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厮守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07124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思绪如葛藤般蔓延缠绕,七上八下,又是一个小气得不能再小气的题目。小女人的天地本如舄卤之坻,孤独地坚守在一片汪洋之中,如果再擅自画地为牢,岂不如井底之“女蛙”不见井外乾坤。在家与单位之间相对有限的人际圈内,像个满负荷的陀螺围着自己的圆心转来转去,就连梦想也只有井口那么大了。齑粉般琐屑的细枝末节塞满了全部的生存空间。生活中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如果勉强要说有的话,那就是衣柜里新添置了一件波西米亚风格的长衫而已,间或试一试,沾沾自喜一阵而已。前不久我养病在家,平日里躁动不安的心在书香的浸泡下安静下来,三言二拍伴时日,淡饭粗茶皆文章。手机一天比一天消停,面颊一天比一天红润,心也一天比一天饱满起来。
  与自己厮守不是简单的独处,更不是单纯的消磨。它是一份平静的放弃,是一种简单的执着,是一种信念的坚守,是一种归属的寻找,是一种尘俗的解脱,是一种灵魂的升华。朱自清曾说:“有些人太丰富太复杂了,会忘记自己,看不清楚自己,我到什么时候都知道我是怎样一个简单的人。”与自己厮守方能有机会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方能知道自己该有怎样的生活,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简单而又快乐地生活。
  每当细雨蒙蒙的季节,总是幻想着自己是生活在三月的江南,手撑一把油纸伞,在微雨初斜的烟柳窄巷中踽踽独行,迎面过来个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紫衣女子,她娥眉细腰,秋水含烟。就在我们身体相交错的一刹那,我们凝眸无语,轻颦浅笑,意味蕴藉,生怕过多的表情打破了彼此的“伞中取静”,那气氛好像弹指可破,水晶般纯粹、易碎。“伞中静听雨打荷”的意境只有其中的人能够体会。相知和理会早已写在彼此相对无语的凝眸中,两个厮守自己的人以这种我期盼的方式遭遇了,而这遭遇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邂逅。厮守的人并不孤独,因为孤独的含义不仅仅是没有人在你身边。
  梭罗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到了波士顿郊外的瓦尔登湖畔的一片森林中,并向世界宣告他独自生活的开始 。他用细致的文人的手亲自搭建了粗糙的住所——一个小木屋,屋子里是生存所必需的被褥、炊具、劳动工具等,他要自己砍柴、生火、种菜……更重要的是他要在此阅读、写作。澄澈见底的湖水给了梭罗生存的基本来源,也给了他创作上的灵感,九百二十天后,一本轻灵、淡泊的骇世之作——《瓦尔登湖》就此诞生。书中记录了他在森林里的生活,他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通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他所说的真理是什么?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给“我”什么真理?梭罗没有告诉我们,但我想他厮守在湖边厮守着自己的时候,他完成了一件比创作更伟大的事情——对自身的深度思索和对人格的无限的升华,这无疑也为世人提供了一种追寻生之真理的途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要一个人摈弃欲望、无欲无求是不太可能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我们是否可以有所节制?是否该多一些自省,少一些浮躁?与自己厮守本不必苛求什么地点、形式,不必像孔圣人一样“吾日三省吾身”,更不必像梭罗那样非要寻个山清水秀的幽静去处,只要有一颗淡泊的心,“自省”便会无处不在。以一个出世的态度,在斑斓喧闹的都市生活之外,寻得一片恬淡和纯净,其实已不是什么时髦,更不是什么小资们的矫情造作,在我看来,不时地与自己厮守已是一种必需,一种暌违已久的情怀。
  (选自《中国文化报》)
  【赏读品鉴】
  文章构思精巧,角度新颖,不落窠臼。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我们到底该如何生活,如何去追逐我们的幸福?这的确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本篇文章,完全颠覆了我们固有的寻常印象,提出了一个陌生却又新颖的观点——与自己厮守。这是人生之幸福吗?作者没有空洞的xxxxx说教,没有一二三四五的列举;而是入情入理,层层推进,娓娓道来,深刻剖析了“与自己厮守”的特点及妙处:是一种平静的放弃,是一种简单的执着,是一种信念的坚守,是一种归属的寻找,是一种尘俗的解脱,是一种灵魂的升华。
  作者更以“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紫衣女子”和创作出“轻灵、淡泊的骇世之作《瓦尔登湖》的梭罗”为证,告诉人们,与自己厮守的人并不孤独,只要有一颗淡泊的心,“自省”便会无处不在,这就是别样的幸福。
  文章含义隽永,耐人寻味,读来发人深省。
  【发散思维】
  1. 阅读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理解其含义。
  与自己厮守不是简单的独处,更不是单纯地消磨。
  2.现代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读完文章请思考,我们应坚持怎样的欲望追求?
其他文献
苍藓沿阶,冷萤黏屋,庭树望秋先陨。渐雨凄风迅。淡暮色,倍觉园林清润。汉姬纨扇在,重吟玩、弃掷未忍。登山临水,此恨自古,销磨不尽。  牵引。记试酒归时,映月同看雁阵。宝幄香缨,①熏炉象尺,夜寒灯晕。谁念留滞②故国,旧事劳方寸。唯丹青相伴,那更尘昏蠹损。  注释  ①宝幄:精美的帐子。香缨:古代未成年者或妇女所系的饰物。  ②留滞:停留,羁留。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
期刊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  ① 元丰六年:公元1080年。元丰为宋神宗年号。  ② 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张怀民:字梦得,苏轼的友人。  ③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这里形容月光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期刊
无论是浓郁的紫,还是清雅的白,沐浴过唐风宋雨的丁香总是忧愁的。  丁香未开,花蕾收敛芳心,恰如百结愁心;微蕾初绽,幽香浮动,带一点儿苦味,正如无法安放于现世的爱恋。别名“百结”“情客”的丁香难入花道者的“法眼”,被视之为海棠之婢,词人骚客却将难言难诉的幽微情思,绾结于花瘦香浓的丁香花蕾中:李商隐有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李璟有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现代
期刊
嫣心缕缕,烛火莹莹,掬一捧清流,歌一世情愁,穿越山河如画,漫步岁月苍穹。此时此刻,是否还可见你一如既往的容颜,今生今世,不知还能否剪一段烛光,和你纵情山水,笑谈人间。  我泛舟江雪,你寒梅一剪,莞尔一笑间,又有多少红尘是非随风而逝,被那些面似清风的不羁儿女消逝在记忆中,连同那些曾经悲痛的,一同抹去。  风和水秀,高楼亭阁,荼蘼茶盏,青烟萦绕。远方,一叶扁舟,他遇见了她。你我眼中含情,江水同舟,此情
期刊
从罗丹《人首兽身》的雕塑中我们不难理解,人既是精神的天使又是肉体的魔鬼。所以,人的本性善恶交涌,而法律,虽然看似限制了人的自由,确实则将我们扯出了泥淖。然而最近,网友对于“大学生贩卖国家级保护动物被判刑十年”的不解,甚至发出“为了几只鸟毁了大学生的前程”不值的言论,却处处暴露着法律意识的欠缺。在我看来,法院量刑适当,而网友的言论,却证明了我们还须要经历一个知法、懂法、执法的普法之路。  作为主犯的
期刊
所谓的“南海仲裁庭”做出的所谓“仲裁”引起的热议尚如火如荼,日本修宪派又在参院中“如愿”取得了三分之二多数的席位。在抗日战争结束七十年,鸦片战争过去一百七十年之后,中国的前途仍然扑朔迷离。  但如今的我们早已不同于百年之前。那是因为中国的民众已不同于清末、民国时期的子民。这群在一百年前被西方列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普通民众,已经不再如当初般闷头受气,甚至亲附外敌。我们正在以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宣告:
期刊
沿着儒家文化绚烂的历史景观大道,进入唐宋时期的江州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即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我们将领略到农业中国古代广大乡村最为宏阔轩昂的世界家族奇观。  史载,自宜都王陈叔明之五世孙陈旺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于此开基奠业,十世孙陈伯宣并子陈崇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迁来“合族共处”,至宋仁宗嘉秸八年(公元1063年)最后一任家长陈泰奉诏解析分庄,历时三百三十
期刊
河南一大学生闫某因捕获几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贩卖一只苍头鹰而被判刑10年半。网友认为量刑过重,法院认为量刑适中,而专家分析这种行为的恶劣,便觉量刑不够。  我认为法院的判决较为合适,兼顾了法与情。闫某的行为触法,故然要判刑,不能因为他是一个大学生就不去判处他或减刑,那岂不是乱了套?法院的10年半判刑是综合多方面的考虑之后进行的最终判定,是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专家只顾行为恶劣,私毫不考虑人情,认为量刑
期刊
比起二十六字母的英文、五十音图的日文来说,汉字确实是繁。汉字是表意字体系,太简单不够用,太多了记不住,就各个历史时期的实用汉字来说,基本上都保持着三千到五千字之间的均衡。大型字书动辄上万、几万,那是因为把死的、活的字都放在一起的缘故,就像历时久远的族谱一样,现在活着的是其中少数。尽管如此,不论是三千还是五千,数量已经十分了不得。我们所说的汉字繁,首先就是这数量的繁多。这些字依靠彼此之间形体上的差异
期刊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十几年前的冬天。  那时的我已经会走,会跑,还会伶俐地说话,而你,还只是个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婴儿。虽然我并不记得当时的情景,但是我想,我的心里应该是嫉妒你的。我并没有比你大多少,只是二十几个月而已,小小的我可没有那等宽宏大量,大方地把妈妈让给你。  我还记得,小时候你总是独占妈妈。晚上看电视的时候,你总是喜欢依偎在妈妈身边,用细瘦的胳膊圈着妈妈的腰,感受着妈妈身上特殊的香味。甚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