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甲骨文走入大众生活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甲骨文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相继问世,甲骨文元素的文创产品备受追捧,校园里频现甲骨文课堂,海外屡办甲骨文特展……原本“高冷”的甲骨文,逐渐变得有温度、有热度。

◎ 文创产品吸引眼球


  打开微信,搜索甲骨文表情包,便出现了各式各样以甲骨文为素材的有趣动图。这些表情包以甲骨文来展示“友谊的小船”“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语,生动形象、趣味盎然。
  除了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日历、甲骨文书签、甲骨文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被年轻人奉为时尚。
  “甲骨文主题文创作品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甲骨文文化,让人眼前一亮。但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误传、瞎传,不能为了趣味性而胡乱造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严志斌说。


■ 与甲骨文有关的插画

◎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龙’字的甲骨文拆开来看,上面是‘辛’,中间是龙头,下面是龙角。”在北京市史家小学“汉字的魅力”甲骨文讲座上,老师生动地讲解了甲骨文的字形和由来,让同学们感到饶有趣味。“汉字不仅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也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名同学感慨道。
  近两年,甲骨文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小学校园,不少地方的老师利用甲骨文“因形赋义”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育,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在重庆南开小学“甲骨文学堂进校园”活动中,学生们练习甲骨文书法,在书写这种古老文字的过程中获得了美的体验。
  “面对不同的学生,甲骨文课堂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就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不必作为一种课业上的要求,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们的文化视野。”严志斌说。

◎ 甲骨文文化走向世界


  “想知道‘八’字的甲骨文字形,就在拼音检索里查找,在第三页可以找到甲骨文‘八’的4种字形。”
  在近日举行的《甲骨文常用字字典》首发仪式上,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为读者详细讲解字典的用法。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河南省安阳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坐落于此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举办了“甲骨文书法国际大展”“第七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等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甲骨文文化。
  在國际上,甲骨文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18年12月,“水墨聚焦·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展”在摩洛哥举行,吸引了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前来参观。在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明表示,甲骨文虽源于中国,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此次艺术展能够让世界人民亲身感受这古老艺术的魅力。(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其他文献
立冬前后,木芙蓉开了。这是种奇怪的花。花开两色,一红一白。  《长物志》里说:“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所以,苏州城里官太尉河两岸都有。经过时,我总想着揣个剪子剪一朵下来,也不要紧吧?毕竟这么多呢。  剪一朵下来,搁在竹编篮子里,一定很好看。这么大的像脸一样饱硕丰盛的花,格外有种中式的美。  结果自然是一朵也没有剪成。  大概霜后开的花都格外有一种凛冽的气势,使人却步。  它的别名也凛冽,唤作“
期刊
又一次踏上回家的旅程。这是初秋,我有些日子没有回老家了,总是忙于一些采访和到各地采风,连电话也差不多忘了给父母打。  其实,愈是不打电话,心里愈是不安,愈是感觉亏欠父母许多。  趁着放假,赶紧做完了手头的事情,让孩子买上往返票,心里才有点踏实,毕竟马上要回家了。然后给父母打电话,起初的第一次电话没人接,心里又揪着。等十来分钟后再一次拨电话,感觉到母亲慢慢挪动到床边接电话的急切。母亲说,好久没有听到
期刊
拉拉队在19世纪的美国橄榄球运动中萌芽,现如今已是美国每场赛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ESPN国际拉拉队比赛的转播,以及2000年电影Bring It On的全球发行,很好地带动了21世纪拉拉队的全球流行。  很多人一想到拉拉队,脑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健康自信的美国女郎”,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拉拉队最初招募的只有男性成员,且全是品学兼优并受人尊敬的男性。直到1920年左右,女性才开始在这
期刊
蔚蓝色天空中盘旋的鸽群,永远是蓝天上的一抹亮色;悠扬的鸽哨声,总是压倒嘈杂众声中的天籁之音。张九龄称之为“飞奴”  中国人驯化鸽子、喂养鸽子、让鸽子传书的历史,比较久远。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鸽”,从其形象特征可判断已是家鸽而非野鸽,可见在3300年前,中国人已开始饲养鸽子。在唐朝,鸽子已经因为能送信而有了“飞奴”的雅号了。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鸽》中说:“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
期刊
10月1日,云南昆明一家电影院里,放映厅前方“大阅兵看大银幕”几个字异常醒目。前排坐着几十名观众,脸贴国旗贴纸,表情兴奋。  他们有些戴着墨镜,有些眼睛半睁。他们都是视障人士。每周六,他们在昆明都有一场聚会,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看一场用“心”讲述的电影。  阅兵开始,他们身边的志愿者开始轻声讲解银幕上的场景。为了给这些特殊观众讲好电影,志愿者们要准备好几天,有的人要花4个小时转三趟车赶到这里。等待
期刊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肯定我们党治理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目标、
期刊
数千年前,它們被虔诚地、仔细地刻在龟甲、兽骨上;今天,我们从这一笔一画中,品读祖先经历的悲欢。  它们是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10月22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首次大规模展示国博的馆藏甲骨。近190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等实物构成庞大悠久的叙事链条,系统讲述甲骨文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  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
期刊
24%,这是近十年我国留学归国人数的年均增长率。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66.21万人,而留学归国人数达到51.9万人次。  在情感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因素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成为“海归”。但当这些即将毕业或者刚刚毕业的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时,他们才发现,与国内高校不同步的毕业时间、海外高校的招聘信息差异、身在外国而无法及时跟进的招聘流程,都让他们体会到了无法跨越的“就业时差”。海归就业:
期刊
“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既到长安,所见皆为历史。如今,置身十三朝古都西安,梦回秦汉与盛唐,必定要去游览具有“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之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历博)。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的陕历博,向来因馆中琳琅满目的珍贵历史藏品而闻名于世。但值得一提的是,去过西安的人都到过陕历博,但到过陕历博的人却大多没有去过一个神秘的展馆——唐代壁画珍品馆。  2011
期刊
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对高校博物馆发展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指导意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校博物馆使命与功能的深入认识,中国的高校博物馆也逐渐从过去“养在深闺”转而日渐崭露头角,新一轮高校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高潮日趋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建立了博物馆,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前不久,筹备逾十年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