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辩证法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p3965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前的导师请我给她的学生做督导。一开始是不收费的,最近按照要求开始收费了,自然是象征性的,比我实际工作的价格低很多。但这样之后,我的体验并不好,经常有一种被“剥削”的感觉。每每出门之前,想到这一个小时花出去,换来的是几十块酬劳,就有一点懒懒的,觉得没劲头。
  这很奇怪。不收费的时候,我并没有那样的失落,反倒是收入从无到有,才有了不平衡的感觉。是因为我变得贪婪了么?我仔细回想了不收费那时的心态。当时我感觉整件事很有意义,一方面帮助了别人,另一方面教学相长,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良多。何况每周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但当我从这件事里赚了钱,这些好处立刻被遮蔽了。它单纯成了一件“赚钱”的事。而作为一件赚钱的事,它的回报就乏善可陈了。
  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两组被试者完成同样枯燥的任务,给他们的报酬不同,然后让他们反馈对这个任务的评价。拿到更多报酬的被试者显然更高兴,他们付出时间,得到了足够的补偿。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对这个任务更加厌倦,反倒是拿钱少的一组在趣味性上的评分更高一些。这个现象叫作“认知失调”,是说当一个人赚不到很多钱的时候,他要向自己解释“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就必须脑补出其他意义。这些意义会让他以为刚才的事没那么糟。
  但这个角度太消極了。现实生活中,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很多原本有更多意义的事,因为我们赚了钱,所以就只看得见最醒目的利益交换。赚钱的人得了实惠,但他们相信自己只是看在钱的面子上,勉为其难而已。
  钱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这当然不是说赚钱不好,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赚钱都是好事。可能正因为太好了,所以也会变成一个麻烦,就是让事物的其他方面显得毫无光彩。它是如此吸引眼球,把其余一切衬托得黯然失色。它几乎是自动化地成为情境中的惟一焦点,然后,人们就很难再看到其他。
  我有一个来访者,前段时间沉迷于炒股。一开始行情很好,他每天都开心地看盘,算自己又赚了多少钱。这种数字按说看一次两次就够了,但他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兴奋:“我又赚钱了!”这个想法像是带着甜香味的,让他目眩神迷。一旦价格出现波动,不用说,他会坐立不安,只有等重新回到阳线他才会露出笑脸。“赚钱”两字已经牢牢地俘获了他,就像上瘾一样,每过一段时间,他都需要再用这个想法刺激一下自己,别的事情他一概没兴趣。
  即使没有后来的大跌,他的那种状态也很让人担心。
  我一开始在网上写文章,没有想过赚钱,纯粹是以文会友,图个好玩。有的文章被媒体转载了,发来一两百块稿费,像是额外的奖赏,让我很开心。后来就有媒体找我约稿,钱是稍微多了一点,但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任务,枯燥无味的一面日渐体现出来。我有时坐在电脑前,花费好几个钟头,删来改去,费尽心思写成一篇文章,心里就觉得说不出的沮丧。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花这些工夫绝不只是为了拿“稿费”。不然,我岂不是亏大了?
  我也计划写本书。这事本来也是多年的梦想,但一旦想到将来有人问:“你写这本书,总共能赚多少钱?”我就觉得有点泄气。因为我几乎能想象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样子:“就这么一点?天啊,那你干嘛还写?”
  我认识一位同行,他也给学生提供低价的督导,但这部分收入他都捐给慈善基金。他解释这件事时说,只有捐了心里才会舒服。我有点理解他是怎么想的,而且也打算学他这么做。从赚钱的角度来讲,当然是赚得越多越好,但那是出卖时间、换取收入的市场行为。有时候我们也要不赚钱,惟有如此,我们才是拥有自由意志、掌握自己生活的人类,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定价的商品。
  摘自作者博客
其他文献
在我床头的书桌上,刻着一行英文:If you can not do,teach.(如果你自己做不到的话,就教别人去做吧。)做老师以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警钟。这是对那些可以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自己却做不到的人的莫大的讽刺。  我有一个朋友,人称“道理王”,在引经据典、讲道说理方面,堪比东方不败。从古埃及文明到比特币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对娱乐八卦和婚姻人生也可以娓娓道来。加上他不俗的外表,让每个和
期刊
夜里看《山河故人》。  在戏中,张艾嘉风韵犹存,作为早年漂泊海外的游子,她时尚而包容,跟老外结婚又离婚,在课堂上教授中文,笑言遗忘了自己的中文名字,真假难辨。面对青春气息的吸引,她可以忽视自己松弛的皮肤、浮肿的眼袋,跟小鲜肉在一起。  一对已然被别人误认为母子的男女,肉体彼此交互之后,也能分享内心深处的情愫。  张艾嘉躺在小鲜肉胸前,喃喃低语:“我来澳大利亚以后,24小时开着手机,我的妈妈年纪大了
期刊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那些成功者的特质,就会发现这些人除了自身努力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在饭局上左右逢源。  在这一点上,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做得很好。  有一年冬天,杭州城特别冷。不过,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却热闹非凡。这一天,胡雪岩坐在屋里靠门的地方,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这时,一位客人走了进来,他递给伙计一张银票,说要支取现银。伙计接过银票,愣了片刻,随即热情地将顾客请进了厅
期刊
有人说,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删节《孟子》,源于他的文化自卑,这是不错的。朱皇帝出身卑贱,文化功底很浅,他生怕被饱读诗书的文人们算计了。打江山时,为了笼络人才,暂可容忍一二;待天下平定,这种自卑心理便膨胀起来,变成屠刀,变成文字狱。  但说朱皇帝对孟子的不敬仅是文化上的自卑心理所致,似乎还不太全面。他批判孟子的理由是:“无君无父”,他看到孟子所言“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視君如寇仇”,勃然大怒,骂道:“使
期刊
1  身边单身的朋友到了三十岁以上,每次聊到婚姻或爱情,都是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对我而言,和谁在一起都一样,等我想恋爱或结婚时,我就满大街随便抓一个!”  可是,我卻认为和谁在一起,并不一样。每个人都是小小的世界,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当我们走进他的生命,磁场肯定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有不一样的结局。  不信,你真正想恋爱、结婚的时候,给我抓一个瞧瞧?  2  曾听过一个朋友的故事。  她去
期刊
这本书的一开始,我想先告诉你,我是怎么来的。  我是我爸我妈在河边捡来的……好吧,不好笑,捡来的和其他人还有什么区别呢?我很酷,是在家里被我妈自己生出来的。是的。在家里,被我妈,自己,生出来的。因为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就没去医院。  我爸我妈都生长在农村,是邻居,也是同学,他们小时候每天都一起上学放学,要走四公里山路。我妈因为长得漂亮,常常被其他男生骂。我妈说,那时候的人,如果喜欢对方,就总会用这
期刊
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在永徽三年(652年)炮制的“性骚扰”案,竟然变成了一根导火索,引发了大唐开国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政治清洗……  高陽公主的老公是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房玄龄一去世,高阳公主就闹着要分家,不但要和房家长子房遗直争夺财产,而且还要争夺爵位(房玄龄的封爵,依例由长子继承)。  房遗直无计可施,最后只好告到了太宗那里。太宗勃然大怒,把公主叫来狠狠训斥了一顿,
期刊
光一生恋权贪位,但毕竟没有觊觎龙袍,不过,一个家族专权到了极致,必定会畸形膨胀,这就意味着质变将会不可抗拒地发生。也就是说,霍光不敢龙袍加身,却无法阻挡其家族对龙榻的垂涎。因此,在他死去后不久,霍氏家族终于还是向皇权伸出了黑手。可悲的是,一个曾经不可一世、辉煌至极的家族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有人说,毁掉这个家族的是一个女人,霍光之妻霍显。此话不错,她确实是这场崩塌之祸中的直接推手。  关于霍显的
期刊
张勋拥兵逗留津门时,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大家都怀疑他此次来京,有复辟之嫌。但当大家问到这件事时,张勋信誓旦旦地表示,绝无此事。见大家仍不相信,张勋对天发誓道:“我如果有此心,将来这一颗头颅必为利刃所断。”等他1917年6月30日到7月1日凌晨复辟后,某公问他:“前日誓词,言犹在耳。”张勋竟恬不知耻地说:“以我一颗头换取大清帝国,有什么不值得的呢?”  6月30日夜,张勋从江西会馆回到自己位于南河沿
期刊
自从社交网络兴起,智能手机普及后,我们留给自己的时刻变得越来越少。手机一刷,便是整个世界的信息爆炸在眼前,按一次转发,我们成了这世界信息的一处驿站。千里之隔的亲朋,有网络就能聊天视频,独居一隅也不再是什么冷僻的事情了。孤独变成一种稀少的感受了,当然这并不是坏事。  只是偶尔,我做饭、洗碗或者打扫屋子,这些不需要动脑子的机械性动作,使得整个人放空下来,思绪乱糟糟,只关乎自己,飞到过去又飞到未来,才会
期刊