这门学科中所需要培养学生的素养,是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词汇积累、语言组织能力,和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上所入手的。这些能力所组成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学业。
  二、 培养核心素养中所遇到的困境
  (一)滥用多媒体
  自从中国在教学上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后,多媒体就成了每一个课堂中都会出现并使用的辅助工具。但是多媒体的滥用,不仅没能让学生感到新颖,反而还让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所以,多媒体的滥用抛弃了教学的实质性,也没有遵守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跟不上知识,就更不用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多媒体的使用是要结合我们的传统课堂,而不是摒弃我们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正确地使用新手段,结合先进的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教学脱离文本,脱离实际
  语文的学习是离不开最基础的能力培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不少教育者认为,语文学习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但这个教学思想逐渐地被教育者所否定,他们认为,语文的学习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的。然而,部分教师在转化自己教学观念的同时,直接弱化了基础能力的教育,过度的追求情感态度和人文价值,让学生脱离了原本教材中的文字,忽视了最基本的能力训练。甚至,部分学校的教学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一所学校的学科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做到“成绩一刀切,全在县级统考平均分以上”,这显然是过于笼统、抽象的,不切合实际的高要求。教师应该始终牢记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离不开基础的,没有基础的学习,学生的“底子”始终是不稳的,甚至有些学生基础环节薄弱,无论教师给上面摞多少知识,总有一天,这些知识也会随之倒塌,学生还是要从头来过。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需要让学生把基础能力和情感价值两者有机结合的进行学习,既要让学生知道语文的实用性,也要让学生知道语文的人文性,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其一。从学生的知识层次出发,教师要因材施教,因班施教,让学生不断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积淀文化的同时,能明白更深层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教师自身素养不足
  部分教师的基础知识是非常牢固的,但是随着课程不断的改革,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样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不断地提高,可是部分教师并不能完全明白新课改对于教学理念所做的改变及本意,导致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存在偏颇,教学时也总是困难重重。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几十年的书,是不需要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更新。也有部分教师不能够理解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教师自身的素养是不足的,那么又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素养呢?核心素养是一种高升版本的素质教育,它是对三维目标和素质教育的一种升华,并不是取代了三维目标和素质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从根本上就要求教师首先以身作则。教师要不断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不仅只是语文这一门学科中所包含的知识,而是各个学科都要涉及一些,包括生活中的常识,同时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只用自己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来教育学生,而是要学会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且也需要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学习成绩好,也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健康的成长。
  三、 核心素养的出路
  核心素养的培养使教师离不开对于每个阶段的学生的了解的,教师不能做着和学生年龄段不匹配的培养。同时,核心素养是离不开校本教育的,所以素养的培养是要建立在课堂之中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课程的难度进行有层次的、间接的、循序渐进地培养。笔者在这里,将从三方面来探讨一下核心素养的出路.
  (一)语文学习的双重性
  语文是我们国家人民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抓住这两点,语文学习的大方向就没有偏离轨道。能妥善处理好语文学习中的实用性是培养学生素养的核心手段,而人文性则是对培养学生素养的一个基石。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内隐的,需要学生借助阅读文章来进行表达交流,从而梳理探讨。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而核心素养也是通过四个要素组成的,第一是语言的构建,这一要素需要学生的基础能力较为扎实。第二是思维的发散与提升,这一要素在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得以实现。第三是对文章的鉴赏和创造,这一要素要求学生不仅能找到文章之美,也要能自己会写。第四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所有的文章都是有背景的,这个背景是建立在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之中的,学生能感受其人文情怀是离不开学生要明白同时代的背景。这四个要素是一起发展的,没有先后之分,也不能进行割裂發展,所以,新课改也在提出教学要多元化。多元化在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例如,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已经不再只是学生听教师讲的模式了,教学课堂要转变以往的单一知识传授模式,构建以观察生活,对话、交流、诵读、演讲、表演、探讨为主的多向互动交流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设问、创设情境、设计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变学生平时假勤奋,真懒惰,不思考的习惯;或者不动手,只动脑,眼高手低的习惯,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融入课堂之中,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主动体验人文情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式学习
  在新课改的提倡下,语文的学习从传统的讲述形式变成了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探究式的教学是可以结合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實施授课。该模式下的教学会让学生从“听”转向为“参与”。学生参与的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途径,并且学生在自己主动对新知识的学习中,也能体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模式。例如,在现在的语文教材之中,很多知识都主要是靠学生探究为内容,学生一般会把现实世界和生活实际作为一个参考对象,通过多种途径,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在其中参与的只是少部分,主要是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启发。从上述可以看出,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益处是非常大的,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对于信息处理、思维等能力都是有所帮助的。
  想要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应该先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确保学生在这个氛围内,有兴趣地进行语言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能力。当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就需要教师能够抛砖引玉,这个“砖”则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带学生融入这个学习的氛围,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并且不要脱离学生的理解范围能力之内。在“抛砖”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再整合,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要鼓励学生多说、多想,帮助他们能在语文课堂上体验生活,发展素养,还要培养学生能用不同的观点看待问题,用多种途径解决难题,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翻转课堂的运用
  课堂转化是什么?笔者认为,课堂转化是一种教学模式上的转化,用专业名词作解释,课堂转化也就是将课堂主次顺序进行翻转。“翻转课堂”的基本意思理解起来很简单,是把课堂的时间进行翻转,也就是说课下时间也可以成为第二课堂,这种方式把学习的主导权从教师的手上转向了学生,这也就是新课改提出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是笔者认为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为什么要运用翻转课堂呢?首先,培养学生的素养不能只靠课堂上这少数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课下,也就是第二课堂用闲暇的时间自己不断地深造自己的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让学生每天读一些指定的书籍,并写读后感,教师定期地进行查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来读,在每周的班会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享自己挑选的课外读物,并分享给全班学生。也可以每日一诵,诵读经典,在诵读中领悟经典的精神及精华,然后交流感悟。可以说,翻转课堂把重心放在了学生身上,而不是教师的身上,它能对学生自主学习有着绝对的帮助,并且也把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四、 结语
  在推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把教材和学生实际的特点相联系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不断提升,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使核心素养不断深化、培养。语文这门学科的最大魅力也正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所体现的。教师在培养中还是要认真谨记,要注重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要尊重学生为主的地位,注重学生的特点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如此做的情况下,才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范秋香.浅谈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学大众,2017(11):47.
  [2]李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核心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作者简介:冯金改,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地位得到了明确。农村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也是新课改在农村地区推进的重要基石。立足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在现有农村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探索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师素质并推动新课改在农村地区的推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丰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并为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摘 要:文章从对学生备考心理困境的思考出发,结合学习能力理论,提出了系统化的赋能心理调适路径。該路径试图通过提升学生的认知策略能力、调节控制能力和激发维持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考试中的知识性、自律性和动力性增分。  关键词:备考心理;学习能力;赋能心理调适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很多时候也是竞争中“录取”与“淘汰”的考查指标。因此,学生在应对考试,特别是大考,如中、高考时难免会出现
摘 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把教育活动看作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的教学模式。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提升初中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把互动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突出互动的价值,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科学;互动教学;实施
摘 要:学习通用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倡导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一些日常经常碰到的技术问题,可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对社会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工匠精神,是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具体包含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精神。《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摘 要: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传统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素质需求,所以,为满足学生如今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当开展学生社团系列活动。学生社团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养成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对于教师而言,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组织能力,从而
要想学好统编教材里的长课文和难课文,就要整体把握单元内容,且用好单元助学系统.巧思课后习题,细化语文要素,实现长文短教;巧引阅读链接,搭建助学支架,实现难文简教;巧用口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言说能力有其必要性,言说能力的提高,能让小学生具备一定思维智慧,加快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目标.文章对言说能力加以分析,将“言”作为培养基础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小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还关注到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以提高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并采取问题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多媒体设备等多样化的阅读手段,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全面提升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除了用好课堂教学资源以外,还应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乡土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性和鲜明的特色,理应成为重要的课程资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推进,课外阅读在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充分发挥着积极促进的作用.语文在整个学科中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广泛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